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用系统观点认识“看病贵”与“药价高”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孙利华  黄泰康  吴春福 《中国药房》2006,17(24):1844-1846
目的:促进我国药品价格的合理确定和调整,对“看病贵”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参考。方法:分析“药价高”与“看病贵”的实质,以及决定药品费用高低的关键要素,用系统观点分析药品价格与药品费用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与结论:我国目前采取的药品降价措施难以奏效;从药品价格入手解决“看病贵”问题的关键在于改革现行的药品定价方法,合理确定所有药品特别是具有可替代性药品间的差比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我国建立更加合理的药品定价制度提供参考.方法 查询有关法国药品定价的文献,列举法国药品定价管理过程与方法,分析其优缺点.结果与结论 药品价格既影响企业研发创新药物的积极性,又与社会公共健康福利密切相关.法国的药品定价制度有其相当的优越性,值得学习和探讨,但同时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识其打击制药公司积极性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陈成  张方 《中国药师》2013,(12):1933-1935
目的:介绍日本药品价格管理机构的设置及日本药品定价原则,为我国药品价格评审体系的改进提供参考。方法:文献研究和描述性分析日本药品价格管理及定价方法。结果与结论:日本药品价格管理组织机构比较完备,部门之间配合密切,药品价格核算能够通盘考虑,有利于形成合理的价格方案,值得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房》2017,(25):3464-3467
目的:为完善我国药品价格规制政策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文献研究、制度比较等方法,归纳总结德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药品价格规制政策的共性和特色,借鉴其成功经验。结果与结论:德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药品价格管理各有特色。德国实行参考价格制度和新药定价机制,是最早实行参考价格制度的国家;日本采用新药创新性加价、仿制药递减定价和药品价格再调整体制;我国台湾地区实行分类分组差别定价、鼓励竞争议价并定期对药价调查与调价。德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均将医保支付价作为药价管理的核心,采取综合手段规制药品价格,同时也都注重对市场价格的监测和定期调整,价格谈判和药物经济学等多种定价方法被广泛应用。以价值为基础的定价是目前药品价格政策改革的趋势,我国在完善药品价格管理制度时可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5.
陈勇  陈忠东 《中国药房》2007,18(34):2646-2650
目的:通过改革药品定价机制解决药品价格虚高的问题。方法:对药品定价机制进行历史性回顾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揭示药品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同时分析各相关部门对药价虚高所负的责任,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药品定价机制。结果与结论:新的定价机制可以很快地大幅度降低药品价格;同时,可在不增加医院财政拨款的情况下使医院收入有所增加,而不需要从大检查中获取利润,从而降低百姓的医疗费用支出。  相似文献   

6.
田云  杨世民 《中国药房》2007,18(28):2167-2170
目的:借鉴印度药品价格管理制度中适用于我国的做法。方法:根据文献分析印度药品价格控制的现状及制度,并且分析我国药品定价制度存在的缺陷。结果与结论:印度的药品价格管理制度对保持印度药品成本的竞争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我国的药品定价制度还有诸多不完善之处,有待于改进,应当成立专门的药品价格管理机构制定、审批、修改和监督药品价格。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7,(24):3317-3320
目的:为我国制定合理的药品医保支付价格提供借鉴。方法:通过检索分析国内外正式发表的学术文章、官方网站和政府文件、新闻报道等资料和知情人访谈,总结国际主要药品医保支付价格形成机制,高值药可持续的公平可及的解决方式,为我国制定合理的药品价格政策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国际通用的医药支付价格的确定依据为内部参考定价法、增量成本-效果评价法、外部参考定价法。国际社会还采取以公平药价计划、药品专利池、开源药物研发组织等形式促进高值药可持续地公平可及。我国实现全民医保目标后,应积极探索制定合理的医保支付价格。可以在仿制药质量和临床疗效一致性评价后,采用内部参考定价法确定有仿制药竞争品种的支付标准,采用外部参考定价法或增量成本-效果评价法确定创新专利药品价格谈判的参考价格,对高值药物采用公平定价的理念。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药品价格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探索我国药品价格管理的合理模式。方法 :对现行药品价格管理模式的现状及弊端详加分析。结果与结论 :药品价格管理的合理模式指药品价格应主要由市场来决定。为此 ,在现阶段 ,应当进一步加大市场调节价格的力度 ,提高政府定价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并进行生产、流通、医疗保险等各个方面的配套改革 ,使药品价格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正处于药品价格改革的重要阶段,发改委的药价改革方案原则是取消市场定价,逐步形成新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和药价决策机制。本文通过回顾我国药品价格管制与改革历程,对比其他国家药品价格管制政策,简析当前我国药品价格改革的路径与趋势,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国外药物经济学在药品定价管制中的应用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爱霞  马丽斌 《上海医药》2006,27(11):510-512
目前,药品价格已成为政府和公众共同关注的话题,政府进行的十几次药品降价亦未从根本上解决药品价格虚高问题。从国际惯例以及我国的药品价格改革实践来看,政府对具有一定社会公益性的药品进行监管是必需的,而政府行为的科学性是干预效果的保证,药物经济学(Pharmacoeconomics,PE)就是对药品进行合理定价的一个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胡善联 《中国药房》2013,(44):4129-4132
目的:比较国内、外药品价格和费用控制政策,为中国制订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介绍国际上主要的几种药品定价方法,比较中、外药品定价方法的差别,并简述从供方和需方控制药品费用的方法。结果与结论:目前国际上主要实行成本加成定价、差别定价、国际参考定价、价值为基础的定价、价格谈判等多种定价方法。建议中国在制订相关药品政策时建立参考定价的参比国家群,并以此作为药品价格谈判的基准。此外,今后在制订基本药物目录和“医保”药品报销目录时需要广泛应用药物经济学的循证依据,开展药物经济学评价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欧盟药品价格管理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宇萍 《中国药房》2005,16(22):1714-1716
目的:为完善我国药品价格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比较欧盟主要国家药品价格管理方式,总结其经验。结果与结论:建议完善我国药品价格制订原则,建立药品价格动态调节机制,实行药品价格分类管理。  相似文献   

