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郑州地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双重感染者的临床特征及死亡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郑州地区的114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双重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其临床感染特征,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患者发病顺序以HIV感染(71.05%)为先;艾滋病感染分期以艾滋病期(90.35%)为主。影像学显示以活动性感染灶(79.82%)为主;首次CD4+T细胞计数以小于50个/mm3患者(48.25%)较多。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在HIV感染确诊年龄、感染途径、首次CD4+T细胞计数、抗病毒治疗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注射吸毒传播途径(OR=1.782,95%CI:1.179~2.695)、确诊HIV感染时的年龄>40岁(OR=1.820,95%CI:1.225~2.705)、未进行抗病毒治疗(OR=1.719,95%CI:1.157~2.555)以及首次CD4+T细胞计数低于200个/mm3(OR=1.655,95%CI:1.105~2.479)均是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双重感染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对于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双重感染的患者,临床应密切关注注射吸毒传播途径、年龄较大、未进行抗病毒治疗以及首次CD4+T细胞计数低的患者,积极进行治疗改善免疫功能,加强毒品危害宣传等,以减少合并感染率,延长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成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艾滋病患者生存状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9月—2010年9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接受抗病毒治疗的152例≥18周岁成年艾滋病患者病历资料,分析其在观察期间的生存状况,并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5年9月30日随访截止时,152例成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中仍在治疗102例(67.11%),失访7例(4.61%),转诊10例(6.58%),停药5例(3.29%),死亡28例(18.42%);28例死亡患者中,死于艾滋病者21例(75.00%),因其他因素致死者7例(25.00%);21例死于艾滋病患者中,抗病毒治疗1年死亡11例(52.38%),2~3年死亡7例(33.33%),4~5年死亡3例(14.29%)。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0岁、WHO临床分期Ⅲ期以上、感染途径为异性和同性性途径感染是影响成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生存状况的危险因素;CD4~+细胞计数200个/μL和抗病毒治疗方案为≥2种抗菌药物联合治疗是影响成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生存状况的保护因素。结论年龄、CD4~+细胞计数、WHO临床分期、抗病毒治疗方案和感染途径是成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生存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艾滋病人死亡影响因素,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将广西田东县1997—2014年263例艾滋病人死亡资料,按年龄、性别、民族、婚姻、文化、职业、感染途径、CD4计数、不同死因、抗病毒治疗与否等,进行单因素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抗病毒治疗与否、CD4计数、不同感染途径、不同年龄与性别组间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没有进行抗病毒治疗者的病死危险性最高(OR=6.40);其次为注射毒品者(OR=3.39);CD4计数高者病死的危险性较低(OR=0.99)。结论抗病毒治疗是艾滋病及其他有关疾病病死率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注射毒品者、CD4计数低者病死率较高。应重视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减少并控制注射毒品、密切观察患者的CD4计数,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泉州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死亡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用频数分布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泉州市1991—2017年艾滋病疫情监测资料。结果泉州市1991—2017年HIV/AIDS病死率20.2%(565/2 803);死亡病例生存时间中位数173.46d;首次CD4T淋巴细胞均值(240.69±212.68)个/μL,明显低于存活组(305.86±216.08)个/μL;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HIV/AIDS病例死亡的因素是:未接受抗病毒治疗(OR=25.06)、感染途径为血液传播(OR=11.63)、病程为艾滋病(OR=4.11)、样本来源为医疗机构就诊检测(OR=2.86)、现住址在山区(OR=2.27)、文盲(OR=2.23)、小学(OR=2.08)、年龄(OR=1.03)、感染途径为同性传播(OR=0.56)。