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背景 肾上腺皮质功能和患者的生存率密切相关,单剂量静脉注射依托咪酯引起可逆性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因此,依托咪酯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目的 评价依托咪酯在临床应用中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内容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相关的概念和诊断方法,以及使用依托咪酯后引起的皮质醇分泌减少在儿童和成年人,危重症和择期手术患者中产生的影响.趋势 依托咪酯是否增加了危重症患者的死亡率存有争议.在择期手术的患者中,依托咪酯的安全性还需要得到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的论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依托咪酯联合瑞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胃镜检查依托咪酯的ED50和ED95。方法选择行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65~78岁,体重45~76kg,ASAⅠ~Ⅲ级。预先缓慢静脉注射瑞芬太尼0.3μg/kg,然后注射依托咪酯0.20 mg/kg,待睫毛反射消失后行胃镜检查。依托咪酯的剂量采用改良序贯法确定,起始剂量为0.20 mg/kg,胃镜检查患者反应阳性标准:在整个检查过程中出现躁动、皱眉、吞咽、呛咳等。相邻间隔剂量为0.05 mg/kg,当出现七个交叉点终止研究。应用概率回归分析法计算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老年患者胃镜检查的依托咪酯ED50和ED95及95%CI。结果依托咪酯ED50为0.17mg/kg,95%CI为0.14~0.21mg/kg,ED95为0.23mg/kg,95%CI为0.20~0.42mg/kg。结论依托咪酯联合瑞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胃镜ED50、ED95分别为0.17mg/kg和0.23mg/kg。  相似文献   

3.
依托咪酯是一种短效的、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药,起效迅速,对呼吸、循环影响小,适用于心血管系统不稳定的患者.静脉注射依托咪酯常发生肌阵挛和注射痛,其剂型由水剂改为乳剂后注射痛的发生率降低,但肌阵挛发生率仍高达50%~80%[1,2].研究表明芬太尼可降低依托咪酯致肌阵挛的发生率[3].布托啡诺是一种合成的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其对依托咪酯致肌阵挛的影响有待探讨.本研究拟比较芬太尼和布托啡诺预先给药对全麻患者依托咪酯致肌阵挛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乳化依托咪酯与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观察乳化依托咪酯和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门诊人工流产患者160 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A组丙泊酚2mg/kg,B组乳化依托咪酯0.3mg/kg,两组均复合芬太尼 2μg/kg进行人工流产麻醉,监测记录收缩压(SBP)、心事(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记录术中镇痛效果,术后恢复时间及静脉注射痛发生率。结果 A组SBP、HR明显下降(P<0.05),两组术中镇痛效果及术后恢复时间无明显差异,A组静脉注射痛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乳化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均可为无痛人工流产提供有效的麻醉,但乳化依托咪酯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静脉注射痛发生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羟考酮复合依托咪酯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11月全麻下行无痛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120例,男62例,女58例,年龄65~79岁,体重46~68 kg,ASAⅠ—Ⅲ级,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例:羟考酮1组(O1组)、羟考酮2组(O2组)、羟考酮3组(O3组)及对照组(C组)。O1、O2、O3组分别静脉注射羟考酮0.025、0.05、0.075 mg/kg,C组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2 min后四组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2 mg/kg。术中出现呛咳或体动反应时,静脉追加依托咪酯0.1 mg/kg。