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院2010~2012年住院患者病原菌分布和细菌耐药变迁及抗菌药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3年间临床分离的常见病原菌及耐药率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我院3年间住院药房药品管理记录,计算抗菌药的用药频度(DDDs)。结果:3年共分离出18 177株病原菌,其中主要的6种革兰阴性菌占54.77%、4种革兰阳性菌占19.09%。葡萄球菌属中MRSA和MRSCN的检出率3年分别为53.05%、47.32%、53.55%和80.64%、83.04%、83.29%;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ESBLs)的检出率3年分别为63.34%、54.80%、38.00%和43.52%、35.30%、35.00%。葡萄球菌属、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糖肽类抗菌药耐药率低,3年均〈6%;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仍保持较高的敏感率,耐药率基本〈20%,但呈逐年上升趋势;非发酵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各种抗菌药耐药率较高,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分别在20%~30%和30%~45%之间。2010~2012年抗菌药DDDs排序前2位的始终是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排序第3位的分别是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和大环内酯类抗菌药。抗菌药总DDDs呈逐年下降趋势,某些细菌的耐药率与抗菌药的DDDs有一定的关系。结论:应严格执行《抗菌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细菌耐药监测与抗菌药合理应用管理工作。限制广谱抗菌药的应用,延缓细菌耐药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院糖肽类抗菌药的应用现状和革兰阳性球菌分离率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7-2010年住院患者糖肽类抗菌药的用药频度(DDDs)、销售金额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将各科室送检标本检出的革兰阳性球菌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汇总。结果:4年来我院住院患者糖肽类抗菌药的DDDs持续增加。4年中分离率在前6位的革兰阳性球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β溶血链球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始终保持在第1位,占所有分离菌的11.0%~14.4%,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不敏感的葡萄球菌;屎肠球菌的耐药性高于粪肠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分离率呈上升趋势。结论:应加强对糖肽类抗菌药合理应用管理,以延缓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2010~2012年医院感染病原菌的耐药率变迁,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收集我院2010~2012年住院患者药敏试验结果 ,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统计。结果共分离主要病原菌911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690株,占84.4%;革兰阳性菌1046株,占11.5%;白色念珠菌380株,占4.1%。各年度均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居首位,阿米卡星对革兰阴性菌的耐药率较低,万古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敏感性最高,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2010~2012年我院部分抗菌药物对细菌的耐药率呈下降趋势,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逐步趋向合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4.
梁汉钦 《中国药房》2012,(6):539-542
目的:分析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及细菌分离和耐药性的变迁特点。方法:调取我院2008-2010年抗菌药物的出库数据,采用金额排序法、用药频度排序法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中,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总金额逐年增长;同期临床分离的常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3年均检出耐万古霉素的粪肠球菌菌株,但尚未见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菌株出现;革兰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整体呈上升趋势。结论:我院细菌的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呈正相关,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现象较严重,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可能减缓细菌耐药趋势。  相似文献   

5.
王霞  王晨 《中国药房》2012,(38):3590-3593
目的:了解我院2008-2010年病原菌分布和细菌耐药变迁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2010年住院患者病原菌耐药情况及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结果:共分离出318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5.63%、革兰阳性菌占27.40%、真菌占16.95%,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以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最为常见。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和头霉素类药用量始终位于DDDs排序的前3位。结论:应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工作,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我院近年临床分离细菌分布及耐药状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方法:收集2005~2009年我院临床分离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的敏感性试验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分离出病原菌3467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3.1%,革兰阳性球菌占14.7%,酵母菌占21.7%,其他菌占0.5%。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高度敏感,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具多重耐药性。结论:我院临床病原菌分布呈高度集中趋势,耐药率虽有所下降,但多数药物的耐药率仍然偏高,耐药菌株比例及耐药复杂性升高,应引起重视,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肝胆胰腺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胆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征,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对2015年1月—2019年12月天津市肿瘤医院肝胆胰腺恶性肿瘤患者胆汁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标本287例,检出菌株630株,分离出的革兰阴性菌为引起肝胆胰腺恶性肿瘤患者胆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占分离病原菌的比例为54.1%,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分别占分离病原菌的39.4%、6.5%。