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早期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对19例脊柱结核患者行X线、CT和MRI检查,同时行PPD试验、血沉、胸片、胸部CT和ECT等检查。明确诊断后再进行正规抗结核治疗。结果脊柱结核早期患者全身结核毒性症状并不典型,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局部疼痛,其中8例患者曾被误诊。CT检查能清晰地显示椎体内较小的溶骨性、虫蚀状改变等骨质破坏灶及其内毛玻璃状高密度的死骨(19例),周围可伴有骨增生硬化带(10例),可伴有椎前软组织肿胀。MRI发现椎体骨炎(19例)及终板破坏,以及骨内小脓肿。早期椎间盘信号正常或高信号为主、椎间隙正常。结论脊柱结核早期患者常表现为局部疼痛,可不伴有典型的结核中毒症状。CT能显示早期微小的脊柱结核病变如骨质破坏、死骨等现象;MRI能清楚显示椎体骨炎、终板和(或)椎间盘的破坏和椎体内小灶骨脓肿。结合CT和MRI两者优点,可较早诊断脊柱结核;从而指导临床尽早进行抗结核治疗,避免漏诊、延迟诊断或误诊带来的不良后果,具有较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脊柱韧带骨化的发病与病理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哲  王全平 《颈腰痛杂志》1997,18(3):204-206
随着现代先进的影像学技术的应用,如CT、MRI,脊柱韧带骨化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与研究。特别是对脊柱后纵韧带骨化(OPI,I,)及脊柱黄韧带骨化(OYL)的临床发病、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研究日益深入。然而至今为止,脊柱韧带骨化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现就近年来有关脊柱韧带骨化(包括0-PI,I。与()YI,)的发病与病理研究现况作一简要综述:1脊柱韧带骨化的发病机理有关脊柱韧带骨化发病机理的文献报道较多,综合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盈.且损伤或椎间盘突出1.l.且损伤即局部力学因素所致的脊柱韧带损伤后引起骨化【门,在…  相似文献   

3.
原发脊柱肿瘤的外科分区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原发脊柱肿瘤的外科分区,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对15例原发性脊柱肿瘤患者的肿瘤进行分区,根据分区制订手术方案,手术方法有:(1)全脊椎切除5例,(2)椎体切除7例,(3)矢状扇形脊椎切除2例;(4)椎体附件扇形切除1例,9例患者术后局部脊 前路或后路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结果:全部患者术后局部疼痛和放射痛缓解,骨力改善,有坚固内固定者术后2周在支具(石膏)保护下离床活动。7例良性肿瘤平均随访4.5年,均无局部复发,恶变与转移现象,8例恶性肿瘤平均随访3.4年,1例于术后1年死亡,1例骨瘤患者术后半年局部复发,截瘫症状加重,行二次减压手术,结论:根据WBB脊柱肿瘤外科分区而提出的手术计划是一个积极的探索,本组结果表明脊柱肿瘤切除较彻底,复发率低,近,中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4.
提高认识,警惕脊柱肿瘤导致的腰背痛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颈腰痛是许多疾病共同表现的一组病征,除部分特发者外,大部分都是某种原发病的部分临床表现,在众多的疾病中,脊柱及脊髓肿瘤,由于其生长部位和病情的特殊性,在颈腹痛的诊疗中,一向占据着重要地位。本期收集了17篇椎管内肿瘤和4篇脊柱肿瘤,以及引起颈痛,坐骨神经痛的其它肿瘤2篇,涉及到脊柱脊髓的诸多方面,现就有关诊治中一些问题,谈谈意见。1提高认识,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椎管内肿瘤通常按肿瘤发生部位将脊柱脊髓肿瘤分为(1)椎管内肿瘤和(2)脊柱肿瘤两部。常见的是椎管内肿瘤。椎管内肿瘤又分为:①髓内肿瘤和③髓外肿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青少年脊柱侧凸术中脊柱附件局部取骨植骨融合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2例经脊柱附件局部取骨植骨融合的青少年脊柱侧凸,12例均采取一期后路矫形,中华长城内固定系统或GSS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矫形内固定,矫形后切取需要融合区域棘突、关节突及胸椎横突处外侧骨皮质,滑移错位植于关节突关节处。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脊柱侧凸Cobb角变化和内固定情况。结果术中出血300~600 ml,输血300~400 ml。