13.
郭朗  孙利华 《中国药房》2012,(40):3772-3774
目的:为我国政府部门制定和调整药品价格提供参考。方法:明晰英国药品定价的目标,分析其定价方法对定价目标的支撑和吻合情况,介绍和分析其新的调整趋势——价值定价法。结果与结论:英国药品定价方法在不断调整和完善,价值定价法更加符合价格管理目标的客观要求。我国政府定价部门应及早予以深入研究和尝试此类方法,通过对药品的成本-效果进行评估、确定药品间功能差异指标、确定指标权重、评价药品的价值,进行合理的药品定价。  相似文献   

14.
孙利华  郭朗 《中国药房》2012,(24):2213-2215
目的:为提高我国药品定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我国药品定价引入经济性指标方面的已有研究成果的合理性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较为合理的定价办法。结果:笔者认为合理的定价方法应为:首先,确定每一类治疗相同适应证下不同通用名药品中满足临床需要的最低价格品种为该类药品的代表品,然后以代表品的价格为基准,对待定价药品与代表品的功能进行倍比打分,以此作为分子,再将待定价药品的价格与代表品药品价格之比作分母,通过两者之比所得值对1的偏离程度,确定待定价药品应提价还是降价及价格涨落幅度。而代表品的定价可采用成本加成法确定。结论:本研究提出的方法可通过将定价目标与药品临床效果紧密结合实现价值定价,可科学、合理、经济、高效地同时满足药品定价目标及我国"批量式"定价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5.
药品定价办法浅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本杰  张忠义 《中国药房》2011,(32):3002-3003
目的:探讨药品定价办法。方法:根据目前药品价格虚高现象,从定价机制方面分析其主要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改进建议。结果:现有药品定价机制存在未很好体现优质优价、未能认真核算药品生产的各项成本、允许企业自主定价等不合理现象,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改进。结论:为尽可能使药品定价更趋合理,应鼓励"首研首仿",实行差别定价与优质优价;建立全国的原辅料统一交易平台,认真核算成本;杜绝企业自主定价。  相似文献   

16.
药品价格及其管理政策的英国经验启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叶露  胡善联 《中国药房》2005,16(9):675-677
目的为我国政府制订药品价格及其管理政策提供参考。方法阐述英国药品价格及其管理政策,并对其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最后针对我国国情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我国应按照经济规律对市场进行监管;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机构的作用,支持和服务于国家的药品监督和管理;对药品价格实行分类管理;使药品价格政策制订过程科学化;建立政府定价及市场价格监督机制;尽快建立药品价格管理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Drug price transparency is defined as readily available information on the price of pharmaceutical drugs to either authorities or consumers. Price transparency, together with other information, helps define the value of drugs and enables informed decision making. It has also been used as a reference in drug price setting mechanisms in some countries’ pricing policies.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vidence available: 1) on government initiatives to mandate transparency in drug pricing worldwide, 2) on the reported effects of drug pricing transparency initiatives on drug price, and 3) on the limitations and barrier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drug pricing transparency.MethodsDatabases such as Medline-Ovid,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PubMed, and Science Direct were used to search for relevant literature from inception to February 2018. A manual search of grey literature such as policy papers, governmental publications, and websites was also performed to obtain the information that was not available in the articles. Using narrative synthesis, the results were critically assessed and summarized according to its context of drug pricing approaches.ResultsOf the 4382 relevant articles located, 12 studies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for drug price transparency initiatives. Only 3 studies reported the outcomes on the regulation of drug prices. Two studies in South Africa showed that price transparency initiatives did not necessarily reduce drug prices. Another study in the Philippines indicated a reduction in medicines’ price based on the effects of government-mediated access prices. The limitations and barriers in price transparency initiatives include fragmentation of the healthcare system and nondisclosure of discounts and rebates by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ConclusionDrug pricing transparency initiatives have been implemented in many countries and commonly coexist with a country's pricing policies. Nevertheless, due to sparse evidence, the effect of drug price transparency initiatives on price control is still inconclusive.  相似文献   

18.
胡志林  刘朝杰  范芳芳 《中国药房》2006,17(12):884-886
目的探讨我国药品价格虚高的根源及治理对策。方法分析我国药品价格虚高的原因,结合澳大利亚药品保险咨询委员会在药品价格控制中的作用,提出解决我国药品价格虚高的对策。结果与结论政府相关部门协调一致,完善价格管理体系,同种药品实行参考价格政策和单独定价原则,采取信息透明与药品通用名策略,有助于将我国药品价格管理引入健康有序的轨道。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我国药品价格的定量化研究提供参考。方法:结合我国药品价格领域的研究现状,详细介绍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针对各国药品价格调查研究指南,并就我国山东、上海等地已开展的该项调查研究的结果进行系统的阐述。结果与结论:世界卫生组织的药品价格调查研究指南为我国药品价格的定量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研究人员应通过实地调查,掌握基础数据,才能为我国药品价格改革决策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