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自体骨髓干细胞血管腔内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自体骨髓干细胞通过肌肉注射移植治疗肢体缺血的疗效在动物实验和临床上均得到证实.近年来,小球囊扩张是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的常见方法.然而,通过导管注入自体骨髓干细胞这种干细胞移植和介入治疗结合方式在临床上常见于治疗冠心病,而鲜见于下肢动脉闭塞症的治疗.目的:多指标客观评估自体骨髓干细胞血管腔内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06/2009-06河南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部内分泌科收治的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51例,男27例,女24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接受小球囊扩张和血管腔内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小球囊扩张治疗.移植前后两组患者疼痛、冷感、间歇性跛行及移植后踝肱指数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移植2周后,实验组患者下肢疼痛症状、冷感、间歇性跛行明显缓解率、好转率、无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 < 0.01).踝肱指数变化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 < 0.01).所有患者未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提示自体骨髓干细胞血管腔内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例接受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的患者进行全面围术期护理及评估.结果:本组术后随访1年,患者患肢静息痛、麻木、苍白、间歇性跛行等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成功保肢,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踝肱比由术前的0.30~0.35增至术后的0.60~0.64.下肢动脉造影显示患肢侧支循环及动静脉血管网重建良好.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具有取材方便、创伤小、患者易耐受等优点,加强临床护理对患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赵萍  付璐 《天津护理》2007,15(3):135-136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主要包括缺血性糖尿病足坏疽(DF)、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TAO)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ABMT)是将外周血或骨髓中的干细胞移植到缺血的肢体肌肉或闭塞的血管中,使其分化、形成新生毛细血管,改善和恢复下肢  相似文献   

4.
背景: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的传统治疗方法如药物、介入等效果不佳,干细胞移植是近几年治疗该病变的新方法,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评价干细胞移植的治疗效果造影检查损伤大,费用高,所以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下肢动脉无创性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下肢动脉病变的改善情况,并与血管造影结果相比较.方法:纳入确诊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41例,经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50 μg皮下注射,1次/d进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第5天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分离干细胞,配成干细胞悬液,将干细胞悬液肌肉注射进行双下肢移植(3×109细胞/肢).干细胞移植后观察3个月至1年,同时进行各项指标的综合评估.结果与结论:干细胞移植后,患肢疼痛、冷感、间歇性跛行、溃疡明显好转,踝臂指数明显升高(P<0.01),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足背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增加(P<0.01).移植后下肢动脉管腔血流有不同程度改善,闭塞动脉周围、肌肉内的侧支血管增多;螺旋CT血管造影显示新生侧支血管明显增多.41例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提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准 确、快速地检测和评价干细胞移植后下肢血运改善情况,和血管造影结果相吻合,在评价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 闭塞症的疗效方面能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背景:无论是骨髓干细胞移植还是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肢体缺血的疗效在动物实验和临床上均得到证实.然而,二者疗效谁更优秀?目的:多指标客观对比评估自体骨髓干细胞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的临床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临床病例分析,于2003-09/2008-01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完成.对象:52例糖尿病下肢闭塞症患者,男27例,女25例,平均(69±6)岁.随机分为2组,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组(n=30)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组(n=22),方法: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组(n=30)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组(n=22),2组均接受内科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分别进行自体骨干细胞移植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主要观察指标:移植前后疼痛、冷感、间歇性跛行、踝肱指数变化.结果:移植2周后,2组患者下肢疼痛症状明显缓解率、好转率、无效率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冷感明显缓解率、好转率、无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间歇性跛行明显缓解率、好转率、无效率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踝肱指数变化2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未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都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疗效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3月至2010年5月,应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16例糖尿病足患者.手术首先抽取自体骨髓200~300 mL,从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悬浊液约40 mL,行下肢缺血肌肉内局部注射.[结果]移植后大部分患者下肢疼痛、麻木、冷感、间歇性跛行均有不同程度缓解...  相似文献   

