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腔镜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子宫内膜息肉经宫腔镜电切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宫腔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100%。结论: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诊断敏感性高,疗效满意,集检查与治疗为一体宫腔镜技术是诊治子宫内膜息肉有效、安全、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腔镜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子宫内膜息肉经宫腔镜电切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宫腔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100%.结论;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诊断敏感性高,疗效满意,集检查与治疗为一体官腔镜技术是诊治子宫内膜息肉有效、安全、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宫腔镜诊治顽固性子宫异常出血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宫腔镜诊治顽固性子宫异常出血的方法、临床价值及疗效。方法 2002年元月~2003年6月对久治不愈的子宫异常出血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其中30例行病灶摘除、异物取出及内膜电切术。结果 宫腔镜检查发现顽固性子宫出血的病变类型依次是: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炎、宫腔异常物残留、子宫肉膜癌、颈管肌瘤,与病理检查符合率依次为100%、62.5%、83.3%、100%、66.7%和100%,比较原临床诊断与病理检查符合率14.29%、37.50%、16.67%、80.00%、0和50.0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经宫腔镜治疗的良性病变病例,随访6~2个月,有效率达96.67%。结论 宫腔镜是目前诊断和治疗顽固性子宫异常出血的最佳方法,手术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宫腔镜在诊治中间型滋养叶细胞病变(LIT)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3年6月至~2008年6月通过宫腔镜检查LIT 5例,实施宫腔镜电切治疗PSTT 1例,EPS和PSN各1例,诊治前血β-HCG 14.78~1720 mIU/mL(正常值0~1 mIU/mL).B超显示包块最小者2.9 cm×2.0 cm×3.4 cm,最大者5.8 cm×4.6 cm×5.6 cm,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可见点状血流信号者1例,余不丰富.结果 5例中通过宫腔镜检查确诊的LIT病变4例,其中PSTT 2例,EPS和PSN各1例.3例宫腔镜电切术在B超严密监护下均顺利完成,无并发症,未输血.1例实施"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放弃手术者1例.4例手术者于术后7 d查β-HCG正常者3例.5例中1例失访,保留子宫者月经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宫腔镜查并活检可以提高LIT的诊断率,而宫腔镜电切手术对于病变局限、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轻妇女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并可以达到完全消除病灶的良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我院在超声监视下应用宫腔镜电切术对17例子宫纵隔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陈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8):4379-4380
对我站2005~2006-11住院宫内节育器异位26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年龄24~59(平均37.9)岁,孕1~6次。26例病例中,绝经期取器5例,绝经时间6个月~8a;育龄妇女因症取器8例;外院2次取器失败9例;体检B超发现异常4例。26例病例术前均常规行盆腔B超检查,初步行IUD定位,并行白带常规、心电图、血生化等检查,以排除手术禁忌证,然后行宫腔镜检查以明确诊断。1.2术前准备及方法对于9例B超提示轻度粘连或嵌顿于浅肌层的妇女,术前0.5~1h给予舌下含服米索2片,另5例绝经期妇女术前3d给予乙底艹酚片5mg,3次/d,米非司酮25mg口服2次/d,术前0.5…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宫腔镜作为诊断和治疗宫内妊娠组织物残留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例因自然流产、药物流产及人工流产后阴道流血或B超提示宫内残留的患者,行宫腔镜或腹腔镜监视下宫腔镜手术。结果 20例患者均有宫内妊娠组织物残留,清宫术后病理结果:分泌期或增生期内膜2例,蜕膜样和(或)绒毛组织18例。宫腔镜手术9例(45%),腹腔镜监视下宫腔镜手术11例(55%),合并子宫纵隔和(或)宫腔粘连6例(30%)。20例随访10~24个月,平均15个月,均无阴道异常流血,月经复潮且干净后B超提示子宫腔内膜回声均匀,未见宫内残留。结论宫腔镜是诊断和治疗宫内妊娠组织物残留不可或缺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在宫内节育器(IUD)取出困难时的作用。方法:2003-01/2008-01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对130例取器困难者,先采用超声和宫腔镜联合检查,对IUD准确定位后,在超声监护下经阴道取器或选择经腹途径取器。结果:宫腔镜和超声检查发现IUD位置正常38例,部分嵌顿48例,断线残留30例,γ形IUD扭曲变形6例,异位8例。130例中,122例经阴道取器成功,8例经剖腹或腹腔镜手术取器。结论: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不仅可以精确地对IUD进行定位、定形,正确选择取器途径和方法,而且可提高取器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宫腔镜联合B超诊治子宫纵隔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与B超联合在诊治子宫纵隔中的作用。方法 对 4 8例子宫纵隔患者应用不同诊断方法及B超监视下宫腔镜子宫纵隔切开术 (TCRS)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诊断符合率 :子宫输卵管造影 (HSG) 5 2 .17% ;B超 78.5 7% ;宫腔镜联合B超 97.92 % ;术中情况 :B超监视下行TCRS术 4 5例 ,其中完全纵隔 9例 ,合并阴道纵隔 7例 ;不完全纵隔 36例。平均手术时间 (33.35± 11.76 )min ,出血 (14 .5 6± 5 .82 )ml。手术均一次完成 ,无子宫穿孔、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 ;术后随访 :自然流产率由术前 87.36 %下降至术后 6 .2 5 % ,足月分娩率由术前 3.4 5 %上升至术后 5 0 .0 0 %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无分娩并发症发生。