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吸入性麻醉药七氟烷对发育期神经元的凋亡作用,并探究七氟烷对原代神经元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原代神经元,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用4.1%七氟烷处理6 h,western blot检测Cleaved caspase-3凋亡蛋白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元的凋亡率,DCFH-DA法检测细胞中ROS含量的变化,并检测ATP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七氟烷组的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上调(P<0.01),凋亡率增加(P<0.05),ROS生成增加(P<0.05)同时ATP生成减少(P<0.05)。结论七氟烷可以诱导原代神经元的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线粒体能量代谢和氧化应激水平改变引起。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吸入性麻醉药七氟烷对发育期神经元的凋亡作用,并探究七氟烷对原代神经元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原代神经元,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用4.1%七氟烷处理6 h,western blot检测Cleaved caspase-3凋亡蛋白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元的凋亡率,DCFH-DA法检测细胞中ROS含量的变化,并检测ATP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七氟烷组的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上调(P<0.01),凋亡率增加(P<0.05),ROS生成增加(P<0.05)同时ATP生成减少(P<0.05)。结论七氟烷可以诱导原代神经元的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线粒体能量代谢和氧化应激水平改变引起。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Wnt信号通路探讨七氟烷预处理对高糖培养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 H9c2大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贫氧组、七氟烷组、高糖+七氟烷组、高糖+七氟烷+XAV-939组, 对照组细胞采用正常糖浓度(5.56 mmol/L葡萄糖)培养基进行培养, 贫氧组细胞细胞采用在正常培养基中厌氧培养, 高糖组细胞贫氧处理后采用高糖(33 mmol/L)培养基进行培养, 高糖+七氟烷组细胞贫氧处理后采用含2.2%七氟烷的高糖培养基培养, 高糖+七氟烷+XAV-939组细胞贫氧处理后采用含2.2%七氟烷和1 μm XAV-939的高糖培养基培养。5组细胞处理12 h后, 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分析细胞凋亡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氧化应激指标;采用ROS试剂盒检测心肌细胞ROS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转录活性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组间计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高糖+七氟烷组细胞活力(1.89±0.12)明显增加高糖组细胞(...  相似文献   

4.
我们研究了七氟烷和地氟烷对局部脑组织氧饱和度(rSO2)的影响。22例经腹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在稳态条件下以随机交叉的方式间隔30分钟吸入七氟烷和地氟烷各15分钟,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值为40~50。另一组接受同样手术和麻醉的22例患者维持BIS值为20—30。在每种麻醉药15分钟的维持期间,每3分钟记录一次稳态条件下的rSO2、BIS、麻醉药吸入浓度和呼气末浓度、呼气末二氧化碳、SpO2、舒张压和收缩压以及心率。当BIS值维持于40~50或20—30时,两种麻醉药的rSO2均无差异。维持BIS值为40~50和20—30所需地氟烷和七氟烷的MACBIS值分别为1.0和1.2(P=0.004)及1.6和1.8(P〈0.001)。吸入1.6MAC地氟烷的rSO,值(71±13)高于1MAC时的rSO2值(66±10,P〈0.001),吸入1.8MAC七氟烷的rSO2值(72±11)高于1.2MAC时的rSO2值(66±13,P〈0.001)。因此,BIS值等效浓度的地氟烷或七氟烷的rSO,值相似,而提高两种麻醉药的吸入浓度均可增加rSO2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异氟烷预处理联合浅低温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50只,体重250~300 g,随机分为5组(n=10):正常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异氟烷预处理组(P组)、浅低温组(M组)和异氟烷预处理联合浅低温组(PM组).