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切除手术中应用直线型缝合器重塑管状胃代食管重建消化道的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以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莱芜市人民医院93例胸段食管癌手术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分为管状胃代食管组(48例)和传统全胃代食管组(45例)。分别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术后1个月患者的肺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两组术中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状胃代食管组术后1个月的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VV%)、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VC%)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均高于传统全胃代食管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如吻合口瘘、心律失常及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状胃代食管组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率(2.1%)低于传统全胃代食管组(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全胃代食管组的术后并发胸胃综合征发生率(8.9%)高于管状胃代食管组(0);管状胃代食管组术后并发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6.3%)低于传统全胃代食管组发生率(2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直线型缝合器重塑管状胃代食管对胸段食管癌的疗效较好,并且可以降低患者术后并发胸胃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等的风险,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管状胃代替食管对食管癌术后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管状胃代替食管对食管癌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106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接受食管切除术,其中管状胃组50例行管状胃代食管主动脉弓上吻合术,对照纽56例采用传统胃代食管行弓上吻合。分别于术前1周、术后第1周、第2周、第4周检查肺功能。结果106例患者均获成功,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8.7%。术后第1周两组的呼吸功能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2周和第4周管状胃组通气功能指标改善比对照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管状胃代食管相比传统胃代食管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管状胃代食管术与全胃代食管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92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研究组行管状胃代食管术治疗,对照组行全胃代食管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胃肠减压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胃肠减压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占2.17%,明显低于对照组(6.52%);研究组术后未发生胸胃综合征,对照组发生胸胃综合征者占10.87%;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7%,对照组为30.43%,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显著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食管癌的治疗中采用管状胃代食管术较全胃代食管术治疗更有效,能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有效率,术后对患者呼吸功能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横结肠代食管不同手术路径对围手术期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4年5月至2008年6月食管癌切除横结肠代食管患者40例,经胸骨后颈部吻合20例(胸骨后组),经食管床颈部吻合20例(食管床组).监测两组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及血气分析主要指标.结果 胸骨后组术后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VC%)[第5、7、10、14天分别为(42.17±10.15)%、(49.52±9.56)%、(55.67±10.73)%、(60.27±10.52)%]与食管床组[第5、7、10、14天分别为(37.65±9.52)%、(40.72±10.12)%、(47.02±10.65)%、(52.89±10.82)%]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胸骨后组术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第10、14天分别为(60.55±16.71)%、(67.12±16.90)%]与食管床组[第10、14天分别为(45.23±16.26)%、(50.52±16.72)%]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胸骨后组术后PaO_2[第1、2,3、5、7、10、14天分别为(17.56±7.32)、(19.67±6.08)、(17.17±4.85)、(15.43±5.02)、(11.32±3.79)、(9.67±2.87)、(6.98±3.26)mm Hg]与食管床组[术后第1、2、3、5、7、10、14天分别为(20.17±7.04)、(22.83±6.75)、(20.67±4.31)、(18.32±4.85)、(16.02±3.71)、(13.44±2.56)、(9.01±3.17)mm H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食管癌切除术后,经食管床颈部吻合较经胸骨后颈部吻合对围手术期呼吸功能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管状胃进行食管癌术后消化道重建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住院确诊的胸段食管癌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运用管状胃进行消化道重建,对照组运用全胃进行重建。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闭式引流的时间、胃肠减压时间、平均减压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6月的心肺功能和术后6月的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闭式引流时间,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胃肠减压时间、平均减压量、术后住院时间、胃排空障碍、胸胃综合征和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或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手术后的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VC%)、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VV%)、第1 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和射血分数(EF)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状胃对食管癌患者进行消化道重建疗效确切,对心肺功能影响小,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食管癌治疗中,管状胃代食管术与全胃代食管术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全胃代食管术治疗,研究组实施管状胃代食管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观察患者反流性食管炎、胃食管吻合瘘以及胸胃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数据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全胃代食管术相比,管状胃代食管术在食管癌的治疗中应用效果较佳,可显著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食管癌切除、全胃代食管;食管癌切除、管胃代食管术后心肺功能改变的对比研究.