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爱蕊  耿淑霞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5):518-518,521
进食障碍(Eating Disorder,ED)与心理障碍的关系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临床现象显示,心理因素与进食障碍的临床现象常相互交织并相互作用。进食障碍以严重异常的进食行为为特征,主要包括了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AN)和神经性贪食症(Bulimia Nervosa,BN)两大综合征。害怕发胖和对体型对体重歪曲的认识与期望是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共同的重要心理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2.
进食障碍是一种与认知、情感及行为等心理障碍有关的,主要表现为进食行为异常的慢性精神疾患,它包括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和不典型进食障碍等。为了进一步了解进食障碍的致病原因,本文将从过去的理论研究、近年的研究现状两个历史阶段全面系统地综述进食障碍病因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3.
神经性厌食是指有意节食,导致体重明显减轻的一种进食障碍,常引起营养不良,代谢和内分泌及躯体功能紊乱,多见于青少年女性。部份神经性厌食症病例伴有贪食症,也可产生精神异常表现,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神经性贪食症(BN)的临床情况及内分泌功能改变。方法对2例神经性贪食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发病前大多以厌食起病或神经性厌食症,并伴有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肾上腺皮质、甲状腺等多种内分泌功能紊乱。结论认为BN及闭经为下丘脑功能紊乱所致,而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改变为情绪精神应激和体重减轻后继发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进食障碍与社会心理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进食障碍(eating disorders)主要指以反常的摄食行为和心理紊乱为特征,伴发显著体重改变和/或生理功能紊乱的一组综合征,其主要的临床类型包括: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和不典型进食障碍。与一般疾病不同,进食障碍不仅表现为生理机能的异常,更多的反映出患者心理上的问题。其病因主要来自社会文化因素和个体的心理因素。笔者从这两个方面对进食障碍的病因作介绍分析。  相似文献   

6.
神经性厌食并贪食2例报告尹贻英,雷学琴(滨州地区精神病医院,滨州市256610)关键词神经性厌食,贪食,病例报告随着审美观的变更,近年来神经性厌食症大有增加趋势,对其已引起医学界及心理学界广泛关注。但是伴有发作性贪食这一独特的神经性厌食症国内报道不多...  相似文献   

7.
据近期在佛罗里达州召开的第二届美国南部初级医疗保健会议报道,对初级医疗保健医生来说,患有神经性厌食症或贪食症等进食障碍的患者在就诊时隐瞒其就餐行为的事实可能是一种相当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摄食障碍( Eating Disorder)是一种以严重异常的进食行为为特征,对饮食习惯和体质量控制行为有明确干扰,对身体健康和心理功能造成明显损害的综合症,且不继发于任何其他形式的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1-2].包括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AN)、神经性贪食症(Bulimia Nervosa,BN)、非典型性摄食障碍(Eating Disorder of Not Otherwise Specified,EDNOS)[3].  相似文献   

9.
贪食症是一种行为疾患,近年来此类进食障碍日益增多,多数患者认识不够,羞于求医.目的重视神经性贪食症病例,患者应积极就医,医患配合,尽早治愈.方法对一例神经性贪食症患者症状描述及自愈过程分析探讨.结论不推荐自我治疗,心理治疗在本病的治疗中,起关键作用,要尽早的救助于心理医生.  相似文献   

10.
Khan  M.  U.  Patel  A.  G.  Wilbur  S.  L.  Khan  I.  A.  马超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7,3(7):54-55
心肌动作电位受细胞外的钾离子、钙离子和镁离子梯度影响,其结果可导致轻微变化到明显复极化异常的心电图改变。本文报道1例神经性贪食症及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出现复合性重度低电解质血症时的明显心电图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尽管无器质性证据的胃肠病患者出现胃肠症状是进食障碍(EDs)公认的特征,但文献采用标准且有效的问卷调查得到的特异的功能性胃肠紊乱(FGIDs)的疾病谱和预测指标并未得到太多关注。本文目的是描述神经性厌食症(AN)、神经性贪食症(BN)和不明确的摄入障碍(EDNOS)患者发病情况和FGIDs类型,同时对患者的心理特征、进食障碍的态度和行为及人口统计学特征、目前FGIDs的类型和数目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描述。材料与方法:共101例进食障碍的女性患者(AN44%,BN22%,EDNOS34%,平均21岁)完成了Rom e II模块问卷和一系列其他有效的自答式问…  相似文献   

