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和军  于江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9):2410-2411,2416
许多精神障碍的发生都有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的作用,同时大多精神障碍都表现为长时间持续的行为异常和治疗过程中症状的缓慢恢复.因此,精神障碍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挑战就是确定稳定的行为改变的分子基础.最近的研究表明神经元内存在持续的基因调控的表观遗传机制,即在不改变DNA编码的情况下调控基因表达,该机制参与复杂行为的调控,因此成为精神障碍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因低效和后代生长发育异常等缺陷而未能广泛应用,关键在于对体细胞核移植的表观遗传的机制缺乏了解。供体细胞核的不完全重编程被认为是造成克隆胚胎不能正常发育到成年的首要原因。深入探讨体细胞核移植动物中潜在的表现遗传修饰机制,将有助于了解体细胞核移植动物能够正常发育的后成重编程机理。  相似文献   

3.
精神疾病是一组脑功能性疾病,病因不清,一直以来,遗传因素是被公认的病因学因素,但随着遗传学研究的深入,遗传学病因学说受到肯定与置疑。表观遗传因其既可以遗传又受周围环境影响的特征,可以更好地解释遗传学研究中的置疑,而越来越受到重视。表观遗传学在精神分裂症、儿童孤独症、心境障碍等多种疾病均有研究,并取得初步进展。随着相关检测技术的发展,表观遗传学研究将会得到更为深入的开展,并有望为精神疾病病因研究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4.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谱系细胞分化能力,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应用中有极大研究意义。以胚胎干细胞为模型,近年来干细胞分化的表观遗传调控已成为研究热点。染色质结构的表观遗传调控,比如DNA甲基化、翻译后组蛋白修饰,对于胚胎发育时基因的激活和抑制非常关键。本文综述了干细胞多潜能性维持和干细胞分化的表观遗传机制及其一些表观遗传修饰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小分子RNA(microRNAs,miRNAs)是由17-25个核苷酸组成的非编码RNA,参与调节多种生物功能,包括发育、细胞增殖、细胞分化、信号传导、凋亡、代谢和寿命等。但关于miRNA调控的相关分子机制很大程度上仍未知。新近研究表明,转录调节或表观遗传改变可能是miRNA表达的重要调节机制。本文综述了miRNA转录和表观遗传调控的最新进展,对了解miRNA的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单、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的遗传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单,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的遗传效应,方法:从住院病人中选出符合CCMD-2-R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有家族史且一级亲属资料齐全的牵引病例200例,并对22例高发家系进行门诊随访或家访。结果:单相抑郁症校正分离率为0.1975,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分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遗传率加权平均值为(144.43%&;#177;3.21%),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遗传率加权平均值为(116.46&;#177;4.06%),高发家系为(149.12%&;#177;10.78%),结论:遗传因素在情感性精神障碍病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单相者遗传方式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多基因遗传,双相者可能是具有显性主基因的多基因遗传。  相似文献   

7.
 一般认为,表观遗传学是研究由非基因序列变化造成可遗传性状的科学,其所涵盖的调控形式广泛参与细胞生命活动的各个过程,并且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表观遗传研究的一系列发现让人们意识到遗传信息调控的复杂性和精细性,该领域成为21世纪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最为活跃的研究方向之一。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Institute of Biomedical Sciences,Fudan University,简称“IBS”)依托于上海医学院,自建院之初就将“医学表观遗传学”列入重点研究方向,经过12年的发展,该方向上已经产生了一大批在国际上具有高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这些成果对提升我国在世界范围内表观遗传领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相关学科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主要对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在表观遗传领域取得的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与回顾。  相似文献   

8.
单、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的遗传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评价单、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的遗传效应.方法从住院病人中选出符合CCMD-2-R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有家族史且一级亲属资料齐全的索引病例200例,并对22例高发家系进行门诊随访或家访.结果单相抑郁症校正分离率为0.1975,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分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遗传率加权平均值为(144.43%±3.21%).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遗传率加权平均值为(116.46%±4.06%),高发家系为(149.12%±10.78%).结论遗传因素在情感性精神障碍病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单相者遗传方式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多基因遗传,双相者可能是具有显性主基因的多基因遗传.  相似文献   

