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物1基因(VKORC1)1639G/A(rs9926231)与细胞色素P450酶2C9基因(CYP2C9)1061A/C(rs1057910)多态性对中国汉族老年房颤患者华法林代谢和药效的影响。方法:用PCR—RFLP技术检测248例≥60岁房颤患者及262例≥60岁健康对照者的VKORC1—1639G/A、CYP2C91061A/C基因多态性。用HPLC法检测190例口眼华法林14d后国际标准化比值(1NR)达标1.5~3.0患者血药浓度,比较华法林代谢的药效差异。结果:两组-1639G/A与1061A/C各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R达标组1061AA型比AC+CC型华法林维持剂量高、INR值低(P〈0.05),1639AA型比GA+GG型华法林维持剂量低(P〈0.05);调整体表面积和剂量后,1061AC+CC型华法林血药浓度高于AA型(P〈0.05);调整体表面积、剂量及血药浓度后,-1639AA型INR大干GA+GG型(P〈0.01)。结论:对中国老年房颤患者来说,VKORC1及CYP2C9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华法林药效;VKORC1多态性可能是中国汉族人群华法林维持剂量较低的原因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源性卒中患者使用丁苯酞对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影响。 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6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心源性卒中患者,患者入组后随机分为试验组(华法林+丁苯酞)和对照组(华法林)。监测两组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standardized ratio,INR)变化情况并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INR达标时间、2周内达标率和90 d mRS评分的差异。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01例心源性卒中患者,试验组51例,对照组50例。两组基线数据(年龄、性别、用药前INR、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时试验组的NIHSS评分[10(3.0~15.0)分 vs. 0(0~6.5)分,P<0.001],溶栓率(27.5% vs. 8.0%,P=0.011)与取栓率(25.5% vs. 2.0%,P=0.001)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INR 2周内达标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1% vs. 44.0%,P=0.930)。试验组达标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6.50±2.41)d vs.(9.64±4.40)d,P=0.015]。试验组90 d mR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5~4.0)分 vs. 2(0~3.0)分,P=0.175]。 结论 丁苯酞联合华法林治疗心源性卒中可能缩短华法林的达标时间,需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但对于INR的达标率和90 d mRS评分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AF)患者口服华法林相关脑出血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从而减低华法林相关脑出血(WAICH)的发生率与死亡率。方法本研究通过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查找从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神经内科、外科住院AF患者WAICH患者20例和AF口服华法林无颅内出血患者30例为调查对象。记录患者基本信息、既往史、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出院转归等方面进行整理。同样方法搜集无出血组资料。对上述资料进行SAS9.4软件统计学分析。结果经分析,出血组与无出血组在高血压病、缺血卒中史、出血史、治疗时间≤1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为30.36±22.53、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为43.88±17.75、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93±1.80、INR异变率、合并使用抗血小板药物、HAS-BLED评分为3.30±0.73有统计学差异(P <0.05),将上述单因素有意义的变量放入多因素Logistic模型中,采用逐步回归,结果表明PT,APTT,治疗时间长短是独立因素。结论高血压病、缺血卒中史、出血史、PT升高、APTT升高、INR增高、有INR异变率、治疗时间≤1年、合并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患者、HAS-BLED评分高是非瓣膜房颤(NVAF)患者口服华法林相关脑出血的危险因素;PT增高,APTT增高,治疗时间≤1年为NVAF口服华法林致WAICH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在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13年3月-2014年5月于陕西省人民医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07例,随机分为 常规治疗组与个体化治疗组。常规治疗组应用阿司匹林100 mg/d抗血小板治疗。个体化治疗组应用 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sen Stroke Risk Score,ESRS)将高危组给予氯吡格雷75 mg/d,低危组给 予阿司匹林100 mg/d抗血小板治疗。7 d后进行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 stogram,TEG)及CYP2C19基因型 检测,结合TEG及CYP2C19基因型结果,决定抗血小板治疗方案。