结论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经血液传播、病程为艾滋病、经医疗机构就诊检测、文盲/小学文化等,是泉州市HIV/AIDS的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核病重症加强治疗病房(TBICU)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死亡相关危险因素, 为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0年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TBICU收治的212例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患者28 d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94例)和存活组(118例),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结果纳入的212例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中, 有94例死亡(44.34%), 其中有43例患者在入住TBICU后7 d内死亡, 占所有患者的20.2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农村(OR=3.210,95%CI:1.565~6.585)、入住TBICU前未抗结核治疗(OR=4.662, 95%CI:2.292~9.484)、APACHE Ⅱ评分≥15分(OR=3.143, 95%CI:1.481~6.673)、需使用血管活性药物(OR=17.195, 95%CI:5.407~54.677)是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住TBICU的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重庆市中老年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提供建议。方法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下载抗病毒治疗历史卡片,回顾性收集治疗2014-2018年重庆市中老年人群艾滋病病人基线和随访数据,以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为结局变量分析治疗生存状况。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寿命表法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共纳入治疗病人13 726例,平均年龄(62.5±8.4)岁,男性占70.7%,异性性接触传播占88.8%。因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1 379例,病死率为5.6/100人年。治疗第1年至第5年生存率分别为93.1%、89.1%、85.7%、82.9%和81.1%。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基线CD4值、感染途径、初始治疗方案、合并肺结核感染等因素与治疗病人死亡风险相关(P0.05)。结论重庆市中老年患者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死亡风险相对较高,生存时间受多个因素影响,建议针对性强化中老年患者抗病毒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死亡者中在确证后1年内死亡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云南省玉溪市1995—2016年HIV/AIDS死亡者的死亡时间、死因及相关医疗信息,采用CoDe编码系统归类,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确证后1年内死亡影响因素。结果 888例死亡,死因以机会性感染居首位(35.47%,315/888),其次以吸毒过量、心脑血管疾病、意外事故、非艾滋病相关性肿瘤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确证时年龄越大(OR> 1,P <0.05)、性传播(OR=1.907,95%CI=1.174~3.096)、来源于医疗机构(OR=8.494,95%CI=3.463~20.834)和自愿咨询(OR=5.412,95%CI=2.112~13.870)、最近1次CD4+T值≤200个/μL(OR=4.189,95%CI=1.352~12.981)和未做CD4+T检测(OR=2.527,95%CI=1.007~6.344)、未得到关怀救助(OR=4.935,95%CI=2.991~8.143),未做抗病毒治疗(HAART)(OR=2.521,95%CI=1.573~4.040)更容易在确证后1年内死亡;死因为机会性感染(OR=5.128,95%CI=1.965~13.383)、艾滋病相关肿瘤(OR=7.610,95%CI=1.535~37.731)、非艾滋病相关肿瘤(OR=4.184,95%CI=1.312~13.383)在确证后1年内死亡的风险较高。死亡者中死于确证后1年内的占比由1999—2007年的49.34%下降到2014—2016年的39.74%。结论历年死亡者中死于确证后1年内的占比逐年下降,HIV/AIDS死亡者在1年内死亡受多种因素影响,需针对性降低确证后1年内死亡风险,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河南省艾滋病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的生存状况及影响患者治疗后生存时间的因素.方法 利用国家成年人DataFax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收集2003-2009年全省抗病毒治疗者的生存、死亡信息,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影响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生存时问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24 669例有效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流行病学信息,其中存活18 683例,死亡5986例.艾滋病患者总病死率从2003年的20.1/100人年降到2008年的5.1/100人年.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不同、合并机会性感染情况不同的感染者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是:基线CD4+T淋巴细胞<50 cells/μl(HR=4.4)、CD4+T淋巴细胞在50 ~ 199 cells/μl(HR=2.0)、血红蛋白<90 g/L的中度贫血(HR=1.8)、基线合并机会性感染症状数多者死亡风险高(HR=1.7).其他影响艾滋病治疗者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男性、未婚或离异、谷丙转氨酶值较高、性传播或注射毒品传播(HR值分别为2.2、1.6、1.5、1.3、1.2).影响艾滋病患者治疗后生存时间的保护因素:开始抗病毒时间较早(HR=0.8)和抗病毒治疗前配偶也是HIV感染者(HR=0.8).结论 河南省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降低了艾滋病死亡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需要进一步监测艾滋病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数量变化及机会性感染情况,及时开展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艾滋病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影响因素,为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0月某三甲医院112例艾滋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发生真菌感染的患者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或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有艾滋病住院患者112例,41例合并真菌感染,感染发病率为36.61%。