记录胃镜检测时间;追加依托咪酯的情况;记录呛咳、体动、呼吸抑制、头晕、恶心呕吐、肌震颤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O1、O2和O3组追加依托咪酯例数明显少于C组(P0.05);O2和O3组追加依托咪酯例数明显少于O1组(P0.05)。O1、O2和O3组呛咳、体动、恶心呕吐和肌震颤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O2和O3组呛咳、体动、恶心呕吐和肌震颤发生率明显低于O1组(P0.05)。O3组呼吸抑制和头晕发生率明显高于C、O1和O2组(P0.05)。结论羟考酮0.025、0.05、0.075 mg/kg复合依托咪酯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其中羟考酮0.05 mg/kg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用熵指数和脑电双频指数(BIS)测定依托咪酯单次注射后的最大效应时间(TpEAK),并藉以估计依托咪酯的血浆-效应室平衡速率常数(Ke0).方法 22例患者静脉注射最大效应负荷剂量依托咪酯后,用熵指数模块和听觉诱发电化监测仪测定从注射开始至反应熵(RE)、状态熵(SE)、BIS最低的时间(TPEAK),用TpEAx和Arden等报道的依托咪酯药代学模型,按照Minto等提出的方法计算KeO.结果 RE、SE、BIS的TpEAx中位数分别为70、70和80 s,Ke0中位数分别是1.10/min、1.10/min和1.02/min.结论 单次注射依托咪酯后,熵指数和BIS监测的TpESK和计算的Ke0相同,且有别于国外研究报道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胃镜检查术患者乳化依托咪酯-芬太尼咪达唑仑麻醉的效果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评价胃镜检查术患者乳化依托咪酯.芬太尼-咪达唑仑麻醉的效果.方法 拟行胃镜检查术患者400例,年龄18~60岁,体重40~80 ks,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4组: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组(PF组)、乳化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组(EF组)、异丙酚-芬太尼-咪达唑仑组(PFM组)及乳化依托咪酯-芬太尼-咪达唑仑组(EFM组),每组100例.采用双盲法给药.静脉注射芬太尼或芬太尼-咪达唑仑0.1 ml/kg,随后静脉注射异丙酚或乳化依托咪酯1 ml/6 s,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停止注射,行胃镜检查术,术中根据患者情况追加少量乳化依托咪酯或异丙酚,保留自主呼吸,面罩吸氧.记录麻醉诱导时间、胃镜检查时间、乳化依托咪酯用量、异丙酚用量、阿托品和麻黄碱使用情况、内镜医师和麻醉科医师对麻醉效果的满意程度及术后苏醒时间;记录术中体动、呼吸暂停、低氧血症、心动过缓、低血压、肌阵挛及术后有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PF组和PFM组比较,EF组和EFM组苏醒时间延长,术中低氧血症、呼吸暂停、低血压及注射痛的发生率降低,术中最低血压值升高,麻黄碱使用率降低,术中肌阵挛发生率、术后恶心、呕吐及头晕的发生率及麻醉科医师满意程度升高(P<0.05);与EF组比较,EFM组术中肌阵挛及术后恶心、呕吐、头晕的发生率降低,低血压发生率升高(P<0.05).结论 乳化依托咪酯-芬太尼-咪达唑仑对胃镜检查术患者循环和呼吸功能的抑制程度较轻,术中及术后有关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在插入气管食管双通喉罩(PLMA)麻醉诱导时的优缺点。方法28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n=13)和丙泊酚组(n=15)。所有患者麻醉诱导前均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2mg/kg。依托咪酯组麻醉诱导用药依次为利多卡因1.5mg/kg、依托咪酯0.3mg/kg、芬太尼50μg;丙泊酚组为利多卡因1.5mg/kg、丙泊酚2mg/kg、芬太尼50μg。插入PLMA,观察注药至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注药至下颌松弛时间、注药至成功插入PLMA时间、PLMA成功插入的次数、是否发生呼吸抑制等。观察PLMA插入后患者是否出现咳嗽、呃逆、喉痉挛、体动等不良反应。记录患者HR、SBP、DBP在麻醉诱导前后的变化。结果两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下颌松弛时间和成功插入PLMA时间差异无显著意义。依托咪酯组的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丙泊酚组(P<0.05),但体动反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丙泊酚组(P<0.05)。两组患者在PLMA插入前后HR差异均无显著意义,依托咪酯组患者SBP、DBP在PLMA插入前后差异无显著意义。丙泊酚组患者SBP、DBP在PLMA插入后3、5min时明显下降(P<0.05)。结论依托咪酯0.3mg/kg复合利多卡因和芬太尼能够为插入PLMA提供良好的条件,并能保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但体动反应的发生率较丙泊酚高。  相似文献   

9.