随访1年,比较个体化治疗组和常规 治疗组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 结果 CYP2C19快代谢基因型、中间代谢基因型患者应用氯吡格雷的血小板抑制率明显高于慢代谢 型,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 =0.018,P =0.015)。个体化治疗组(112例)和常规治疗组组(95例)终点事 件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1)。 结论 CYP2C19快代谢基因型、中间代谢基因型患者应用氯吡格雷的血小板抑制率明显高于慢代谢 型。与阿司匹林常规治疗方案相比,利用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TEG检测指导下的个体化抗血小板方 案未显示降低缺血性卒中后终点事件发生率,可能需要更大规模、随访时间更长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低强度华法林与阿司匹林预防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确诊为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108例随机分为2组,华法林组口服华法林,使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在1.6~2.5,阿司匹林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随访1a,观察2组缺血性脑卒中及全身出血情况的发病率。结果华法林组脑卒中年发生率1.85%,阿司匹林组脑卒中年发生率7.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林组年发生出血11.11%,阿司匹林年发生出血9.2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结论低强度华法林预防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并发脑栓塞优于阿司匹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华法林用于脑梗死合并房颤患者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于我院住院治疗的62例脑梗死合并房颤患者抽签随机分为2组,在进行常规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拜阿司匹林餐后口服;观察组采用华法林片口服。观察2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凝血指标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2组患者溶栓的疗效;比较2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和栓塞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APTT、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T(37.43±10.16)s、INR(2.83±0.62)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29.87±10.27)s、(1.97±0.53)显著较高(P0.05),NIHSS评分(13.45±4.32)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17.35±5.41)分显著较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16.13%、栓塞事件发生率9.68%较对照组51.61%、35.48%显著较低(P0.05)。结论华法林对脑梗死合并房颤患者,具有较好的溶栓作用,可以降低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和栓塞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CYP3A4* 1G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癫(癎)患者卡马西平稳态药物浓度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177例中国汉族癫(癎)患者卡马西平单药治疗的稳态药物浓度,采用LDR-PCR测序分型检测CYP3A4* 1 G基因多态性.结果 CYP3A4* 1G基因AA型的卡马西平标准化浓度为(0.23±0.065) μg·mL-1,AG型为(0.25±0.065) μg·mL-1,GG型为(0.28±0.074)μg·mL-1.3种基因型间标准化血药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AA型低于GG型(P<0.01),AG型低于GG型(P<0.05),AA型低于AG型(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YP3A4* 1G基因型影响中国汉族癫(癎)患者的卡马西平药物浓度,可能是卡马西平药物浓度个体差异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华法林治疗房颤合并脑栓塞者疗效及D-二聚体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华法林对慢性心房颤动(AF)并左心房血栓并发脑梗死患者的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其对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收集333例AF患者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左心房和(或)左心耳有血栓78例(87个),合并脑栓塞者16例(22.5%);无血栓患者255例,合并脑栓塞者6例(2.4%);血栓患者服用华法林,无血栓患者随机分为服华法林组和未服华法林组。服华法林组根据INR(2.0~3.0)调节华法林量;8个月后所有研究对象进行D-二聚体(D-D)含量检测并对其对比分析。结果 (1)8个月后,血栓组服用华法林78例血栓消失47例(56个),再次脑栓塞3例,脑栓塞再次发生率明显小于服用华法林前发生率(3.8%);服用华法林组合并脑栓塞发生率明显小于未服用华法林者。