感染菌株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52株,76.47%);主要分离部位为下呼吸道(29株,42.6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联用抗菌药物、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等4个因素是艾滋病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而口腔清洁护理和系统性抗病毒治疗是真菌感染的保护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降低(OR=1.017,95%CI:1.009-1.025)和联用抗菌药物(OR=3.975,95%CI:1.093-14.448)为艾滋病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系统抗病毒治疗(OR=0.288,95%CI:0.099-0.841)为独立保护因素。结论艾滋病患者真菌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系统性抗病毒治疗、提高血清清蛋白浓度是预防真菌感染的主要手段,避免不必要的侵入性诊疗操作和对真菌感染的高危患者预防性抗真菌治疗也是预防真菌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男男性行为人群(MSM)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对早期抗病毒治疗的可接受性及其影响因素,为推动上海市MSM人群治疗作为预防(Tas P)策略实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6月上海市静安区新发现的、未开始治疗的且愿意配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的男男性传播HIV感染者共193例,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以面对面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行为学特征、目前身体状况、抗病毒治疗知识、对早期抗病毒治疗的认知情况及接受意愿等。【结果】男男性传播HIV感染者对艾滋病早期抗病毒治疗政策的知晓率为14.5%,HIV感染者早期抗病毒治疗的接受率为82.4%。是否知晓早期抗病毒治疗的相关知识均与是否愿意接受早期抗病毒治疗显著相关(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认为艾滋病目前可以治愈(OR=4.60,95%CI:1.45~14.61)、认为早期抗病毒治疗可以延缓发病(OR=4.58,95%CI:1.11~18.94)和认为可以预防性伴/配偶被感染(OR=3.56,95%CI:1.29~9.78)的HIV感染者更倾向于接受早期抗病毒治疗。【结论】上海市男男性传播HIV感染者对早期抗病毒治疗可接受性较高,但对早期抗病毒治疗政策的了解较少,应进一步加强MSM人群早期抗病毒治疗的动员和宣传,提高感染者对早期抗病毒治疗的全面认知,更好地促进Tas P策略的实施,进而预防HIV在MSM人群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安徽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人的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安徽省部分市及县区重点乡镇的801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人进行横断面研究.在现有信息收集的基础上,采用健康调查量表(SF-36)和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相关信息.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 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44.5±10.9)岁;177人(22.1%)来自南部地区,中部地区155人(19.4%),北部地区469人(58.6%);现有资料中,经既往有偿单采血浆感染389人(48.6%),经性传播感染361人(45.1%),经其他途径感染51人(6.4%).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人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全国常模(均有P<0.05).最近1次随访有副反应(OR=5.062)、年龄大(≥50岁,OR=5.782)和最近1次随访WHO分期高(Ⅲ期及以上,OR=2.163)是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而个人年收入高(≥5000元,OR=0.381)、饮酒(OR=0.452)和社会支持得分高(OR=0.507)是保护性因素.结论 安徽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人与一般人群相比生活质量水平较低,年龄较大、有副反应和WHO分期高是影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人生活质量的主要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死亡患者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湖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死亡患者的相关因素。方法利用国家统一使用的DataFax抗病毒治疗信息收集系统所收集的抗病毒治疗数据资料,对湖南省抗病毒治疗死亡患者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3年9月-2006年10月共有215例艾滋病患者接受治疗,其中有40例抗病毒治疗患者死亡;40例死亡病例中,37例(92.5%)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2例(5%)死亡原因不明,1例(2.5%)意外死亡;接受治疗前CD4细胞计数CD4细胞最小值为2个/μl,最大值为242个/μl,平均为45.5个/μl,并且已经有了机会性感染;从接受治疗到死亡的时间间隔最小3d,最长975d,30例(75.0%)的治疗时间小于180d。