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2 毫秒
1.
目的研究雷公藤内酯醇对抑郁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的改善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ICR小鼠,每天选取8种刺激中的1种进行刺激应激,每日1次,共计14 d,制备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抑郁模型。每天应激前10 min,ip给予雷公藤内酯醇20,40,80和160μg·kg-1,第15天起,给予药物处理10 min后,每天检测一个行为学指标。采用自发活动实验测定运动总路程,强迫游泳实验和悬尾实验测定累计不动时间。采用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小鼠海马和前额叶中磷酸化c 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和BDNF的蛋白表达。结果雷公藤内酯醇不影响小鼠的自主活动能力。慢性应激组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样行为,给予雷公藤内酯醇80和160μg·kg-1后在强迫游泳实验的不动时间分别由慢性应激组的(160±18)s下降为(102±14)s(P<0.05)和(83±14)s(P<0.01),而丙米嗪(10 mg·kg-1)和氟西汀组(10 mg·kg-1)分别为(77±11)s(P<0.01)和(96±9)s(P<0.01)。给予雷公藤内酯醇40,80和160μg·kg-1后在悬尾实验中的不动时间分别由慢性应激组的(128±8)s下降为(93±9)s(P<0.05),(85±8)s(P<0.01)和(77±11)s(P<0.01),丙米嗪和氟西汀组分别为(64±9)s(P<0.01)和(72±6)s(P<0.01)。雷公藤内酯醇80和160μg·kg-1组海马内p-CREB蛋白表达增加(P<0.05),前额叶内p-CREB蛋白表达亦显著性增加(P<0.05)。雷公藤内酯醇80和160μg·kg-1组海马和前额叶中BDNF的表达显著性增加(P<0.05)。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对慢性不可预知应激引起的小鼠抑郁样行为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且这种改善作用可能与其参与调节p-CREB-BDNF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小柴胡汤对围绝经期小鼠抑郁焦虑症状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去势联合应激的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从行为学、神经内分泌、神经递质、受体等方面评价了小柴胡汤对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作用与机制。结果小柴胡汤显著减少强迫游泳和悬尾不动时间、增加糖水偏爱率、增加进入开臂停留时间和次数,缩短摄食潜伏期,增加摄食量。小柴胡汤显著改善去势联合应激所致的小鼠前额叶皮层、下丘脑内5-羟色胺(5-HT)含量降低与5-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的增加,并增加5-HT/5-HIAA的比值;增加下丘脑多巴胺(DA)含量,降低3,4-二羟苯乙酸(DOPAC)含量,增大DA/DOPAC的比值。小柴胡汤可显著降低去势联合应激模型血清中皮质酮,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升高去势模型中雌二醇含量,显著降低血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卵泡素的含量。小柴胡汤增加去势联合应激模型小鼠下丘脑、前额叶皮质中色氨酸羟化酶和雌激素受体β的水平。结论小柴胡汤可显著缓解围绝经期抑郁焦虑症状,其抗抑郁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脑内5-HT、DA能神经元功能以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卵巢轴功能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产后抑郁症(PPD)小鼠模型,评估母鼠产后的异常行为,观察中药越鞠甘麦大枣汤对产后抑郁母鼠的快速抗抑郁作用。方法将32只Balb/c母鼠随机分为2组,空白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刺激,模型组小鼠给予慢性束缚刺激。3周后予模型组小鼠♀♂合笼交配怀孕,于分娩后3周检测母鼠行为学,包括蔗糖消耗测试(sucrose preference test,SPT)、强迫游泳测试(forced swimming test,FST)及陌生环境摄食实验(novelty suppressed feeding test,NSFT),以评价造模是否成功。造模成功后,模型组单次给予越鞠甘麦大枣汤(越甘组),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予以生理盐水,以单次给予模型组西药氯胺酮(氯胺酮组)设为阳性参照组。结果产后3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在蔗糖消耗测试中,模型组母鼠的糖水消耗百分比明显降低(P<0.01);在强迫游泳测试中,模型组母鼠绝望状态不动时间明显延长(P<0.01);在陌生环境摄食实验中,模型组母鼠摄食潜伏时间明显增加而单位时间摄食量明显减少(P<0.01,P<0.01)。而单次给予中药越甘24 h之后,PPD模型母鼠的糖水消耗百分比明显增加(P<0.01),在强迫游泳测试中的绝望不动时间明显降低(P<0.01),陌生环境摄食测试中的潜伏时间明显缩短,单位时间摄食量明显增加(P<0.01,P<0.01),表现出与西药氯胺酮相似的结果。结论慢性孕前应激可诱导Balb/c母鼠表现出产后抑郁样症状;中药越甘对产后抑郁小鼠模型具有与西药氯胺酮相似的快速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7-硝基吲哚(7-NI)对青春期大鼠焦虑样行为的作用,并从神经兴奋性中毒方面探究相关机制.方法 将10只母鼠在同一时期产下的90只仔鼠按照雌雄各半、同窝对照的原则随机分为母婴分离组和对照组,母婴分离组在断奶前每天将仔鼠与母鼠分离6 h,断奶后再进行17 d的社会孤养,对照组正常群养.实验前将母婴分离组按照相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γδT细胞在慢性应激诱发抑郁行为中的免疫炎性机制。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C57BL/6小鼠分为4组,每组20只:正常组、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后3组按照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刺激程序建立抑郁行为小鼠模型,为期4周。