(2)服用华法林前血栓组较无血栓组D-D含量高(P〈0.05);血栓组和未血栓组服用华法林8月后D-D含量较服药前明显降低(P〈0.05),而无血栓组未服华法林组服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华法林是目前治疗和预防AF患者左心房血栓及脑栓塞的主要药物,D-二聚体指标的检测不仅有助于评估AF患者血栓栓塞危险性,而且还可作为评价华法林抗凝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达比加群酯在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发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01—2016-01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心房纤颤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口服华法林治疗,试验组口服达比加群酯治疗,对比2组3个月内的脑栓塞或血栓形成事件发生率、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3个月内2组均未出现大出血、出血性脑卒中及死亡事件。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对预防非瓣膜房颤患者脑卒中、栓塞或血栓形成事件的发生率相似,而出血发生率小于华法林(P0.05)。结论达比加群酯在预防脑卒中事件上与华法林相似,并不增加出血风险;且具有安全性好、使用简单、不需要频繁监测INR值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患者冠脉支架术后低强度抗凝联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预防脑卒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64例因稳定性冠心病或急性冠脉综合征接受冠脉支架术的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患者,分为低强度抗凝治疗组(LIA组,n=86,华法林剂量滴定至INR1.5~2.0)和常规抗凝治疗组(CIA组,n=78,华法林剂量滴定至INR 2.0~3.0),同时接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随访1a后比较组间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外周栓塞事件、出血事件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与CIA组相比,LIA组脑卒中/TIA或周围动脉栓塞事件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LIA组9.3%vs.CIA组15.4%,P0.05)。结论低抗凝强度华法林联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是房颤患者冠脉支架术后预防脑卒中安全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立体脑电图电极皮质电刺激的方法探讨岛叶或岛叶相关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双侧岛叶之间的功能连接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癫痫中心收治的4例岛叶或岛叶相关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患者均于双侧岛叶植入立体脑电图电极进行皮质电刺激,通过视觉分析和非参数检验确定每个触点有无诱发电位响应。采用刺激一侧的对侧岛叶的电极记录诱发电位响应,明确刺激响应率及解剖分布情况。结果4例患者共植入28根SEEG电极(98个触点),其中植入左侧岛叶12根电极(47个触点)。4例患者的双侧岛叶之间有皮质-皮质诱发电位(CCEP)响应。刺激一侧岛叶时,对侧岛叶CCEP的响应率为39.8%,峰潜伏期为15.5~196.0ms。此外,在双侧岛叶等位脑回间存在双向CCEP联系。结论岛叶或岛叶相关的难治性癫痫患者的双侧岛叶之间存在双向功能连接,特别是病毒性脑炎后癫痫患者,其双侧岛叶之间的连接更为广泛。但这一结果尚需更多病例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长时程亚低温治疗对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纳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58例行长时程亚低温治疗的高分级aSAH患者,其中24例行显微外科动脉瘤夹闭术,34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出院后对患者行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内容为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结果 58例高分级aSAH患者长时程亚低温治疗的时程为5~14 d,平均(7.0±4.4)d.治疗期间,37例(63.8%)患者出现心律失常,50例(86.2%)出现低血压,8例(13.8%)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54例(93.1%)出现胃肠动力障碍,8例(13.8%)出现应激性溃疡;30例(51.7%)出现肺炎,4例(6.9%)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8例(48.3%)出现脑血管痉挛;21例(36.2%)出现寒战;17例(29.3%)出现凝血功能障碍;15例(25.9%)出现应激性高血糖,13例(22.4%)出现低白蛋白血症;6例(10.3%)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10例(17.2%)出现迟发性脑缺血.8例(13.8%)患者死亡.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病后Hunt-Hess高分级(Ⅳ、Ⅴ级)及脑血管痉挛是影响患者在长时程亚低温治疗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均P <0.05).46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3~6个月,平均(4.3±1.9)个月.其中56.5%(26/46)的患者预后良好,43.5%(20/46)预后不良.预后不良的患者中,6例死亡,14例中、重度残疾.结论 长时程亚低温疗法能改善高分级aSAH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术前及术中神经电生理检测指标对小脑脑桥角(CPA)区肿瘤术后面神经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8例CPA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行瞬目反射及面神经F波检测,对瞬目反射的R1波潜伏期及F波的平均潜伏期结果进行分级.术中均采用面肌运动诱发电位(FMEP)保护面神经功能,记录FMEP波幅的比值.依据House-Brackmann(H-B)评分标准分别于术前1d、术后1周、3个月及6个月评估面神经功能.