术前Cobb角为45°~120°(87°±21°),术后为15°~50°(27°±13°),矫正率为69%。经12~19个月随访,X线提示11例达到骨性融合,未出现侧凸角度加大及断钉、断棒等并发症,疗效满意。1例术后5个月出现2枚下位椎弓根钉断钉,行二次手术。结论脊柱附件局部取骨、植骨融合可满足青少年脊柱侧凸矫形植骨要求,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临时内撑开在严重脊柱侧凸矫形中的辅助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JACOB  M.  BUCHOWSKI  RISHI  BHATNAGAR  DAVID  L.  SKAGGS  PAUL  D.  SPONSELLER  仉建国 《骨科动态》2007,3(1):22-27
背景:Halo头颅环牵引作为严重、复杂、僵硬的脊柱侧凸矫形的辅助治疗方法已获得普遍认可。但它需要较长的住院时间,还存在相关并发症及一些禁忌证,如固定的颈椎不稳、脊柱后凸或椎管狭窄等。本文研究临时脊柱内撑开在严重脊柱侧凸矫形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儿童严重脊柱侧凸行临时脊柱内撑开治疗的病例10例。我们的目的是:(1)评价临时内撑开对严重脊柱侧凸的矫形是否有帮助,(2)比较该方法与头颅环牵引的并发症。术前平均侧凸104°,所有病例均先行侧凸僵硬部分的后路松解(其中6例同时行前路松解),并在脊髓监护下植入脊柱撑开内置物。10例患者中4例行一次撑开操作(即初次手术或第一次撑开手术)后做融合术,6例行两次撑开操作(即初次手术或第一次撑开手术完成后再行第二次撑开手术)后做融合术。所有病例完成撑开操作后均行后路双棒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在术前、每次脊柱内撑开操作后、固定融合手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均摄X线片,测量侧凸的角度以明确矫形效果。 结果:术前侧凸Cobb角平均104°。应用脊柱初次内撑开至最终融合前,侧凸平均矫形率为53%(104°-49°)[范围,39%(70°-43°)-79%(70°-15°)]。这一方法使患者获得了安全、逐步的侧凸矫形。初次手术至最终固定融合手术的时间间隔平均为2.4周。最终侧凸平均矫形率为80%(104°-20°)[范围,73%(131°-35°)-91%(110°10°)],无神经并发症或感染发生。 结论:临时脊柱内撑开可使严重脊柱侧凸经过脊柱融合获得最大的侧凸矫正,是治疗严重脊柱侧凸可供选择和有效的方法。 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Ⅳ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相似文献   

7.
2000年,在多位国际脊柱外科知名专家倡导下,成立了脊柱畸形国际研究组(Spine Deformity Study Group,简称SDSG)。该学术组织主要致力于脊柱畸形临床诊治的多中心研究,探索脊柱畸形治疗领域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现任成员中包括国际脊柱侧凸研究协会(SRS)前主席Dr.James Ogilvie、现任SRS IMAST会议主席Dr.Lawrence G在内的50余位国际著名脊柱矫形专家。  相似文献   

8.
YONGJUNG  J.  KIM  KEITH  H.  BRIDWELL  LAWRENCE  G.  LENKE  KYU-JUNG  CHO  CHARLES  C.  EDWARDS    ANTHONY  S.  RINELLA  白剑强 《骨科动态》2006,2(3):147-154
背景:自从现代脊柱内固定技术应用于临床以来,鲜有详细的关于成人脊柱畸形采用脊柱融合内固定术后假关节形成的报道。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成人脊柱融合内固定术后假关节形成的趋势、危险因素,并应用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4评价表对结果进行评分。 方法:对同一机构的232例手术治疗成人脊柱畸形的病例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估。患者平均年龄40.8岁,初次手术150例,翻修术8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长节段(4个或4个以上椎体)的固定融合,至少有2年以上的随访。临床结果的评估采用脊柱侧凸协会的问卷调查表。 结果:40例患者有假关节形成。与假关节形成有关的因素包括术前患者胸腰椎后凸大于20。(p〈0.0001)、年龄超过55岁(p〈0.001)、融合S,节段(相比融合L5或更近端的节段,p=0.002)、融合多于12个节段(p=0.037)。问卷调查得出的有假关节形成患者的评分平均低于无假关节形成患者的评分(p=0.001)。 结论:用长节段的现代脊柱融合内固定治疗成人脊柱畸形后,假关节发生率为17%,且临床随访效果不满意。 可信水平:预后性研究,Ⅱ级。详细的可信水平描述参见作者须知。  相似文献   

9.