12.
神经性贪食症(BN)是一种以暴食为主导行为的精神性进食障碍。其形成原因主要与遗传、生理机制、家庭、社会文化及心理因素有关。特征为反复发作和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及暴食行为,患者有担心发胖的恐惧心理,常采取引吐、导泻、禁食等极端措施,直接影响到了人群的身心发育健康。因此,目前研究中对神经性贪食症治疗方法很多,包括药物干预、心理干预、中医药干预等。这些疗法有其相应的理论基础,作用于神经性贪食症各种临床症状。临床上有单独使用也有联合应用。文章就这些疗法的研究现状做一个简单的综述报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性贪食症患者的心理治疗。方法预先谈话、心理分析、正确疏导。结果心理治疗结果满意,患者恢复正常饮食行为。结论神经性贪食症属心理疾病范畴,早期发现,及时疏导,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厌食症,即神经性厌食症,指个体通过节食等手段,有意造成并维持体重明显低于正常标准为特征的一种进食障碍,表现为体重显著减轻,合并营养不良、代谢和内分泌紊乱。2012年第5版《精神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中厌食症的诊断标准为:(1)明显的体重减轻,比正常平均体重减轻15%以上,或者克托莱(Quetelet)体质量指数为17.5 kg/m2或更低;(2) 病理性怕胖;(3)自己故意造成体重减轻[1]。窦性心动过缓是在厌食症患者心脏查体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其在厌食症患者中的发病率可高达95%[2],当厌食症患者的窦性心动过缓合并一些其他心电图异常表现(如长QT间期)时,我们需要提高警觉,注意这种心律失常可能会造成更致命的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现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4年收治的1例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神经性厌食症(AN)是一种严重的慢性进食障碍,其特征为异常的进食习惯与特殊的心理功能紊乱,表现为明显的体质量降低和各项生理功能紊乱。由于AN患者长期营养不良、内分泌系统紊乱,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可对患者的健康乃至生命构成严重威胁。目前,我国AN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增加趋势。近年来,国外研究发现,AN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伤,认知矫正疗法(CRT)可辅助常规加强治疗、家庭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对AN患者产生一定疗效。本文对CRT在辅助治疗AN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分析其应用前景,以期为CRT在临床AN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李椰  潘月素 《当代医学》2008,(13):104-104
神经性厌食症是指病人有意地严格限制进食,造成身体的极度消瘦或严重的营养不良,体重下降至明显低于正常标准,并有青春期发育停滞、闭经等症状,此时仍恐惧发胖或拒绝正常进食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进食障碍.神经性厌食症主要发生于青少年女性,近几年有上升的趋势.此病可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破坏性的影响.故重视患者的营养支持和心理护理,对疾病的康复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神经性厌食症是指病人有意地严格限制进食,造成身体的极度消瘦或严重的营养不良,体重下降至明显低于正常标准,并有青春期发育停滞、闭经等症状,此时仍恐惧发胖或拒绝正常进食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进食障碍.神经性厌食症主要发生于青少年女性,近几年有上升的趋势.此病可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破坏性的影响.故重视患者的营养支持和心理护理,对疾病的康复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椰  潘月素 《当代医学》2008,(14):104-104
神经性厌食症是指病人有意地严格限制进食,造成身体的极度消瘦或严重的营养不良,体重下降至明显低于正常标准,并有青春期发育停滞、闭经等症状,此时仍恐惧发胖或拒绝正常进食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进食障碍.神经性厌食症主要发生于青少年女性,近几年有上升的趋势.此病可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破坏性的影响.故重视患者的营养支持和心理护理,对疾病的康复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神经性厌食的认识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过5个世纪的研究与发展,神经性厌食症逐步被心理学家和临床医生所认识。然而,对神经性厌食症的诊断与治疗仍然存在着争论,尤其是中国特有的文化背影导致了摄食障碍患者具有其特殊性的一面。针对神经性厌食症的研究史与文化背景进行阐述与分析,促进对本病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20.
神经性贪食症 (下称贪食症 )较少见 ,因此在精神病教科书上的描述也较简单。本文拟填补这一薄弱环节。对贪食症的治疗进展作一回顾。1 针对抑郁模式的治疗1 .1 抑郁模式进食障碍与情感性障碍关系密切 ,证据是 (1 )家族史 :进食障碍家属的情感性障碍发生率高 ;(2 )临床表现 :50 %以上的贪食症病人既往或目前有重性抑郁症发作 [1] ;(3)生物学改变 :进食障碍和情感性障碍均有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轴功能亢进 ,表现为血皮质醇水平升高和地塞米松抑制试验阳性。(4)治疗 :抗抑郁药既能治疗进食障碍又能治疗抑郁症 [2 ] 。1 .2 治疗可用丙咪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