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中医手法介入对脑瘫儿童吞咽障碍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将伴有吞咽障碍的脑瘫患儿90例分成对照组45例和试验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康复训练,试验组采用中医手法按摩结合常规治疗方法进行康复训练,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采用吞咽障碍调查(DDS)第二部分——进食分析对两组患儿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训练前两组患儿的吞咽障碍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后两组患儿的吞咽障碍评分较训练前显著改善(P<0.001),且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手法按摩技术结合常规治疗方法可以明显提高脑瘫患儿吞咽障碍的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2.
姚华莉  罗晓萍   《护理与康复》2017,16(3):267-268
目的观察自制挂钩式注射器固定装置在早产儿鼻饲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新生儿监护中心136例需鼻饲喂养的早产儿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观察组采用自制挂钩式注射器固定装置悬挂吊筒进行重力鼻饲法喂养,对照组采用护士手提吊筒重力鼻饲法喂养,观察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率及护士用于患儿鼻饲喂养操作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生喂养不耐受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士用于鼻饲喂养操作的时间也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挂钩式注射器固定装置在早产儿鼻饲喂养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李良飞  甘敏  陈林 《护理学报》2012,19(8):56-58
目的 观察强化康复护理干预对因吞咽障碍需鼻饲患儿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收集采取强化护理干预措施前、后各30例吞咽障碍留置胃管的患儿,对照组由康复师进行吞咽训练和护士常规间歇鼻饲注入;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的基础上,由康复护士每天实施2~3次的全身按摩、嗅觉刺激和摄食训练等强化康复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经强化康复护理干预后,吞咽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缩短了留置胃管时间,减少了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个性化强化康复护理干预有效促进因吞咽障碍需鼻饲患儿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综合康复训练联合针刺疗法治疗脑瘫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 0 1 5年1 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脑瘫患儿1 4 6名,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 3名,分别给与综合康复训练和辅助针刺疗法,治疗6个月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Fine Motor Functionmeasure Scale,FMFM),Gesell量表评估两组患儿日常生活能力、肌力恢复情况和智力情况。结果:两组一般资料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治疗6个月后智力发育、日常生活能力和肌力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瘫患儿接受综合康复训练的同时,再辅以针刺疗法能够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智力的发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在吞咽障碍患者胃管拔管时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2月选取本科室鼻饲留置胃管吞咽障碍患者100例,采用简单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及误吸知识预防宣教,根据医嘱拔除胃管。观察组患者每周应用SSA评价量表进行吞咽功能及误吸风险评估,根据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及误吸风险评分,采取针对性功能锻炼及确定拔管时机。比较两组患者拔除胃管后再次置管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再次置管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鼻饲吞咽障碍患者使用SSA评价量表进行吞咽功能及误吸风险评估,根据患者误吸风险评分实施针对性功能锻炼,并确立拔管时机,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再次置管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聚氨酯鼻饲管与硅胶鼻饲管在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鼻饲中一次置管成功率及舒适度情况。方法将80例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与对照组38例,实验组患者给予聚氨酯鼻饲管插管鼻饲,对照组患者给予硅胶鼻饲管插管鼻饲。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及舒适度。结果实验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0.5%,对照组为60.5%,两组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置管所需时间为(12.2±2.3)min,对照组为(15.6±2.5)min,两组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插管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聚氨酯鼻饲管较硅胶鼻饲管更适用于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其置管一次成功率高、置管时间短、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家庭康复训练对脑瘫高危患儿运动功能和智力的影响.方法在80例脑瘫高危患儿中,观察组50例,在常规脑瘫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规范的家庭康复训练.对照组30例,只进行常规脑瘫综合康复治疗.主要因为其家长忙,没时间或担心做不好会损伤孩子等原因而放弃家庭康复训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运动功能和智力明显提高.2组疗效比较,p<0.01.结论家庭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高危脑性瘫痪患儿的智力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洼田饮水试验判断脑卒中病人鼻饲管拔管时机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脑卒中鼻饲置管病人2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两组病人在住院期间均进行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病人置管至出院前或病人自行要求拔管,观察组病人置管后7d、10d、15d、20d、25d分别进行洼田饮水试验,判断病人吞咽功能的恢复情况,及时拔管。[结果]观察组病人鼻饲管留置时间、食物反流误吸及置管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经研究,洼田饮水试验从置管7d开始判断拔管更有临床意义。[结论]采用洼田饮水试验作为脑卒中病人鼻饲置管拔除时机的判断标准,可以缩短病人的置管时间,促进病人自主吞咽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静脉内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技术运用于NICU患儿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使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选择2011~2014年本科30例常规PICC置管患儿为对照组,2014年~2017年34例使用心电图定位技术置管患儿为实验组,对比2组患儿置管过程中患者呼吸、心率、经皮氧饱和度的变化;导管尖端定位结果与X线定位结果的一致性及2组的置管一次到位率、导管留置时间、CRBSI发生率、堵管率、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 2组患儿的呼吸、心率、经皮氧饱和度数值均在正常范围内,且2组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导管留置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置管一次到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非计划拔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CRBSI发生率和堵管率并无区别(P0.05);实验组定位结果与胸片定位结果一致性(100%)明显高于对照组与胸片定位结果的一致性(P0.05)。结论静脉内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应用于NICU患儿是安全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叶秋兰 《护理学报》2010,17(15):38-40
