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介绍用重组啤酒酵母制备adw亚型乙型肝炎疫苗以及该疫苗在动物体内的免疫效果。将携带adw亚型HBsAg基因的酵母发酵培养后,经离心沉淀收集细胞,重悬于等体  相似文献   

2.
要达到在全世界控制和消灭乙型肝炎(HB)的目的,需要大量安全、有效和价廉的HB疫苗.第一代血源性HB疫苗的缺点(接受性差、价格高、数量少)导致人们寻求另外的HB疫苗生产方法.本文综述了酵母重组HB疫苗的研制和生产,并对其在疫苗接种规划实施中的效力、稳定性和产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4.
1984年11月18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日内瓦召开了一次专家会议,就用重组DNA技术以酵母细胞作载体生产乙型肝炎疫苗问题向WHO传染病与生物制品科提出建议。这一重要的疫苗是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而产生的,分子遗传学的发展使我们能鉴定和精确分析编码生物活性物质的基因,使这些基因在宿主体内或宿主之间转移,并在控制条件下进行表达,从而能有效地合成基因编码的产物。HBsAg基因已被克隆出来并插入到几种表达载体中,这些重组体已被导入酵母细胞,并在其中表达。包括几个生产厂家代表的专家小组讨论  相似文献   

5.
由于酵母重组乙型肝炎(HB)疫苗近来已获准使用,疫苗的开发已进入新时代。该疫苗将与血源性HB疫苗进行竞争,后者是用慢性HB感染者血浆制备的唯一正式产品。几项随机、双盲的安慰剂对照试验清楚地表明,血源疫苗在预防高危人群HB方面非常有效。血源疫苗于1981年得到批准,1982年7月普及使用后不久,在男性同性恋者中发现AI  相似文献   

6.
自九十年代初以来,酵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在此疫苗问世后的十年间,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成人和婴幼儿偶尔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本文对以前发表的资料进行了综合,结果表明,不良反应表现为速发型反应(过敏反应和荨麻疹)和迟发型反应(皮肤,风湿性,脉管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肾小球肾炎),血液学,眼科和神经系统反应)。本文还对致病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自九十年代初以来,酵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在此疫苗问世后的十年间,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成人和婴幼儿偶尔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本文对以前发表的资料进行了综合。结果表明,不良反应表现为速发型反应(过敏反应和荨麻疹)和迟发型反应(皮肤、风湿性、脉管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肾小球肾炎)、血液学、眼科和神经系统反应]。本文还对致病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美国Biogen公司Gillert报道,用酵母生产的乙型肝炎疫苗已成功地通过了黑猩猩试验,将于1984年初在欧洲进行Ⅰ期海性试验;下半年可在1~2万人中作效力  相似文献   

9.
美国Prodigene公司自称是第一个销售转基因植物生产的重组蛋白的公司,同时声称它的用转基因植物研制可食疫苗的工作已步入正轨.Prodigene公司用转基因植物为Sigma化学公司生产诊断试剂,其中56种已申请或获得专利.该公司总裁Howard强调应利用植物(尤其是谷物)作为重组蛋白的表达系统.治疗性和诊断性蛋白通常用哺乳动物细胞或微生物制备,需要昂贵的培养和发酵系统.植物生长不需要昂贵的设备,却能获得高表达水平的重组蛋白.在谷物中,其表达水平高达可溶性蛋白总量的10%,而在发酵系统中,重组蛋白量甚至连可溶性蛋白总量的1%也不到.同时他又成功地用亲和层析法及柱层析法纯化出蛋白.谷物的优点是不产生酚,在各种植物中蛋白含量最高.谷物还有能长期贮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作者采用DNA重组技术,在酵母和猴肾(COS)细胞中大量生产HBsAg,并提纯为具有高度免疫原性的蛋白质微胶粒。在酵母中应用的表达载体是pBR322质粒的衍生物。通过将HBsAg adw基因克隆在酵母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PD)启动子的下端,并用化学合成的DNA代替克隆基因的  相似文献   

11.
将一段人工合成的编码HBsAg 226个氨基酸的基因(adw亚型)克隆到酵母表达载体pGPD中,构建成pGPD-1(HBs)。HBsAg基因的5′未端被一种化学合成的DNA片段所取代,此片段在含有表达载体pGPD-1(HBs)的啤酒酵母株RH218中最易转译起始。采用高细胞密度发酵法发酵,HBsAg的产量与细胞浓度呈线性增加。HBsAg的最终浓度是54mg/L,占整个细胞蛋白质重量的0.14%。作者观察了酵母中HBsAg颗粒形成的机理,发现在细胞溶解产物中HBsAg的浓度取决于细胞溶解和抽提制备的方法。HBsAg颗粒未被糖基化而是以一种脂蛋白  相似文献   