制备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注模型,各组经主动脉灌注K-H液,平衡灌注20 min后,C组继续灌注K-H液120 min,其余各组制备缺血再灌注模型;I/R组和P组常温(37 ℃)缺血30 min时进行再灌注;M组和PM组浅低温(31 ℃)缺血30 min时进行再灌注.P组和PM组于缺血前用1.0%异氟烷预充饱和的K-H液灌注15 min,再用K-H液冲洗15 min.分别于平衡灌注20 min、缺血前即刻、再灌注30、60 min时记录左室舒张末期压、左心室收缩压、左室压最大上升速率、左室压最大下降速率和HR.再灌注60min时取心肌组织,测定心肌梗死体积、心肌细胞线粒体和胞浆的细胞色素C水平.电镜下观察心肌细胞线粒体形态.结果 与I/R组比较,P组、M组和PM组再灌注期间心功能改善,心肌梗死体积缩小,心肌细胞胞浆细胞色素C水平降低,心肌细胞线粒体细胞色素C水平升高(P<0.05或0.01);与P组比较,PM组再灌注期间心功能改善,心肌梗死体积缩小,心肌细胞胞浆细胞色素C水平降低,心肌细胞线粒体胞色素C水平升高(P<0.05);与M组比较,PM组心肌细胞胞浆细胞色素C水平降低,心肌细胞线粒体细胞色素C水平升高(P<0.05或0.01).电镜下PM组线粒体损伤轻于I/R组、P组和M组.结论 异氟烷预处理联合浅低温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应强于异氟烷预处理或浅低温,其机制与减少心肌细胞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扩散,保护心肌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预处理对于七氟烷导致的原代神经元细胞凋亡、细胞活性,以及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Transwell构建非接触性共培养体系,完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原代神经元的预处理。待原代神经元接受4%七氟烷暴露6 h后,观察其细胞形态;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程度;利用MTT和LDH检测细胞活性改变;利用ELISA检测TNFα水平。结果 BMSC预处理可以减少七氟烷对原代神经元导致的形态学改变,降低由七氟烷诱导的原代神经元凋亡(P<0.05)和细胞活性降低(P<0.05),以及TNFα大量释放(P<0.05)。结论 BMSC预处理可以缓解七氟烷暴露导致的神经毒性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七氟烷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时心肌细胞凋亡及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C组),0.75%、1.5%、3.0%七氟烷预处理组(S1、S2、S3组).应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经主动脉用Krebs-Henseleit( K-H)液逆行灌注.各组均缺血30 min,再灌注60 min.S1、S2、S3组在缺血前分别以含相应浓度七氟烷的K-H液灌注10 min,再冲洗5 min,重复2次.记录平衡灌注末、缺血前即刻、再灌注30、60 min时的心功能指标.再灌注60 min时用DNA原位末端缺口标记技术(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ling,TUNEL)测定凋亡细胞,提取心肌线粒体,免疫印迹法测定线粒体和胞浆的细胞色素C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S1、S2、S3组再灌注30、60 min时左室舒张末压(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pressure,LVEDP)降低、左室发展压(left ventricular developed pressure,LVDP)升高(P<0.05);与C组比较,S1、S2、S3组凋亡率明显下降(P<0.05或0.01),再灌注末心肌细胞凋亡率C、S1、S2、S3组分别为(33.10±2.57)%、(28.03±3.11)%、(25.20±3.04)%、(24.06±2.58)%;与C组比较,S1、S2、S3组心肌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减少,胞浆细胞色素C的量明显降低(P<0.05或0.01).结论 七氟烷预处理能够通过抑制心肌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到胞浆,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减轻心肌I/RI.  相似文献   

8.
围术期手术、麻醉都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1] ,而IL 2、IL 6是重要的免疫分子 ,其在手术应激反应中的作用以及麻醉、手术诸因素对其影响亦日益受到重视。为此 ,我们观察了吸入麻醉药异氟烷、七氟烷诱导时上腹部手术病人血清IL 2、IL 6水平的变化 ,以探讨两种吸入麻醉药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资料与方法表 1 IL 2水平的变化 (μg·L-1,x±s)麻醉前诱导后插管前手术后 5min异氟烷组 3 77± 1 5 3 2 19±1 41 1 97±1 18 七氟烷组 3 5 2± 1 412 67± 1 3 81 82±0 69   与麻醉前相比 , P <0 0 5  P <0 0 1表 2…  相似文献   

9.