脊柱外科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脊柱10年”(DecadeoftheSpine2001~2010)2001~2010年是骨与关节的10年。最近由北美脊柱外科学会、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等脊柱外科学会联合发起了“脊柱10年”的活动,主要通过举办一系列的学术活动、筹集脊柱研究基金等使脊柱疾患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入一个更高的阶段。有关情况可以访问http://www.spine.org/dos.cfm。将于今年举行的第二届世界脊柱大会(WorldSpineII)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活动,有关详情请访问http://www.worldspine.org/。2促骨形成蛋白在高危脊柱融合术中的应用近几年,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发展和深入,分子生物…  相似文献   

10.
内固定在脊柱结核治疗中的作用(附22例初步报告)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探讨内固定在脊柱结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991年5月-2001年2月共开展脊柱结核内固定手术22例(其中1例先做头颅骨盆环牵引,后做内固定手术),使用的固定器械;鲁氏棒 椎板下钢丝6例,Dick椎弓螺钉系统8例,Harrington rod5例,SDRS2例,USS1例,结果:本组22例脊柱结核内固定手术均未引起炎症扩散,在脊柱结核一期病灶清除,同时或二期内固定12例中卧床时间比无内固定手术缩短4-8周,结论:在脊柱结核治疗中内固定手术可以加强脊柱稳定,缩短卧床时间,预防或矫正畸形。但是,脊柱结核必定是一种特异性感染,选择适应证时还要慎重,有些细节问题还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胸腰椎骨折伤椎椎弓根内固定生物力学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9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测试和临床应用对胸腰椎骨折伤椎椎弓根内固定进行评价。方法取5具新鲜小牛的胸腰椎脊柱标本(T12-L6),制作成严重前中柱损伤模型,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测试标本应用不同固定方法后在轴向压缩、屈伸和扭转实验中生物力学稳定性及长短椎弓根螺钉的拔持力,探讨伤椎固定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临床应用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19例。结果3种螺钉固定(8钉固定、6钉固定、4钉固定)方式,均能提高骨折失稳后脊柱的各向稳定性。而6钉固定(伤椎固定)与8钉固定对失稳脊柱的各向稳定性的加强程度较为接近(P〉0.05),且均高于4钉固定形式(P〈0.05)。临床观察表明,伤椎椎弓根内固定能利于骨折复位和脊柱生理曲度恢复,同时可有效的维持脊柱稳定性,减少术后伤椎高度丢失。结论生物力学测试证明胸腰椎骨折伤椎椎弓根内固定能加强脊柱的稳定性。临床应用表明伤椎椎弓根内固定在技术操作上是可行的,可更好的维持骨折的稳定,减少伤椎高度的丢失。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通量测序(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HTS)技术在脊柱感染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疑似脊柱感染患者41例,男31例,女10例,年龄(59.7±11.9)岁(范围29~75岁)。有局部疼痛症状者37例、发热(≥38℃)15例、神经功能障18例...  相似文献   

13.