12.
作者比较了血源性乙型肝炎疫苗(PHB,20μg)和酵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YHB,10μ)混合接种(皮下注射)与YHB单独接种的效果。把101名HBsAg和抗-HBs均为阴性的女职员分为两组:第1组59人,第1次接种PHB,第2、3次接种YHB;第2组42人,3次均接种YHB。她们都在接种第3次疫苗后测定抗-HBs。用放射免疫法测定HBsAg和抗-HBs,以抗-HBs>2.0为阳性。结果发现,第3次疫苗接种后,第1组的抗-HBs为55.3±49.2,第2组为39.4±  相似文献   

13.
200余名健康青年分两组分别接种酵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YDV)和血源性乙型肝炎疫苗(PDV)。免疫程序为0、1和2个月或0、1和6个月,接种剂量均为20μg。0、1和2个月程序组于12个月时再加强接种1剂20μgYDV。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抗-HBs水平。对138名青年随访了3年。接种YDV者在注射部位出现轻微疼痛,并有短暂的疲劳和头痛,没有不可接受的副反应。按0、1和6个月程序接种3针后1个月,两组的血清阳转率均为100%,仅1人抗-HBs滴度<100mIU/ml。接种后36个月,接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在新生儿接种后的免疫效果,探究乙肝疫苗再免的需求.方法 对上海市黄浦区1997年出生并接种合格乙肝疫苗的儿童,在免疫后1、3、5、7年采血随访观察,检测HBsAg、抗-HBs和抗-HBc,并开展急性肝炎流行病学监测.  结果 7年问,免疫人群HBsAg阳性率在1.5%上下波动,平均为1.47%(95%可信区间为0.61%~2.33%),与免疫前同一地区乙肝流行病学调查本底资料比较,乙肝疫苗保护效果为84.03%(95%可信区间78.92%~89.60%).1997年接受乙肝疫苗免疫人群中,无急性乙肝发病.  结论 新生儿重组乙肝疫苗免疫后效果良好,目前无需考虑再免.  相似文献   

15.
作者在违禁药品使用者聚集的地区挑选出38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阴性的易感儿童,按0、1、6月免疫方案,肌肉接种酵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每剂20μg.于接种前及接种后1、2、6、7和12个月采血,检测抗-HBs.结果表明:第1针接种后1个月,血清阳转率为6%,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27mIU/ml;第2针接种后1个月,血清阳转率为80%,抗体GMT为75mIU/ml;第3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乙肝)是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传染病。为了控制乙肝的流行,目前己广泛使用乙肝疫苗进行免疫,以预防乙肝的发生和流行。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流行的最有效措施,自1995年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在我国批量生产使用至今,在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止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方面已取得显著效果,但其免疫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了解重组乙肝疫苗接种后的免疫应答情况,郑州市疾病控制中心对郑州市健康人群进行了全程足量接种和血清检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7.
1背景日本千叶大学的Y.Yasumura和Y.Kawakita两位学者于1963年研制出Vero细胞系,来源于非洲绿猴肾(Cercopithecus aethiops)上皮细胞。1964年,Simizu博士将第93代的Vero细胞提供给英国的Tropical病毒实验室(NIAID,NIH)。1979年,第113代Vero细胞提供给美国标准菌种保藏中心(America Type Culture Collection,ATCC),传代至第  相似文献   

18.
作者对Merck药厂生产的10μg酵母重组乙型肝炎(HB)疫苗(Recombivax-HB)与Smith Kline生物制品公司生产的20μg酵母重组HB疫苗(Eagerix-B)的免疫原性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重组体DNA(rDNA)技术的问世,给疫苗生产的策略带来引人注目的变化.现已能分离编码含有病毒中和位点的特异蛋白的基因,并把它转染到培养的细菌、酵母或哺乳动物细胞中.这些转染或重组的微生物或细胞,可产生大量特异蛋白质,用这种特异蛋白质能生产高纯度的亚单位疫苗.本文讨论用于表达重组亚单位疫苗的宿主的选择问题.这种选择可归纳为五个基本问题:(1)宿主基因操作的容易度;(2)使用该宿主生产制品的费用;(3)纯化的费用;(4)效力;(5)安全性.开始,人们认为细菌(尤其是大肠杆菌)似最适于表达重组蛋白.在遗传学上,大肠杆菌最为简单,而且对其了解最充分,培养的费用也比较低廉.但是,大肠杆菌似不  相似文献   

20.
植物表达系统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本文介绍用此系统生产重组疫苗和药用蛋白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