背景 大量实验证据表明缺血后处理和药物后处理对心肌再灌注损伤具有确切的保护作用.七氟烷是一种新型的、理想的吸入性麻醉药,被广泛应用于全身麻醉.实验证明七氟烷后处理可以保护心肌对抗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目的 通过对近年研究进展的总结对七氟烷后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及机制予以阐述.内容七氟烷后处理可以减少再灌注心肌的梗死面积、线粒体损害和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改善心脏的血流动力学.七氟烷后处理心肌保护作用复杂且涉及多个方面,如阻断线粒体通透性转运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激活线粒体ATP敏感性K+通道(mitochondrial KATP-channel,mKATP),激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2,ERK1/2)以及磷酯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hosphatidylin ositol-3-kinase-serine/threonine,PI3K-Akt)信号通道等. 趋势 未来的研究除进一步探究七氟烷后处理的心肌保护机制,同时应加强七氟烷后处理的临床应用,为实际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模拟中国人氟化吸入麻醉药诱导过程。方法:应用Gas Man(R) Version 2.1 for Windows(TM)软件完成模拟。模拟参数设为:体重60kg;人体分为肺泡、血液、血流丰富组织(VRG)、肌肉和脂肪组织;每分肺泡通气量为4L,心输出量为5L,肺泡功能残气量为2.5L;吸入麻醉以半紧闭回路(回路容积为8L);模拟地氟烷、七氟烷、异氟烷和安氟烷在新鲜气体流量为3L/min,挥发罐输出浓度(FD)以6%地氟烷、2%七氟烷、1.15%异氟烷、1.68%安氟烷条件下麻醉药吸入浓度(F1)和肺泡麻醉药浓度(FA),计算FA/F1比值。模拟采用的血/气及组织/气分配系数分别取自文献报道的中国人和西方白种人的结果。数据采集时间为开启挥发罐后的1min、2min、3min、5min 、10min、15min、25min、45min和75min 。比较吸入麻醉药的FA/F1升高速度在中国人和白种人之间的差异。结果:地氟烷FA/F1在45min之前为中国人低于白种人。对于七氟烷、异氟烷和安指烷,中国人的FA/F1在15min之后高于白种人。结论:吸入麻醉药的分配系数是导致FA/F1在15min之前明显低于白种人,15min后逐渐趋于相同。而对于七氟烷、异氟烷和安氟烷来说,两个人种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中国人的肌肉/气分配系数较低。模拟结果提示在诱导开始15min之后,这三种麻醉药在中国人的FA/F1明显高于白种人。  相似文献   

11.
七氟烷预处理对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开放胞浆和线粒体ATP调节钾离子通道,激活腺苷受体.抑制蛋白激酶C.减少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通过选择性的直接作用于凋亡蛋白等有关,还可能与低温降低脑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异氟烷预处理能否诱导浅低温缺血再灌注心肌线粒体耐受。方法采用SD大鼠离体心脏Lange-ndroff灌注模型。建立离体大鼠31℃低温全心缺血55min,常温再灌注60min损伤模型。SD离体大鼠心脏随机分为4组(n=10/组):对照组(CON)用K-H液灌注50min后31℃低温缺血55min,常温复灌60min。异氟烷预处理组(ISC1、ISC2、ISC3),分别在缺血前给予0.5%、1.0%、2.0%的异氟烷预充饱和的K-H液灌注15min及洗脱15min。再灌注末,立刻分离心肌线粒体。观察指标有:LVEDP、LVSP、dp/dtmin、dp/dtmax、HR、梗死面积、线粒体和胞浆的细胞色素C。结果同对照组相比,复灌30min及60min时,各组LVSP、dp/dtmin、dp/dtmax、HR均无显著差异,仅ISC3组的LVDEP显著低于CON组(P<0·05)。复灌60min后ISC2组和ISC3组梗死面积显著低于CON组和ISC1组(P<0·05)。异氟烷预处理使浅低温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释放减少。与CON组相比ISC3组胞浆细胞色素C的量明显减少(P<0·05),同时伴随线粒体的细胞色素C显著增加(P<0·05),ISC2组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量也显著多于CON组(P<0·05)。结论异氟烷预处理能通过诱导线粒体耐受(以线粒体细胞色素C丢失为线粒体功能障碍指标)抗心肌浅低温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3.
