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的诱因与护理措施要点。方法分析1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出血的诱发因素。结果情绪激动、过早及剧烈活动、突发用力、外伤等,影响血压和颅内压的因素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发出血密切相关。结论针对再出血诱发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并避免诱发因素,是降低患者再出血发生率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分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情况,提高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方法的认识。方法分析年龄、高血压史、意识状态、再出血、抽搐、颅内压增高等相关因素对其病死率影响,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程度对发生再出血、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的关系,比较随访手术患者与非手术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高龄、高血压史患者病死率明显升高,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意识障碍,再出血,抽搐等患者死残率明显提高,行积极外科手术可充分降低患者死残率,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充分有效的方法。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其预后与年龄、高血压史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程度有较为重要的关系。早期手术治疗可充分降低患者的死残率,早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如何预防蛛网膜下腔再出血的方法。方法选择我院住院的蛛网膜下腔再出血患者11例,根据病情分析和探讨制定预防措施。结果通过临床试验和临床病例的讨论总结了预防蛛网膜下腔再出血的方法。结论科学预防对防止再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选取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入院的60例蛛网膜下腔再出血患者,运用循证护理在蛛网膜下腔再出血中的作用、效果及措施,确定蛛网膜下腔再出血患者需要解决的护理问题,寻找最佳护理措施,系统地按照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后发现循证护理为蛛网膜下腔再出血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有效的临床支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干预体会.方法 对 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病情观察、护理.结果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治愈 42例,治愈率为 84%,再出血 5例,再出血率为 10%,死亡 3例,死亡率为 6%,褥疮发生率为0.结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加强病情观察并行整体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临床救治水平,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对2005年9月至2010年9月收入何贤纪念医院急诊科和神经内科的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110例,按其存活情况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并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统计分析结果提示死亡组的再出血、重症出血、脑动脉痉挛以及内科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再出血、重症出血、脑动脉痉挛以及内科并发症是影响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的主要因素。临床上应注意早期对相关因素进行防治,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统计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死亡的原因,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降低患者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23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保守治疗组患者死亡16例,其中再出血死亡8例,脑梗死死亡5例,肺内感染死亡2例,心肌梗死死亡1例。手术治疗组患者死亡7例,其中再出血死亡3例,脑梗死死亡3例,肺内感染死亡1例。结论颅内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和并发症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预防和治疗是提高手术效果、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兰姬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4):3743-3744
蛛网膜出血是指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或脑实质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进入脑室及蛛网膜下腔而言.此病为神经系统常见瘸,患者常因大量出血、再出血和并发血管痉挛而死亡.  相似文献   

9.
唐明强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8):2828-2829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脑底或脑表面血管自发性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的临床综合征。SAH致命的并发症是再出血.一旦发生再出血处理较困难.是增加患者伤残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因素,现将我院内科于2000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SAH后再出血17例的出血诱因进行分析.以寻找预防及减少其发生的措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再出血致死亡的危险因素及诱发因素,提出防治方法,指导临床,降低死亡率。方法:对我院1996年~2008年5月资料完整的60例SAH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致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60例SAH患者在发病后2~3周再出血死亡率最高[1],分别达33%、26.7%。SAH再出血危险因素为:发病年龄>60岁,伴高血压、动脉瘤、入院时间>24h。SAH再出血诱发因素为:血压高、过早停用抗纤溶药或动脉瘤破裂。结论:预防再出血需注意控制危险因素,避免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发生的危险因素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80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分析,以便于探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本次研究中所选取的80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出现了脑积水,通过开展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分布、患者入院时的GCS评分、脑室中的出血情况等与患者的脑积水发生明显相关,但是患者的骨瓣减压术与脑积水的发生没有明显相关;在开展多因素的Logisticl回归分析之后,发现患者的年龄、脑室内出血及蛛网膜下腔的出血分布是脑积水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的入院GCS评分不能作为脑积水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脑室内出血及蛛网膜下腔的出血分布具有明显的关系,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积极为患者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患者脑积水的发生率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再出血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佑锦 《淮海医药》2000,18(3):221-221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蛛网膜的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症状和血性脑脊液.我科1996~1999年共收住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37例,其中再出血病例61例.现将其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先天性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因素引起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针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护理问题,采取应对措施以减少再出血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现将主要护理问题及对策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邵仲萍 《淮海医药》2012,30(5):411-412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减少或预防再出血的发生.方法 在2001~2011年收治的145例SAH病例中,对30例发生再出血的病例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预防对策.结果 情绪波动、高血压、用力排便、剧烈咳嗽、患者过早下床活动是SAH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 针对再出血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和防治方法,使患者了解并且避免诱发因素是降低再出血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措施。方法对6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密切观察病情、进行有效护理。结果 6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经治疗和护理64例痊愈出院,2例死亡。结论经过护理患者主诉头痛减轻并逐渐缓解。未发生脑疝及再出血。  相似文献   

16.
<正>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非外伤性软脑膜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其发病率为(5~20)/10万,病死率为25%。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得以存活者常受到两个威胁:再次出血和脑血管痉挛。其中再出血病死率为41%~46%,高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死率25%。再次出血和脑血管痉挛的病死率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直接病死率的2倍。我科自开展蛛网膜下腔出血侧脑室引流以来,明显减少病死率和提高生存者的生存质量,现将蛛网膜下腔出血侧脑室引流患者的中医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俞帆 《中国医药指南》2013,(30):544-545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要点。方法以4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4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治愈42例,死亡6例,临床治疗、护理效果满意。结论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预防再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等,在整个SAH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 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内科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明确诊断后均给予止血、降颅压、脑保护及防止血管痉挛、防止再出血,血压高者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治疗,其中死亡3例.结论 防治再出血,降低颅内压,防治继发性脑血管痉挛,减少并发症,寻找出血原因、治疗原发病和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19.
张蕾 《首都医药》2009,(4):34-35
目的了解运用介入技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方法及术前、术中、术后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方法调查1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实施栓塞术的效果。结果9例患者通过专职护理未出现再出血及其他并发症,表明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取得了明显效果。结论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实施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09年3月我院就诊的4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症状,对结果与预后进行初步分析。结果本组45例SAH患者,治愈35例(77.8%),好转9例(20%),死亡1例(2.2%);10例再出血。结论对于SAH患者的护理,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各种并发症,防止再出血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