检出的革兰阴性菌中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检出的革兰阳性菌中以粪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屎肠球菌、鹑鸡肠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为主;检出的真菌中以白色念珠菌为主。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保持高度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耐药率高,对阿米卡星保持高度敏感。葡萄球菌及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天然耐药的鹑鸡肠球菌除外)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高度敏感,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耐药率高。结论肝胆胰腺恶性肿瘤患者胆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以肠杆菌及非发酵菌为主的革兰阴性菌,其次为以肠球菌、葡萄球菌为主的革兰阳性菌。肠杆菌、葡萄球菌、肠球菌的耐药率与其他医院既往研究相比略低或持平,但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耐药率高于其他医院的既往研究,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检出率与CHINET监测数据持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干预前后我院抗菌药临床应用情况及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的耐药情况。方法:利用信息检索系统,查询我院2012第一季度(干预前)、2013年第一季度(干预后)抗菌药消耗量,对抗菌药的用药频度(DDDs)进行排名及细菌对临床常见抗菌药耐药率进行分析。结果:干预前后排名前十的抗菌药相差较大,但仍都以头孢菌素类为主,DDDs整体下降明显。细菌的分离率和分布情况基本保持不变。肠杆菌科大肠埃希菌ESBLs产酶率降低了7.61%,肺炎克雷伯菌ESBLs产酶率降低了1.34%,对常用抗菌药的耐药率整体下降。相比革兰阳性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的耐药率降低。革兰阳性肠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的耐药率相差较大。结论:干预后我院抗菌药DDDs和细菌的耐药率整体下降,但并不是所有细菌的耐药率均下降,因此,临床治疗用抗菌药时应尽早做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010年我院临床分离病原菌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细菌药物敏感试验测定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WHONET 5.4软件及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我院共分离出病原菌755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888株,占24.98%,革兰阴性菌5593株,占74.01%;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占54.3%,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的耐药株。肠球菌属中,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均已出现少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肠杆菌科细菌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ESBLs检出率分别为69%和20.9%;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的耐药率分别达43.9%和77.2%。结论细菌耐药性呈增长趋势,需加强耐药性监测,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统计分析某三甲医院2011-2013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革兰阳性细菌耐药率,为临床降低细菌耐药性和合理使用抗菌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院2011-2013年送检病原菌培养结果、同期各类别抗菌药物累计使用频度和细菌耐药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3年排名前五位的革兰阳性病原菌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及屎肠球菌,每年所占比例无明显变化。抗菌药物总用药频度逐年减少,从2011年的255456.37DDDs下降至2013年的155024.25DDDs,头孢菌素+酶抑制剂类及大环内酯类用量排名逐年升高,三四代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用量排名则逐年减少,抗真菌类及碳青霉烯类排名无明显变化。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有下降趋势,溶血性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结论我院的抗菌药物使用频度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部分细菌的耐药率有增加的趋势,需要更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缓目前的耐药形势。  相似文献   

11.
2005—2007年某院抗菌药使用与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院近3年来抗菌药使用情况和细菌耐药性变化趋势,探讨细菌耐药性变异与抗菌药使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抗菌药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院2005—2007年各类抗菌药及常用品种的DDDs作统计和排序,同时统计4种强势致病菌的年度耐药率,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抗菌药使用总的DDDs逐年上升,3年来总的增幅为19.16%;DDDs前3位一直都是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及喹诺酮类;4种主要病原菌的耐药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细菌耐药率变化与抗菌药的用药频度密切相关。结论:抗菌药的用药频度对细菌耐药性变异有重要的影响,医院须加强抗菌药的管理,以减少或延缓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上海市某医院抗菌药物使用量及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和分析2010-2011年间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及主要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2年间临床选择以头孢霉素类、喹诺酮类、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等抗菌药物为主,DDDs变化大的有头孢呋辛钠、左氧氟沙星、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等常用药物(DDDs降幅〉30%)。2011年大肠埃希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呋辛钠耐药率下降明显(P〈0.05),大肠埃希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下降也十分明显(P〈0.01)。其他临床常见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有超过50%的品种呈下降趋势。结论抗菌药物DDDs与细菌耐药性有一定相关性。医院应积极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调整药物品种结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有利于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胡宝荣  哈力  李丹露  杨丽杰 《中国药房》2011,(42):3978-3980