背景目前地氧垸已经用于门诊全身麻醉手术的维持阶段,其相对于七氖烷在围手术期的优略性尚存争议。尽管各研究一致指出,地氟烷比七氟烷苏醒更快,但这种差异对苏醒晚期的影响却未有明确报道。并且,地氟烷与七氟烷相比,对咳嗽发生率的影响也存在争议。方法本研究中纳入了130例在全身麻醉下行浅表门诊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所有患者都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诱导,置入喉罩,采用1%-3%的七氟烷或3%-8%的地氟炕维持麻醉,吸入混合空气或氧气。调节吸入麻醉药的浓度,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并维持脑电双频谱指数(BIS)于50—60。并用局部浸润和静脉注射酮洛酸30mg镇痛。在手术结束时给予预防性止吐药物,包括昂丹司琼4mg、地塞米松4mg及甲氧氨普胺10mg。评估标准包括睁眼恢复时间,对指令做出反应的时间,定向力恢复的时间,14分快通道评分,首次进食时间,能坐立,可站立,独立行走及出院时间。手术后早期及离院后24小时内,记录患者对于麻醉的满意度,手术后第1天恢复正常活动的能力,不良反应的发生(如咳嗽、意向性运动、氧饱和度〈90%、咽痛及手术后恶心、呕吐),手术后镇痛药及止吐药的使用情况。结果2组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相近。尽管围手术期地氯烷组咳嗽的总体发生率高于七氟烷组(分别为60%和32%,P〈0.05),然而在真正应用吸入麻醉药期间(即麻醉维持中),咳嗽发生率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地氧烷组患者苏醒较快,但两组所有患者在离开手术室之前都达到了快通道恢复标准(快通道评分≥12)。此外,离院时间(七氟炕组90±31分钟,地氟炕组98±5分钟)及手术后第1天能恢复正常活动的患者比率(七氟烷48%,地氟炕60%),在两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用地氧烷进行维持全身麻醉具有苏醒迅速、咳嗽发生率高的特点。尽管与七氟烷相比,地氟炕在麻醉早期恢复较快,但两组晚期恢复的差异无显著性。两种吸入麻醉药都适用于门诊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在腹部手术闭环靶控吸入麻醉中,七氟烷与异氟烷在脑电双频指数(BIS)波动、血液动力学稳定性、辅助药物应用、苏醒情况与术中知晓等方面的差异。方法:40例择期腹部手术的患者分为七氟烷组(25例)与异氟烷组(15例)。两组均采用经静脉诱导、吸入麻醉药闭环靶控系统维持麻醉;采用BIS为反馈控制变量,并设定BIS值55为控制目标。记录并比较两组的BIS值、血压、心率、辅助药物剂量、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和术中知晓等数据。结果:两种药物对麻醉全程的BIS、HR、和脉压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术中七氟烷组BIS波动与收缩压波动显著小于异氟烷组(P<0.05)。七氟烷组睁眼时间显著少于异氟烷组(P<0.01);两组躁动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亚宁定与麻黄碱用量比较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两组病人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在腹部手术闭环靶控吸入麻醉中,七氟烷与异氟烷相比,可减少术中的BIS和收缩压的波动,缩短患者的睁眼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地氟烷预处理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血管紧张素受体Ⅰ型(AT1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无菌取新生2—3 d的SD幼鼠心室,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成散在的单个细胞。加入DMEM培养液培养至第7天。随机分为四组,组1:细胞不经任何处理;组2:缺氧2 h,复氧1 h;组3:1.5 MAC地氟烷预处理20 min,清洗10 min,其余处理同组2;组4:地氟烷预处理前5 min,培养液中加入AT1受体阻断剂洛沙坦(Losartan),终浓度为10-6mol/L。比色法测培养液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Rt-PCR测各组细胞AT1受体的基因表达(mRNA)。结果 组2CK、LDH活性及AT1受体mRNA的相对含量均高于组1(P<0.01);组3 CK、LDH活性及AT1受体mRNA均降低(与组2和组1比较,P<0.01);组4与组3比较CK、LDH活性及AT1受体mRNA的相对含量上升(P<0.05或0.01),但仍低于组2(P<0.01)。结论 地氟烷预处理可部分逆转缺氧/复氧所致的心肌细胞损伤,其保护效应的发生机制部分由AT1受体介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七氟烷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核因子-κB(NF-κB)p50表达的影响,进而探讨NF-κB在七氟烷预处理保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70只,随机分为7组。空白对照组;单纯缺血组;七氟烷组于吸入2.4%七氟烷30min,继之15min药物排出后进行心肌缺血/再灌注;七氟烷对照组吸入七氟烷30min后停止吸入165min;小白菊内酯(parthenolide,PTN)组于缺血前15min腹腔内注射NF-κB特异性抑制剂PTN500μg/kg;PTN+七氟烷组于七氟烷预处理前15min腹腔内注射PTN500μg/kg;七氟烷+PTN组于预处理后即刻腹腔内注射门N500μg/kg。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在体模型,阻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再灌注120min,分别于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前、后或相应时间点取心肌标本。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NF-κBp50的蛋白表达。结果缺血前七氟烷组较空白对照组NF-κBp50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缺血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单纯缺血组、七氟烷组NF-κBp50蛋白表达显著增多(P〈0.05);与单纯缺血组比较,七氟烷组NF-κBp50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缺血后七氟烷组较缺血前七氟烷组NF-κBp50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七氟烷预处理期间NF-κBp50大量激活,抑制了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期NF-κBp50蛋白的表达,该作用被PTN所阻断,NF-κBp50可能参与了七氟烷预处理的心肌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7.
