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基于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构建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术后淋巴结颈部转移的预测模型,并探讨其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行甲状腺根治术治疗的132例PT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颈部淋巴结是否出现转移,分为转移组(47例)和非转移组(85例)。采用常规超声的SWE模式杨氏模量测量数据[最大值(Emax)、最小值(Emin)、平均值(Emean)],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超声测量对患者发生淋巴结颈部转移的预测价值,以R软件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并评价其预测效能。结果 患者淋巴结转移共发生47例(35.60%)。中央区方面,纵横区>1/2、无淋巴门、血流分布为混乱型/边缘型、Emean增大、Emax增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细针穿刺细胞学(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FNAC)检查、穿刺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with needle-wash thyroglobulin, FNA-Tg)测定及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 Tg)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在术前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并分析血清Tg水平和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对FNA-Tg诊断PTC淋巴结转移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期间,在本院行甲状腺切除合并颈部淋巴结清扫手术的98例患者共164个淋巴结。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常规血清Tg、TSH测定、超声检查、FNAC检查及FNA-Tg测定,对组织病理学确定转移的33个淋巴结行Tg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分析FNA-Tg、Tg对FNAC的辅助诊断价值及术前血清Tg、TSH与FNA-Tg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提示淋巴结转移组FNA-Tg、...  相似文献   

3.
古园园   《中国医学工程》2021,(3):132-134
目的 分析超声弹性成像(UE)应用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方法 将洛阳市中医院90例PTC并疑似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纳为研究对象,接受常规超声检查及UE检查,并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以确诊结果进行分组,观察常规超声检查结果,并比较UE结果,分析UE对PTC伴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 常规超声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与B超检查联合应用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淋巴结(LNs)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19年5月~2020年12月之间,共有70例PTC患者(84个LNs)接受了常规B超检查和SWE.测量参数包括:LNs的平均弹性指数(Emean)、最小弹性指数(Emin)、最大弹性指数(Emax)...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细针穿刺细胞学联合细针穿刺洗脱液测量甲状腺球蛋白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考虑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共90例,依据诊断方法不同分为A组、B组及联合组各30例.A组患者接受细针穿刺活检,B组患者接受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检测,联合组患者接受两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评估独立危险因素对转移淋巴结的预测效能。方法 收集279例PTC患者的临床及超声声像图资料,以术后病理为依据,根据患者是否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分为两组,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特征,探寻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比较独立危险因素对颈部转移淋巴结的预测效能。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癌结节最大径、边界、形态、微钙化、距被膜的距离等特征是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均<0.05);男性、癌结节最大径≥10mm、微钙化、距被膜的距离≤2mm是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4种独立危险因素联合预测PTC颈部淋巴结转移效能最高,其AUC为0.785(95%CI:0.721~0.849,P<0.05)。结论 男性、癌结节最大径≥10mm、微钙化、距被膜的距离≤2mm是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4种独立危险因素联合可辅助评估PTC颈部淋巴结转移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田睿 《当代医学》2022,28(4):1-4
目的 探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的弹性指数预测乳头状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84例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分为转移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颈侧区淋巴结转移,n=24)、非转移组(无颈部淋巴结转移,n=60).两组均实施SWE检查,评价S...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US-FNA)联合细针穿刺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测定(FNA-Tg)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5月—2022年5月接受颈部淋巴结US-FNA和FNA-Tg测定检查的PTC患者90例,通过纳排标准筛选最终60例PTC患者(男20例,女40例)共62个颈部异常淋巴结(转移性32个、良性30个)纳入,在手术前应用US-FNA和FNA-Tg对60例PTC患者的62个颈部异常淋巴结进行评估,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转移组、非转移组。