7.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严重下肢缺血5例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严重缺血的疗效。方法:2003年3—8月,我们应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5例下肢严重缺血。患者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51—81岁,平均71.5岁;其中有4例为糖尿病足坏疽或溃疡,1例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手术首先抽取自体骨髓350ml,在体外经过离心等处理后,分离出单个核细胞悬浊液约40ml,再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小腿肌肉局部注射,其中第5例并进行了大腿和小腿联合移植。结果:5例患者全部得以保存下肢,有效率为100%;其中1例患者在人院时由于左足大部就已坏疽,且已达肌腱深度,不得不截去左足。疼痛缓解3例,1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肢体虽然仍有疼痛感,但经皮氧分压测定显示并不缺血;考虑与长期应用杜冷丁成瘾有关。患者下肢远端的经皮氧分压测定显示平均为30mmHg,高于截肢的临界值20mmHg,2例患者进行了下肢动脉造影复查,显示血管侧支建立非常丰富。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大血管并发症之一。促进血管新生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动物实验表明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植入缺血的肢体可促进局部的血管生成。我科于2005年3月至12月,完成了15例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的干细胞移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严重缺血的疗效。方法:应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15例下肢严重缺血。手术首先抽取自体骨髓350mL,在体外机经过离心等处理后,分离出单个核细胞悬浊液约40mL。然后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下肢肌肉局部注射。结果:总的小腿疼痛缓解率为100%,总的足部疼痛改善率为80%。总保肢率为82%。缓解患者下肢冷、凉感觉总有效率为100%。1例间歇性跛行的患者的行走距离由术前的50m延长到120m。6例患者7条下肢接受了下肢动脉造影,发现均有不同程度的新生侧支血管形成。12例患者踝部经皮氧分压测定显示14条下肢高于目前临床上截肢的最低临界值2.66kPa。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对于由于下肢远端动脉流出道差,无法进行下肢搭桥或者由于年老体弱或伴发其他疾病不能接受手术搭桥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护理。方法:对4例糖尿病足患者采取改良的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方法,分别肌内注射于下肢和经动脉导管注射于下肢动脉。结果:术后患者疼痛减轻,溃疡好转。结论:严密的观察和护理、紧密的医护配合是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背景:目前有研究表明,心肌内直接注射骨髓单个核细胞可以使心肌梗死瘢痕区血管新生,改善缺血心肌血供。目的:观察心肌内及冠状动脉内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对猪急性心肌梗死后缺血心肌侧支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22只小型猪制备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后分为4组:心肌内移植组造模后即刻在缺血心肌内注射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心肌内对照组同样方法即刻心肌内注射Hank’s平衡盐溶液;冠状动脉内移植组在造模后1周,左冠状动脉内注射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冠状动脉对照组在造模后1周,同样方法左冠状动脉内注射Hank’s平衡盐溶液。结果与结论:心肌内及冠状动脉内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后1周,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明显高于各自对照组(P<0.01);移植后4周,心肌内移植组与冠状动脉内移植组小血管密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明显高于各自对照组(P<0.01);左室舒张末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明显低于各组对照组(P<0.01)。提示心肌内及冠状动脉内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均有助于促进猪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及侧支循环形成。  相似文献   

12.
背景:目前关于干细胞移植的疗效与分化机制尚未达成共识,但大量临床研究结果均显示干细胞移植可以改善心脏功能.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设计:病例分析.对象:河南省人民医院2003/2008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分为2组:骨髓细胞移植组48例,标准药物治疗组32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接受标准药物治疗、移植前超声心动图、血浆脑钠肽和心肌灌注显像榆测结果等基线资料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方法:在细胞移植前和移植后1年随访期间,2组患者均根据临床需要给予标准的药物治疗.骨髓细胞移植组患者在标准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将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10 mL.经造影导管缓慢注入冠状动脉内,细胞数(3.1±1.6)×108.主要观察指标:采用超声仪测定心功能指标的变化,通过双抗央心免疫荧光法全定量测定血浆脑钠肽含量变化,应用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术检测心肌灌注缺损区面积.结果:2组患者均完成1年随访,移植前后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①与移植前比较,1年后骨髓细胞移植组左室收缩末容积明显降低(P<0.05),左室射血分数明最提高(P<0.05);标准药物治疗组此2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与标准药物治疗组比较,1年后骨髓细胞移植组左室收缩末容积、左室射血分数均有明显改善(P<0.05).②与移植前比较,2组患者血浆脑钠肽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或0.01),心肌灌注缺损面积均明显缩小(P<0.05或0.01),且骨髓细胞移植组变化幅度大于标准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安全可行,移植后1年内能明显改善心功能及心肌血流灌注情况.  相似文献   

