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滨州市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更好地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滨州市2005—2011年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分析软件采用SPSS18.0和Excel。结果滨州市2005—2011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年平均发病率为45.71/10万;乙肝年均发病率最高(42.97/10万),戊肝最低(0.35/10万)。病原学分型以乙肝为主,且发病比例呈上升趋势;未分型肝炎发病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甲肝、丙肝及戊肝发病比例呈上下波动趋势。发病年龄集中在15—64岁,各型肝炎高发年龄有所不同。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X2=2506.593,P〈0.001)。结论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仍保持较高水平,防控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广东梅县1974—2003年30年来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肝炎)发病情况,为制订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974—2003年梅县人口及疫情报告资料,按年份和疫情进行分析。并对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实施前(1974—1991年)和实施后(1992—2003年)乙肝发病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自1974—2003年肝炎年均发病率基本逐渐下降,从1974年的256.56/10万下降到2003年的16.84/10万,下降了93.44%。肝炎在传染病发病顺位排列中,自70年后各年代均占第一或第二位;发病时间多集中在4—8月;男性发病多于女性,以15—50岁中青年为主:病原学分型以乙型肝炎为主(占70.65%),甲型次之(占20.54%)。结论梅县在防治病毒性肝炎工作中取得一定的成绩,发病率逐年下降(其中1987和1998年有所回升),但仍是梅县重点防制的传染病,提示不能放松对病毒性肝炎进一步防制。降低肝炎的发病率,在降低梅县传染病发病率甚为主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隆林各族自治县近6年各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情况、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县2004年至2009年各型病毒性肝炎的疫情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县6年来报告各型病毒性肝炎病例共736例,人群发病率为33.11/10万,男性高于女性。其中甲肝127例,乙肝503例,丙肝45例,未分型肝炎60例,戊肝仅在2009年发现1例。肝炎病例高发年龄在25~34岁年龄组,农民和学生发病人数占64.54%,肝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该县病毒性肝炎特别是乙型肝炎的防治任务仍然严峻,重点应放在农民和学生群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国近9年法定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及流行特点,科学评价肝炎流行状况,为今后肝炎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Excel2003和Origin7.5软件对2004~2012年我国法定病毒性肝炎传染病病例进行回顾统计和分析。结果:2004~2012年我国共报告法定病毒性肝炎发病数13 501 863例,年均发病率为112.960/10万,死亡数9 225例,年均死亡率为1.007/10万,在5种类型肝炎中,乙肝发病数最多,共11 088 434例,占病毒性肝炎传染病总数的82.125%。其次为丙肝发病数1 097 768例,占8.130%。每年3月和11月发病率较高,死亡率比上一年降低几率较多且幅度较大。结论:乙型肝炎发病数远远高于其它类型,仍是今后病毒性肝炎传染病防治的重点;其次丙肝发病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其防治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2004-2009年广西全州县病毒性肝炎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西全州县2004-2009年法定传染病各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情况,分析其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制订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县2004-2009年的法定传染病各型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县2004-2009年报告各型病毒性肝炎病例共3 140例,人群发病率为6.75/万,男性高于女性为2.7∶1。各型肝炎人群发病率分别为甲肝1.12/万、乙肝4.53/万、丙肝0.78/万、戊肝0.04/万、未分型肝炎0.27/万;肝炎高发病例年龄在15~54岁,农民、公职人员和学生发病人数分别占67.36%、7.55%和6.71%,肝炎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以乙型肝炎为主。结论全州县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高,病毒性肝炎防治任务仍然严峻。  相似文献   

6.
唐建国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4):3324-3325
目的:了解浮山县1997年至2006年乙型肝炎发病情况及与乙肝疫苗接种的关系。方法:对10a的乙型肝炎疫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10a来我县乙型肝炎发病率逐年升高,占肝炎发病总数比例亦呈逐年上升趋势。以20岁~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男女之比为3.56:1,职业以农民为主,城镇发病率显著高于农村。0岁~7岁儿童乙肝发病率与乙肝疫苗接种呈负相关。结论:群众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和乙肝诊断水平的提高,使我县乙肝呈逐年上升趋势,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后,使0岁~7岁儿童乙肝发病率下降。今后在乙肝防治工作中,除继续提高学龄前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的同时,必须制订针对其他人群的免疫方案扩大疫苗接种范围,以降低人群的乙肝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北京市乙型肝炎流行趋势.方法 整理分析历年来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并通过漏报率调查来校正乙肝报告发病率.结果 北京市急性乙型肝炎报告年平均发病率为18.51/10 万,校正报告发病率为22.21/10 万.1990-2003年病毒性肝炎总发病数逐年呈明显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70.78%),而急性乙肝逐年发病水平下降较慢(下降幅度为25.46%),急性乙肝报告病例数占病毒性肝炎发病总报告数的百分比却呈上升趋势.急性乙肝主要发病集中在20~40岁之问的中青年男性.结论 目前本市乙肝已成为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构成,应注重阻断乙肝母婴传播以外的其他途径的乙肝病毒传播.  相似文献   

8.