目的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早期鼻饲对误吸、吸人性肺炎发生率及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收集脑卒中吞咽障碍3-4级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早期鼻饲组和对照组,早期鼻饲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经鼻胃管进食,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经口进食,观察两组误吸、吸人性肺炎的发生率,并观察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和吞咽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早期鼻饲组误吸、吸人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第28天早期鼻饲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早期鼻饲,能明显降低误吸和肺炎的发生率,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口间歇胃管置管鼻饲法对于改善脑卒中后患者咽期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入选的65例由脑卒中引起的咽期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采用经口间歇胃管置管鼻饲法协同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采用持续经鼻胃管置管鼻饲法协同吞咽功能训练,干预14 d后分别对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口间歇胃管置管鼻饲法对脑卒中引起的咽期吞咽障碍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并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开展系统性家长健康教育,期望提高家长参与率和依从性,从而提高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3月我科住院治疗的脑瘫患儿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两组均接受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系统性家长健康教育。6个月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脑瘫儿童综合功能测评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治疗后脑瘫儿童综合功能测评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脑瘫患儿家长实施系统性的强化健康教育,可以改善脑瘫儿童综合功能测评评分,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正常交替半跪运动摆动训练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6月~2020年6月采用综合康复训练干预的3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纳入对照组,另选取同期采用正常交替半跪运动摆动训练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干预的30例痉挛性脑瘫患儿纳入观察组,两组均干预6个月。比较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两组粗大运动功能、足背屈角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干预6个月后,两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足背屈角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正常交替半跪运动摆动训练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干预,可改善粗大运动功能及足背屈角,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对新生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瘫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神经节苷脂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治疗6个月后的好转率。结果:实验组患儿临床疗效及治疗6个月后的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脑瘫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增强患儿记忆力,促进患儿神经功能修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致吞咽障碍患儿应用口周按摩联合试喂养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于2019年4月—2020年5月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医疗中心收治的150例新生儿窒息致吞咽障碍患儿,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7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直接鼻饲喂养, 观察组患儿给予口周按摩联合试喂养方法。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1周吞咽障碍情况、经口喂养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全胃肠喂养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流奶例数、奶量残留量均低于对照组, 有吸吮动作患儿例数高于对照组;喂奶时间、开始经口喂养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全胃肠喂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致吞咽障碍患儿应用口周按摩联合试喂养方法能够缩短患儿喂养时间, 提高喂养效率,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促进患儿康复,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家长参与对提高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综合能力的影响。方法81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综合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Bobath、Vojta和Rood等神经生理学疗法,综合组同时指导家长进行家庭康复训练,治疗前后采用脑瘫儿童综合功能评定量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儿综合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综合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瘫患儿进行康复治疗的同时,指导家长进行家庭康复训练更有利于提高脑瘫患儿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肌兴奋治疗仪在脑瘫患儿下肢周围神经显微缩小术后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 77例接受周围神经显微缩小术治疗的下肢痉挛脑瘫患儿术后分为治疗组 (3 9例 )和对照组 (3 8例 ) ,前者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肌兴奋治疗仪治疗 ,后者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于肌兴奋治疗仪治疗前、治疗 1个疗程及术后 3个月、6个月时 ,分别对 2组患儿相应肌肉平均肌力进行评定 ,同时评定 2组患儿术后 3个月、6个月的运动功能改善情况 ,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肌力提高和运动功能改善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脑瘫患儿下肢周围神经显微缩小术术后 ,在康复训练的同时应用肌兴奋治疗仪可加快肌力恢复和运动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专职化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住院行PICC置管的19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分为观察组99例和对照组95例,观察组实施PICC置管专职化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维护。比较两组患儿非计划拔管率、住院时间及家长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非计划拔管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家长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专职化护理可有效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非计划拔管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质量和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口喂养和鼻饲喂养两种喂养途径对假性延髓麻痹伴中度吞咽障碍患者的营养干预效果.方法 将入组的108例假性延髓麻痹伴中度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经口喂养组60例和鼻饲喂养组48例,比较干预1周、1个月后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以及随访6个月死亡率.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入院1周、入院1个月时的营养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住院期间鼻饲喂养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高于经口喂养组(P<0.05);两组患者腹泻、电解质紊乱等其他并发症、住院期死亡率、随访6个月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饲喂养组平均住院时间较经口喂养组长(P<0.05).结论 对于假性延髓麻痹伴中度吞咽障碍患者,在患者意识清醒配合下可谨慎选用经口喂养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糊状食物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我科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不能通过吞水测试、而吞糊测试通过的患者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患者在入院后采取喂食糊状食物,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按常规留置胃管鼻饲流质。结果实验组患者无一例发生误吸,而对照组有4例发生误吸,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糊状食物对不能通过吞水测试、而通过吞糊测试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能有效减少误吸、促进吞咽功能恢复,增加进食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