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脂肪性肝病是临床常见的肝脏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西医治疗脂肪肝会带来不良反应,且疗效不佳,而中医药在治疗脂肪肝方面优势突出.孟河医派创立以来,名家辈出,新说迭现,认为脂肪性肝病多因禀赋不足、饮食不拘或情志内伤致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痰湿瘀浊搏结于肝而成.孟河医家用药轻灵,醇正和缓,临床辨治脂肪肝以实脾为要,辅...  相似文献   

2.
孟河医家治疗痹证学术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末清初,孟河医派出现在迄今,已跨越了两三个世纪,在中国医学史,尤其是近代医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孟河医派在中医发展史上的地位,源于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显著的疗效,本文对孟河医家治疗痹证的学术思想和经验加以收集、整理,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组方用药规律方面加以归纳、评析,以期对现代医家临床治疗痹证有所启发、帮助。  相似文献   

3.
<正>不寐即指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而顽固性不寐则指病情严重且病程较长,反复不愈者。顽固性不寐会给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利影响,而长期服用安眠药可引起蓄积中毒和成瘾的发生,甚至会造成严重的意外事故。孟河医派能够唱响大江南北,享誉海内外,皆因孟河医家师古不泥,博采众长,在诊病、处方、用药等诸多方面造诣颇深,为当今中医临床提供了颇具价值的思路和有效方法。笔者近来拜读孟河四家医集中顽固性不寐病医案,感悟甚多,与同道共飨。1中医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4.
民国沪上孟河医家编修医籍,重构中医知识和技艺,弘扬现代中医学术理论文化.孟河医家积极参与学术活动,包容异见,较早出离中西医论争的泥潭,着力建构现代中医学术流派的系统理论,促进现代中医体制化、学术交流、经验传承和技艺推广.医籍包括医案、教材、经典解读、成药药方、中西医药通讯、学术期刊、医药辞典,沟通中外医学、医界学界与政...  相似文献   

5.
对清代孟河名医费伯雄辨治中风病的经验进行了研究总结.其立论认为中风之总纲为气血损亏,外风乘隙而入,施治着意于调和营卫,使风从卫出;如见痰火内蕴、外风乘客之证,则以清营化痰、熄风理气为主.从理、法、方、药四方面,对其按中络、中经、中腑、中脏分期论治中风及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中风僵卧等恢复期后遗症的治疗进行了全面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6.
基于数据挖掘的孟河医家治疗痹证的治法及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孟河医家治疗痹证的治法及用药规律。方法:基于频数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对孟河医家治疗痹证的医案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孟河医家治疗痹证的237例医案中,治法以通络与养营为最常用,药物以当归、秦艽、桑枝、牛膝应用最多,药物间关联分析以当归与牛膝、秦艽与桑枝、秦艽与牛膝的支持度最高,续断对当归的置信度最高。结论:阐释了孟河医家治疗痹证的治法和用药基本规律,为痹证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为研究孟河医派开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张泽生教授是孟河医派临床大家,擅治脾胃系疾病,运用气血理论诊治脾胃病经验丰富。张老认为萎缩性胃炎以中虚气滞为多,重在温中行气;气病及血,则当兼顾。论治溃疡,当行气活血或化瘀止血。诊治食道癌、胃癌,重视疾病不同阶段的气血变化,治以行气活血、益气活血或补气摄血。  相似文献   

8.
许履和教授是孟河医派临床大家,以治外科疑难杂症、危重症候见长。许老认为梗阻性疾病病机为胃气上逆,腑气不通,治以辛开苦降、调畅气机;乳腺类疾病多因气机不畅,血瘀痰凝,当理气疏络,兼以化痰活血;男子前阴诸病,实则治肝,虚则治肾;腺体类疾病,当理气、清火、化痰三法并用。许老长于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在治法上灵活选择内服外用,同时重视情志因素,强调应开导患者,减轻其精神顾虑,可提高疗效并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9.
传承弘扬孟河医派特色升华拓展孟河医家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河原是唐朝元和年间,由常州刺史孟简主持开通的武进县内的一条运河,全长41里,是京口(镇江)至江阴间连接南运河与长江之间的水上大动脉,为了纪念运河的缔造者,故称“孟河”,镇乃因河而得名。孟河医派是明末清初源出江苏常州孟河的一大地域性医学流派,逐渐形成以费、马、巢、丁四大家族为主的孟河医派,清末民初在全国影响  相似文献   