同时对照组和实验组每天分别经腹腔注射氟西汀溶液10mg·kg^(-1)和γδTCR的单克隆抗体(UC7-13D5)250μg,正常组和模型组经腹腔注射等体积0.9%Na Cl。4周后,进行糖水偏好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用Bioplex检测系统测定外周血和脑组织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4周后,正常组、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的糖水偏好百分比分别为(56.30±1.03)%,(56.37±1.20)%,(46.90±1.45)%,(54.65±1.88)%,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4组的血浆TNF-α浓度分别为(11.61±0.59),(11.99±1.19),(80.31±2.32),(12.14±0.84)pg·m L^(-1),模型组和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和实验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这4组的皮质TNF-α浓度为(64.66±0.49),(67.26±1.22),(120.79±0.99),(79.87±0.49)pg·m L^(-1)。模型组和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和实验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慢性应激可以通过炎性反应诱导抑郁行为的发生,UC7-13D5可以通过阻断γδ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部分缓解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5-羟基色氨酸(5-HTP)抗抑郁的机制。方法:小鼠每天分别灌胃给予5-HTP(50,100,200 mg.kg-1),盐酸氟西汀阳性对照组每天灌胃给予5 mg.kg-1,连续给药7 d,采用小鼠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观察5-HTP对动物行为学的影响。慢性应激性抑郁模型中5-HTP和盐酸氟西汀连续给药21 d后观察5-HTP对动物行为学的影响。采用ELISA方法检测小鼠脑组织5-HT水平,以及小鼠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结果:给予5-HTP可明显缩短小鼠悬尾及强迫游泳实验中的不动时间,同时较高浓度5-HTP可显著增强小鼠脑组织5-HT水平,5-HTP还可降低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结论:5-HTP有抗抑郁作用,在升高脑内5-HT的同时,还可降低体内细胞因子的产生,这可能是其改善抑郁症状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钩藤源活性化合物297和315对急性应激模型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BALB/c小鼠按照体质量及自主活动性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297(20,40和80 mg·kg~(-1))组及315(20,40和80 mg·kg~(-1))组。本研究选用2种动物模型,单次皮下注射皮质酮模拟急性应激模型和强迫游泳模型。预防给药1周后造模,造模1 h后进行行为学检测及在体LTP检测。采用新物体识别实验评价认知功能,采用在体LTP实验评价突触可塑性。结果皮质酮模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皮质酮模型小鼠新物体识别指数显著降低;与皮质酮模型组相比,化合物297各剂量给药组及化合物315 20和80 mg·kg~(-1)组小鼠新物体识别指数均显著提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皮质酮模型小鼠LTP受到明显损伤;与皮质酮模型组相比,化合物297各剂量给药组及化合物315 40 mg·kg~(-1)组小鼠LTP均显著改善。强迫游泳模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强迫游泳模型小鼠新物体识别指数显著降低;与强迫游泳模型组相比,化合物297各剂量给药组及化合物315 20和80 mg·kg~(-1)组小鼠新物体识别指数均显著提高。结论钩藤源活性化合物297和315对急性应激模型小鼠认知功能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解郁汤的抗抑郁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以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方法建立小鼠抑郁症模型,以糖水消耗、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开野实验进行行为学评分,并通过UPLC—T—QMS系统检测其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观察模型小鼠给药前后的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小鼠海马区BDNF以及5-Brdu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的小鼠蔗糖水消耗量明显下降,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悬尾不动时间均显著增加,交叉次数、直立次数显著减少,脑内的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5-羟色胺吲哚乙酸含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解郁汤组小鼠蔗糖水消耗量显著升高,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悬尾不动时间均显著减少(P〈0.05)。解郁汤能显著增加大鼠脑内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5-羟色胺吲哚乙酸含量(P〈0.05)。解郁汤能增加小鼠脑内海马区BDNF以及5-Brdu表达。结论:解郁汤具有抗抑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的调节以及促进海马神经元再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慢性孕前应激诱导建立产后抑郁症小鼠模型,研究越鞠甘麦大枣汤(越甘)对产后抑郁母鼠的快速抗抑郁作用,并从海马AKT/m TOR信号通路角度探讨产后抑郁的发病机制以及中药越甘快速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Bal b/c母鼠随机分为2组,空白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刺激;孕前应激组,小鼠给予慢性束缚刺激。