陈敏  吴登科  梅华  吴戈  孙灵芝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0):1217-1219
目的了解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下称湘西州)1990~2010年病毒性肝炎流行趋势,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湘西州1990~2010年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湘西州1990~2010年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发病率由1990年的154.72/10万下降至2010年的43.53/10万,但在甲乙类传染病排位一直在前2~4位波动,变化不大。分型以甲肝、乙肝为主,甲肝的发病构成下降,乙肝发病构成上升。性别分布男性多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 090.3,P〈0.01,);职业分布以农民发病最多,占36.08%;年龄分布以5~9岁和20~29岁组高发。结论在抓好甲、乙肝预防接种的同时,应加强对重点人群的防控措施,降低病毒性肝炎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湖北省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现状,为制订肝炎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搜集2005-2010年湖北省病毒性肝炎病例,结合同期人口学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湖北省病毒性肝炎2005-2010年的发病率从120.31/10万增加到145.71/10万,其中超过85%的肝炎病例是乙型肝炎;甲肝发病逐年减少,乙肝、丙肝和戊肝发病逐年增加,甲、乙、丙和戊肝发病率年平均变化百分率分别为-13.00%、4.23%、28.78%和11.28%;15岁以下人群乙肝发病的比例在2005-2010年间显著降低。结论预防乙肝是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的重点;疫苗在病毒性肝炎的防治中起到重要作用;应密切关注甲肝的发病,同时高度重视丙肝和戊肝的预防。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唐山市2005-2009年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控制病毒性肝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方法和相关回归分析方法。结果唐山市2005-2009年共发生病毒性肝炎33 468例,死亡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92.44/10万,病死率为0.01%。甲肝呈稳中略降,乙肝和丙肝有上升的趋势,0~9岁年龄组发病显著下降。结论接种疫苗能有效降低甲肝和15岁以下儿童乙肝的发病率。在使用疫苗的同时有针对性的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是降低病毒性肝炎发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惠州市2004~2008年乙型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惠州市2004~2008年乙型肝炎的发病趋势及流行规律,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2004~2008年惠州市法定传染病统计年报表和疫情监测资料,采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结果 2004~2008年病毒性肝炎年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以乙肝病例最多,共发生乙型病毒型肝炎14589例,占86%,且发病逐年上升;职业分布以工人、农民和商业服务人员为主,占发病总数的56.08%;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性别比为2.36:1,25~34岁组为发病高峰,低年龄组儿童发病率最低。结论惠州市乙型肝炎发病呈上升趋势,应对高危易感人群进行高覆盖率的乙肝疫苗接种,及对重点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改变不良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如东县掘港地区1994年至2006年病毒性肝炎发病趋势进行分析,为制定控制肝炎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如东县掘港地区1994年至2006年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炎发病率1994年至2003年总体呈现下降趋势,1994年至1997年呈逐年上升趋势,1998年后又呈逐年下降趋势。甲型、乙型肝炎比例从1994年的1:1.95演变成2003年的1:13.54,即2003年乙型肝炎发病数是甲型肝炎的13.54倍。掘港地区1994年至2003年疫情资料显示,各乡镇病毒性肝炎发病居前3位的为掘港、环镇、九总,存在地区分布不均衡的特性。乙型肝炎发病无明显季节性,甲型肝炎以1~5月为发病高峰。甲型肝炎男:女为2.26:1,乙型肝炎男:女为3:1。甲型肝炎发病率以20~59岁年龄组为高,乙型肝炎发病率以20~49岁年龄组为高。肝炎发病以渔民、农民为主。结论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应把肝炎防治列为疾病预防控制的重点,在抓好儿童、新生儿及中小学生甲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的同时,应进一步扩大疫苗免疫范围。  相似文献   

13.