方法 按照统计原则对比两种术式术后心功能、肺功能指标的变化而进行分析.结果 管胃组术后对心电、呼吸频率、血气分析数值的改变比全胃组术后的改变明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切除管胃代食管术对心肺功能的影响弱于食管癌切除全胃代食管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食管癌治疗中,管状胃代食管术与全胃代食管术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全胃代食管术治疗,研究组实施管状胃代食管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观察患者反流性食管炎、胃食管吻合瘘以及胸胃综合症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数据差异较小,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全胃代食管术相比,管状胃代食管术在食管癌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效果较佳,可显著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管状胃重建消化道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拟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92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实施食管癌根治术,研究组行管状胃成形胃代食管吻合术,对照组行全胃代食管吻合术。进行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的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术后胃潴留、胃食管反流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食管癌患者应用管状胃重建消化道可以降低术后胃排空延迟、胃食管反流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术后近期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食管癌切除术与传统开胸食管胃胸内吻合术对患者术后肺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胸腔镜组34例和开胸组35例,胸腔镜组患者实施胸腔镜辅助小切口食管癌切除术,开胸组患者经左后外侧开胸行传统的食管胃胸内吻合术治疗,于术后1个月测定两组患者肺功能,于术后1、3、5d测定两组患者外周血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结果术后1个月,胸腔镜组患者术后肺功能指标均高于开胸组,其中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分别为(80.48±8.68)%、(75.25±7.33)%,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分别为(78.20±7.35)%、(74.56±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70,P=0.042;t2=2.111,P=0.039)。胸腔镜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术后1、3、5d分别为(2.80±0.72)、(2.09±0.66)、(1.23±0.68)ng/mL,均明显低于开胸组患者(3.50±0.70)、(2.57±0.76)、(1.66±0.70)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IL-6、IL-10术后1、3d均明显低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时点IL-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食管癌根治后患者肺功能均不同程度下降,胸腔镜辅助小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式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小于传统开胸食管胃胸内吻合术式,且腔镜手术在降低术后炎性反应方面较传统开胸手术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管状胃代食管重建消化道对三切口食管癌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管状胃代食管的三切口食管癌手术患者的资料,并与同期49例行全胃代食管的三切口食管癌手术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全胃组术后死亡1例(P>0.05),管胃组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为5.67%,低于全胃代食管手术组的28.57%(P<0.05).结论 对于应用三切口经原食管床重建消化道的食管癌手术患者,管状胃代食管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管状胃代食管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Knowledge、CBM、CNKI、VIP和WanFang Data,查找管状胃与全胃代食管比较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和生活质量影响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3年9月30日。由2位研究者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RCT,1 08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在术后并发症方面,管状胃代食管术后反流性食管炎[OR=0.19,95%CI(0.12,0.32),P<0.000 01]和胸胃综合征[OR=0.11,95%CI(0.04,0.32),P<0.000 1]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全胃代食管,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在生活质量方面,除术后3个月外,管状胃代食管术后6个月[MD=18.71,95%CI(7.72,29.71),P=0.000 9]和12个月[MD=22.95,95%CI(8.21,37.69),P=0.002]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全胃代食管,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管状胃代食管术后6个月[OR=1.78,95%CI(1.10,2.88),P=0.02]、12个月[OR=2.73,95%CI(1.67,4.47),P<0.000 1]的生活质量满意度均高于全胃代食管,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全胃代食管相比较,管状胃代食管可以降低食管癌患者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和胸胃综合征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对术后吻合口并发症和更长期生活质量的影响仍存在不确定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管状胃食管吻合术与全胃代食管吻合术对食管癌患者术后食管反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60例食管癌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对照组采用全胃代食管吻合术;术后随访24周,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胃食管反流及肺部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主要并发症有肺部感染、胸腔感染、吻合口瘘、残胃瘘等,其中研究组发生率为10.0%,对照组为13.3%,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29,P >0.05)。术后12周及24周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术后4周、12周 RDQ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两组患者肺功能各指标均明显降低,其中研究组最大通气量(MMV)、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0)、肺活量(VC)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胃食管反流和肺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8):3354-3356