采用多因素Lotistic回归分析术后面神经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58例CPA区肿瘤患者均经乙状窦后入路切除肿瘤,其中55例获得肿瘤全切除(94.8%),3例肿瘤行次全切除.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1周、3个月及6个月面神经功能结局良好组患者的瞬目反射结果优于结局不良组(均P<0.05).术后6个月面神经功能结局良好组的F波反应检测结果优于结局不良组(P<0.05).术后3个月及6个月面神经功能结局良好组的肿瘤最大径小于结局不良组[(31.9±10.2)mm、(31.9±9.3)mm对比(37.8±9.7)mm、(40.0±10.0)mm](均P<0.05).术后1周、3个月及6个月面神经功能结局良好组的FMEP波幅比值高于结局不良组[(84.6±21.3)%、(83.0±19.0)%、(81.0±19.1)%对比(66.2±27.0)%、(63.4±29.0)%、(59.6±31.2)%](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MEP波幅比值为预测术后1周、3个月及6个月面神经功能结局的独立预测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最大径为3个月及6个月面神经功能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瞬目反射结果分级是术后6个月面神经功能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FMEP波幅比值预测术后1周、3个月及6个月面神经功能良好的截点值分别为89.2%、58.2%、58.2%;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9、0.706、0.713.结论 瞬目反射及肿瘤最大径对术后远期面神经功能有一定的预测价值.FMEP波幅比值对术后面神经功能有良好的预测价值,波幅比值>60%预测术后远期面神经功能结局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起源于颞叶后外侧皮质癫痫的临床特征和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0例起源于颞叶后外侧皮质癫痫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致痫灶切除术,分析起源于该部位癫痫的临床特征,观察手术疗效。结果10例患者平均起病年龄为(14.0±7.6)岁,平均手术年龄为(18.8±6.0)岁,癫痫平均病程为(5.1±3.3)年。所有患者MRI检查病灶均为阳性。发作症状学中,4例患者有自动症表现,包括口咽部自动症和双上肢摸索症状,其中3例出现在发作早期;6例患者表现为偏转发作,均出现于发作早期,其中4例偏转方向与病灶侧别一致。致痫灶切除术后,2例患者术后1个月偶尔出现癫痫发作,3个月后完全消失;所有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8.6±5.3)个月,癫痫发作均完全消失(国际抗癫痫联盟分级1级)。结论偏转发作是起源于颞叶后外侧皮质癫痫患者的常见发作症状,部分患者也可出现颞叶内侧癫痫发作表现。临床诊断需要结合症状学、电生理学及影像学综合评估,单纯病灶切除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颅底脊索瘤临床误诊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以期提高原发颅底脊索瘤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纳入2005年2月至201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连续收治的155例颅底脊索瘤患者。测量磁共振他加权和T1增强序列中肿瘤信号强度与脑干信号强度的比值(RT2和REN),比较误诊组(50例)和对照组(105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进而依据肿瘤的部位和常见的误诊肿瘤特征进行横向比较分析。结果误诊组的50例颅底脊索瘤中,19例误诊为神经鞘瘤,12例误诊为表皮样囊肿,8例误诊为岩斜脑膜瘤,5例误诊为其他骨肿瘤,3例误诊为垂体腺瘤,3例误诊为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畸形。误诊组的RT2和REN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为2.49(0.79)和0.99(0.7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但误诊组和对照组间肿瘤的部位和骨质浸润程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与蝶枕部相比,蝶岩部(P=0.001)和岩枕部(P=0.008)的脊索瘤易导致误诊;与弥散内生型相比,外生型脊索瘤更容易导致误诊(P<0.001)。结论颅底脊索瘤的影像学表现异质性较大,发生于侧颅底和外生型脊索瘤容易被临床误诊,最常见的易混淆肿瘤为侧颅底神经鞘瘤和环池表皮样囊肿。磁共振信号强度比值可以提供定量参考,但其在脊索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仍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11C-蛋氨酸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CT (MET-PET/CT)在判断脑干胶质瘤(BSG)级别(WHO分级)和指导手术中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经头颅MRI疑诊为BSG的患者63例.其中20例仅行立体定向活检术和MET-PET/CT检查;43例行肿瘤切除术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基于MET-PET/CT的多模态导航组(21例)和基于MRI导航组(22例).比较MET-PET/CT的相关参数[MET的标准化最大摄取值(SUVmax)、平均摄取值(SUVmean)、最大摄取比(TBRmax)、平均摄取比(TBRmean)及总体摄取值(TLMU)]在高、低级别胶质瘤中的差异及其诊断BSG级别的准确性,比较不同导航方法切除高级别胶质瘤比率的差异.结果 63例中,WHO分级为低级别胶质瘤者26例,高级别者37例.术前行MET-PET/CT检查的41例结果显示,与低级别胶质瘤患者比较,高级别胶质瘤者的SUVmax、SUVmean、TBRmax、TBRmean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TLM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6).SUVmax、SUVmean、TBRmax、TBRmean诊断高级别胶质瘤的准确度分别为70.7%(29/41)、63.4%(26/41)、80.5% (33/41)、73.2% (30/41);特异度均为91.7%(11/12).