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活化蛋白C治疗严重败血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化蛋白C是一种可以促进纤溶、抑制血栓形成及炎症的内源蛋白,是严重败血症时凝血和炎症过程的重要调节因子,动物实验及临床试验表明,用其替代物治疗严重败血症可以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因而为治疗严重败血症提供了崭新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重组人活化蛋白C与儿科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活化蛋白C(APC)和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结合,可直接抑制促炎细胞因子核因子-κB的核转运,能调节凋亡抑制剂bcl-2同族蛋白,并抑制促凋亡转录因子p53,有独立的抗炎抗凋亡作用.蛋白C的缺乏与休克的进程相一致,可预测预后.APC可降低成年人重度脓毒症的病死率,在儿童中使用当剂量达到每小时24μg/kg时所产生的稳定的APC血浆浓度与成人伴有脓毒症时等效剂量一致,药动学和药效学也显示儿童和成年人类似.  相似文献   

3.
活化蛋白C(APC)和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结合,可直接抑制促炎细胞因子核因子-κB的核转运,能调节凋亡抑制剂bcl-2同族蛋白,并抑制促凋亡转录因子p53,有独立的抗炎抗凋亡作用。蛋白C的缺乏与休克的进程相一致,可预测预后。APC可降低成年人重度脓毒症的病死率,在儿童中使用当剂量达到每小时24μg/kg时所产生的稳定的APC血浆浓度与成人伴有脓毒症时等效剂量一致,药动学和药效学也显示儿童和成年人类似。  相似文献   

4.
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早期诊断非常困难,但新生儿败血症的预后与早期应用抗生素密切相关。所以,新生儿学科工作者近年来从临床和实验室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试图找出早期诊断的依据。本文主要对血培养、C反应蛋白、幼稚粒细胞与粒细胞总数的比值、血浆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白介素-6、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前降钙素的水平及心率变化特点等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败血症C反应蛋白的检测和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高敏C反应蛋白(sCRP)浓度对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临床提供准确快速的诊断依据.方法 用比浊法测定新生儿败血症患者的CRP、sCRP浓度,并与WBC计数进行比较.结果 CRP、sCRP对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性均高于WBC计数,3个指标中敏感性以sCRP最高;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以CRP最高;阴性预测值和约登指数CRP、sCRP两者相差无几.结论 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RP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计算机检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 EMBASE、Cochrane图书馆、PubMed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1989年1月至2011年7月),获得CRP诊断新生儿确诊败血症的文献。采用QUADAS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MetaDisc 1.4和RevMan 5.0软件检验各文献间的异质性,并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进行加权定量合并,计算敏感度和特异度及其95%CI。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并行敏感度分析。结果 20篇文献进入Meta分析。分析结果显示:CRP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69(95%CI:0.65~0.72)和0.87(95%CI:0.86~0.89),SROC AUC为0.88,Q*指数为0.81。CRP>8 mg·L-1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8(95%CI:0.82~0.92)和0.86 (95%CI:0.81~0.90),SROC AUC为0.94,Q*指数为0.88;CRP≥8 mg·L-1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54(95%CI:0.47~0.61)和0.81(95%CI:0.76~0.85),SROC AUC为0.80,Q*指数为0.74;两者合并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0(95%CI:0.65~0.74)和0.83(95%CI:0.80~0.86),SROC AUC为0.88,Q*指数为0.82。在纳入文献中标本来源和检测方法的差异等非阈值效应因素是产生异质性的原因。结论 CRP对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有助于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败血症超敏C反应蛋白诊断界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确诊败血症新生儿81例、临床诊断败血症新生儿152例和非败血症新生儿103例,比较三组间hs-CRP浓度;以血培养为金标准,通过绘制ROC工作曲线,确定hs-CRP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最佳诊断界值点;同时对比分析hs-CRP、传统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计数、未成熟中性粒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总数比值(I/T)及血小板(PLT)计数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等。结果确诊新生儿败血症组、临床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组及非败血症组hs-CRP中位数分别为15.0、11.0和1.0mg/L;hs-CRP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1,最佳诊断界值点为3.0mg/L;hs-CRP、CRP、WBC、I/T、PLT诊断新生儿确诊败血症组与非败血症组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灵敏度分别为90.1%、42.0%、34.6%、16.0%和22.2%,特异度为66.0%、95.1%、87.4%、95.1%和97.1%。结论 hs-CRP是一项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理想的初筛项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指导疑诊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EOS)抗生素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9年2~7月入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胎龄 > 35周且疑诊EOS的新生儿为观察组(n=428),前瞻性观察抗生素治疗情况,若临床症状好转且连续两次CRP < 10 mg/L,考虑停用抗生素。2018年2~7月入住该院、胎龄 > 35周且疑诊EOS的患儿为对照组(n=328),回顾性分析其抗生素使用情况。对比两组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感染反复发生率及临床转归等。结果 观察组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 < 0.05)。两组感染反复发生率及临床转归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C反应蛋白用于指导胎龄 > 35周、疑诊EOS新生儿的抗生素治疗策略,可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不增加感染反复的发生,可尝试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学龄期儿童莫拉菌败血症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男,9岁,以发热2个月余入院,体温最高39.8℃,为弛张热,热前无寒战,无关节痛,无咳嗽、呕吐、腹泻及泌尿系症状,精神食欲可。无结核接触史,无外地居住史及特殊嗜好。查体:体温39.2℃,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无皮疹,浅表淋巴结不大。咽部轻度充血,扁桃体不大。肺部、心脏、腹部、神经系统未见异常。血WBC(4.5~5.6)×109/L,分类正常,Hb、PLT正常。尿、便常规、肝肾功能、抗结核抗体、PPD试验、类风湿因子、ASO、肥达、外斐反应均阴性。血沉23 mm/1 h,腹部B超、头颅CT、胸片未见异常。骨穿示正常骨髓像,2次血细菌培养莫拉菌生长(外院血培…  相似文献   

10.