高美英  陈烽  孙萍 《医学动物防制》2004,20(12):741-742
了解宁夏银川市郊区乙型肝炎 (乙肝 )流行特征 ,为防制乙肝提供科学依据 ,对银川市郊区 2 0 0 1~ 2 0 0 3年乙肝发病等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2 0 0 1~ 2 0 0 3年 ,银川市郊区乙肝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 ,每年发病均 >10 / 10万 ,目前乙肝发病居全郊区各类传染病第二位。发病人群集中在 10~ 4 4岁 ,<5岁儿童乙肝发病构成呈逐年下降趋势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男女发病性别为 1.5 8:1。今后工作应加强社会宣传教育工作 ;提高住院分娩率 ,提高首针即使接种率 ;加强乡村两级计划免疫人员培训 ,提高接种服务水平和质量 ,以进一步保证乙肝疫苗接种效果 ;加强登记管理 ,保证乙肝疫苗全程、及时接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武平县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对武平县 1990~ 2 0 0 3年报告的病毒性肝炎发病率进行分析。结果 :1990~ 2 0 0 3年 14年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甲型肝炎在 1996年以前在病毒性肝炎构成比中占重要比例 ,1997年以后发病数明显减少 ;乙型肝炎发病率及构成比则在1997年以后逐年上升。结论 :当前控制乙型肝炎是降低病毒性肝炎的关键。加强健康教育 ,大力推广甲、乙肝疫苗的接种 ,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 ,并进一步加强病毒性肝炎分型检测工作 ,是降低病毒性肝炎发病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武平县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对武平县 1990~ 2 0 0 3年报告的病毒性肝炎发病率进行分析。结果 :1990~ 2 0 0 3年 14年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甲型肝炎在 1996年以前在病毒性肝炎构成比中占重要比例 ,1997年以后发病数明显减少 ;乙型肝炎发病率及构成比则在1997年以后逐年上升。结论 :当前控制乙型肝炎是降低病毒性肝炎的关键。加强健康教育 ,大力推广甲、乙肝疫苗的接种 ,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 ,并进一步加强病毒性肝炎分型检测工作 ,是降低病毒性肝炎发病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1991~2002年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情况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曹志威  李灵辉  方艳  李艳  罗会明 《广东医学》2004,25(9):1089-1090
目的 了解广东省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状况及流行特点 ,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广东省 1991~ 2 0 0 2年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和人口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广东省 1991~ 2 0 0 2年病毒性肝炎发病呈下降趋势 ,其中甲型病毒性肝炎呈下降趋势 ,乙型病毒性肝炎低年龄组呈逐渐下降趋势 ,非甲非乙型肝炎发病率较低 ,一直维持在 1/10万左右。男女发病之比为 2 4 1∶1,男性发病相对女性多 ;发病无明显的季节高峰。结论  10年的乙肝疫苗接种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某区2000~2009年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病趋势,预测未来急性肝炎发病趋势.方法 对某区2000~2009急性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常住人群发病率呈平稳下降,至2009年下降到一个相对较低水平(12/10万),而外来流动人群发病率趋势有升、降起伏变化,且发病率处在一个较高水平(62/10万);发病呈20~40岁年龄段单峰性升高曲线;十年间,甲型肝炎得到有效控制,而乙型肝炎发病呈稳中有升趋势.结论 今后急性病毒性肝炎防治策略重点在:(1)外来流动人口;(2)探讨青壮年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病原因,制定有效的社区综合防治方案;(3)用出生队列研究的方法对乙肝疫苗预防接种人群免疫效果进行中、长期追踪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荥阳市2001—2010年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分析发病趋势,为防控和采取有效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1—2010年荥阳市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1—2010年病毒性肝炎报告病例数从2001年的297例上升至2010年的82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89.47/十万;未发现季节性发病高峰;以农民发病最多,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78:1,发病高峰为30—40岁年龄组;甲、乙型及未分型肝炎逐年下降,丙、戊肝呈上升趋势.结论2001—2009年荥阳市病毒性肝炎呈逐年上升趋势,2010年发病率下降,低年龄组、甲乙型肝炎的发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其它病原学分型、年龄组和农民的肝炎防治策略和措施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宜昌市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为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病毒性肝炎呈逐年下降趋势。有季节性,甲肝以5—34岁青少年儿童为高发人群。乙肝以15—49岁中青年为高发人群,农民、工人、学生、干部职员发病数占病例总数82.21%,男性发病明显高于女性,性别比为1.93:1。结论有计划有重点落实以接种甲、乙型肝炎疫苗为主导的综合性防制措施,是病毒性肝炎逐年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南宁市2004—2007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南宁市2004-2007年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为进一步做好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南宁市2004-2007年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7年南宁市共报告病毒性肝炎20754例,年均发病率79.02/10万,死亡35例,年均死亡率为0.13/10万。乙肝发病最多,占总病例数的80.44%,年均发病率为63.78/10万。丙型肝炎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2004年为4.03%,至2007年已升至10.67%。南宁市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城区高于郊县(P<0.05),男性高于女性(P<0.01),职业以农民为主,发病主要集中在20~49岁年龄段。结论南宁市2004-2007年病毒性肝炎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流行形势严峻。在做好新生儿和低年龄组儿童甲、乙肝疫苗免疫的基础上,加强对农村、学校的病毒性肝炎预防的健康教育是控制肝炎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