9.
表观遗传指不涉及DNA序列改变,却导致可遗传表型变化的现象.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四种形式:DNA甲基化、组蛋白翻译后修饰、染色体结构调控以及非编码 RNA 调控( noncoding RNA) [1].染色质修饰( DNA甲基化,组蛋白翻译后修饰)与染色质结构调控经常协同发挥功能,同属于染色质相关的表观调控机...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情感性精神障碍发病年龄与家族史的关系。方法用精神疾病家系调查表对住院的病倒重新诊断。对已出院的病人及疑有各种精神疾病的一、二、三级亲属均采用SADS量表及CCMD-2-R诊断标准,进行逐个面检。结果有精神疾病家族史者比无精神疾病家族史的发病年龄提前1.65岁(P<0.01)。有情感性精神障碍家族史者比患其他精神疾病家族史的发病年龄提前3.35岁(P<0.01)。父或母亲患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患者比父或母亲未患情感性精神障碍者发病年龄提前3.31岁(P<0.01)。从亲属患病情况发现,一级亲属>二级亲属>三级亲属。结论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发病年龄与家族遗传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发现一些表观遗传调节方式以及表观遗传特征变化与多种疾病相关。表观遗传机制的失调将影响染色质结构和基因表达,导致复杂的综合征、多因素疾病及癌症。文章就几种常见疾病的表观遗传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表观遗传调节与常见疾病的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发现一些表观遗传调节方式以及表观遗传特征变化与多种疾病相关.表观遗传机制的失调将影响染色质结构和基因表达,导致复杂的综合征、多因素疾病及癌症.文章就几种常见疾病的表观遗传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髓系定向干细胞或多能干细胞的异质性克隆性疾患,主要特征是无效造血和高危演变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目前WHO将其归类于髓系造血细胞肿瘤.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是指非基因序列改变所致基因表  相似文献   

14.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观遗传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  陈洁平 《重庆医学》2009,38(23):3021-3025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髓系定向干细胞或多能干细胞的异质性克隆性疾患,主要特征是无效造血和高危演变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归类于髓系造血细胞肿瘤.  相似文献   

15.
酒精依赖是一种饮酒所致的对酒渴求的慢性复发性脑病,由多种因素引起。体内的表观遗传机制高度稳定并受环境因素影响,能够用独特的角度解释长达数月甚至数年的成瘾记忆现象,其中组蛋白修饰、DNA甲基化和微RNA修饰在酒精依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其将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调控与脑组织中的病理生理改变以及神经元适应性变化结合起来。特定的表观遗传修饰呈现出显著的酒精成瘾行为及电生理改变,了解表观遗传学在酒精精神依赖中的作用可为酒精依赖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长非编码RNA(lncRNA)是新发现的RNA干扰方式,与其他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构等表观遗传形式一样,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分子肿瘤学研究显示,lncRNA与其他表观遗传形式相互作用,如lncRNA可通过多种途径调控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构和其他RNA干扰形式,而DNA甲基化、染色质重构等也可调控lncRNA的表达及作用;其错综复杂的网路关系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指包含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在内的慢性肝脏疾病,其发展的最终结局是肝硬化及肝癌。表观遗传被定义为不改变DNA序列的可遗传的基因表达变化,具体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小分子RNAs(miRNAs)调节等机制。越来越多的动物及人类研究表明,DNA甲基化调节着肝脏中多种基因的表达,在NAFLD的发生发展中起调控作用。组蛋白修饰是调节染色质结构和基因表达的关键因素,包括乙酰化和去乙酰化在内的组蛋白修饰异常会导致代谢紊乱,使脂肪肝发病风险增加。miRNAs参与调控肝脏脂质代谢、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炎症翻译和纤维化过程等多个方面。文章就NAFLD发生发展中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1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是一类最为常见的人类传染病原体,感染后可导致一系列程度不同的疾病。HSV1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潜伏感染及偶发重激活是其病理发生的关键,也为抗病毒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目前,关于HSV1感染的建立、维持和重激活的机制并未完全阐明,但普遍认为表观遗传调控可能在其中扮演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研究表明,病毒裂解期和潜伏感染期的基因组呈现不同的染色质结构,其富含的多种翻译后修饰组蛋白赋予病毒基因转录激活或抑制特征。此外,病毒潜伏相关转录本LATs也可能参与基因组表观遗传修饰调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表观遗传修饰在许多重大疾病中的致病机制和临床应用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在表观遗传修饰中,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调节剂作为疾病发生、发展和临床诊断治疗的生物标志物,而DNA甲基化水平的高低和组蛋白修饰位点的不同均可能对疾病产生影响,DNA甲基化导致抑癌基因转录失活,组蛋白的异常修饰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因此,探讨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与疾病的关系,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寻找靶向标志物,更深入地研究疾病的致病机制,可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表观遗传学是以不改变基因DNA序列编码的方式来改变遗传基因表达的一种遗传方式,主要涉及DNA甲基化作用的改变、RNA沉默、染色质组蛋白的修饰作用、基因印记。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基因突变参与肿瘤的形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肿瘤的形成会受到遗传学修饰和表观遗传修饰的影响,因此表观遗传修饰在肿瘤进展中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DNA甲基转移酶(DNMT)抑制剂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可通过对表观遗传学进行调节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然而这些药物因骨髓抑制作用及其他副作用在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植物活性成分的遗传毒性不明显,在抗癌、抗突变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对有关具有表观遗传调节作用的植物活性成分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概述了植物活性成分与肿瘤表观遗传学修饰机制关系的近期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