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有毒中草药有其毒性的一面,又有其治疗作用的一面。某些药物的毒性成分与其有效成分并存,可通过炮制加工,还可通过配伍使其减毒。近年来的实验研究表明,通过合理配伍可以起到减毒或(和)增效的作用。结合中医古方、经方、名方以及验方中与有毒中药相配伍应用的药物情况,开展有毒中药的配伍减毒研究,不仅对阐释有毒中药的毒性,而且对满足有毒中药临床安全有效应用的需求,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就中药配伍减毒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展配伍减毒的研究奠定文献基础。  相似文献   

2.
经方中细辛减毒增效配伍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有毒中药细辛的毒性特点及其在经方中的减毒增效配伍方法进行了探讨。临床上细辛的配伍应用具有减毒与增效两方面的作用,分析了其配伍应用的合理性与规律性,以及减毒增效的机制,总结出了以收制散、以寒制温、扶正制毒的配伍减毒方式,以及相济相助、相反相成的配伍增效方式。  相似文献   

3.
凡加工炮制有毒中药,必须按照《中国药典》或者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炮制规范》进行。有毒中药经炮制后,除便于贮存、调剂和服用外,更重要的是能降低或消除毒性和副作用,改变药物的性能,增强药物的疗效。因此,有毒中药的炮制十分重要,历代都给予高度的重视。有毒中药炮制的主要目的在于减毒增效,减毒便于安全使用,增效则是最终目的,两者居同等重要的位置。其减毒原理如下:1 炮制使毒性物质破坏有些药物通过加热可使毒性物质破坏,从而使毒性减低。如马钱子含有毒成分木鳖碱和马钱子碱,通过砂烫高温处理后,此成分即被破坏或挥…  相似文献   

4.
有毒中药藤黄炮制“减毒增效”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水平  王森  杨启悦  陈振华  吴红梅  杨明 《中草药》2011,42(12):2560-2563
藤黄药理作用广泛,但其为剧毒中药,因而临床应用受到了限制,通过炮制能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总结并归纳了藤黄炮制方法,炮制对其化学成分、药效、毒性等方面的影响,为今后深入进行有毒中药炮制,特别是藤黄的炮制“减毒增效”研究提供相关依据,并为藤黄科学应用于临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草纲目》在"气味"项下介绍药物的毒性,有毒药物共342种。"修治"专项主要介绍中药的炮制方法,根据现代中药炮制方法,可将毒性药物的炮制分为净制法、切制法、水制法、火制法、水火共制法及其他制法。通过对毒性药物的炮制,可以去除药物中的有毒部位或降低药物的毒性,从而增加药物的临床疗效。现文献整理《本草纲目》中的毒性药物及其炮制方法,为临床中药的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有毒中药功专效捷,其安全应用已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而配伍减毒是有毒中药临床合理应用、发挥其疗效优势的重要方法。“异类相制”理论形成于长期的临床实践认知,是临床经验的提炼升华,其含义为有毒中药通过与不同性味、不同功效中药的合理配伍,以调其偏性、制其毒性。“异类相制”理论涵盖了性味相制、异效相制、扶正制毒的配伍减毒方式及交互相呈关系,各药物配伍所起的相反相成作用是其内涵的延伸,可从物质基础、效应机制两方面阐释其原理。在此理论指导下,能够优化有毒中药复方配伍方法,为临床有毒中药的配伍组方提供新策略,实现复方的减毒增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探讨毒性中药的炮制方法及临床应用,为毒性中药的减毒增效及应用安全有效提供依据。方法:查找文献并结合临床实践,将毒性药物的炮制归纳为净制、水制、加热和辅料制去毒,应用时要严格控制剂量、合理配伍等。结果:毒性中药炮制要科学规范,辨证要准确,应用要合理。结论:在临床应用毒性中药时要对毒性中药的炮制、辨证、对症、配伍等加强监管,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有毒中药通过适当的加工炮制,达到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方法:对制霜法、加热法、净制法、水制法、加辅料法、水火共制法6种炮制方法进行探讨。结果:适当加工炮制可以降低或消除有毒中药的毒性。结论:有毒中药通过适当加工炮制,可以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更好的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尽管部分有毒中药毒性物质基础、作用机制及毒效相关性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结果,一些有毒中药的配伍减毒的研究也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然而,有毒中药配伍减毒的研究依然存在着诸如只注重急性毒性不注重亚急性及慢性毒性、只注重毒性不注重活性的主要问题。针对有毒中药配伍减毒的研究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作者提出对策:①应拓宽和加强有毒中药毒性物质基础和毒效相关性研究;②开展基于临床配伍应用的与有毒中药的配伍药物的筛选研究;③在配伍减毒的研究中应急性毒性与慢性毒性并重、活性与毒性并重。之后,作者还给出了具体的配伍减毒的研究方案设计图。文章将为开展有毒中药配伍减毒的研究奠定文献基础和思路启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回药减毒方法进行整理分析,提高对回药现代研究的重视。方法:收集摘录《回回药方》《海药本草》《瑞竹堂经验方》以及《回药本草》等书中回药减毒方法的文献记载,对其进行归类整理分析;利用Clementine SPSS 12对《回回药方》所载回药方剂进行药对关联规则分析,挖掘配伍减毒药对。结果:回药减毒方法主要可分为炮制减毒、配伍减毒以及其他减毒方法,其中炮制减毒包括炒制法、煨制法、煮制法、醋制法、酒制法和取油法;共挖掘出《回回药方》中常用配伍药对18组,发现巴豆与芦荟配伍存在减毒作用;其他减毒方法包括食物、煎煮、剂量以及催吐减毒方法。结论:回药减毒方法种类较多,对现代有毒药物减毒方法的研究具有参考作用,存在一定文献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药的毒性是中药的基本特性,产生中药毒性的原因主要有:有毒中药炮制不规范,有毒中药用量过大,有毒中药配伍不当,个体差异等。针对中药毒性产生的原因,掌握减毒方法,树立科学的中药毒性观念,既不能盲目相信中药无毒,也不能夸大中药毒性,以证立法,以法设方,以方遣药,减少或避免毒性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中药的毒性是中药的基本特性,产生中药毒性的原因主要有:有毒中药炮制不规范,有毒中药用量过大,有毒中药配伍不当,个体差异等。针对中药毒性产生的原因,掌握减毒方法,树立科学的中药毒性观念,既不能盲目相信中药无毒,也不能夸大中药毒性,以证立法,以法设方,以方遣药,减少或避免毒性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中药配伍减毒研究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配伍减毒涉及的复杂反应过程制约了对配伍减毒机制的深层次解构。阐明配伍减毒机制是解决中药毒性问题的关键。"效毒二重性"决定了有毒中药"效-毒交集"特征,交集调控可反映配伍减毒复杂过程。网络药理学的出现,为开展有毒中药毒性成分筛查、致毒机制和减毒效应等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在回顾中药毒性研究实践的基础上,系统阐述网络药理学在中药配伍减毒研究中的应用策略,并以附子为例探讨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阐释有毒中药的现代研究思路。方法:结合科研实际,分析、归纳和总结有关有毒中药现代研究的文献。结果:当前有毒中药普遍缺乏严谨的现代科学研究,毒性物质基础及其机制、活性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毒效相关性、祛除毒性成分保留活性成分的工艺、配伍减毒或(和)增效、安全有效剂量范围的制定等均是亟待研究的重要环节。结论:应加强有毒中药毒性物质基础及其机制、活性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毒效相关性、祛除毒性成分保留活性成分的工艺、配伍减毒或(和)增效、安全有效剂量范围的制定等研究,最终为有毒中药安全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本文将为有毒中药的现代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马钱子作为临床常用的有毒中药,具有通络止痛、散结消肿之功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风湿顽痹、跌打损伤、痈疽肿痛和麻木瘫痪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镇痛、抗炎、抗肿瘤及抑菌等作用;但是其治疗量与中毒量非常接近,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故马钱子的增效减毒研究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通过查阅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文献,对马钱子炮制、配伍、改变给药途径和剂型等增效减毒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为马钱子的毒性和减毒增效研究提供思路,促进其合理开发和临床安全应用。  相似文献   