目的:了解我院2008-2010年抗菌药物使用及常见细菌耐药现状,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根据我院3年间医院药品库存管理系统的药品管理记录,计算药品用药频度(DDDs);对3年间临床分离的常见病原菌,采用K-B法测定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利用WHONET5.4软件和SPSS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间头孢匹胺的DDDs均排在首位;临床分离的细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不动杆菌属2010年的分离率已位居第3位;常见细菌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以及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由2008年的近10%上升至2010年的70%。结论:随着第3代头孢菌素和硝基咪唑类药的大量使用,我院细菌耐药率逐年上升。建议临床医师限制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延缓细菌耐药的趋势,重点监控多重耐药菌株的耐药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为其进一步规范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依据医院药品信息库提供的数据,对我院2010-2012年住院患者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种类、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来,我院住院患者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品种数、销售金额逐年下降,其中2012年出现大幅度下降;DDDs呈逐年下降趋势。从构成结构上看,第二代头孢菌素在2012年取代第三代头孢菌素,位居各类头孢菌素销售金额之首。3年来DDDs排序一直在前10位的药物有注射用头孢硫脒、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注射用头孢孟多、注射用头孢替安4个品种。结论:我院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以第二、三代为主,第一代品种受限,但属于第一代头孢菌素的注射用头孢硫脒DDDs排序一直靠前。注射用头孢硫脒存在过度使用现象,这将会导致细菌耐药的增加,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进一步加强管理和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我院2004~2006年抗菌药物的使用与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趋势。方法:通过计算机程序调取住院药房15种抗菌药物的消耗数量,并计算用药频度(DDDs)。结果:3年中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庆大霉素用药频度最高;除头孢吡肟外,其它14种抗菌药物的DDDs均呈逐年下降趋势。碳青霉烯类仍是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抗菌活性最强的药物,但其对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正在增加;大肠埃希菌对用药频率高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较高。结论:抗菌药物管理与临床应用需进一步规范,对细菌耐药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本院抗菌药物的应用及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本院2010年抗菌药物的消耗量、用药频度(DDDs)及病原菌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药物的DDDs排在前3位。DDDs排序列前20位的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占5种,头孢羟氨苄的DDDs最高,其次是头孢呋辛。本院临床分离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7.6%,其次是革兰阳性菌,占16.5%。最常见的菌种是肺炎克雷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医院应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有效地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8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品种、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对2008年我院572份出院病历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编制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比例为26.64%,品种数最多、销售金额最大的是头孢菌素类,销售金额占抗菌药总金额的一半以上,销售金额和DDDs排序第1位的均为头孢吡肟针,三级抗菌药物使用频率偏高。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4.30%,二联以上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3.76%,治疗用药病原学检测送检率为72.15%,预防性用药占44.23%。结论: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选用高档抗菌药物较多,预防用药不规范,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监管,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细菌耐药性变异与抗菌药物使用频度(DDD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从医院HIS服务器中提取2006年1月~2007年12月住院药房抗菌药物消耗情况,通过计算用药频度(DDDs)分析抗茵药物的使用趋势;对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监测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频度前10位的抗菌药物种类包括头孢菌素类(含酶抑剂)(3种)、氟喹诺酮类(3种)、青霉素+酶抑剂(1种)、碳青霉烯类(1种)等;两年分离革兰阴性菌占57.70%,肠杆菌科病原菌的产ESBLs酶的分离率平均为31.18%,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对肠杆菌科抗菌活性较强。结论:广泛使用抗菌药物使细菌耐药性增加,合理使用抗茵药物是降低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的关键。同时对临床分离的耐药情况应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06~2008年我院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我院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对我院2006~2008年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数量、消耗金额、用药频度(DDDs)和日均费用(D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2008年除加替沙星、依诺沙星用药频度有显著增加,其它多数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及日均费用呈下降趋势。结论:随着氟喹诺酮类大量使用,ADR的发生几率增大,应控制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及限定适用范围,以减少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蔡倩  刘蕾  艾效曼 《中国药房》2012,(42):3970-3974
目的:评价我院2007-2011年抗菌药物使用量与细菌耐药性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合理有效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用药频度(DDDs)排序对我院2007-2011年各类抗菌药物及常用品种的使用量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DDDs和细菌耐药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5年间,我院抗菌药物的总DDDs呈上升趋势,总增幅达5.22%;各年度总DDDs分别为192794.78、193274.70、210331.16、216185.73、203783.26;处于前5位的一直都是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及硝基咪唑类。5年间分离得到的主要病原微生物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耐药率随DDDs的升降而波动。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呈现较高的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与其DDDs间的相关系数r=0.936(P〈0.05)。结论:我院2007-2011年抗菌药物的DDDs与细菌耐药率的增加呈正相关,提示临床对抗菌药物的选用应更加规范合理,以期降低或避免细菌耐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