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斑贴试验36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靳云霞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4):3105-3105,3143
目的:研究过敏性皮肤病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及临床意义,查找皮炎、湿疹的过敏原因。方法:应用北京元康医学实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皮肤过敏原试验诊断试剂盒斑贴器对360例皮炎、湿疹等皮肤病患者进行斑贴试验。结果:斑贴试验阳性反应312例,阳性率86.7%。接触性皮炎阳性率92.7%,湿疹90.8%,荨麻疹89.1%,神经性皮炎52.0%,特应性皮炎38.5%。抗原阳性率依次为芳香混合物、硫酸镍、硫汞、对苯二胺、重铬酸钾、松香、甲醛等。结论:清洁剂、染发剂、化妆品以及含汞的医用药品具有较高的致敏性,是主要的接触致敏物质。  相似文献   

2.
斑贴试验(简称班试)可帮助皮肤科医生对接触性皮炎或皮炎湿疹类皮肤病进行诊断及防治。目前,国内外斑贴试验的方法有多种,我科参照南京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研制的标准筛选抗原,对20例接触性皮炎及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进行斑贴试验,结果显示,有17例呈现一项或两项阳性反应,总阳性率85%,表明本试验是一种快速、简便的寻找接触性致敏原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57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接触性致敏原及其特点.方法 以标准筛选抗原斑对57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进行斑贴试验.结果 57例患者中45例对20种标准筛选抗原中的18种出现1种或1种以上抗原阳性反应,总阳性反应率78.9%,其中以硫酸镍阳性率最高,达26.3%,其余依次为重铬酸钾、氯化钴、硫柳汞、芳香混合物.湿疹、脐周皮炎及汗疱疹之间抗原阳性反应率无统计学差异,但明显高于颜面再发皮炎的抗原阳性反应率(P<0.01).结论 斑贴试验有助于明确皮炎湿疹类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及接触性致敏原及其性质,并有助于系统性接触性皮炎的预防.  相似文献   

4.
皮炎、湿疹等皮肤病240例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部分皮肤病患者的过敏原因.方法 应用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研制的皮肤过敏原试验诊断试剂盒斑贴器对240例皮炎、湿疹等皮肤病患者进行斑贴试验.结果 斑贴试验阳性反应者208例,阳性率87%.各病种阳性率:接触性皮炎97.5%,湿疹94.25%,荨麻疹75%,特应性皮炎58%.标准筛选抗原中阳性率较高,抗原有香料、硫酸镍、硫汞、对苯二胺、重铬酸钾、松香、甲醛等.结论 清洁剂、染发剂、化妆品以及含汞的医用药品是主要的皮肤接触致敏物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研讨斑贴试验在诊断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病因中的应用状况。方法随机从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中抽取128例进行讨论,各患者均接受斑贴试验诊断,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引发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病因。结果此次共诊断128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斑贴试验阳性率为85.94%(110/128),110例斑贴试验阳性率患者中,34例1种变应原阳性(30.91%),24例2种变应原阳性(21.82%),24例3种变应原阳性(21.82%),28例4种及以上致敏原为阳性(25.45%)。阳性率最高的变应原为硫酸镍(17.41%)、卡巴混合物(12.29%)、重铬酸钾(9.56%)。结论经分析后得知,引发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主要原因包含卡巴混合物、硫酸镍、硫酸镍等,由此可见,斑贴试验可用来诊断湿疹类皮肤病,以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了65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斑贴试验结果,41例呈阳性反应,24例呈阴性反应。阳性率高的抗原依次为白降汞、香料、对苯二胺、硫酸镍。本试验结果提示:对于反复发生在头面部的皮炎湿疹应考虑到化妆品、染发剂致敏的可能;对于发生在颈部的皮炎湿疹应考虑直接接触过敏所致。对于发生在手部的皮炎湿疹应首先考虑到刺激性因素所致,其次为过敏所致。斑贴试验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了65例皮炎湿疹炎皮肤病斑贴试验结果,41例呈阳性反应,24例呈阴性反应,阳性率高的性原依次为白降汞、香料、对苯二胺、硫酸镍。本试验结果提示:对于反复发生在头面部的皮炎湿疹应考虑到化妆品,染发剂致敏的可能;对于发生在颈部的皮炎湿疹应考虑直接接触过敏所致。对于发生在手部的皮炎湿疹应首先考虑到刺激性因素所致,其次为过敏所致。斑贴试验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彭书莉  王敏 《实用全科医学》2011,9(6):898-898,912
目的探讨斑贴试验在寻找皮肤科常见疾病病因方面的应用。方法对门诊2008年4月-2009年10月确诊为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105例患者进行斑贴试验,并对各组间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05例患者出现一项及以上阳性的87例,总阳性率82.86%;其中接触性皮炎阳性率27/33例(81.81%),过敏性皮炎阳性率18/25例(72%),湿疹阳性率18/24例(75%),面部复发性皮炎阳性率10/16例(62.5%),神经性皮炎阳性率2/4例(50%),脂溢性皮炎阳性率1/3例(33.33%);阳性率最高的物质为重铬酸钾为21/105(20%),其次为硫酸镍19/105(18.1%)、硫柳汞9/105(7.6%)。结论本研究证实在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的发生、发展中,接触性过敏原起着重要的作用,斑贴试验是目前多种皮肤病病因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广州番禺区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常见的过敏原。方法:采用"瑞敏"斑贴试剂盒对104例接触性皮炎与湿疹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结果:常见的变应原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重铬酸钾(40.38%)、氯化钴(29.8%)、硫酸镍(26.92%)、甲醛(23.07%)。斑贴试验阳性患者83例(79.8%),其中男16例,阳性率66.7%(16/24),女67例,阳性率83.8%(67/80),且经统计学分析,男女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1种抗原过敏者35例(42.17%),对2种及2种以上抗原过敏者48例(57.83%)。结论:重铬酸钾、氯化钴、硫酸镍、甲醛是广州番禺区皮炎湿疹类皮肤病重要致敏原;皮炎湿疹的发病与接触物本身的理化性质和患者过敏体质有关,而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10.
海南地区113例皮炎湿疹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本地区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常见致病因素。方法 采用北京医科大学研制的标准抗原斑贴试验试剂盒进行斑贴试验。结果 总阳性率为67.3%,其中阳性率较高的抗原依次为硫酸镍、橡胶、重铬酸钾、芳香混合物。结论 不同地区的主要致敏原有所区别,进行斑贴试验可减少皮炎湿疹的复发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对215例门诊接触性皮炎及59例非接触性皮炎患者做斑贴试验。结果列前四位的致敏原分别是0.1%硫柳汞、5%硫酸镍、7%芳香混合物、1%甲醛。这4种致敏原在手部、躯干四肢、面部和脐周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0.1%硫柳汞主要引起面部、手部、躯干及四肢皮炎,5%硫酸镍主要引起脐周和躯十及四肢皮炎,7%芳香混合物主要引起手部、躯干及四肢、面部皮炎,1%甲醛主要引起面部皮炎;乙酸戊酯、松香水的斑贴试验浓度分别为20%、25%。  相似文献   