Yang SP  Gong CX  Cao BY  Yan C 《中华儿科杂志》2006,44(12):933-936
目的 了解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肥胖及糖代谢异常儿童的体量指标及血清参数相关性;探讨hs-CRP与儿童肥胖患者及糖尿病或糖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 选择肥胖儿童7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正常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组1),根据OGTF试验将肥胖儿童分为不伴糖代谢异常组54例(组2)和糖代谢异常组16例(组3),测定体量指标及相关参数。结果 肥胖儿童hs-CRP水平2.44(0.01~14.6)mg/L,明显高于对照组[0.1(0.01-2.1)mg/L]。血糖和血脂于正常范围时,肥胖儿童的hs-CRP水平为2.4(0.01-9.0)mg/L,胰岛素抵抗指数(IRI)明显升高。糖脂代谢异常时,hs-CRP水平为2.6(0.1-14.6)mg/L。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hs-CRP水平与BMI、腰围、臀围、腰臀比呈正相关,其中与BMI的相关性最强,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BMI是惟一与hs-CRP相关的指标。结论 肥胖儿童存在低度炎症状态和胰岛素抵抗。hs-CRP与BMI独立相关。hs-CRP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异常升高早于血糖和血脂,hs-CRP增高对糖脂代谢的异常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1.
Emerin是近年发现的真核细胞内核膜蛋白的一种,核膜蛋白相互连接、相互作用对维持细胞结构、功能非常重要,核膜蛋白的缺陷或突变与人类疾病密切相关,如核纤层蛋白综合征、埃-德肌营养不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等.该文探讨较为重要的核膜蛋白之一emerin与核纤层蛋白、跨膜蛋白等的连接与细胞代谢的关系,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叙述其与临床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Emerin是近年发现的真核细胞内核膜蛋白的一种,核膜蛋白相互连接、相互作用对维持细胞结构、功能非常重要,核膜蛋白的缺陷或突变与人类疾病密切相关,如核纤层蛋白综合征、埃-德肌营养不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等.该文探讨较为重要的核膜蛋白之一emerin与核纤层蛋白、跨膜蛋白等的连接与细胞代谢的关系,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叙述其与临床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14.
