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禁睡联合自然睡眠诱发脑电图在癫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禁睡联合自然睡眠诱发脑电图在癫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78例有多次发作性症状患者,应用禁睡联合自然睡眠作诱发脑电图描记。结果 阳性结果者14例(17.95%),其中发作性头痛17例中3例,抽动18例中5例,眩晕11例中5例,腹痛3例中1例。结论 禁睡联合自然睡眠作诱发脑电图描记对癫痫和非癫痫性发作的鉴别诊断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2.
虽然有许多报告提到精神发作(癔病发作)可伴有/或不伴有癫痫发作,但仅 Cohen 及其同事详细研究了癔病发作患者中癫痫的发生率。为此,作者采用延长 EEG 描记时间(3小时至12天),暗示诱发癔病发作时作 EEG 描记、描记前睡眠剥夺,睡眠中描记以及采用鼻咽电极等特殊方法,对50例典型癔病发作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仅5例(10%)EEG 上有痫样放电。另发现 EEG 正常者,减量抗癫药后发作次数不增加,而 EEG 上有痫样放电者,则减量抗癫痫药后发作次数均有增加。此外,EEG 正常中的34例均由暗示诱发了癔病发作,且发作典型与以往无异。随访19例,在接受精神治疗的10例中,6例发作停止,2例偶有发作,2例发作同前,9例未接受心理治疗者,2例发作停止,9例偶有发作,4例发作同前,但二组患者的发作控制率无明显差异(X~2=0.42)。  相似文献   

3.
癫痫患者的睡眠障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的睡眠障碍。方法:对10例有睡眠障碍主诉的癫痫病人进行夜间多导生理描记仪(PSG)测试,所有病人均在抗痫药物治疗前进行检查。结果:本组病人的PSG测试睡眠效率减低,多显示浅睡期延长;2例病人的夜间睡眠障碍与睡眠中周期性肢体活动增多有关;2例与夜间鼾声有关;但均未见呼吸暂停或呼吸不足表现。结论:癫痫患者可伴随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这可能与睡眠中周期性肢体活动,夜间打鼾,痫样放电或抗痫  相似文献   

4.
41例剥夺睡眠诱发癫痫脑电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剥夺睡眠是癫痫脑电图的诱发方法之一,国外早已应用,国内尚未见报道,现将我院41例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 一般资料 本组41例中男30例,女11例;年龄13~60岁(平均29岁)。本组均为临床诊断为癫痫或可疑为癫痫的患者,并经1~3次常规脑电图描记正常者(见附表)。 方法 检查前24~26小时不睡眠,不用任何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因癫痫接受外科治疗者占很小的百分比.本文报道8例50~60岁或以上接受手术治疗的难治性癫痫患者.全部病人术前评价包括含有发作期EEG记录的延长视频—EEG监测、神经心理学检查、讲话和语言评价、视野、头部MRI和脑动脉造影.手术采用全身麻醉,整个手术过程作皮层电图描记.随访时间最短为一年.术后3个月作以下项目的检查:睡  相似文献   

6.
针对头痛与癫痫的关系 ,我们观察了 6 2例头痛患儿的脑电图 ,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 ,旨在对头痛型癫痫的诊断有进一步认识。1 资料与方法1997年 3月~ 1999年 7月在我院接诊的 3~ 14岁头痛患儿6 2例 ,全部进行脑电图检查 ,采用日本光电 4317 F型 17导脑电图机 ,参照国际 10~ 2 0系统置头皮电极 ,在安静下行单、双导描记。常规行睁闭眼反应及过度换气 (HV)试验 ,每次描记不少于 2 0分钟 ,睡眠描记用 10 %水合氯醛 (10岁以下为每岁 1毫升 )口服 ,其中有的进行了磁带 2 4小时动态脑电图监测。临床资料 男 36例 ,女 2 6例 ,年龄 3~ 14岁 ,…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睡眠脑电图(SEEG)监测对癫痫及可疑癫痫患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6年3月~2007年6月间,在本院常规进行视频脑电图描记,其中清醒期脑电图(EEG)无痫样放电的183例临床诊断为癫痫、及52例可疑癫痫患者的SEEG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癫痫组SEEG痫样放电检出率为84.7%(155/183),可疑癫痫组痫样放电检出率为34.6%(18/52).82.1%的痫样放电出现在睡眠I和II期.结论 SEEG监测可显著提高痫样放电的检出率,为癫痫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并有助于癫痫发作类型的分型.  相似文献   

