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相关的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以及相应的婴幼儿腹泻的临床治疗特点,为婴幼儿腹泻病的治疗提供相关的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所有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婴幼儿腹泻病患者1000例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回顾,通过对相关的病原微生物检验,了解婴幼儿腹泻患者的致病细菌类型的相关特性以及分布特点。结果由于菌痢所引起婴幼儿腹泻的有400例(40.00%),且阳性率为13.34%。由轮状病毒所引起的婴幼儿腹泻有600例(60.00%),阳性率为67.88%。结论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微生物,及时的进行相应病原微生物的检验有利于很好的对婴幼儿腹泻患者进行治疗,确保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蒋敏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6):77+79-77,79
目的:对706例急性婴幼儿腹泻患者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分析总结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方法:根据细菌检测方法对志贺菌、沙门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侵袭性大肠埃希菌、产毒性大肠埃希菌等进行鉴定;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检测轮状病毒,操作过程严格按相关说明进行。结果:引起婴幼儿急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以轮状病毒为主,占50.4%;细菌性急性腹泻以产毒性大肠埃希菌引起为主,占15.7%。结论:研究显示婴幼儿腹泻主要是由轮状病毒引起。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引起婴幼儿腹泻的几种主要病原微生物。方法对256例患有腹泻的婴幼儿患者所进行的临床实验结果进行研究和分析,血清学的试验均应用玻片凝集法,应用标准试剂盒,并严格按照其产品的说明书进行操作。结果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微生物为轮状病毒,约占总治病因素的60.2%。结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微生物是轮状病毒等引起,临床治疗中需要早发现和早诊断。  相似文献   

4.
陆清兰 《北方药学》2014,(10):73-73
目的:探析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方法:待患儿自然排便后,使用一次性吸管收集3~5ml粪便作为检验样本,立即送入实验室给予病原微生物检验,指定一名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实验室检验医生完成134例腹泻患儿粪便检验工作,记录检验结果并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134例腹泻患儿粪便经实验室检验后,100例致病菌检验结果为阳性,阳性率74.63%,与阴性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粪便检验阳性腹泻患儿致病菌大多为轮状病毒(38.00%)、大肠埃希菌(14.00%)、腺病毒(11.00%)等。结论:临床医生及时对腹泻患儿进行粪便检验,根据检验确定发病原因并给予治疗,是降低误诊、漏诊率,保障患儿疗效及预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婴幼儿急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247例急性婴幼儿腹泻患者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分析总结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方法根据ELISA原理由A群单克隆抗体制成直接检测,操作过程严格按说明书进行。结果秋冬季节婴幼儿腹泻主要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约占50%,而且主要是感染6个月~2岁的婴幼儿。结论秋冬季节流行的婴幼儿腹泻主要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因此早发现、早诊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就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腹泻婴幼儿150例,所有婴幼儿入院后均接受病原微生物检验,最后总结其研究结果。结果 150例腹泻婴幼儿中,50例患儿的腹泻诱发因素为菌痢,占比为33.3%;90例患儿的腹泻诱发因素为轮状病毒感染,占比为60.0%;10例患儿的腹泻诱发因素为其他原因,占比为6.7%。90例由轮状病毒感染的患儿中,30例患儿的年龄低于6个月,50例患儿的年龄范围在6个月~3岁,10例患儿的年龄范围在3~7岁。从不同年龄段患儿的轮状病毒阳性率进行分析可知,组间差异呈正相关。结论对婴幼儿腹泻实施病原微生物检验,其效果理想,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诱发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因素与轮状病毒感染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特点。方法以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前往我院进行腹泻病诊治的500例婴幼儿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其粪便标本进行相关病原微生物检验,全面了解引起婴幼儿腹泻的细菌类型和特性,研究致病细菌的分布特点。结果在所研究的500例婴幼儿腹泻病患者中,有200例婴幼儿患者是由菌痢所引起的腹泻,呈阳性的婴幼儿腹泻患者占13.5%,呈阴性的婴幼儿腹泻患者占86.5%;有300例婴幼儿腹泻患者则是由轮状病毒所引起的腹泻,呈阳性的婴幼儿腹泻患者占67.7%,呈阴性的婴幼儿患者占32.3%。