12.
斑贴试验是确定皮炎湿疹患者致敏原一个简单可靠的方法,我们采用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研制,由怡达技术装备厂生产的斑贴试验诊断试剂盒对328例皮炎湿疹患者做斑贴试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来源为确诊为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328例,其中男性104例,女性224例,年龄最小者7岁,最大者68岁。  相似文献   

13.
过敏性皮肤病接触变应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过敏性皮肤病病人接触变应原特点。方法采用瑞典进口斑贴试验试剂盒对40例过敏性皮肤病病人进行斑贴试验。结果40例病人中阳性者25例,阳性率为62.5%。阳性率较高的过敏原依次为:硫酸镍、对苯二胺、芳香混合物、重铬酸钾、甲醛,斑贴阳性的病种有面部皮炎、湿疹、接触性皮炎、荨麻疹、瘙痒症。结论过敏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多种形态,过敏原主要为日常生活类物质,易于被医、患双方所忽视,临床医师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接触性皮炎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100例接触性皮炎患者进行斑贴试验。结果: 男女患者斑贴试验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常见的致敏原为重铬酸钾、硫酸镍、硫柳汞、芳香混合物、对苯类、卡巴混合物等。结论: 斑贴试验可用于检测外源性致敏原,斑贴试验阳性致敏原常可引起接触性皮炎  相似文献   

15.
对86例化妆品皮炎进行了临床观察及斑贴试验.结果,临床表现以接触性皮炎最多,其次为色素沉着斑、痤疮样损害及唇炎.以一般护肤品引起最多,可疑化妆品斑贴试验阳性率为60%,标准抗原斑贴试验阳性率为63%.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牡丹江地区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常见变应原及斑贴试验的临床应用,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标准抗原系列对156例皮炎湿疹患者进行斑贴试验。结果 156例皮炎湿疹斑贴试验者中,有一项或一项以上阳性者113例,阳性率为72.4%。变应原阳性率位居前三位的分别是:硫酸镍、对苯二胺、芳香混合物。结论硫酸镍、对苯二胺、芳香混合物是牡丹江地区引起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主要变应原。  相似文献   

17.
用3种常用外用咪唑类抗真菌药,达克宁霜(咪康唑)、联苯苄唑霜及癣敌软膏(益康唑)对185例有外用此类药物史的皮肤病病人进行了斑贴试验。结果斑试刺激反应及过敏反应阳性率分别为3.8%及4.3%,说明此类药物是常见的致敏原及刺激原之一。抗真菌剂致敏可出现急性接触性皮炎,应与真菌病加重相鉴别。斑贴试验可以诊断抗真菌剂接触性皮炎,并区分刺激反应与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18.
235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常见致病因素。方法:采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免疫研究室提供的仿欧标准筛选抗原斑贴试剂盒进行斑贴试验。结果:235例对20种标准抗原中的17种出现了1种或1种以上抗原的阳性反应,阳性率为69.36%,其中以芳香混合物阳性率最高,占19.02%,其余阳性率较高的抗原依次是硫酸镍、对苯二胺、氯化钴、重铬酸钾、硫柳汞、甲醛、松香等。结论:芳香混合物、硫酸镍、对苯二胺是该地区皮炎湿疹类皮肤病致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几种咪唑类外用抗真菌药接触性皮炎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3种常用外用咪唑类抗真菌药,达克宁霜(咪康唑)联苯苄唑霜及癣敌软膏(益康唑)对185例有外用此类药物史的皮肤病病人进行了斑贴试验。结果斑试刺激反应及过敏反应阳性率分别为3.8%及4.3%,说明此类药物是常见的致敏原及刺激原之一。抗真菌剂致敏可出现急性接触性皮炎,应与真菌病加重相鉴别。斑贴试验可以诊断抗真菌剂接触性皮炎,并区分刺激反应与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20.
76例湿疹、接触性皮炎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贴试验(Patch Test,简称PT)是检测湿疹和接触性皮炎等过敏性疾病致敏原的可靠方法,目前已将常见致敏原做成试剂盒用于临床。近来我们对76例湿疹和接触性皮炎患者进行了斑贴试验,以推测其致敏原,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76例患者中,男21例,女55例,年龄11~58岁;病程2天~14年(病程在1年以上者的67例);其中湿疹49例,接触性皮炎27例(均有可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