结论 宫腔镜与B超联合检查可明显提高子宫纵隔的诊断符合率 ;B超监视下行宫腔镜子宫纵隔切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理想的治疗方法 ,目前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良性占位病变1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良性病变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应用连续灌流式宫腔镜,对142例子宫良性占位病变进行宫腔镜电切手术治疗,其中子宫粘膜下肌瘤24例,内凸型子宫壁闻肌瘤22例,子宫内膜息肉8例,子宫腺肌瘤2例,宫颈肌瘤25例,宫颈息肉39例,宫颈宫腔复合占位病变22例。随诊1~12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元明显手术并发症,切除瘤体直径0.5~8.0cm。宫腔电切术的手术时间15~70min,平均48min,术中估计出血量约10~130ml。宫颈电切术的手术时问3~60min,平均24min,术中估计出血量约5~50ml。全部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一次治疗总有效率达100%。结论:治疗子宫内良性占住病变首选宫腔镜电切术,它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远期疗效尚待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热球系统与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手术时间、安全性和术后恢复时间。方法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40例,其中行子宫内膜热球治疗和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各20例,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手术时间、并发症的发生、临床症状的改善及术后恢复时间等情况。对有效率、手术时间长短、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后恢复快慢等进行比较。结果热球治疗与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相比,疗效无显著性差别(P>0.05),但其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无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恢复快。结论热球系统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病人痛苦少,恢复快,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吴晓鹃  冯岚 《中国内镜杂志》2007,13(11):1200-1201,1204
目的评价宫腔镜检查是子宫异常出血的有效临床诊治方法。方法1997年10月~2005年9月,对186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同时行镜下活检。结果在186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中,经宫腔镜检查确诊为宫腔内器质性病变者98例,占51.6%。特别是在40~59岁的子宫异常出血患者中,92%均有镜下异常所见。宫腔镜下所见与宫腔镜下选择性活检的病理组织学诊断符合率达87%以上。结论宫腔镜是寻找子宫异常出血原因,诊治宫腔内病变的一种不可替代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官腔镜检查术在子宫异常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官腔镜检查子宫异常出血病人218例。术中行定位取材并送病理检查,并将两者进行比较。结果官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敏感性为85.00%,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为80.65%,黏膜下子宫肌瘤为100%,子宫内膜癌为70.00%,子宫内膜萎缩为100%,子宫内膜炎为87.50%。结论官腔镜检查在子宫异常出血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官腔镜检查可以观察到更详细的宫内形态学的变化,提高对各种宫内疾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大肌瘤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直径≥5cm子宫黏膜下肌瘤65例,其中0型肌瘤6例,Ⅰ型19例,Ⅱ型40例;子宫黏膜下肌瘤单发36例,多发29例;均在全身麻醉下行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结果本组手术过程均顺利,主要肌瘤完全切除;0、Ⅰ、Ⅱ型肌瘤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型肌瘤手术中膨宫液用量较Ⅰ、Ⅱ型肌瘤少(P〈0.0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10个月~5a,月经过多控制成功率90.9%,总满意率92.3%,无复发。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较大肌瘤切除完全、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徐永前  董建春 《中国内镜杂志》2007,13(9):977-979,982
目的比较宫腔镜与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宫腔内病变的准确性。方法对有绝经后子宫出血病史的67例患者行阴道超声检查后,进行宫腔镜检查,记录检查结果,所有病例均行病理组织检查,最后将两种检查结果与病理组织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别计算出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率及阴性预测率。结果67例患者中29例经阴道超声检查为正常,其中16例(55.17%)病理证实子宫内膜无异常。38例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为宫腔病变的患者中有35例(92.11%)经病理组织检查证实。经阴道超声检查宫腔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分别为72.92%、84.21%、92.11%和55.17%。67例患者中18例宫腔镜检查为正常,其中1例(5.56%)病理组织检查证实有宫腔病变。49例宫腔镜检查诊断宫腔病变的患者中,46例(93.88%)经病理组织检查证实。宫腔镜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分别为97.87%、85.00%、93.88%和94.44%,其敏感性及阴性预测率显著高于阴道超声检查。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是诊断绝经后子宫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子宫内膜厚度大于4mm,宫腔镜直视下活检或诊断性刮宫是绝经后子宫出血的最佳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6.