8.
无临床表现的觉醒EEG显示弥漫性痫性放电状态的病例是罕见的,作者首次报道1例有该罕见EEG长达9年的患儿。 女性,8岁,1984年7月因出现发作性意识丧失、双眼斜视入院。入院前曾患流行性腮腺炎并发热,无癫痫家族史。神经系统检查及脑脊液正常。癫痫发作后13小时首次描记EEG,示双侧同步持续的2.5~3.5Hz尖波(SW)发放,后区偏胜,睁眼时这种异常EEG受抑制,被节律性δ活动及短暂不规则的SW取代。EEG描记时患儿无意识改变、无癫痫发作和行为异常。静注氯硝安定2mg,EEG无变化,未经治疗出院。在9年随访中,EEG基本未变,精神活动如计数、解答问题时EEG无明显改变。过度换气、闪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50例癫痫失神发作患儿的脑电图分析,探讨脑电图在临床脑功能评价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日本光电4418型脑电图仪,对癫痫失神发作患儿进行检查。结果正常2例,异常48例,异常率96%。结论3Hz棘慢波综合为癫痫失神发作所特有波形,适当延长过度换气描记时间及做睡眠诱发试验可提高EEG阳性率。  相似文献   

10.
脑电图中线θ节律与临床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中线θ节律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日本光电4317型16导EEG仪,全部病人均加用中线电极(Fz、Cz、Pz),除做纵向描记外,还描记横联.对出现中线θ节律的患者,分析其EEG背景活动、出现次数、出现条件、持续时间、波形等,并分析其与临床的关系.结果2488例患者中,EEG中线θ节律总出现率为2.57%(64例),其中14~20岁及21~40岁组高于其他年龄组.频率以6~7Hz为主,占75%.横联出现次数最高,波形为正弦样节律,64例有中线θ节律的病人中癫共20例占31.25%.结论中线θ节律确实可见于癫病人,但并无特异性,不能作为诊断癫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动态脑电图监测对癫痫诊断和鉴别癫痫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24小时动态脑电图(AEEG)对癫痫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 对235例临床诊断为癫痫及121例非癫痫性发作性疾病患者的AEEG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癫痫组中AEEG与EEG的异常及癫样放电检出率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癫痫组与非癫痫组之间AEEG异常率和痫样放电检出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EEG描记中睡眠期痫样放电检出率比清醒期增加15.6%,且57.8%出现在非快速眼球运动睡眠(NREM)Ⅰ~Ⅱ期。结论 AEEG对癫痫诊断、鉴别诊断和指导治疗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前进行EEG联合fMRI检查确定癫痫致病灶的准确性。方法选取行外科手术的难治性癫痫患者23例为研究对象,患者佩戴能在高场强MR室中使用的EEG高级电极帽,在MR扫描的同时采集EEG数据,记录棘波发生时间,并根据棘波的发放时间输入信号曲线,找出fMRI数据,求fMRI数据体与该曲线的相应关系,将相应程度高的区域(激活区)叠加在MRI的三维图像上,从而对癫痫致病灶进行定位。将该致病灶的位置、范围与手术中脑皮质电极及深部电极中显示的致痫灶进行比较。结果 13例(56.52%)EEG联合fMRI检查显示的癫痫致病灶与术中通过皮质电极及深部电极EEG所描记、确定的致病灶位置和范围完全相同。另外10例(43.48%)EEG联合fMRI检查显示的癫痫致病灶与术中通过皮质电极及深部电极EEG所描记、确定的致病灶位置相同,但是范围明显大于术中所确定的致病灶范围;对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6个月以上,其中15例(65.22%)癫痫未再发作,5例(14.29%)术后3周内出现癫痫发作1~4次,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后得到控制,3例(13.04%)仍有发作,给予药物控制后仍无法控制,但发作频率为每月(3.1±1.4)次,较术前发作次数明显降低。结论对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前进行EEG联合fMRI检查定位致病灶,其定位准确,时间及空间分辨率均较高且是无创性的。  相似文献   