10.
孟河医家是中国一大地方区域性医学流派,历时三百余年,名扬海内外,以费、马、巢、丁四家为代表,均主张和法缓治,用药轻灵。其中费家为孟河医家的开创和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尤以费伯雄为最。《清史稿》有云:“清末江南诸医,以伯雄最著”。费伯雄主张和缓醇正,师古不泥,白创新方,擅治虚劳等慢性病。查阅文献中各家论述多从费伯雄学术思想、临床医案、治法方药、学术传承、流派影响等各方面来阐述,而在病因病机上少有精辟而系统的研究。孟河医派费伯雄对各种病证的病因病机多有独到见解,对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的发展也有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沈佳  陈四清 《江苏中医药》2019,51(12):15-17
著名孟河医家张继泽教授,家学渊源,擅长将膏方运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具体运用为调气化以恢复脾胃功能,复形质以逆转萎缩肠化,理兼症以改善患者症状,巧搭配六大组成成分,注意饮食,重视三分治七分养。附验案1则以说明。  相似文献   

12.
介绍范吉平教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内因多为寒凝血瘀、肝郁化火、肝风内动、风痰阻络、气滞血瘀、情志过极,外因多为风寒外袭;邪扰清空、闭阻脑络、清窍不利是偏头痛发生的主要病机;诊疗重视舌诊,善用引经药和虫类药。  相似文献   

13.
邱浩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12):7405-7410
杨博良(1880-1952年)先生是孟河医派第三代传人.为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授业老师.醇正尚和缓,平淡见神奇,深得孟河神髓.尊《内经》为医道源头,奉《伤寒》《金匮》为论治根本,谙熟《本草》,师法前贤.辨证立法,依法组方,对证选药,应变配伍,环环紧扣,灵活自在.药尚冲和,巧用多效,慎用峻猛,讲究炮制,擅用药引,煎服精...  相似文献   

14.
全国名老中医黄吉赓教授为孟河学派丁氏内科的传人,深得孟河学派精髓.他悬壶济世的同时,重视未采中医人才培养,积极致力于学派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传承和推广.本文就黄师的传承经验进行简述,以期为今后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费振平(1915~1986年),祖籍江苏省武进县。孟河费氏自明代始.世为中医,代有传人,历今未衰,而以晚清费伯雄声名最著。费振平乃费伯雄第六代传人,幼承家学,随父费子盛习医,精研岐黄.稍长就读孟河中医学院。年廿四始悬壶于江苏仪征,1945年9月应诊沪上。解放后参加上海纺三医院工作.1978年任副主任医师,先后行医四十七载。费老行医.注重实践,既得孟河学派奥旨,又旁参诸家所长,于内、妇、杂病、针灸及食疗皆所擅长;恪守医德,  相似文献   

16.
贺季衡先生是孟河名医马培之的得意门生,开创了丹阳贺派一脉,是孟河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通过对《贺季衡医案》的研读,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用药特色进行分析,发现贺季衡先生用药轻灵醇正、重视药物炮制引经、使用剂型多样、善以食物入药,诸多经验值得借鉴,以期能指导当今临床。  相似文献   

17.
刘福友老师认为"风邪"是偏头痛发病的根本,分别从风火、风痰、风瘀三方面辨治,应用选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其辨治思路清晰,便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刘福友教授治疗偏头痛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福友是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名中医,从医执教数十年,擅长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现将其治疗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周超凡治疗偏头痛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智敏 《中医杂志》1995,36(5):270-271
周超凡老师是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研究员,他积30多年的科研及临床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他在治疗偏头痛时,采用3个方面辨证用药法,逻辑性强,易于掌握应用,取得显著疗效,特介绍如下。1 辨性别偏头痛属现代医学血管性头痛范畴,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为5%,但在知识分子中可达9.22%,且女性多于男性(男:女=1:3~4)。女性多在月经来潮前期发作,而在妊娠期、哺乳期几乎不发作,提示我们偏头痛的  相似文献   

20.
偏头痛的临床治疗山东省栖霞县医院(265300)柳晓凤偏头痛俗称偏头风,系病证名。其痛多在颞部或头角,或左或右,或左右移换,有连及眼齿,或痛久损目,或有恶心呕叶,兼证不一,无明显规律,反复发作,较难治愈。根据临床特点,将其分叙如下。一、肝经风火型林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