结论湖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是艾滋病相关疾病,患者开始治疗时CD4水平过低及严重的机会性感染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福建省未接受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病例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所有符合条件的HIV/AIDS病例进行调查,收集基本人口学、疾病状态、CD4细胞检测和抗病毒治疗情况,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法探讨抗病毒治疗的影响因素。结果 1987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未接受抗病毒治疗HIV/AIDS病例4 054例,占累计报告病例的37.6%。报告死亡1 274例,占31.4%,病例报告当月发生死亡350例,占27.5%。CD4细胞计数为(439.97±245.93)个/μL,明显高于接受抗病毒治疗组[(283.73±196.06)个/μL](t=29.985,P0.01)。女性(OR=1.244,95%CI=1.079~1.434)、35~44岁(OR=1.249,95%CI=1.059~1.474)和45~54岁(OR=1.420,95%CI=1.177~1.712)、高中或中专(OR=1.369,95%CI=1.062~1.764)和大专及以上(OR=1.526,95%CI=1.175~1.983)、AIDS(OR=4.370,95%CI=3.597~5.309)、CD4细胞计数200~349个/μL(OR=2.800,95%CI=2.238~3.503)和350~49个/μL(OR=1.400,95%CI=1.115~1.758)等是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有利因素,2016年及之后报告(OR=0.207,95%CI=0.165~0.259)、确认阳性后3~6个月(OR=0.689,95%CI=0.568~0.836)和≥6个月(OR=0.446,95%CI=0.367~0.541)进行CD4细胞检测、CD4细胞计数≥500个/μL(OR=0.445,95%CI=0.355~0.556)等是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不利因素。结论福建省HIV/AIDS病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比例较高。应针对抗病毒治疗实施的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提高抗病毒治疗的覆盖率,降低艾滋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湖州市某医院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梅毒感染状况,分析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5—2016年湖州市某医院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哨点监测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测资料,分析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梅毒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800人,平均(37.82±13.51)岁;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544人,知晓率为68.00%;近3个月发生过高危性行为471人,占58.88%;近1年做过艾滋病检测469人,占58.63%。现患梅毒176例,现患率为22.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40岁~=2.303,95%CI:1.178~4.503;OR50岁~=3.689,95%CI:1.928~7.056)、近3个月发生过高危性行为(OR=2.094,95%CI:1.420~3.087)是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知晓艾滋病防治知识(OR=0.574,95%CI:0.391~0.844)、近1年做过艾滋病检测(OR=0.671,95%CI:0.461~0.975)是保护因素。结论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梅毒感染与年龄、是否存在高危性行为、是否知晓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是否做过艾滋病检测有关。  相似文献   

15.
381例艾滋病住院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中国部分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定点医院住院艾滋病患者的死亡原因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在7所省级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定点医院收集2009-2010年艾滋病住院死亡患者的死因及相关医疗信息,采用CoDe编码系统归类,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是否死于艾滋病相关原因的影响因素。结果7所医院共收集381例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医疗及死因信息,患者以男性为主(82.4%),30~45岁占多数,生前曾接受抗病毒治疗(ART)者占32.3%。252例(66.1%)死于艾滋病相关原因,其中机会性感染占92.4%,以结核菌、肺孢子菌、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为主。在非艾滋病相关死亡原因中,前三位依次是非艾滋病相关感染、肝炎、非艾滋病相关肿瘤,分别占29.5%、22.5%、10.1%。患者死亡前一年内有注射吸毒行为、未接受ART、合并机会性感染、未合并肝炎及死亡前最近一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较低的病例,死于艾滋病相关原因风险较高。结论机会性感染、非艾滋病相关感染、肝炎是艾滋病患者最主要的前三位死因,接受ART的患者死于非艾滋病相关原因的风险低于未接受ART者,且治疗时间越长,死于非艾滋病相关原因的比例越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柳州市女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携带者/艾滋病(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carrier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现状,探讨抗病毒治疗后CD4变化的影响因素,为今后改善该人群抗病毒治疗效果提供了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在2016年10月~2017年1月间,对柳州市接受病毒治疗的女性HIV/AIDS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患者的相关信息和CD4计数情况,采用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其抗病毒治疗后CD4计数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28名女性HIV/AIDS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12月CD4计数水平明显增加(Z=-16.596,P<0.001),配偶/固定性伴性行为(OR=1.465,95% CI:1.009~2.128,P=0.045)是抗病毒治疗后CD4变化的保护因素,吸食/注射毒品(OR=0.063,95% CI:0.007~0.547,P=0.012)、抑郁分级、治疗前合并机会性感染(OR=0.423,95% CI:0.281~0.636,P<0.001)、治疗前合并肺结核(OR=0.334,95% CI:0.179~0.622,P=0.001)是抗病毒治疗后CD4变化的危险因素。