结论根据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所得出的结果,可发现导致婴幼儿出现腹泻病症的主要病原微生物是轮状病毒。对婴幼儿进行腹泻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有利于采取相应的诊治方案来提高婴幼儿腹泻病的治疗效果,以保障婴幼儿的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特点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至2012年期间收治的婴幼儿腹泻患儿303例,全部进行病原微生物情况调查,对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特点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共检出病原微生物167例,病原微生物检出率为55.12%。轮状病毒检出130例,检出率42.90%,致病菌37例,检出率12.21%。两组病原微生物在检出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χ2=34.24,P<0.05),有统计学意义。沙门菌属感染共计20例,占54.05%;志贺菌属感染12例,占32.43%;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感染3例,占8.11%;气单胞菌属感染1例,占2.70%;白色假丝酵母菌1例,占2.70%。本组患儿3~5月发病100例,占33.00%;6~8月发病189例,占62.38%;9~11月发病10例,占3.30%;12~次年2月发病4例,占1.32%。结论研究发现,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是轮状病毒感染造成的,婴幼儿腹泻的主要高发季节为春夏两季,应加强对婴幼儿家长的腹泻相关知识健康教育指导,对于出现腹泻的患儿应及时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查,以便确定病因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腹泻儿童病原微生物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长葛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腹泻患儿82例,均在入院24h内腹泻>3次。将患儿按月龄分为对照组(月龄6~36个月)与研究组(月龄37~60个月),各41例。比较两组患儿病原微生物检测阳性率,分析致病菌分布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病原微生物检测阳性25例(60.98%),对照组患儿病原微生物检测阳性33例(80.49%),研究组患儿病原微生物检测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儿致病菌检测结果显示,轮状病毒33例(40.24%),腺病毒12例(10.63%),大肠埃希菌9例(10.98%),非伤寒沙门菌7例(8.54%),志贺菌属6例(7.32%),气单胞菌属6例(7.32%),副伤寒沙门菌5例(6.10%),白色加丝酵母菌4例(4.88%)。结论不同年龄段腹泻儿童病原微生物检测阳性率存在差异,致病菌以轮状病毒为主,多见于6~36个月龄儿童,病原微生物检测可帮助查明腹泻致病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儿童细菌性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的结果。方法80例细菌性腹泻患儿为观察对象,对其开展病原微生物检测,并分析其检验结果。结果80例细菌性腹泻患儿中共检出74株病原菌,其中孤菌属、气单胞菌、志贺菌属、其他菌种分别为23、6、38、7株,所占比例分别为31.08%、8.11%、51.35%、9.46%。志贺菌属所占比例较其他菌属更高。孤菌属对氨苄西林具有较高的耐药性,气单胞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志贺菌属对氨苄西林、头孢哌酮具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对细菌性腹泻患儿开展病原微生物检验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可为医师制定抗生素方案提供依据,对保证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探讨,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80例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收治时间在2013年2月1日至2014年2月1日,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和系统性的分析,并对其粪便标本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本研究统计结果表明,80例细菌性腹泻患儿中共检出70株病原菌,其中志贺菌所占的比例最高,共38株,占总比的54.29%,弧菌属、气单胞菌次之,分别占总比的31.43%(22/70)和14.29%(10/70);药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志贺菌、弧菌属、气单胞菌等病原菌对头孢哌酮、氨苄西林、头孢噻肟等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结论志贺菌是儿童细菌性腹泻的常见病原菌,且具有较强的耐药性,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该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以减少临床耐药情况,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改善其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轮状病毒(RV)感染与婴幼儿腹泻的关系。方法利用金标法快速诊断试剂盒检测婴幼儿腹泻患者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68份腹泻婴幼儿粪便标本中,179份轮状病毒检测为阳性,阳性率48.6%。结论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6个月~2岁婴幼儿易感,秋冬季为高发流行季节。  相似文献   

13.
14.
