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我院1995年1月至2005年1月共行剖宫产术4953例,同时行子宫切除术18例(0.36%)。现将剖宫产并子宫切除患者1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8例剖宫产并子宫切除患者,年龄23~42岁,平均28岁。初产妇13例(72.2%),经产妇5例(27.8%)。有流产、引产史14例(77.8%)。有明确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2.
3.
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例数亦在增加。自2006年起我院对剖宫产术中因宫缩乏力出血应用宫缩剂无效者,试行子宫捆绑术治疗1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随着围产医学的进展和医患关系的变化,剖宫产手术指征日益放宽。现将我院1990年5月~2004年1月剖宫产子宫切除40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对我院1996年8月~2003年8月间剖宫产术时及术后大出血并子宫切除术18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的相关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180例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妇为观察组,同期在本院实施首次剖宫产的150例产妇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析引起瘢痕子宫术中出血的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率、出血量、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的主要因素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子宫切口撕裂及盆腹腔粘连,两组出血因素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率及出血量较首次剖宫产明显增加,出血原因与宫缩、胎盘情况、子宫下段切口撕裂及盆腹腔粘连密切相关,降低首次剖宫产的发生率是减少瘢痕子宫的关键,而瘢痕子宫再次手术前需全面评估产妇情况,术中谨慎操作,提高手术质量,减少术中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剖宫产术后对子宫切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剖宫产术对盆腔内的损伤情况及对再次盆腔手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因患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的病例,前次有剖宫产史者39例,与70例无手术史的患者进行对比,两组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结果剖宫产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年龄相仿(P〉0.05),术中有腹腔粘连者剖宫产组为69.92%,对照组为18.57%(P〈0.01)。粘连情况主要是腹膜和大网膜、膀胱与子宫前壁粘连多见,也可见肠管与子宫后壁的粘连;两组术后的WBC、RBC、发热情况以及出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而伤口感染率剖宫产组升高,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剖宫产术后可造成盆腹腔粘连、延长再次手术时间,增加出血量及伤口感染的机会,故合理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减少围生儿病死率及孕产妇的合并症、并发症发生的同时,利于以后再发生疾病手术的操作。  相似文献   

8.
我院是处于农村基层医院 ,每年接纳剖宫产病人约有 16 0例左右 ,随着技术提高 ,许多困难的分娩已被较安全的剖宫产所代替 ,可是产后出血是剖宫产术中最为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 ,如何早期发现及时抢救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因此 ,如何正确实施各项防治和护理 ,对产妇的生命至关重要 ,必须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1 临床资料随机抽取 36 0例剖宫产手术 ,其中产后出血 18例 ,占手术的 5 % ,我们观察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原因 ,前置胎盘致子宫次全切除术 1例 ,双胞胎引起宫缩乏力 1例 ,胎盘植入大出血 1例 ,妊娠高血压综合症 1例 ,巨大儿头盆不称 1例…  相似文献   

9.
产后出血仍是我国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其中宫缩乏力占23.6%。如剖宫产中遇到子宫弛缓,产时出血会更多,重者可危及产妇安全。多年来,剖宫产术中常规子宫体注射催产素,效果良好。但如遇对该药不敏感者,处理则较为棘手。从1994年5月至1996年1月,我们对各种原因并伴有子宫收缩乏力  相似文献   