结果 转移组可疑淋巴结中FNA-Tg>10 ng/mL者(90.6%)明显高于非转移组(9.4%)(P<0.05);联合法、FNA-Tg测定法诊断转移性淋巴结的敏感性(93.8%、90.6%)高于US-FNA(84.4%)(P<0.05);联合法的特异性(96.7%)、准确率(95.2%)均高于单独使用US-FNA(93.3%、88.7%)、FNA-Tg测定(90%、90.3%)(均P<0.05)。结论 US-FNA及FNA-Tg是诊断PTC...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在超声的识别和引导,以及FNA的精确取材基础上,FNA-Tg对可疑颈部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淋巴结的诊断意义,并建立FNA-Tg诊断值。  方法  对74枚甲状腺癌可疑转移淋巴结进行细针穿刺,结合手术病理,分别采用单纯FNA、FNA-Tg值与血清Tg对比、绘制 ROC曲线求取FNA-Tg最佳诊断值3种方法评估淋巴结,并求其判定阳性结果的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率。  结果  淋巴结伴钙化、皮髓质分界、血供异常、纵横比在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以上4项指标诊断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最高,钙化、多发片状高回声、囊性变及弹性成像硬度特异度较高,皮髓质分界及纵横比的准确率最高;FNA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为75%、100%和87.84%;FNA-Tg/血清Tg值 > 1为评判标准时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为97.22%、100%和 98.65%;绘制 ROC曲线求取FNA-Tg最佳诊断阈值为0.575 ng/mL。  结论  FNA-Tg/血清Tg > 1作为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淋巴结的诊断标准能更好的规避因诸多因素带来的弊端,可有效降低误差率,应作为辅助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首选。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喉前淋巴结(DLN)转移与颈部其他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33例行手术治疗且有DLN检出的PTC患者,分为DLN-阳性组(139例)和DLN-阴性组(39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在533例PTC患者中,DLN的转移率为26.08%(139/533),16例仅发生DLN转移而无其他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1 cm(P<0.001),多灶(P=0.002),位于中上1/3(P=0.047),临近被膜(P=0.011),中央区(P<0.001)及侧颈淋巴结转移(P<0.001),淋巴脉管浸润(P=0.014),甲状腺外侵犯(P<0.001),高侵袭性病理亚型(P=0.013)与DLN转移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1 cm(OR=0.466,P=0.001),位于中上1/3(OR=1.748,P=0.024),中央区(OR=0.180,P<0.001)及侧颈淋巴结转移(OR=0.468,P=0.003)和淋巴脉管浸润(OR=0.294,P=0.005)是D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DLN阳性患者同侧及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和侧颈淋巴结转移率更高(P<0.05),且有更多的淋巴结转移数目(P<0.05)。结论:PTC术中应规范清扫喉前及锥状叶周围的淋巴及软组织,对于DLN转移,尤其高侵袭亚型者,建议行全甲状腺切除及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必要时选择性侧颈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ultrasound,US)及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特征和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在解放军总医院因超声可疑的单发性甲状腺结节而手术的患者,术前行常规二维超声检查及超声造影检查,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灶的超声、CEUS特征,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按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对PTC进行分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比较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在两组结节之间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293个结节,所有结节手术病理均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其中LNM组134个,非LNM组159个;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常规超声指标中肿瘤最大径、结节回声、纵横比、肿瘤血流信号(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二维被膜外侵犯、超声可见可疑淋巴结,超声造影指标中增强程度、消退速度、造影被膜连续性等在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P<0.001)、年龄较小(P=0.008),常规超声指标中较大直径的肿瘤(P=0.017)、肿瘤彩色血流丰富(P=0.034),超声造影指标中被膜连续性中断(P=0.033)是其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的部分特征和PTC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可能在预测淋巴结的转移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规律,为选择最佳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13年8月济南军区总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616例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616例有完整统计资料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病理诊断颈部淋巴结总转移率为58.77%(362/616),中央区(Ⅵ区)淋巴结转移率为48.70%(300/616),颈侧区(Ⅱ、Ⅲ、Ⅳ、Ⅴ区)淋巴结转移率为38.80%(239/616),原发肿瘤的部位、最大直径、是否累及包膜、是否为多发病灶及患者年龄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率有显著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肿瘤直径越大,转移到颈侧区的可能性越大。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Ⅵ区,术中应常规清除,其次依次为Ⅲ、Ⅳ、Ⅱ、Ⅴ区,对于患者原发肿瘤具有累及包膜、直径〉1cm、多发病灶及位于双侧等特点应清扫颈侧区,术中快速病理检查颈侧区淋巴结病理状态,确定颈侧区淋巴结清扫范围。  相似文献   

14.