依托咪酯对兔离体气管平滑肌收缩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对气管平滑肌收缩力的直接影响。方法:采用电刺激兔离体气管平滑肌并测量其张力。结果:接近于临床有效血浆浓度的依托咪酯即可显著抑制气管平滑肌的收缩,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对有气管高反应的患者可安全地选用依托咪酯作为静脉全麻药,并有可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不同静脉麻醉药对术前病人循环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有关静脉麻醉药对循环功能的影响,以往报道多限于血液动力学方面,缺乏心功能方面的了解。本研究拟采用经食管超声心输出量监测仪,评价静脉注射常规麻醉剂量的异丙酚、咪达唑仑、依托咪酯对病人循环功能的影响,为I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异丙酚和依托咪酯用于全麻诱导的临床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异丙酚和依托咪酯均为强效、短效、安全的静脉麻醉药。笔者将两药用于麻醉诱导,经过比较发现,异丙酚的麻醉效果稍优于依托咪酯,而依托咪酯对循环系统的影响小于异丙酚。现报告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2.
硫喷妥钠和依托咪酯对氧自由基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硫喷妥钠、依托咪酯丙二醇制剂、依托咪酯乳剂对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54例拟行全麻患者随机分成四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10ml、硫喷妥钠6mg/kg、依托咪酯丙二醇制剂或依托咪酯乳剂0.3mg/kg。贵要静脉取血测定红细胞SOD,血浆GSH、MDA及机体总抗氧化能力(T-AO)。结果:对照组SOD总量(T-SOD)无明显变化,但MDA明显升高,GSH、T-AO显著降低;应用硫喷妥钠后T-SOD、GSH轻度降低,MDA明显降低,T-AO则显著升高;两种依托咪酯组T-AO均保持在基础值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依托咪酯丙二醇制剂、依托咪酯乳剂与硫喷妥钠一样对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复合羟考酮时老年患者无痛宫腔镜检查依托咪酯的半数有效剂量(ED_(50))。方法选择34例2017年8—11月行宫腔镜检查的老年患者,年龄66~74岁,体重45~58 kg,ASAⅡ或Ⅲ级。静脉给予0.06 mg/kg羟考酮,2 min后给予依托咪酯,患者意识消失后行宫腔镜检查。采用Dixon's up-and-down法计算依托咪酯的ED_(50)。设定依托咪酯0.2 mg/kg为初始剂量,如果检查中出现皱眉或体动反应,下一患者增加剂量,反之降低剂量,相邻剂量比为1∶1.2。采用概率单位法计算依托咪酯ED_(50)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复合羟考酮时老年患者无痛宫腔镜检查依托咪酯ED_(50)为0.21 mg/kg(95%CI 0.18~0.25 mg/kg)。结论复合羟考酮时老年患者无痛宫腔镜检查依托咪酯的ED_(50)为0.21 mg/kg。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靶控输注(TCI)依托咪酯血浆靶浓度(Cp)0.5μg/ml与实测血浆浓度(Cm)的差异,并评价内嵌Arden药代动力学参数的思路高TCI-Ⅲ型输注系统的性能。方法择期全麻下行颈椎前路或腰椎侧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患者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19~59岁,BMI 18~29 kg/m~2,ASAⅠ或Ⅱ级。