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术后浅前房是小梁切除术常见的近期并发症,如处理不及时,可导致角膜水肿、虹膜前粘连或后粘连、白内障、黄斑水肿、眼压降低或升高等并发症,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及视功能恢复。现将我科2003年以来出现的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18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持续性低眼压(<10mmHg)对视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滤过性手术后前房形成良好的持续性低眼压病例,对其原因、影响视力因素、低眼压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及预防进行分析。结果 52%眼球组织和功能无明显改变;48%因散光、白内障加重及低眼压性黄斑病变而引起视力障碍,通过积极治疗大部分病例视力提高。结论滤过性术后前房形成良好的低眼压不同程度的影响眼视功能,低眼压的持续时间决定低眼压纠正后的视力预后。滤过性术后持续性低眼压通过有效治疗能提高视力且可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3.
4.
青光眼滤过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原因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分析青光眼滤过术后发生低眼压性浅前房的原因,以减少浅前房的发生。方法 292例(345只跟)青光眼行小梁切除和虹膜根切术,对其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发生浅前房共69只眼(20%),其中低眼压性浅前房65只眼(94.2%);(2)在低眼压性浅前房病例中,眼压≤5mmlHg者60只眼(92.3%).眼压在5~10mmHg者5只眼(7.7%):(3)在低眼压性浅前房中脉络膜脱离者48只眼(73.8%),其它原因17只眼(26.2%);(4)在低眼压性浅前房病历中.术前房角开放≤窄Ⅱ者46只眼(70.8%),≥窄Ⅲ者19只眼(29.2%)。结论 高滤过、低眼压房水动力学改变是低眼压性浅前房形成最初的基本原因.而脉络膜脱离则是低眼压性浅前房形成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房穿刺在高眼压下行青光眼滤过手术中的应用对手术疗效和手术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22例(22只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联合应用药物降眼压48h后眼压仍﹥50mmHg,急诊行滤过手术,在做小梁切除前先行前房穿刺缓慢放出前房水,术后随访3~24月。结果22例22只眼眼压从术前平均(52.56±6.51)mmHg下降为术后平均(14.28±5.16)mmHg,手术成功率为90.91%。主要并发症为术后浅前房。结论前房穿刺是在高眼压下进行青光眼滤过手术的安全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低眼压是青光眼滤过术后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抗代谢药物的广泛应用,低眼压的发生率增加.本文对青光眼滤过术后低眼压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青光眼滤过术后常因结膜及球筋膜疤痕,阻塞引流口,围堵房水出路,导致手术失败。近年来,Segawa等发现尿激酶有防纤维化作用,试用于青光眼滤过术后高眼压,获得成功。笔者学习其方法,用于治疗3例青光眼滤过术后高眼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例1:王××,男,58岁,住院号3076。左眼急性闭角型青光限于1986年9月2日入院,行深层巩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应用下方小梁切除术治疗25例(26眼)青光眼滤过术后高眼压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25例(26眼)青光眼滤过术后眼压不降的原因、再次行下方小梁切除术的方法技巧及其临床效果。结果滤过泡瘢痕化是初次手术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患者术前眼压(33.26±15.35)mmHg,经过再次下方小梁切除术的治疗,滤过泡形成良好,眼压显著降低,术后第2天眼压(12.25±9.43)mmHg,第5天眼压(11.35±8.32)mmHg。术后3月后眼压(15.15±10.73)mmHg。结论下方小梁切除术应用于青光眼滤过术后的再次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可安全有效地降低眼压。  相似文献   

9.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前房重建手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前房重建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方法34例(36眼)浅前房(包括无前房)者中23眼行脉络膜上腔放液联合前房注气;8眼行玻璃体水囊抽液联合前房注气;2眼行玻璃体水囊抽液联合白内障囊外摘出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3眼行前房角分离、前房形成、小梁切除联合囊外摘出或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36眼中33眼在浅前房发生2周内手术,2月、4月、9月手术各1眼。其中30眼一次手术成功;3眼脉络膜上腔放液联合前房注气者经原角膜穿刺口进行了二次注气成功;2眼行玻璃体水囊抽液联合前房注气后前房仍不能形成改行其它手术方式成功;1眼前房角分离、前房形成、小粱切除联合囊外摘出术者手术失败。结论青光眼滤过术后Ⅱ度浅前房保守治疗最长不要超过2周,无效时须考虑前房重建手术;Ⅲ度浅前房一旦发生应立即手术。根据浅前房原凶要选择不同的手术或进行多手术联合。  相似文献   

10.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原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原因分析南昌市第一医院眼科(330008)石浔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是常见的术后近期并发症,它不仅会导致术眼的炎症反应、白内障、角膜的损伤、虹膜的前后粘连以及眼内压升高,而且与手术的成败密切相关。因此,对其原因的分析十分必要。现将1...  相似文献   