13.
位于功能区致痫灶的外科处理是顽固性癫痫外科治疗的一个难题。本文作者自1986年10月以来应用脑皮质电图(ECoG)描记小范围致痫灶切除加选择性胼胝体切开术治疗17例致痫灶位于功能区的顽固性癫痫。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男13例,女4例。年龄11~37岁。平均22.1岁。原因为外伤性5例。局灶性脑萎缩4例。蛛网膜囊肿2例。脑脓肿后1例。原发性5例。病程从9个月至24年不等。发作类型及频率:15例大发作,其中10例伴有局灶性发作。2例为颞叶癫痫。发作频率从每日十次到每月一次不等。临床伴发症状;l例因癫痫大发作脑外伤致急性硬膜外血肿。1例头部外伤9个月伴术后颅骨缺损脑膨出。5例伴肢体不全瘫及不全性运动性失语。EEG:17例术前均行脑电图描记,均有不同程度的局灶棘波,尖波和慢活动增多。致痫灶均在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剥夺睡眠脑电图(EEG)对儿童精神运动性癫痫的诊断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110例常规EEG检查阴性的精神运动性癫痫患儿进行剥夺睡眠EEG检查;比较剥夺睡眠EEG检查阳性与阴性患儿的有关临床资料;并对有关指标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睡眠剥夺EEG检查阳性62例(56.4%)、阴性48例(43.6%).与睡眠剥夺EEG阴性组相比,阳性组有缺氧窒息史的比率显著增高,有发作诱因的比率和癫痫的发作频率明显降低,发作时间明显延长(P <0.05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作诱因、发作频率和发作时间是影响睡眠剥夺EEG阳性率的相关因素(P <0.05~0.001).结论 剥夺睡眠EEG可提高儿童精神运动性癫痫的诊断率,癫痫的发作诱因、发作频率和发作时间均为影响其阳性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动态脑电图监测对癫痫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24小时动态脑电图对癫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25例临床确诊为癫痫的AEEG诊断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EEG与EEG的异常率及病样放电检出率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AEEG描记中睡眠期痫样放电检出比清醒期增加15.6%。且57.8%出现在NREMl-2期。睡眠纺锤波的缺如及减弱,对癫痫患者具有重要的脑电图意义。AEEG可以记录到癫痫发作起始时的波形变化。结论:AEEG对癫痫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癫痫患者经过正规的抗癫痫药物治疗,临床发作消失3年左右,停药就会成为医患双方共同关注的问题.在多数癫痫病例中,规范化的抗癫痫药物对控制癫痫临床发作有效的同时,EEG亦有相应的改善,而证实发作性疾患存在的棘波或尖波放电常常(约80%的机会)只有在睡眠描记时才能发现,现将37例临床发作消失三年以上的癫痫患者的常规清醒脑电图和剥夺睡眠脑电图进行对照分析,可以看出常规清醒EEG作为停药的指标有其片面性,而剥夺睡眠脑电图作为参考指标,可为临床停药减量时机的选择提供更有价值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用睡眠EEG 来帮助癫痫(EP)的诊断虽已被公认,但仍有异议,特别对短的自然睡眠EEG 尚未深入讨论,故作者对112例EP 患者的自然午睡EEG 作了研究。患者分2组,A 组84例,平均32.5(19—71)岁,男51,女33;B 组28例,平均12.75(6—18)岁,男11,女7。所有患者均维持原治疗,於午后2—4时卧于黑暗,安静而有空调之房内,同时作多图记录,结果为:1.16例未入睡者EEG 无新的变  相似文献   

18.
作者报告了7例以发作性黑矇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癫痫患者的MRI、发作间期脑电图(EEG)及临床特点。7例癫痫患者的发作均以一过性黑矇为突出临床表现,年龄7~20岁,平均发作年龄13.3岁。所有病人头颅MRI检查包括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的T_1及T_2加权成像。每例均进行常规的EEG检查,病例1、4和5还进行了遥控EEG监测,病例2在行EEG检查时曾出现过癫痫发作。结果6例病人MRI异常,其中5例MRI异常位于枕叶或顶枕区。3例为缺血性病变,占位性病变及结节性硬化各1例。  相似文献   

19.
睡眠脑电图在小儿癫痫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睡眠EEG对癫痫的诊断价值、优点及诊断中的注意事项。方法分析应用日本光电4418型EEG仪监测136例癫痫患者睡眠EEG。结果正常28例(20.6%),非特异性异常12例(8.8%),痢样放电96例(70.6%)。结论睡眠EEG可反映睡眠结构和异常放电的发作情况;同时EEG可观察临床发作的全过程及发作时EEG的演变过程,能更明确局限性癫痫的诊断及定位,也可为全身性发作者寻找致痫灶。  相似文献   

20.
300例癫痫及可疑癫痫患者AEEG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300例癫痫及可疑癫痫患者的24小时动态脑电图(AEEG)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初步探讨。方法:使用北京明思公司SW-JH系列智能化脑电监护仪描记,并与普通脑电图(EEG)比较。结果:300例中EEG异常54例(18.OO%),AEEG异常178例(59,33%).AEEG病样放电检出率明显高于EEG。14例继发性癫痫患者中,EEG异常8例(57.14%).AEEG异常10例(71.41%),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EEG在病样的放电检出上明显优于EEG,但有时AEEG也捕获不到门歇期的病样波;在继发性癫痫中,AEEG在病样波的检出上无明显优势,但AEEG可以记录到癫痫发作起始时的波形变化,对确定癫痫类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