多模态导航组切除高级别胶质瘤的比率为81.0%(17/21),高于MRI导航组的36.4% (8/22) (P =0.005).43例手术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2.9(0.3 ~25.6)个月,多模态导航组与MRI导航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9个月对比14.1个月,P=0.289).结论 MET-PET/CT的参数与肿瘤的级别有关,诊断肿瘤级别的准确度和特异度均较高;与MRI导航比较,多模态导航能指导切除更多的高级别肿瘤组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妊娠期合并颅内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12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妊娠期合并颅内肿瘤患者,共19例。其中孕早期(≤12周)1例,孕中期(13~28周)9例,孕晚期(>28周)9例。由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产科、麻醉科及儿科共同制定手术、麻醉及新生儿管理方案。共12例患者行神经外科手术治疗,6例先行剖宫产术后行颅内肿瘤切除术或第三脑室底造瘘术(1例),其中一期治疗2例,剖宫产术后5~16d行神经外科治疗4例;3例良性肿瘤患者肿瘤切除术后继续妊娠;3例肿瘤切除术后终止妊娠。7例未行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其中3例为垂体腺瘤患者,继续妊娠至足月行剖宫产手术;4例外科手术风险较大者,剖宫产后行神经外科保守治疗。结果19例患者均无麻醉相关并发症。围手术期颅内感染2例,电解质紊乱2例,脑积水3例,肺部感染1例。孕妇院内死亡1例;术后随访8~23个月,平均(13.3±3.5)个月,随访期死亡3例。4例死亡者均为肿瘤未切除者。其余患者病情稳定。共分娩新生儿16名,分娩时孕周25~40周,出生Apgar评分为2~10分,平均(8.8±2.2)分。其中15名临床结局良好,1例出生1个月后死亡(孕周28周)。结论多学科协作、围手术期个体化管理是提高妊娠合并颅内肿瘤患者母胎安全的合理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高级别胶质瘤的侵袭特点,并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定量分析高级别胶质瘤的侵袭范围.方法 回顾性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0例额叶高级别胶质瘤(WHOⅢ~Ⅳ)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头颅MRI及DTI检查,于MRI T1加权增强扫描图像上,分别在肿瘤强化实体、距离强化实体边缘1 cm和2 cm的部位各选取1个感兴趣区;之后应用DTI技术测定3个感兴趣区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所有患者均行肿瘤切除术,术后对3个感兴趣区的标本依次进行相关病理学检查和肿瘤细胞比例测定.通过建立判别分析模型,对3个感兴趣区的ADC、FA值与肿瘤细胞比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病理学相关结果显示,随着距离肿瘤实体边缘距离的增加,残余肿瘤细胞比例显著减少(均P<0.05);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Ki-67的表达较肿瘤实体显著下降(均P<0.05).通过对3个感兴趣区的ADC、FA值与肿瘤细胞比例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标准化典则判别函数为D=0.201ADC+1.094FA(其中D为肿瘤细胞的比例,为标准化的数值),该函数可通过DTI测定的ADC值和FA值预测肿瘤细胞的比例,准确率为66.7%.结论 随着距离高级别胶质瘤实体边缘距离的增加,肿瘤细胞的比例、侵袭性和增殖力均较肿瘤实体明显下降.通过建立判别分析模型,初步得出DTI参数与肿瘤细胞比例的量化关系,以期协助指导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9.
Contemporary neurosurgery concept and practice had been introduced into China in the turn of this century. Neurosurgery was accepted and slowly developed especially in the 1950s that the first neurosurgery department was established in China. One of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Chinese neurosurgeons that were trained in China is Dr Chung-Cheng Wang. Dr Wang and his Beijing Neurosurgical Institute play a centr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odern neurosurgery.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立体脑电图(SEEG)引导下的射频热凝毁损技术在治疗脑室旁结节状灰质异位相关癫痫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北京丰台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例脑室旁结节状灰质异位相关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根据症状学、头皮脑电图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设计SEEG电极的植入方案,并行视频脑电监测,根据SEEG发作间期和发作期放电情况明确致痫灶的分布,根据其结果采用SEEG电极行射频热凝毁损术。术后通过门诊或电话进行随访,采用Engel分级进行预后评估。结果5例患者共植入23根电极,植入后未见明显并发症。随访时间为9~27个月,其中4例癫痫发作消失(Engel分级Ⅰ级),1例毁损术后发作频率无明显改善(Engel分级Ⅳ级)。所有患者在射频热凝毁损术中、术后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引导下的射频热凝毁损技术对治疗脑室旁结节状灰质异位相关癫痫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