11.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原因探讨   总被引:119,自引:0,他引:119  
随机选择青光眼滤过术后103例131只眼,就术后浅前房的原因作回顾性分析,发现术后浅前房45只眼,其中浅I度33只眼,浅II度9只眼,浅III度3只眼。与浅前房伴存的有脉络膜脱离,占75.6%;引流过畅,占13.3%;恶性青光眼,占11.1%。脉络膜脱离多为周边部浅脱离,直接眼底镜下检出率低,须依靠日超检查确诊。着重分析了导致脉络膜脱离的可能因素,发现血浆纤维连接蛋白水平与青光眼滤过术后脉络膜脱离相关,提示应从毛细血管微循环功能障碍方面进一步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或其他眼内手术)脉络膜脱离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3年2月共施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50例(60只眼),其中16例(16只眼)发生术后持续性浅前房,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1996年 1月~ 1999年 4月 ,我院 12 4例 (148眼 )青光眼患者滤过术后发生浅前房者 6 3眼 ,现将浅前房的成因与结果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 3眼浅前房中 ,男 2 8眼 ,女 35眼 ;年龄 2 8~ 76 a,平均 5 7.8a。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42眼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12眼 ,慢性单纯性青光眼 9眼。术前所有患者均局部及全身应用降眼压药物治疗 ,3d后眼压控制在 2 1m m Hg(1k Pa= 7.5 mm Hg)以下者 5 4眼 ,眼压在 2 1mm Hg以上者 9眼 ,手术方法均采用小梁切除术或巩膜下咬切术。1.2 浅前房发生原因 滤过引流过强者 5 2眼 ,葡萄膜炎者6眼 ,…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讨论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甘肃省庆阳市人民医院1990-01/2009-06期间连续收治住院的358例501眼青光眼住院患者行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发生前房的原因、类型及处理方法。结果:共行青光眼滤过性手术501眼,其中118眼发生浅前房,发生率为23.6%。小梁切除术21.2%,小梁切除+MMC35.2%、青光眼联合白内障的三联手术10.9%。浅前房发生时间在术后1~7d,其中房水滤过过强47眼(39.8%),睫状体脉络膜脱离33眼(28.0%),结膜瓣渗漏27眼(22.9%),恶性青光眼8眼(6.8%),恶性青光眼合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1眼(0.8%),脉络膜上腔出血2眼(1.7%),除恶性青光眼外其余均伴有术后低眼压。需要手术治疗才能恢复前房37眼,其余81眼仅通过保守治疗均恢复前房。结论: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发生率高,其常见的原因是房水滤过过强、睫状体脉络膜脱离及结膜瓣渗漏。通常发生在术后1~2d。以小梁切除+MMC术后浅前房发生率高,MMC不但阻止滤过泡的纤维化,而且能使房水分泌减少。大多数浅前房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必要时须采取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常见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我院2005年7月至2009年6月157例(177眼)青光眼滤过手术中,术后发生浅前房的情况、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54眼术后发生浅前房及无前房,发生率30.51%。其中房水引流过畅38眼,结膜瓣渗漏6眼,睫状环阻滞6眼,脉络膜脱离4眼。结论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发生率高,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房水引流过畅,大多数浅前房可通过保守治疗恢复。  相似文献   

16.
t-PA治疗白内障术后前房内纤维素性渗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房内注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治疗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前房内纤维素性渗出的临床效果。方法:20例20眼在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1-3周内形成纤维素渗出膜时,于前房内注射t-PA10μg。结果:注药后72h,18例前房内纤维素性渗出全部溶解吸收,2例部分溶解。无任何并发症出现。结论:前房内注射t-PA治疗白内障术后前房内纤维素性渗出是一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我院从1997年1月至1998年12月行抗青光眼手术86例,其中前房延缓形成11眼,径高渗脱水剂、散瞳、双眼包扎等综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11例(11眼)中,男8例,女3收稿 19990702本文编辑 张知达作者单位 230031 合肥105医院眼科例,年龄42~75a,平均61a。急性闭角型青光眼8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例,开角型青光眼1例。抗青光眼术式:小梁切除术6眼,巩膜咬切术4眼,虹膜嵌顿术1眼。2 治疗方法青光眼滤过术后,经常规阿托品散瞳,3d后前房极浅…  相似文献   

18.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57,自引:0,他引:57  
目的 讨论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北京同仁医院青光眼组1998年10月~1999年10月期间连续收治的352例青光眼住院患者行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类型及处理方法。结果 共行青光眼滤过性手术495只眼,其中117只眼发生浅前房,发生率为23.64%。小梁切除术为19.2%(15/78),小梁切除术 MMC为32%(93/291),青光眼联合白内障的三联手术为7.1%(9/26)。浅前房发生在术后1~7天,其中滤过过畅36只眼(30.77%)、睫状体脉络膜脱离34只眼(29.06%)、结膜瓣渗漏27只眼(23.08%)、恶性青光眼15只眼(12.8%)、恶性青光眼合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3只眼(2.56%)、脉络膜上腔出血2只眼(1.71%)。需要手术治疗的35只眼,其余82只眼仅通过保守治疗均能恢复前房。结论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发生率较高,其常见原因是房水滤过过畅、结膜瓣渗漏及睫状体脉络膜脱离。以小梁切除术 MMC的发生率最高,MMC不但能阻止滤过泡的纤维化,而且能使房水分泌减少。大多数浅前房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  相似文献   

19.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者对1985年至1996年4月所行的各种抗青光眼滤过手术169例236眼,就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进行1顾性临床分析。一般资料:本组1@例236眼,男76例,女叨例,年龄41岁至m岁,年龄在45岁以下者16例明眼,46岁至59岁的65例83眼,cd岁以上幻例135眼。急性闭角型117例(49眼),慢性闭角型35例56眼,开角型13例26眼,继发性4例5眼。小梁切除术l叨眼,巩膜咬切术26眼,虹膜嵌顿术18眼。方法:所有患眼术前均经3-7天局部或全身降眼压药物治疗,术前平均眼压3.mll.刃M七(比比一7.5删讪培。术后每天常现裂隙灯检查,直接眼底镜查眼底,再测眼压…  相似文献   

20.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引起青光眼术后浅前房或无前房的常见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我院1985年1月~2005年12月438例(572眼)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类型及处理方法。结果572眼中发生浅前房及无前房140眼(24.48%)。最常见原因是房水滤过过畅,结膜瓣渗漏及睫状体脉络膜脱离。其中108眼经保守治疗即可恢复,32眼需手术治疗。结论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浅前房发生率较高、大多数浅前房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