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抗病毒治疗12月后CD4计数水平明显增加,同时表明了促进配偶/固定性伴性行为,改变不良生活行为,改善心理健康状况,积极治疗AIDS相关疾病或感染可能有效的改善抗病毒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艾滋病患者HIV感染结果告知现状,并分析HIV感染结果告知在患者歧视知觉、社会支持间的中介作用,为今后艾滋病患者疾病告知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0年6—12月对某省会城市1 276名艾滋病患者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调查艾滋病患者HIV感染结果告知现状、社会支持与歧视知觉水平,采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及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IV感染结果告知、歧视知觉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采用逐步检验对HIV感染结果告知在歧视知觉与社会支持间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 (1)HIV阳性确诊至今,艾滋病患者家人、朋友及伴侣告知率分别为52.6%(671/1 276)、49.3%(629/1 276)、39.3%(502/1 276)。(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歧视知觉与家人告知(OR=0.48,P=0.003)、朋友告知(OR=0.48,P=0.003)/(OR=0.69,P=0.003)、伴侣告知(OR=0.46,P=0.001)/(OR=0.71,P=0.007)呈负相关;社会支持与歧视知觉(OR=0.34,P<0.001)/(OR=0.68,P=0.006)呈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河南艾滋病中医项目地区转服二线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者/艾滋病人(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治疗1年后发生病毒抑制的失败率和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河南省“艾滋病常规治疗数据库”收集河南省艾滋病中医项目地区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转服二线抗病毒药物HIV/AIDS患者抗病毒情况的相关信息等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二线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治疗1年后发生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 4 118名患者HIV/AIDS患者纳入本回顾性队列研究进行分析,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OR=1.235,95%CI:1.053~1.448),感染途径为输血(OR=1.566,95%CI:1.238~1.980),HIV阳性时长>6年(OR=1.676,95%CI:1.206~2.330),抗病毒治疗初始方案为D4T+3TC+EFV/NVP(OR=1.385,95%CI:1.135~1.691),CD4+T淋巴细胞计数小于200...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嘉兴市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现状和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综合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嘉兴市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和服药情况等,并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其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23例艾滋病患者过去一个月的抗病毒治疗总服药依从性为58.54%,不饮酒的患者服药依从性比饮酒的患者好(OR =6.81,95% CI:2.09~22.12,P =0.001),而具有良好的服药知识的患者较不具备的患者服药依从性好(OR=4.02,95% CI=1.674~9.65,P=0.002),有工作的患者比无工作的患者服药依从性好(OR =2.41,95% CI=1.04~5.57,P=0.040).结论 根据相关因素建立综合干预策略和措施,可提高艾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许昌市近年来新报告HIV/AIDS病例早期接受抗病毒治疗情况,分析影响及时治疗的因素,为提高治疗及时性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模块中获得2017-2020年许昌市新报告HIV/AIDS病例信息,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HIV/AIDS病例确诊30 d内开始抗病毒治疗的因素。结果 许昌市2017-2020年新报告HIV/AIDS病例1 335例,其中确诊30 d内开始抗病毒治疗808例,占60.52%。已婚有配偶(OR=1.583,95%CI:1.193~2.100)、同性性传播(OR=1.650,95%CI:1.293~2.105)、报告时疾病名称为艾滋病(OR=1.447,95%CI:1.122~1.866)、通过咨询检测发现(OR=1.310,95%CI:1.031~1.644)、本地报告(OR=1.794,95%CI:1.399~2.300)确诊后30 d内接受抗病毒治疗率高。结论 许昌市新报告病例确诊30 d内开始抗病毒治疗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要进一步推广建立咨询检测、诊断治疗“一站式”服务,缩短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