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黄安安 《中国内镜杂志》2006,12(12):1308-1309,1311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对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行宫腔镜检查,在宫腔内定位摘取病变组织或诊断性刮取内膜。结果宫腔镜检查异常子宫出血与病理结果对照150例宫腔检查总符合率为92.o%,与南道B超检查总符合率为50.7%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10.87,P〈0.01)。结论宫腔镜检查能直视宫腔内病变,定位取材,诊断准确率高,宫贮镜检查结合定位病变活组织检查是诊断异常子宫出血可靠和理想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阴式超声和宫腔镜对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阴式超声及宫腔镜对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并对二者进行比较。方法对9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进行阴式超声及宫腔镜检查。宫腔镜检查后常规行诊刮或定位活检。结果阴式超声结果与宫腔镜检查结合病理诊断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对于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宫腔镜检查明显优于阴式超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子宫瘢痕对门诊宫腔镜术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纳入140例行门诊宫腔镜检查的育龄期女性,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子宫瘢痕组(n=70),B组为无子宫瘢痕组(n=70)。所有患者均未尝试阴道分娩。门诊宫腔镜检查时不麻醉或镇痛。使用100.0 mm视觉模拟量表评估患者手术时和术后疼痛程度,并评估手术顺利完成程度。结果手术时或术后患瘢痕性子宫与无瘢痕子宫患者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子宫瘢痕组中仅1例患者中止手术,该患者有手术部位感染病史,可能导致轻微瘢痕。剖腹产瘢痕与肌瘤切除术瘢痕患者间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1、2、3或4次例剖腹产术患者间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使用3.8 mm宫腔镜行诊断性门诊宫腔镜检查时,非复杂子宫瘢痕对检查时或之后的疼痛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宫腔镜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壁间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6例子宫肌壁间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宫腔镜组(23例,宫腔镜手术治疗)和腹腔镜组(23例,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宫腔镜组的手术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腹腔镜组(P<0.05)。术后1、3、5 d,腹腔镜组的血清TNF-α、IL-6及IL-8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并于术后1、3、5 d逐渐下降(P<0.05);术后1、3 d,宫腔镜组的血清TNF-α、IL-6及IL-8水平明显高于术前,并于术后1、3、5 d逐渐下降(P<0.05);术后1、3、5 d,宫腔镜组的血清TNF-α、IL-6及IL-8水平均明显低于腹腔镜组(P<0.05)。宫腔镜组术后6个月肌层完全愈合率明显高于腹腔镜组,肌层完全愈合时间明显短于腹腔镜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壁间肌瘤创伤小,对机体造成的炎症损伤小,术后恢复较快,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子宫切口憩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阴式组(n=30,经阴道修补术)及宫腹腔镜组(n=30,宫腹腔镜联合术式),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宫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长于阴式组,术中出血量少于阴式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阴式组(P<0.05)。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术后妊娠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月经时间均短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月经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宫腹腔镜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阴式组(P<0.05)。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子宫切口憩室能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