新生儿败血症起病隐匿,进展迅速,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极易发生休克、多器官功能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早期诊断是降低败血症新生儿病死率及改善预后的关键.目前,有关新生儿败血症临床检测指标包括细菌培养、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细胞因子、细胞表面抗原及细菌基因检测等.该文将对上述指标在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治疗监测中的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前瞻、对照的方法明确白血病患儿并发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injuny,ALI)时血浆活化蛋白C(activated protein C,APC)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2009年1月至12月收入我院PICU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合并ALI患儿17例,其中粒细胞缺乏组10例,粒细胞正常组7例.比较两组患儿发生ALI时的基础资料(年龄、性别、危重病例评分、是否合并休克、化疗阶段、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在发生ALI的第1天和第4天检测血气和血浆APC水平.结果 与粒细胞正常组相比,粒细胞缺乏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更长[(16.60±10.83)d vs(3.79±4.08)d,P=0.0096],其发生ALI第1天的PaO2更低[(54.90±17.05)mm Hg vs(92.70±27.53)mm Hg,P=0.0097],第4天的APC水平更低[(193.06±63.19)pg/ml vs(286.28±25.12)pg/ml,P=0.007 7].结论 白血病患儿存在粒细胞缺乏合并ALI时,其产生APC的能力严重受损,机械通气时间更长,氧合更差,预后更差.监测APC水平对此类患儿的预后有一定提示作用,也为将来行APC的替代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过去的2O年间,新生儿加强监护病房(NICU)中获得性霉菌败血症的发病率呈增加趋势,且病死率高,与之伴随的还有致病菌株的改变.极低出生体重儿为高危人群,机械通气、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肠外营养和静脉内插管等是霉菌血行感染的危险因素.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前洗手率低可能是NICU中霉菌交叉感染的一个途径.当NICU发生霉菌感染流行时,立即进行广泛的调查和干预十分重要.两性霉素B脂化剂是一种有效、安全且无严重毒副作用的抗霉菌药物,可用于极低出生体重儿霉菌败血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血浆蛋白C是血液中一种抗凝物质,在血浆中以酶原形式存在,通过凝血酶激活后成为强有力的血液凝固抑制剂。遗传性蛋白C缺乏症,分杂合型和纯合型两类,前者以成人的复发性静脉血栓形成为特征,后者发病年龄小,并为新生儿暴发性紫癜的常见病因。本症的治疗根据临床症状可采用口服抗凝剂,输注新鲜冰冻血浆、Ⅸ因子浓缩剂,最近有通过肝移植手术使患儿蛋白C活性重建取得成功的报道。  相似文献   

18.
李斯特菌败血症六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6例由血培养证实的新生儿李斯特菌病临床特征、治疗方法与转归,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识别.方法 调查2004年1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我院分娩活产婴儿12 538例,其中6例检出李斯特菌.比较此6例中的早产儿与足月儿在发病时间、临床表现、病情严重程度、实验室指标变化、治疗措施、预后的差异.结果 李斯特菌病检出率为4.8%.6例均为早发型感染,由母亲孕期宫内感染所致.3例早产儿生后即有败血症多样临床表现,反应低下,肤色苍灰,呼吸窘迫,肝脏增大,皮疹,四肢肌张力低下;实验室指标明显异常,WBC(21.6~33.8×109)/L,N0.77~0.83;PLT(102~59×109)/L;CRP>(160~118)mg/L.3例早产儿合并有肺部病变,需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死亡1例,痊愈2例.3例足月儿发病时间较晚,分别在生后62、63、165h,仅表现为发热,精神反应欠活跃;实验室指标轻度异常,WBC(4.8~40.7×109)/L,N 0.72~0.80;PLT(202~192×109)/L;CRP(22~33)mg/L.治疗后痊愈.确诊必须依赖于细菌培养.氨苄青霉素或青霉素治疗有效.结论 我国存在成人李斯特菌病散发病例,并导致母婴传播的发生.早期发现和检测,针对性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对孕妇进行食品安全性宣传教育,避免孕期感染,是防止新生儿李斯特菌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组人活化蛋白C(rhAPC)对急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四组:A组为正常组,B组为模型组,C组为rhAPC预处理组,D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采用浸水束缚应激(WRS)的方法制备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的模型,C组在WRS开始前半小时通过鼠尾静脉注入rhAPC(100μg/kg),D组在同一时间点注入同等量的生理盐水。计数各组大鼠胃黏膜溃疡指数(UI)。分离胃黏膜上皮细胞,并制成细胞浓度为1×106/ml的单细胞悬液,加入荧光染料DiOC6,上流式细胞仪检测胃黏膜线粒体跨膜电位。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的浓度。结果B组胃黏膜UI,血清TNF-α、IL-6的浓度均较A组明显升高(P<0.001),胃黏膜线粒体跨膜电位较A组明显下降(P<0.001)。C组胃黏膜UI,血清TNF-αI、L-6的浓度均较B组显著下降(P<0.001),胃黏膜线粒体跨膜电位较B组显著升高(P<0.001)。结论rhAPC可抑制TNF-αI、L-6的释放,抑制线粒体跨膜电位降低,从而对胃黏膜急性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杆状核/分叶核(I/T)比值的测定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患有败血症的新生儿(42例)和同时期在同病区收治的非感染性疾病患儿(42例,对照组),采集败血症患儿静脉血测定其治疗前的PCT、hs-CRP、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计数及I/T比值,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败血症组PCT、hs-CR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计数及I/T比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时的临界值为0.5 ng/ml,此时敏感度为73.8%,特异度为80.9%.hs-CRP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临界值为3 mg/dl,此时敏感度为54.8%,特异度为76.2%.PCT联合hs-CRP在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时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88.1%.结论 PCT及联合检测PCT、hs-CRP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PCT是诊断新生儿败血症价值较高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