10.
在剖宫产术的并发症中,以出血最为常见,如术者经验不足,止血措施不利,处理不当,短时间内便可威胁产妇的生命。我院自2000年8月-2003年12月以来,采用结扎双侧子宫动脉治疗剖宫产术中大量出血10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原因,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 对我院7年间急症子宫切除1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指征有:妊高征胎盘早剥DIC致产后大出血,羊水栓塞DIC致产后大出血,不明原因死胎DIC致产后大出血,前置胎盘致产后大出血,胎盘植入致产后大出血,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感染致产后大出血,顺产后软产道严重撕裂大出血继发DIC。结论 各种原因引起的产后大出血是产科子宫切除的重要原因。减少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关健在于及早发现和积极处理产科异常情况,避免病情恶化造成不必要的切除子宫,在保守治疗无效的危急情况下,应果断切除子宫,挽救孕产妇生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目前因剖宫产导致子宫切除的状况,探讨因剖宫产导致子宫切除的相关性因素,从而研究降低因剖宫产导致子宫切除率。方法通过我院近3年来剖宫产术后出血切除的患者进行研究,调查引起产后大出血导致子宫切除的相关性因素。并于产前分析作对照,探讨早期干预对对剖宫产术后出血的影响。结果子宫切除15例,均为剖宫产者,平均年龄(34±2)岁;首次妊娠6例,孕次≥2次9例。结论剖宫产子宫切除与多种因素有关,做好产前诊断工作,做好紧急措施预案,减少子宫切除率。  相似文献   

13.
剖宫产术时,可因子宫收缩乏力,或胎盘附着部位血窦不能关闭,子宫切口撕裂及凝血机能障碍等而致出血。出血可迅速而大量。我们在剖宫产术中施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12例,止血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4月至2012年11月我科收入的74例行剖宫产出现术中出血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给予子宫背带式缝合术、传统方法治疗,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术后2h出血量及术后12h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出血量无差异;试验组住院天数、术中输血、产后出血及产褥感染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背带式缝合术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改良B-Lynch子宫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住院剖宫产术中出血的22例患者,常规治疗后不能控制出血时,应用改良B-Lynch子宫缝合术.结果 22例患者均有效止血,无一例切除子宫,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无产妇死亡.结论 改良B-Lynch子宫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止血效果明显,是抢救产后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产科子宫切除的原因及探讨降低产科子宫切除发生率的措施。方法对我在外院进修2007~2011年行剖宫产术后子宫切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科子宫切除发生率的高低与产前预防保健、产时产后并发症的防治水平密切相关;必须正确掌握手术指征,适时实施手术;子宫切除发生率剖宫产高于阴道分娩。结论做好计划生育,减少妊娠及刮宫次数,防治产科的并发症、降低剖宫产率可减少产科子宫切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汤冠莉 《首都医药》2014,(24):46-47
目的研究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中出血原因以及止血操作方法。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一2014年2月间实施剖宫产术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育234例患者与同期在本院实施剖宫产423例患者进行术中出血情况对比。回顾性分析引起瘢痕子宫术中出血因素以及止血操作方法。结果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中主要的出血因素有胎盘因素、宫缩乏力、子宫切口撕裂等,其中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发生率以及出血量数据对比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从数据统计中得出,在瘢痕子宫患者行剖宫产易出现出血情况,需在术前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术中止血措施以及术后加强观察,从而有效的提升手术治疗,降低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1985~1995年孕产妇死亡原因首位即是产科出血。子宫切除术是治疗产科急性子宫出血.抢救孕产妇生命的一项重要措施和治疗手段。我院1993年1月~2003年1月间住院分娩共9866例,其中剖宫产2486例,占25.2%,因产科出血子宫切除术的有1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袁雯 《中国医药指南》2011,9(17):101-102
目的探讨如何降低产科子宫出血致子宫切除术发生率。方法对该院8年间所做的产科子宫切除术做了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产科因素子宫切除发生率为1.6‰。子宫切除主要原因为胎盘因素占66.7%,晚期产后出血占16.7%,宫颈裂伤占8.3%,子宫破裂占8.3%。结论多次人工流产、刮宫、中期引产可导致胎盘因素的子宫切除。产科并发症可引起子宫收缩乏力,发生出血性休克、DIC致子宫切除。剖宫产率的增高,子宫切除发生率也增高。要加强计划生育、避孕措施。做好高危产妇的监测,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及提高处理产科并发症的能力,可有效的降低产科子宫切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升高,剖宫产术中出现产后出血例数亦在增加,而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又居产后出血的首位.及时、有效的止血,对降低子宫切除及孕产妇死亡率十分关键.我院自2008年1月以来采用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顽固性宫缩乏力性出血,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