麻醉诱导前将0.5μg/kg右美托咪定10 min恒速泵注完毕,诱导时先以舒芬太尼0.3μg/kg缓慢地静脉注射,设定依托咪酯血浆靶浓度为0.5μg/ml持续泵注,待意识消失后,静脉注入顺式阿曲库铵0.3 mg/kg,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期间依托咪酯血浆靶浓度维持0.5μg/ml恒定不变,同时辅以瑞芬太尼、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维持患者BIS 40~60。于依托咪酯TCI前即刻、TCI后1、3、5、10、20、30、60、90、120 min采集桡动脉血样,采用前期试验已验证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测定血浆依托咪酯浓度。分析计算TCI依托咪酯的系统性能评价指标,包括精确度、偏离度、摆动度和分散度。结果 TCI后1、3、10 min时,依托咪酯Cm均明显低于Cp(P0.05),依托咪酯总体血样Cm为0.42μg/ml,明显低于Cp 16%(P0.05)。输注期间TCI系统的偏离度为-15.9%,精确度为21.9%,摆动度为22.0%,分散度为-0.72%/h。结论 TCI依托咪酯恒定靶血浆浓度(Cp)0.5μg/ml时,内嵌Arden药代动力学参数TCI系统的偏离度和摆动度稍大,但系统分散度小,能维持稳定的血浆浓度,精确度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上午、下午靶控输注(TCI)依托咪酯麻醉诱导时依托咪酯血浆靶浓度测定,探讨近日节律对TCI依托咪酯镇静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术前未用药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上午组(8:00~10:00,A组,30例)和下午组(14:00~16:00,P组,30例)TCI依托咪酯进行全麻诱导。以血浆靶浓度150 ng/ml为起点,达到预期的血浆靶浓度5 min后,每次增加50 ng/ml,直到患者意识消失(睫毛反射消失及OAA/S评分≤3分,且BIS≤50)。记录BIS为50和意识消失时的依托咪酯血浆靶浓度。结果 BIS达50和意识消失时,两组患者HR、MAP、SpO2、BI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P组比较,BIS达50和意识消失时,A组依托咪酯血浆靶浓度明显升高(P0.05)。结论近日节律对依托咪酯的镇静作用有影响,下午组TCI依托咪酯患者BIS达50和意识消失时所需血浆靶控浓度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依托咪酯和异丙酚复合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拟行腹部手术患者36例,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异丙酚复合麻醉组(P组)和依托咪酯复合麻醉组(E组),每组18例.两组均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8 mg/kg、芬太尼3μg/kg、维库溴铵0.1 mg/kg,P组静脉注射异丙酚1.5 mg/kg、E组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3 mg/kg行麻醉诱导,P组静脉输注异丙酚4~6mg·kg-1·h-1、E组静脉输注依托咪酯0.4~0.7 mg·kg-1·h-1,术中均间断注射维库溴铵和芬太尼维持麻醉.分别于麻醉前(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手术开始30 min(T3)及术毕即刻(T4)时监测HR、MAP和SpO2,抽取桡动脉血和颈内静脉球部血样行血气分析,测定乳酸浓度,计算动脉血氧含量(CaO2)、颈内静脉氧含量(cjvO2)、脑氧摄取率(CERO2).结果 两组HR、MAP和SpO2均在正常范围内.与T1时相比,两组SaO2、SjvO2、PaO2、PjvO2升高,T2-4时Da-jvO2和CERO2降低(P<0.01);两组问比较各时点SaO2、SjrO2、PaO2、PjvO2、CaO2、CjvO2、Da-jvO2、CERO2及乳酸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托眯酯和异丙酚复合麻醉均可降低腹部手术患者的脑氧代谢率,且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7.
