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蛋白尿是以肾小球滤过屏障结构及功能异常为主要病理基础,肾脏对血液正常超滤作用受损以及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受损的结果。它不仅是肾脏病的常见临床表现之一,同时也是肾脏病进行性发展的关键因素。深入探寻其发生发展机制对临床早期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肾小球脏层细胞,即足细胞裂孔隔膜是维持肾小球滤过膜的主要因素,多种足细胞相关蛋白与蛋白尿的产生密切相关。本文就肾性蛋白尿中足细胞损伤的可能机制以及中药对蛋白尿干预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刘洋  郭璐萱  郝娜 《陕西中医》2023,(5):674-677
基于足细胞的保护作用探讨中医药治疗膜性肾病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膜性肾病的主要病理特征表现为肾小球足细胞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及肾小球基底膜和足细胞损伤。中医药可通过下调PI3K/AKT/mTOR、TLR4/NF-κB、ERK/cPLA2、TGF-β1/Smad等足细胞相关信号通路表达,上调AMPK/mTOR足细胞相关信号通路表达,提升Nephrin、Podocin等足细胞相关蛋白的含量及调控足细胞相关凋亡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从而减轻蛋白尿,降低炎症因子和改善肾功能和脂质代谢,提升血清白蛋白含量,减轻肾脏纤维化和足细胞损伤,进而延缓肾脏病的进展。作者就近五年来中医药基于足细胞的保护作用治疗膜性肾病的基础实验研究进展展开综述,以期对临床膜性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高尿酸血症等,大部分患者起病隐匿,30%~40%患者在确诊10~20年后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病,依赖透析或肾移植维持生命,危害巨大。蛋白尿是该病常见临床表现,多数患者表现为少量至中等量蛋白尿,10%~24%患者表现为大量蛋白尿,蛋白尿是影响IgA肾病肾功能进展的主要危险因素。足细胞是肾小球滤过屏障的末端部分,多种因素影响导致足细胞损伤后出现的足细胞足突融合、脱落等是IgA肾病常见组织学病变,且是导致蛋白尿及病程持续进展的关键因素。目前西医针对足细胞损伤的治疗缺乏针对性,干预手段有限,常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不良反应较多。根据足细胞生理功能、损伤后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及组织形态学改变等,认为其与中医“玄府理论”“肾络癥瘕”“络病理论”和“干血理论”等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研究显示,具有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等作用特点的中医药干预IgA肾病足细胞损伤疗效明显,能起到保护足细胞、减少蛋白尿的作用,具有较好的应用与研究前景。该文系统总结了IgA肾病足细胞损伤机制与形态学改变、中医理论对足细胞损伤的认识以及中医药治疗IgA肾病足细胞损伤研究进展,以期为中医药干预IgA肾病足细胞损伤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病(DN)的特点是持续性的大量蛋白尿,研究发现在其病程进展中足细胞损伤与蛋白尿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足细胞功能的缺失、肥大及凋亡等均可导致蛋白尿的发生并且与肾小球硬化、肾脏纤维化的发生有关。足细胞形态及功能的改变既是DN进展的重要因素,也是防治糖尿病肾病的治疗靶点。中医药在改善糖尿病肾病足细胞损伤相关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主要综合近几年相关文章拟从足细胞损伤机制、中药减少足细胞脱落与凋亡、中药对足细胞相关分子的影响等几方面作一综述,尽可能阐明中药在调节足细胞损伤方面的相关机制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资料参考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肾小球滤过屏障的组成部分,足细胞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糖尿病肾病病理机制及相关药物药理研究的重要靶点之一。本文从抗脱落、抗凋亡、抗氧化应激、抗转分化及调节信号通路等方面探讨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对糖尿病肾病足细胞损伤保护的分子机制,为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7,(3):215-219
足细胞(podocyte)位于肾小球基底膜外侧,具有高度的结构、功能特异性,在维持肾小球滤过膜的结构和功能中起重要作用。足细胞损伤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中起重要因素,以足细胞损伤为靶点的治疗已成为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新手段,对信号通路的干预可能为其治疗提供新方向,目前关于足细胞损伤机制研究较多的有自噬与PI3K-Akt/m TOR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TGF-β/Smad、NF-κB信号通路、Rho/ROCK信号通路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等。临床上尚无控制糖尿病肾病的特异性药物,最新研究发现,中医药在足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主要通过增加足细胞数量、密度,调节足细胞相关蛋白、因子等途径保护足细胞。因此,本文就糖尿病肾病中足细胞损伤相关的信号通路及中医药的干预作用做一综述,为更好地防治糖尿病肾病提供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7.