目的探讨管状胃成形重建食管在胸段食管癌切除术中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术中实施管状胃成形重建食管术,对照组患者术中实施全胃代食管吻合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随访6个月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胃肠平均减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吻合口狭窄、切口感染、胸腔内感染、胃排空障碍、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反流性食管炎和胸胃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胸段食管癌切除术中实施管状胃成形重建食管能够降低部分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提高患者术后远期生存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主动脉弓下吻合或弓上吻合等术式治疗的围手术期患者呼吸功能进行对比性监测,以指导临床治疗和护理。方法选择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主动脉弓下吻合术患者20例及弓上吻合术患者20例,分别在术前及术后第1,2,4,7天对呼吸频率(BR)、血氧饱和度(SpO2)和氧分压(PaO2)进行动态监测。结果患者在术后围手术期内各时段的BR均高于术前水平(P〈0.05),术后第7天弓上吻合组患者的BR稍高于弓下吻合组(P〈0.05);在术后围手术期内各时段的SpO2均低于术前水平(P〈0.05),两组各时段SpO2无差异;在术后围手术期内各时段的PaO2均低于术前水平(P〈0.05),术后第7天弓上吻合组患者的PaO2稍低于弓下吻合组(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围手术期呼吸功能受到明显影响,弓上吻合患者通气功能受到更大程度的抑制。加强食管癌患者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及术后护理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制作管状胃技术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手术技巧,评价其可行性和手术安全性。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12月共50例食管癌患者在本院行电视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胃代食管术。其中男30例,女15例;年龄43~71岁,平均(59.8±6.12)岁。其中28例采用传统胸腔胃缝缩技术,22例采用管状胃技术,食管床径路47例,胸骨后径路3例,均行颈部吻合,对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肺部感染、肺不张、胃排空障碍、心律失常等,管状胃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胸腔胃组患者(P<0.05),其中肺不张(P<0.05)发生率低于胸腔胃组患者,而其余并发症发生率较胸腔胃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管状胃是胸腹腔镜联合食管切除后有效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4):598-599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对食管癌术后血清CRP、WBC、IL-6、IL-8及IL-10的影响。方法选取食管癌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胸腹腔镜微创联合食管癌根治术(联合)组各30例及传统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对照)组,于术后第1、4d分别检测两组应激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及炎症因子IL-6、IL-8、l L-10水平,并于术后1个月分别对两组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及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VC%)。结果联合组术后第1、4d CRP、WB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第1、4d的IL-6、IL-8、l L-10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在各个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术后1个月FEV、FEV1、FVC、MVV、V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腹腔镜微创联合食管癌根治术与传统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相比,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及手术创伤,对肺功能及免疫应激反应影响小,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角吻合术在食管癌患者食管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2组,三角吻合组(40例)采取颈部三角吻合术行食管胃吻合;管状吻合组(60例)采用传统管状吻合。对2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围术期并发症[肺部并发症(肺部感染、肺不张、肺梗死等),心血管并发症(房颤、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窦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等]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2组吻合时间,围术期心血管、肺部并发症及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吻合口瘘患者均经保守治疗、加强颈部换药及支持治疗后瘘口愈合。三角吻合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2.5%,管状吻合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采用三角吻合术进行消化道重建,安全可行,并且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管状吻合术。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胸腹腔镜联合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肺功能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腔镜组(行胸腹腔镜联合手术)和开胸组(行传统开胸手术),各100例。对2组患者手术前后肺功能指标[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和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VC%)]及炎性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进行对比。结果 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清扫淋巴结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前,2组患者FEV%、FEV1%、FVC%、MVV%、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24 h,腔镜组患者FEV%、FEV1%、FVC%、MVV%、V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前,2组患者IL-6、IL-8、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24、48 h,腔镜组患者IL-6、IL-8、IL-10水平均低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更加有利于保护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肺功能,并能减少炎性因子的释放,对患者机体损伤更小。  相似文献   

20.
颜梅  谭颖媚  洪丽霞 《全科护理》2011,9(28):2553-2554
[目的]总结颈段食管癌病人行全胃代食管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45例颈段食管癌病人行全胃代食管术,同时加强围术期护理。[结果]术后并发心律失常7例,肺部感染4例,手术切口感染6例;临床治愈43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后死亡1例。[结论]加强颈段食管癌病人行全胃代食管术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