3周后慢性孕前应激组小鼠♀♂合笼交配怀孕,于分娩后3周检测母鼠悬尾测试(tail suspension test,TST)。将产后抑郁模型组母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越甘组(YG)、氯胺酮组。检测药物对产后抑郁母鼠的干预作用,并取母鼠海马检测AKT、m TOR磷酸化蛋白(phosphorylation protein)以及总蛋白的表达。结果产后3周,与对照组比较,PPD模型组在悬尾测试中的绝望状态不动时间明显增加(P<0.01)。与对照组相比,PPD模型组母鼠海马AKT、m TOR磷酸化蛋白表达均下调,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P<0.01)。单次给予越甘或氯胺酮24 h之后,PPD模型母鼠悬尾测试的绝望不动时间明显降低(P<0.01,P<0.01),并且海马AKT、m TOR磷酸化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P<0.01,P<0.01),(P<0.01,P<0.01)。结论慢性孕前应激可诱导Balb/c母鼠表现出产后抑郁样症状,其发病机制可能与下调海马AKT/m TOR信号通路的蛋白表达有关。在此产后抑郁模型上,中药越甘具有与西药氯胺酮一致的快速抗抑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AKT/m TOR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宁心安神中药酸枣仁-柏子仁对小鼠下丘脑5-HT能神经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首先,实验通过检测酸枣仁-柏子仁有效组分对小鼠海马区、下丘脑部位以及前额叶皮质区色氨酸羟化酶(TPH)和5-HT含量变化,考察酸枣仁-柏子仁有效组分对小鼠海马区、下丘脑部位以及前额叶皮质区TPH和5-HT生成的影响;其次通过TRIZOL法提取小鼠下丘脑RNA进行逆转录,最后运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5-HT转运体的编码基因Slc6a4基因及5-HT1A受体编码基因Htr1a表达比值,以此探讨酸枣仁-柏子仁有效组分对小鼠下丘脑5-HT转运体编码基因及5-HT1A受体编码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给药组小鼠下丘脑部位、海马区以及前额叶皮质区TPH和5-HT的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酸枣仁-柏子仁有效组分能使小鼠下丘脑部位Slc6a4基因表达明显降低,而Htr1a基因表达明显增加。结论:实验结果表明酸枣仁-柏子仁有效组分能通过影响色氨酸羟化酶(TPH)、5-HT转运体编码基因Slc6a4基因及5-HT1A受体编码基因Htr1a基因来增强5-HT能神经系统的效应...  相似文献   

11.
子宫中隔切除术后预防粘连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中隔并不孕患者宫腔镜术后不同处理方法预防宫腔粘连的效果.方法 55例子宫中隔并不孕患者行腹腔镜监护下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TCRS),术后针对不同患者采用不同术后处理措施,包括宫腔放置与不放IUD,是否进行人工周期治疗,部分患者术后使用GnRH-a类药物治疗术后第1、3个月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宫内放置IUD的患者;于术后第3个月取环.结果 54例患者术后进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其中40例分别于术后第1、3个月完成了术后2次宫腔镜检查,另14例只完成一次检查.宫腔术后放环与否对术后宫腔形态影响无差异(P>0.05),术后使用人工周期治疗患者较未使用者子宫内膜厚,此两者术后第3个月宫腔镜检查发现宫底创面均已有内膜覆盖.使用GnRH-a类药物患者术后官腔形态满意.结论 TCRS术后宫腔放置IUD无助于预防术后粘连的发生;术后人工周期治疗应更个体化并有针对性的使用GnRH-a类药物治疗.术后及时进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可防止术后宫底新粘连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许明哲  杨昭鹏  李波 《中国药事》2011,25(12):1243-1246
目的介绍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程序,为国内药品监管机构和原料药生产企业提供信息,促进我国原料药生产企业的国际化。方法通过查阅调研欧盟相关药品法规和与EDQM同行面对面的交流,详细了解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的组织机构和具体程序。结果与结论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程序在对原料药的质量控制有重要作用,加强了药典的监管力度,进一步保证了原料药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住院患者精神用药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目前住院精神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一日法调查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403例住院精神患者诊断和治疗情况,并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2004年调查结果相比较。结果:①传统精神药物使用显著减少,新型精神药物使用占据首位;②抗精神病药物使用趋向小剂量化;③本组联用丙戊酸盐类药物显著增多;④我院精神药物使用情况与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近年来精神药物使用情况已发生了显著变化,与新型精神药物疗效好,副作用少,患者依从性高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慢性宫颈炎是妇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可引起盆腔脏器炎症,并且与宫颈癌的发生关系密切。本文诣在探讨不同方法在慢性宫颈炎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10例宫颈炎患者,采用药物保妇康栓、聚焦超声治疗及宫腔镜下宫颈电切术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宫颈电切术治疗有效率为97.9%,明显高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腔镜下宫颈电切术治愈慢性宫颈炎,并且切除宫颈移行带,减少宫颈癌发生。  相似文献   

15.