依托咪酯起效快、苏醒快,对循环抑制较轻,是常用的静脉诱导药,尤其适用于心血管患者和危重患者麻醉[1,2].但依托咪酯静脉诱导可引起肌阵挛,因而影响其临床应用.本研究采用不同给药顺序静脉诱导,旨在探讨缓解依托咪酯静注后肌阵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依托咪酯对大鼠海马脑片突触长时程增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依托咪酯对大鼠海马脑片突触长时程增强(LTP)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断头后取出海马组织,制备厚400 μm的海马脑片.采用细胞外微电极记录技术,记录海马脑片CA1区细胞外群体峰电位(PS).取42张脑片,随机分为6组(n=7):用正常的人工脑脊液(ACSF)灌流海马脑片记录正常的PS,待其稳定后,对照组继续灌流ACSF,不同浓度依托咪酯组分别用含依托咪酯1μmol/L(依托咪酯 1 μol/L组)、2/μmol/L(依托咪酯2 μmol/L组)、5 μmol/L(依托咪酯5 μmol/L组)、10μmol/L(依托咪酯10 μmol/L组)、20 μmol/L(依托咪酯20 μmol/L组)的ACSF灌流,记录PS幅值.另取84张脑片,随机分为12组(n=7):用正常ACSF灌流海马脑片,记录稳定正常的PS 30 min,LIT组继续灌流ACSF,其余各组分别用含依托咪酯l μmol/L(LTP-依托咪酯 1 μmol/L组)、2 μmol/L(LTP-依托咪酯2μmol/L组)、5 μmol/L(LTP-依托咪酯 5 μmol/L组)、10μmol/L(LTP-依托咪酯 10 μmol/L组)、20 μmol/L(LTP-依托咪酯20 μmol/L组)、印防己毒素50 μmol/L(印防己毒素组)、荷包牡丹碱10 μmol/L(荷包牡丹碱组)、CGP35348 5 μmol/L(CGP35348 组)、印防己毒素50 μmol/L+依托咪酯10 μmol/L(印防己毒素+依托咪酯组)、荷包牡丹碱10 μmol/L+依托咪酯10 μmol/L(荷包牡丹碱+依托咪酯组)、CGP35348 5 μmol/L+依托咪酯10 μmol/L(CGP35348+依托咪酯组)的ASCF灌流,记录PS 30 min后,施以100 Hz的高频刺激(HPS),记录PS幅值.结果 与LTP组比较,LTP-依托咪酯2 μmol/L组、LTP-依托咪酯5 μmol/L组、LTP-依托咪酯10 μmol/L组、LTP-依托咪酯20 μmol/L组和CGP35348+依托咪酯组HIS后PS幅值降低(P<0.05或0.01),印防己毒素组、荷包牡丹碱组、CGP35348组HFS后PS幅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依托咪酯LTP 10μmol/L组比较,印防己毒素+依托咪酯组和荷包牡丹碱+依托咪酯组HIS后PS幅值增加(P<0.01).结论 依托咪酯可通过激活大鼠海马GABAA受体抑制LTP的形成,从而影响学习和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3组不同剂量静脉麻醉药异丙酚、咪唑安定、依托咪酯对上肢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影响。方法:9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再随机分为3个不同剂量组,分别单次静脉注射异丙酚1.5、2、3cm/kg,咪唑安定0.2、0.3、0.4cm/kg,依托咪酯0.15、0.3、0.4cm/kg,观察用药后对SLSEP的影响。结果:异丙酚组均对SLSEP的N14、N20潜伏期在CCT无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定老年和成年患者依托咪酯诱导时雷米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血浆浓度(Cp50)。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4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19~80岁,体重指数20~30kg/m2,按年龄分为青壮年组(19~64岁)和老年组(65~80岁),每组20例。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5min后,静脉注射0.3mg/kg的依托咪酯,患者意识消失后给予罗库溴铵行气管插管。雷米芬太尼的血浆靶浓度按序贯法确定,相邻血浆靶浓度之间的比率为1.2。结果0.3mg/kg依托咪酯诱导时,老年组和青壮年组雷米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的Cp50分别为4.11μg/L和3.37μg/L,95%可信区间分别为3.90~4.34μg/L和3.02~3.75μg/L。结论老年和青壮年患者在复合0.3mg/kg的依托咪酯行麻醉诱导时,雷米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Cp50分别为4.11g/L和3.37μ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