喻晓  王镁 《山西中医》2022,(1):65-68
糖尿病肾病(DKD)主要特征为持续蛋白尿及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足细胞是肾小球滤过屏障的最终防线,其损害和蛋白尿关系密切。自噬是通过降解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和受损的细胞器来维持细胞内稳态,高糖可导致足细胞自噬异常,使肾小球滤过屏障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产生蛋白尿。中药能通过调节足细胞自噬来减轻糖尿病肾损伤。研究显示,中药对DKD足细胞自噬的调节呈现出多种方式,中药单体可直接靶向足细胞或动物实验模型自噬靶点和信号通路调节自噬发挥保护肾脏作用;中药复方多属于益气活血祛瘀、补益脾肾类方剂,其调节DKD足细胞自噬的作用与"气虚浊瘀、脾肾亏虚"存在DKD自噬紊乱的假说相吻合。从中药对DKD模型足细胞自噬的综合调节作用来看,其治疗DKD可能是多靶点、多通路和多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蛋白尿是肾脏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其发生发展与足细胞的损伤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氧化应激、代谢异常等均可引起足细胞损伤,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促进肾小球硬化。现代医学在足细胞修复方面没有明确的优势,而中医药将蛋白尿归为肾气亏虚,精微不固,给予补气健脾益肾药物治疗,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有效延缓肾脏病的进程,其中以黄芪最为多用。目前已有多数研究表明,无论是黄芪单体还是以黄芪为主的复方,均能在一定程度上修复损伤的足细胞,为指导中医临床用药提供理论基础。但是大多数研究只是揭示了黄芪对足细胞损伤有修复作用,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并不明确,这也是日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蛋白尿是慢性肾脏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亦是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各种原因造成的足细胞损伤致使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是蛋白尿产生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应用益气补肾固涩药治疗蛋白尿的疗效已较为确切,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从足细胞损伤角度探讨益气补肾固涩药对蛋白尿的作用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10.
臧赢君  王利  曹爱丽  彭文 《天津中医药》2017,34(11):785-788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发病率逐年上升。作为肾小球滤过屏障的组成部分,足细胞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从足细胞的结构功能、损伤表现出发,探讨糖尿病肾病状态下足细胞损伤的机制,并总结近年来中药在干预糖尿病肾病足细胞损伤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足细胞损伤是糖尿病肾病主要发病机制,中医药治疗具有独特优势。动物实验可操作性强、可重复性高,故其取效机制是目前中医药实验研究的重点。中医药可上调足细胞相关蛋白Nephrin、Podocin和Podocaylxin的表达,维持肾小球基底膜及结构完整性,保护足细胞,减少尿蛋白,发挥肾保护作用;中医药可通过下调转化生长因子-β、核因子-κB等信号通路的表达减轻肾脏纤维化、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球肥大,减轻免疫和炎症反应,减轻肾脏足细胞损伤,延缓疾病进程;中医药可通过调控Bax、Bcl-2基因的表达调节足细胞凋亡,保护足细胞,改善肾功能。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实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肾病(DKD)是作为糖尿病(DM)常见并发症之一,是一种出现特定肾脏病理结构和功能改变的慢性肾脏病(CKD)。大多数学者认为,DKD发病机制与糖代谢紊乱、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内质网应激、细胞自噬、脂代谢紊乱及外泌体调控等因素有关。现代研究发现,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相关信号通路在DKD中起着关键作用,可以维持肾小球足细胞稳态,参与DKD细胞自噬、肾纤维化、氧化应激、脂代谢紊乱、炎症反应等过程,是当代治疗DKD的新型靶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药能通过调节mTOR信号通路抑制DKD肾组织损伤,延缓DKD进一步恶化,改善疾病预后,提升患者生活水平。该文通过总结mTOR相关信号通路结构与机制,详述其在DKD中的作用,并对近年来中药单体、中药相关提取物及中药复方通过该信号通路防治DKD的研究现状作简要综述,以期为中医药临床治疗DKD提供新思路与方式。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肾小球肾炎已经成为了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蛋白尿是各种肾脏疾病最重要、最直观的临床表现,同时也是慢性肾脏病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严重程度与疾病预后密切相关。蛋白尿的发生与肾小球滤过膜的完整性损害密切相关。肾小球滤过膜从内向外由肾小球内皮细胞表层、内皮细胞、基膜(GBM)、足细胞和足突下间隙五层结构组成,其中任何一层结构发生病变都将影响到滤过膜的完整性。足细胞不仅参与了滤过屏障的构成,还参与维持毛细血管襻正常结构,并且在机体免疫应答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早期逐渐出现间隙性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出现持续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进而发展至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是糖尿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蛋白尿不仅是肾脏损害的结果,同时也能加速肾脏病的进展。