cN0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N0)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侧及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的规律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我科收治的46例cN0单侧PT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癌灶数量、肿瘤直径、腺外浸润情况、是否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HT)、T分期等,总结cN0单侧PTC患者患侧及对侧CLNM的规律,并应用x2检验和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患侧及对侧CLNM发生率分别为32.6%(15/46)和21.7%(10/46),在对侧转移的患者中,仅对侧发生CLNM者占70.0%(7/10).其中T1、T2期患者共发生CLNM 20例(48.8%,20/41).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45岁、肿瘤直径>1 cm、不合并HT与患侧CLNM有关(P<0.05),所有临床病理因素均与对侧CLNM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直径>1 cm(OR=4.890,P=0.044)是患侧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合并HT(OR=0.086,P=0.034)是患侧CLNM的保护因素;多灶癌(OR=7.60,P=0.038)是对侧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仅发生患侧CLNM和仅发生对侧CLNM的患者中,合并HT时更易发生对侧CLNM(P<0.05).结论 在cN0单侧PTC患者中,患侧CLNM最为常见,也可仅发生对侧CLNM;T1、T2期患者CLNM率较高,建议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prophylactic central lymph node dissection,PCND);肿瘤直径>1 cm时,建议行患侧PCND;肿瘤为多灶癌、合并HT时,行对侧PCND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因素,构建临床风险预测模型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进行评估。方法:收集2020年4月至2022年7月67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纳入研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按照7:3的比例随机抽样将患者分为训练集(n=474)和验证集(n=201),在训练集中构建预测模型并在验证集中进行验证。绘制列线图对模型进行可视化展示。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对预测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价值进行评估。结果:67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颈部淋巴结转移212例(31.4%)。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了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45岁、双侧病灶、多发结节(≥3个结节)、肿瘤最大径>1 cm、脉管侵犯和包膜侵犯。利用所得到的6个预测因子构建颈部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绘制可视化的列线图,用于颈部淋巴结转移风险的评估。该模型在训练集中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7(95%CI=0.741~0.834),在验证集中的AU...  相似文献   

16.
郭斌  陈蕊  王圣应  彭梅 《中华全科医学》2022,20(2):195-198,262
目的 探寻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决策的拟定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6-12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头颈乳腺外科收治的208例接受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为PTC首发病例的超声、病理及临床资...  相似文献   

17.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临床上颈部淋巴结转移阳性的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模式和规律.方法 将4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颈清扫标本(共42例)的淋巴结术中均按照颈部分区放置并送病理检查.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肿瘤的直径大小.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合分析淋巴结转移特点和规律.结果 平均淋巴结转移数目是6.2个.好发的转移部位依次是Ⅵ区(95.24%)、Ⅲ区(69.05%)、Ⅳ区(57.14%)、Ⅱ区(52.38%)和Ⅴ区(19.05%).副神经以上区域检测到转移占患者总数的7.14%.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数目之间存在回归关系(P=0.02),病人年龄和淋巴结转移数目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P=0.032). 结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患者从颈Ⅱ区到Ⅵ区间存在很高的淋巴结转移率.甲状腺原发肿瘤的大小和患者年龄是影响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数目重要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8.
徐余兴  帅剑锋  汪会  汪晓明  鲁长文  高翔  孙康 《安徽医学》2020,41(12):1375-1378
目的 探讨单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76例单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根据术后病理分为中央区淋巴结阳性组(32例),中央区淋巴结阴性组(44例),通过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年龄、性别)、影像学资料(肿瘤位置、边界形态、是否钙化、纵横比)、病理资料(病灶数目、包膜侵犯、周围肌肉侵犯情况)及实验室检测数据[术前促甲状腺激素(TSH)、抗-甲状腺过氧物酶抗体(ANTI-TPO)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G)水平]等指标的差异,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危险因素预测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年龄、肿瘤位置、术前TSH值以及是否多灶是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最大径、年龄、术前TSH值预测患者出现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AUC分别为0.689、0.672、0.700,截点分别为0.85 cm、41.5岁、1.35 mIU/L。结论 患者肿瘤最大径、术前TSH值、年龄、肿瘤位置、是否多灶是单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最大径、年龄、术前TSH值可用于预测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方法]2007年3月-2010年2月间行手术治疗的6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因颈前区无痛性包块入院36例,颈淋巴结肿大入院5例,声音嘶哑就诊2例,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18例.行患侧叶、峡部全切、对侧叶大部切除术46例,甲状腺全切除术15例.传统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