片剂溶出度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闫丽  商萍 《黑龙江医药》2006,19(5):379-380
目的:考察片剂溶出度的影响因素,提高片剂溶出度,从而提高产品质量。方法:通过实验,研究各种参数对片剂溶出度的影响,选择出最佳工艺条件,如改进处方、控制颗粒硬度和大小、控制压力等工艺参数,用于指导大型生产,提高片剂溶出度。结论:崩解剂及润滑剂的用量对片剂溶出度影响较大,颗粒的硬度及大小、粘合剂的温度,压片压力对片剂的溶出度亦有影响;片剂直径大小对片剂溶出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给予大鼠槲皮素后血浆中代谢产物的定性检出条件。方法:给予大鼠槲皮素单体(100mg.kg-1)后腹腔静脉取血,血浆样品经2mol.L-1盐酸(甲醇-水溶液)水解,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血浆样品中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分析。结果:大鼠给药后3h内取血、血浆样品经盐酸水解处理4h,可稳定检测槲皮素和异鼠李素,样品在—20℃条件下贮存稳定。结论:血浆样品采集时间、盐酸水解时间及贮存方式等不同均可影响代谢产物的有效检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与布地奈德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18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三组,三组均采用综合治疗,A组62例用甲泼尼龙静脉滴注,B组60例雾化吸入布地奈德,C组60例用静滴氢化可的松,观察三组喘憋、哮鸣音消失和住院时间。结果A组喘憋、哮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B,C组缩短(P〈0.05)。结论甲泼尼龙静滴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有效、安全、方便,明显加快治愈过程,优于布地奈德与氢化可的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4个县乡级医疗机构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县乡级医疗机构进一步提高医疗管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将2009-2010年1504例县乡级医院住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按性别、年龄、院别、付费方式、疾病分类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秩和检验分析.结果 不同性别间及院别间平均住院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平均住院日为10.39 d,女性为8.69d,乡级医院为9.27d,县级医院为9.50 d.不同年龄间平均住院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15岁组、15 ~24岁组、25~44岁组、45 ~65岁组、大干65岁组平均住院日分别为8.10 d、7.66d、8.83 d、10.26 d和11.33 d.自费患者平均住院日为8.39 d,新农合组为9.10 d,商业保险组10.17 d,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患者则为11.08 d.不同疾病分类间平均住院日差异明显,妊娠类平均住院日最短,为6.73 d,而肿瘤患者则为14.26 d.结论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疾病分类及不同付费方式间平均住院日存在差异,县级医疗机构和乡级医疗机构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临床表现、病理类型,探讨如何进行辅助检查的选择与减少病例的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3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76例确诊为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可有腹痛、腹胀、黄疸、呕吐以及消化道出血等表现。从起病到入院确诊平均病程6.5个月。肿瘤好发于十二指肠降部,共64例,另外球部6例,水平部6例,升部0例,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占90.8%。辅助检查以胃镜加十二指肠镜检出率最高91.2%,造影检查为87.1%,CT83.3%,B超70.4%,CA-19973.6%。结论提高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预后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对上述临床表现不能用常见疾病解释者应提高警惕,结合RECP、Gl、胃镜、CT、B超等多项辅助检查,可望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应用体会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戴兴凌  刘文萍  程轶波 《中国药房》2005,16(17):1303-1304
目的: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对“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在我院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结果:我院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注射剂的配伍禁忌、药物相互作用、重复用药、药物剂量大于极限量、特殊人群用药警示5个方面。结论:我院通过应用“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减少了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提高了合理用药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