吸入麻醉药对鼠肝线粒体内膜损伤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与方法:实验研究了4种吸入麻醉药对鼠肝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及细胞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氟烷在高浓度可引起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及细胞色素C含量明显降低;安氟醚、异氟醚高浓度对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及细胞色素C含量也有降低作用;七氟醚对肝线粒体基本无影响。结论:提示氟烷肝毒性引起的线粒体呼吸功能障碍除了与低流性缺氧有关外,还与线粒体内膜结构改变导致对氧利用能力降低直接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七氟烷预处理对体外循环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七氟烷预处理对体外循环(GPB)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探讨其心肌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30例择期CPB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n=15):对照组(C组)和七氟烷预处理组(S组)。S组手术开始至CPB前吸入七氟烷(呼气末浓度2%)20min,随后给以10min洗脱期,而C组患者只吸入纯氧。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即刻(T0)、主动脉开放后10 min(T1)、CPB后即刻(T2)、4h(T2)、24h(T4)采集桡动脉血,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细胞粘附分子(ICAM)-1、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Ⅰ)水平,并观察主动脉开放后心脏自主复跳情况。结果 与T0时比较,2组T1-4时TNE-α、ICAM-1、IL-6、IL-8、CK-MB及cTnⅠ水平均升高(P〈0.01);与C组比较,S组T1-4时TNT-α、IL-6、IL-8浓度均降低,T2-4时ICAM-1、CK-MB、cTnⅠ水平均降低,心脏自主复跳率较高(P〈0.05或0.01)。结论 七氟烷预处理(吸入2%七氟醚2 h)通过抑制炎性反应,对CPB患者心肌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七氟烷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64只,体重270~350 g,随机分为4组(n=16):假手术组(S组)仅穿线不结扎,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阻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缺血30 min,恢复灌注2 h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七氟烷组(Sevo组)吸入2.5%七氟烷30 min,七氟烷预处理+心肌缺血再灌注组(SR组)吸入2.5%七氟烷30 min,15 min后制备模型.于再灌注2 h时随机取4只大鼠处死取左心室,采用氯化三苯四唑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范围,随机取4只大鼠处死取左心室,采用TUNEL法检测凋亡心肌细胞,计算凋亡指数,于缺血前即刻和再灌注2 h时分别随机取4只大鼠处死取左心室,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Bcl-2及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S组相比,再灌注2 h时I/R组和SR组心肌梗死范围增大,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升高,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Sevo组Bcl-2蛋白表达上调,I/R组Bcl-2蛋白表达下调,Sevo组和SR组缺血前即刻Bcl-2蛋白表达上凋(P<0.05);与I/R组相比,再灌注2 h时SR组心肌梗死范围缩小、心肌细胞凋亡指数降低,Sevo组和SR组Bcl-2蛋白表达上调,SR组caspase-3蛋白表达下调(P<0.05);与缺血前即刻相比,I/R组和SR组再灌注2 h时Bcl-2蛋白表达下调,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论 七氟烷预处理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七氟烷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迁移、糖酵解以及BACE1反义RNA(BACE1-AS)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肝癌细胞,经过4%七氟烷处理后,用CCK-8方法检测肝癌细胞细胞增殖,用流式细胞检测细胞凋亡、用Transwell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数据库对BACE1-AS的相关生物学信息进行挖掘,包括肝癌组织中的BACE1-AS表达量,预后相关分析等。结果七氟烷刺激明显降低HepG2细胞的存活率(P0.05)。此外,七氟烷是一种有效的促凋亡因子(P0.05);Transwell实验表明,与未处理细胞相比,七氟烷刺激明显降低HepG2细胞的侵袭力(P0.05)。划痕实验表明,经过七氟烷处理,HepG2细胞的迁移能力下降(P0.05);七氟烷刺激明显降低HepG2细胞的葡萄糖摄取以及乳酸的生成(P0.05)。经过七氟烷处理后,HepG2细胞的细胞外酸化(ECAR)明显下降,而耗氧量(OCR)明显上升(P0.05),BACE1-AS在肝癌组织中,不管是配对样本,还是非配对样本中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织(P0.05)。预后分析表明,高表达BACE1-AS的肝癌病人生存期更短,风险比达1.75(P0.05)。BACE1-AS在3种肝癌细胞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肝细胞(P0.05),而经过七氟烷处理后,肝癌细胞BACE1-AS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BACE1-AS是一个肝细胞癌相关癌基因,七氟烷通过抑制BACE1-AS的表达,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和糖酵解,同时促进其凋亡,七氟烷有望用于肝癌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