13.
背景:以单侧、双侧髂骨取血及取血量是否会影响骨髓单个核核细胞的浓度呢?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浓度差异对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髓心减压加自体单个核细胞移植股骨头坏死患者 120 例/168 髋临床资料,其中单侧髂骨取血 200 mL,27 例/39 髋,单侧髂骨取血 300 mL,29例/40 髋;双侧髂骨取血 200 mL,30 例/42髋,双侧髂骨取血 300 mL,34 例/47 髋。髂骨取血后在细胞分离机将骨髓血梯度离心,细胞分离前后行单个核细胞计数,髓芯减压后移植注入骨坏死区。随访12~36 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 CT 影像学及髋关节 Harris 评分改变。结果与结论 : 单侧及双侧髂骨取血200 mL 分离后所得单个核细胞计数与取血300 mL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但双侧明显高于单侧(P < 0.01)。各组髋关节功能 Harris 评分,移植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移植后Harris 评分及优良率显著提高(P < 0.05,P < 0.01)。与单侧髂骨取血组比较,双侧髂骨取血移植后髋关节功能 Harris 评分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说明髓芯减压加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双侧髂骨取血所分离单个核细胞浓度明显侧高于单侧,且短期随访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研究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脉内移植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成人缺血性心力衰竭病人 2 7例 ,抽取骨髓后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骨髓单个核细胞 ,经外周动脉穿刺插管 ,直接将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注入冠脉。结果 :术后随访显示病人的活动能力明显改善 ,NYHA提高 >2级 12例 ,>1级 4例 ,EF明显提高 (36 .4± 12 .5 % ,vs 4 6 .3±10 .6 % ,P <0 .0 0 1) ,99Tc心脏ECT检查心肌缺血区可见岛状放射性同位素充盈 ,提示有部分新生心肌存在。因心肌再梗死住院 1例 ,其他 15例均无明显症状并院外存活。结论 :自体骨髓细胞移植心肌细胞成形术 ,对缺血心肌的恢复和改善病人临床心功能有肯定疗效 ,该方法在临床上安全、简单、可行 ,对病人没有明显的负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终末期肝病的治疗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 22例终末期肝病患者,经骨髓动员后于髂前上嵴穿刺抽取骨髓液分离单个核细胞,采用介入技术经肝动脉植入肝脏中,观察治疗前、后肝脏代谢功能、合成功能、凝血功能和肝损伤指标的改变及不良反应。结果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后随访24周,与治疗前比较,前白蛋白、白蛋白、胆碱酯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和碱性磷酸酶均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终末期肝病的疗效有限,尚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终末期肝病的治疗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 22例终末期肝病患者,经骨髓动员后于髂前上嵴穿刺抽取骨髓液分离单个核细胞,采用介入技术经肝动脉植入肝脏中,观察治疗前、后肝脏代谢功能、合成功能、凝血功能和肝损伤指标的改变及不良反应。结果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后随访24周,与治疗前比较,前白蛋白、白蛋白、胆碱酯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和碱性磷酸酶均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终末期肝病的疗效有限,尚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7.
背景:有研究表明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动物模型,通过在组织内能促进血管再生和增加血管生成因子及神经营养因子能改善临床症状。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糖尿病下肢闭塞症患者60条下肢,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的治疗组和对侧下肢非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的对照组,各30条下肢。结果与结论:移植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病变自主症状问卷神经病变主觉症状问卷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组评分降低更明显(P〈0.01),治疗组胫神经和腓总神经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较对照组快(P〈0.01),患者未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说明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通过冠脉内注射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选择1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利用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骨髓单个核细胞,在对患者进行标准药物和介入治疗的基础上,将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导管注射到心肌梗死的相关动脉内。同时选择17例接受标准药物和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做对照。结果:在4个月的随访中,通过对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和心肌核素显像检查比较得出:细胞移植组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减少。两组的射血分数和左室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容积均有提高,而细胞移植组提高更为显著。结论:经冠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在临床应用上是安全有效的,其机制可能是骨髓细胞介导的心肌再生和血管再生。  相似文献   

19.
苑翠珍  马秀芬  姜琳  范中 《现代护理》2007,13(17):1598-1599
目的探讨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方法总结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患者22例的护理经验。结果22例患者手术成功,心功能得到改善。结论术前完善的准备、心理护理以及术后严密的观察、细致的护理保障了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患者的良好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