16.
以川乌、草乌、附子等为代表的乌头类中药在中国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是一类兼具强毒性与优药效的"毒效双性"中药,具有显著的回阳救逆、祛风除湿、消炎止痛等功效,备受历代医家推崇。但是,乌头碱中毒案例屡见不鲜,如果使用不当,极易超出其狭窄的治疗窗,进而引发恶性的心脏、神经等毒性,严重危及生理健康与生命安全。故在临床上,往往采用乌头类中药的炮制品或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在保留其良好药效的同时有效降低毒性,保证用药安全。合适的炮制方法和配伍原则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各种毒性、减少不良反应及副作用的发生,还可显著增加乌头类中药的适应症、拓宽其使用范围,为乌头类中药的二次开发利用提供有利保障。该文综述了古代和现代乌头类中药的炮制方法及工艺、常见配伍组方原则及其减毒机制,发现主要包括物理减毒和化学减毒两类方法,其中水解减毒、"离子对"减毒和皂化减毒是其主要方式。该文揭示的减毒机制有望指导乌头类中药现代炮制工艺开发和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中药毒性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不注意用药个体之间差异、非药用部位的掺入、处方配伍不当、盲目应用验方、单方及偏方、炮制不当、没有炮制、名称近似的中药相互取代、中药品种误用等.针对中药毒性产生的原因,总结解毒方法包括慎用验方、单方及偏方、辨证用药、延长煎煮时间、配伍减毒、炮制减毒等.通过了解中药毒性产生的原因,明确减毒方法,形成科学的中药毒性观念,不但不可盲目尊崇中药无毒,也不可夸大中药毒性.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把药物剂量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根据患者体质强弱合理用药,中病即止,正确掌握其用法、禁忌.  相似文献   

18.
基于斑马鱼模型的中药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毒性中药的临床使用是中医药的特色,在慢性疾病和重大疾病的救治过程中应用广泛.但是毒性中药的毒性研究数据相对较少,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为系统阐述毒性中药的理论和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充分的参考依据.中药配伍、炮制是中医药临床减毒增效的有效手段,准确而系统阐释配伍、炮制原理对中医药安全有效性至关重要.近年来,由于特定的生理学优势,斑...  相似文献   

19.
雷公藤减毒炮制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英晶  彭伟文 《时珍国医国药》2011,22(12):3047-3048
毒性中药是中医"治病攻邪"的常用药物,长期的中医药临床实践证明,毒性中药对于疾病的防治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尤其在救治疑难重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素有"以毒攻毒"之说.但是毒性中药多含有毒成分,药性峻猛,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非常接近,滥用、乱用毒性中药,不可避免地给病人造成身体损害,严重者造成病人中毒死亡.因而了解毒性中药炮制原理,掌握有毒中药的正确炮制方法,能使毒性中药减毒增效,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从古、现文献学角度,并结合我们的实验研究结果,系统论述了有毒中药控毒:炮制减毒和配伍减毒的理论和方法和研究思路,为合理安排有毒中药提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