动力内固定融合术对失稳脊柱稳定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动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优越性。方法:18只山羊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组,仅作脊柱后路皮肤切开,L2~L4节段椎旁肌剥离)、动力固定融合组(B组,在A组基础上切除L3后部结构后行动力固定融合)和坚强同定融合组(C组,同B组但改为坚强固定融合)。术后24周处死动物,截取L1-L6节段脊柱标本,在脊柱三维运动试验机上测试固定节段运动范围,然后在MTS 858试验机上进行压缩刚度测试。A组标本测试完后切除L3后部结构作为损伤组(D组)重复稳定性和刚度测试,B组和C组取出内固定器后重复刚度测试。结果:与D组相比.B组和C组屈伸、侧弯和轴向旋转活动范围明显减少(P〈0.01),而且在屈伸、侧弯方向上比A组更稳定。与D组相比,B组和C组刚度均显著性提高(P〈0.01);B组和C组内固定器取出后与取出前刚度之比的均值分别为85.51%、74.49%,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动力内固定和坚强内固定融合均能恢复山羊失稳脊柱的稳定性,但动力内同定能增加载荷分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以减少相关手术并发症。方法:32例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术前均对畸形脊柱进行标准俯卧位CT加密扫描,测量进钉点至椎体前缘的深度、进针角度、椎弓根直径和椎体的旋转角度,根据测得数据确定椎弓根螺钉置入的深度和方向,置入螺钉后再行脊柱全长X线片及CT扫描评价置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结果:32例共置入226枚胸椎椎弓根螺钉,术后CT加密和X线片观察到205枚螺钉(90.7%)完全在椎弓根皮质骨内。10例21枚螺钉(9.3%)发生错置,7枚螺钉(3.1%)偏外,5枚螺钉(2.2%)偏前外侧(其中2枚螺钉靠近节段血管),4枚螺钉(1.8%)偏下,4枚螺钉(1.8%)直径过大导致椎弓根内壁膨胀内移,1枚螺钉(0.4%)误入椎管导致完全性脊髓损伤。T1~T4错置12枚(18.2%),T5~T12错置9枚(6.1%);凸侧椎根螺钉置入的准确率为93.8%,凹侧为83.1%。结论:脊柱畸形患者术前应常规采用标准俯卧位CT加密扫描,根据扫描图像测得的相关数据可为术中准确置入椎弓根螺钉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在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有一定的误置率,螺钉发生错置多见于上胸椎和凹侧.术中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矫形、器械内固定、前路和(或)后路融合,已经成为治疗成人脊柱侧凸的标准术式。但对于处于生长期特别是幼儿型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患者,过早融合势必会对脊柱生长造成影响。如何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在矫形和防止畸形进展的同时,又保持脊柱正常的活动性,尽可能避免影响脊柱的正常生长和一些并发症的“曲轴现象”等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胸腰椎骨折四种不同内固定的生物力学测试与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测试,对4种椎弓根内固定器进行评价和比较,以提高脊柱内固定复位内固定效果,使其更符合脊柱生物力学原理,为临床服务。方法:采用新鲜脊柱标本8具,造成胸腰段不稳定骨折,采用4种不同内固定器加以固定,测定它们的生物力学性能,对照比较。结果:胸腰椎骨折采用MRF脊柱内固定,在脊柱强度、刚度和稳定方面比其他3种内固定器械来得强,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MRF脊柱内固定器作脊柱固定,既符合生物力学原理,又具有更强的整复固定性能,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有关脊柱不稳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常情况下,维持脊柱稳定的基本单位是运动节段(motion segment),即脊柱的功能单位(function of spinal unit,FSU),包括相邻的两节椎骨及其椎间盘、关节突关节和韧带结构等。在生理条件下,脊柱的活动受各种外部载荷(外力)以及内部载荷(应力)的共同作用,由此产生相应部位的生理变形(应变)和脊柱的生理活动。在生理载荷下,FSU不会出现异常应变,因而保证了脊柱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随着手术方法的日趋成熟和脊柱内固定器械的日新月异,脊柱融合术的成功率有了明显提高。同时由于脊柱融合术改变了脊柱正常的生物力学环境,各节段所承受应力进行重新分配,融合节段上下相邻椎间盘的应力愈加集中,邻近节段退行性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的问题则变得更加突出,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笔者就近年脊柱融合术后ASD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胸腰段脊柱骨折的分类和治疗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创伤是发达国家的现代病,胸腰段脊柱损伤也有增多的趋势,其中有相当比例的患者并发脊髓损伤(SCI),由于生物力学、影像医学、计算机技术和脊柱内固定的发展,胸腰段脊柱骨折的诊治水平明显提高。骨折分类胸腰段脊柱骨折的分类,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方法,一般根据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20.
SPECT诊断脊柱转移瘤6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确诊的65例脊柱转移瘤结果表明,最常见的骨转移瘤部位是腰椎,30例(46.1%);依次为胸椎22例(33.8%);颈椎9例(13.8%);骶椎4例(6.1%),多椎体骨转移瘤59例(90.8%),单椎体骨转移瘤6例(9.2%)。脊柱转移瘤中转移灶除1例为"冷区"显像外,其余转移灶均为"热区"显像。SPECT是一种有较高灵敏度的检查方法,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可早于X线照片,检出转移灶的数目也优于X线照片及CT,其对疗效的观察和预后判断亦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