因此减少蛋白尿的排泄,尤其是糖尿病肾病早中期,将有利于延缓肾脏病的进展及减少并发症。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文章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足细胞是附着在肾小球基底膜外的高度分化的细胞,它与GBM、肾小球内皮细胞共同构成了肾小球滤过屏障,近年来研究[1]证明足细胞损伤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医药在糖尿病肾病中对足细胞干预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向人们展现了其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IgA肾病自1968年被发现命名以来,已有30余年的研究历史,是我国常见的肾小球疾病之一,其临床表现以反复血尿为主,可伴蛋白尿,近年来肾脏病学界一致认为IgA肾病是终末期肾衰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病的肾脏组织病理特点以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为主。国际上主要是应用细胞分子生物学新技术,对肾小球系膜增生相关的多种细胞因子水平等方面进行研究,而治疗性研究进展缓慢。迄今为止尚无特效治疗药物。由于本病在我国及东南亚、日本有较高的发病率,我国在本病的研究中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尤其是中医药在本病的治疗上有着特殊的优势,能缓解IgA肾病的病情,延缓其肾功能恶化的进展。本文就此对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肾病蛋白尿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所致肾小球滤过膜损伤、蛋白质通透性增加有关,由历代医家对“玄府”的概念及其生理功能的阐释可知,肾“玄府”的开阖功能在微观层面与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及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重吸收及排泌作用存在某种契合之处,故文章从“玄府”气液说与糖尿病肾病蛋白尿之间的关联、风邪客于“玄府”辨证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及风药宣通“玄府”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三方面,结合临床案例,探讨风药辨治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理论依据及临床价值,冀期对糖尿病肾病蛋白尿中医药治疗思路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IgA肾病是以系膜区IgA沉积为主要特点的一组最常见的特殊免疫类型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的发生、发展与免疫炎性反应、肾脏纤维化、足细胞损伤等有关。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的相关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动物模型的创新及改良为研究IgA肾病相关机制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钱琦  周悦欣  安晓飞 《河南中医》2023,(8):1257-1264
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是指由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引起的慢性代谢性肾脏病,包括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主要表现为持续性蛋白尿和进行性肾功能减退,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的首要原因,严重影响DM患者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中药黄蜀葵花(abelmoschus manihot, AM)在降低DKD蛋白尿和改善肾脏损伤方面疗效显著。AM具有较好的肾脏保护作用并可改善DKD患者的临床症状。AM治疗DKD的药理机制主要包括减轻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减轻肾小球高滤过状态和硬化、减轻肾小管损伤和肾间质纤维化、减少足细胞凋亡、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调节脂质代谢等。本文就AM治疗DKD蛋白尿和肾脏损伤的临床疗效和细胞分子机制的进展进行阐述,有助于其广泛应用于未来的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既是糖尿病重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诱发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的主要病因,其病理特性主要包括肾小球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足细胞凋亡与自噬、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Smad途径受多种机制特异性调控,是参与生物体细胞凋亡、增殖、分化等生理活动的经典信号通路。目前,诸多研究发现TGF-β/Smad信号通路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占据重要地位。中药多组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性在治疗糖尿病肾病进程中优势显著,部分中药提取物、中药及中药复方能够通过调控TGF-β/Smad信号通路,改善糖尿病肾病肾损伤。该文通过阐述TGF-β/Smad信号通路关键靶点与糖尿病肾病的联系,明确TGF-β/Smad信号通路在糖尿病肾病中发挥的作用机制,归纳并总结近年来中药通过干预TGF-β/Smad信号通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现状,以期为今后糖尿病肾病的药物研发和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