轮状病毒是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根据病毒外壳蛋白VP4和VP7抗原性的不同可区分为不同型,P(VP4,Prtoease sensitive)型和G(VP7,Glycoprotein)型。本实验从中国8个地区(长春,秦皇岛,北京,杭州,福州,广州,成都, 昆明)的急性腹泻患儿中收集到1093份非菌性腹泻标本。标本经病毒dsRNA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A组轮状病毒(HRV)。结果阳性标本为432份(39.5%),电泳型长型占优势,占PAGE阳性总数的96%以上,阳性标本利用血清型特异的单克隆抗体ELISA进行分型,结果表明我国上述8个地区1998-1999年轮状病毒流行季节中A组轮 病毒以G1型为主要流行株,占阳性总数的80.3%,其次为G2(11.1%),G4(3.9%)和G2(3.2%),有发现G9型,在本实验中共有18(4.17%)份阳性标本有用有单克隆体和型特异性引物无法分型,12(2.78%),份标本为混合感染,这与相关的报道一致。本实验中抽样选取了119份G分型阳性标本进行VP4分型,其中P[8]型有21份(17.6%)P[4]型有13份(10.9),P[6]型有12份(10.1%),P[9]型有8份(6.7%),与相关的报道基本一致,另外65份(54.6%)用现有引物无法分出P型,A组轮状病毒G型和P型的关系常见P[8]G1和P[4]G2,本实验中轮状病毒中分离株作了常见的P[8]G1(28.3%),P[4]G2(9.4%)型外,还检测到P[8]G3(5.7%),P[8]G4(3.7%)和其它较少见的基因型,65份未分出P型的标本其中49份有一次扩增的产物,提示可能为其它P型,有待进一步的检定。以上结果,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可为我国轮状病毒疫苗的应用和开发提供一个清晰的流行病学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腹泻患儿大便常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了解腹泻患儿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及其主要原因。方法按照ELISA试剂盒的操作说明,检测疑似轮状病毒感染患儿的大便。结果对254例疑似腹泻婴幼儿粪便轮状病毒的检测,共检出94例患儿感染,阳性检出率为37.01%。从不同年龄段上来分析,0-2岁的幼儿患病率最高,其中0~1岁的阳性检出率为44.09%,1~2岁的阳性检出率为35.48%,明显高于2~10岁的人群。按不同月份来分析,轮状病毒感染的阳性率主要高发于10~12月份和1~3份,检出阳性率为45.19%和42.86%,也明显高于其他月份。结论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原因之一,且轮状病毒主要好发于0~2岁幼儿,同时以10月份至第二年3月份较为流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某院儿科2017年8月~2018年8月诊治的200例细菌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粪便标本对其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查,再进行药敏试验,分析各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结果:通过对粪便标本的病原微生物检验,发现共检出173株菌株,检出率为86.50%;主要病原微生物为志贺菌、大肠埃希菌、弧菌属、气单胞菌、其他病原菌菌属;主要对头孢哌酮、氨苄西林、头孢噻肟、阿莫西林和头孢三嗪的耐药性较大。结论:引起儿童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微生物为志贺菌、大肠埃希菌、弧菌属、气单胞菌,其均有较强的耐药性,在临床治疗中要选择合适的药物,从而起到治病的目的,保证儿童的健康。  相似文献   

17.
侯丽 《中国医药指南》2023,(24):139-141
目的 探讨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的效果及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哨点医院收治的75例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取患儿的腹泻粪便为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后行分离鉴定,记录患儿的病原菌分布及临床特征,经针对性治疗后分析治疗效果,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 病原菌分布显示,75例患儿共检出56株细菌,其中大肠埃希菌17株(30.35%),沙门菌属12株(21.43%),弧菌属11株(19.64%),气单胞菌9株(16.07%),其他菌属6株(10.71%);临床特征显示,75例患儿中病情严重程度为轻度39例(52.00%)、中度27例(36.00%)、重度9例(12.00%),发病季节在秋季32例(42.67%)、夏季25例(33.33%),年龄≤3岁共计59例(78.67%)。经治疗后,75例患儿中,治愈28例(37.33%),显效23例(30.67%),有效18例(24.00%),无效6例(8.00%),患儿整体有效率为92.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小、病情重是影响患儿疗效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引起儿童细菌性腹...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的感染情况,探讨其发病特点。方法采用胶体金法快速诊断试剂盒检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轮状病毒抗原。结果 2358例婴幼儿腹泻患儿中检测出轮状病毒抗原阳性682例,占28.92%,6个月~2岁患儿共检出412例,占阳性病例的60.41%。结论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6个月~2岁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段,发病高峰期为10~12月份。  相似文献   

19.
1986年12月泸西县旧城、以舍、小白乐等村发生婴幼儿腹泻,发病53人,无一死亡。患者住县医院,采集腹泻患者粪便行病原学检查,检出轮状病毒阳性5份,空肠弯曲菌1株,现将结果报告于下。一、料材和方法 1.流行病学调查:凡上述村寨婴幼儿腹泻患者,均按统一表格作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石榴皮辅助治疗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RV)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155例急性RV腹泻婴幼儿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76例和观察组79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即应用抗病毒、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蒙脱石散吸附收敛、微生态制剂调节肠道菌群;观察组加服石榴皮煎剂。比较两组患儿的止泻时间、食欲恢复时间、大便RV抗原转阴率,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止泻时间、食欲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1周后大便RV抗原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1周均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应用石榴皮煎剂联合传统西药治疗婴幼儿急性RV腹泻,有止泻迅速、食欲恢复快的作用,且常规剂量下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