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立志  罗伟良  李博生 《新医学》2012,43(6):362-365
目的:分析影响阿替普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因素。方法: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治疗后第90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1分)及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6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预后良好组(19例)与预后不良组(27例)相比,合并房颤率低(P=0.031),溶栓前血糖较低(P=0.001),CT示早期缺血率低(P=0.043),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低(P=0.001),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短(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溶栓前NIHSS低、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短、溶栓前血糖低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溶栓前NIHSS低、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短、溶栓前血糖低是影响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性分析机械取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1年12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通过机械取栓治疗的31例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3个月预后情况将入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n=16)和预后不良组(mRS≥3分,n=15)。通过单变量和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机械取栓除术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潜在预后因素。结果 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术前、术后24 h NIHSS评分更高,房颤史比例更高,ASPECT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1、3.668、4.85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24 h NIHSS评分、ASPECT评分均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OR=1.479、0.293,P<0.05)。结论 术后24 h NIHSS评分高、ASPECT评分低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治疗预后不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预测脑梗死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淮安市金湖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短期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27例)与预后不良组(23例)。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bA1c水平预测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价值,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通过Spearman相关对HbA1c水平与改良Rankiin评分(MR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史和吸烟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发病到溶栓时间短于预后不良组,NIHSS评分、MRS评分和HbA1c水平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HbA1c预测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738,95%CI为0.651~...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溶栓前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溶栓治疗预后的关系及对溶栓治疗预后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2月行溶栓治疗的ACI 120例,检测溶栓前和溶栓1 d、溶栓5 d时中性粒细胞和NLR,均于溶栓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评估预后,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3~6分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剩余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ACI患者溶栓前中性粒细胞、NLR与溶栓治疗预后的关系及对溶栓治疗预后预测价值。结果 行溶栓治疗的ACI 120例中,27例预后不良。溶栓前,预后不良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于预后良好组;溶栓前和溶栓1 d、溶栓5 d,预后不良组中性粒细胞和NLR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CI患者溶栓前NIHSS评分和中性粒细胞、NLR水平与溶栓治疗预后有关(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CI患者溶栓前中性粒细胞和NLR单独及联合对溶栓治疗预后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且以联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青年卒中患者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徐州市中心医院2010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02例青年脑卒中(年龄≤45岁)患者,入院后均接受rt-PA治疗,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比较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好组之间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预后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102例患者均完成90 d临床随访,其中预后良好组55例,占53.92%(55/102);预后不良组47例,占46.08%(47/102)。2组文化程度、溶栓前收缩压、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家族遗传史、血尿酸水平、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溶栓前收缩压、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家族遗传史、血尿酸水平、溶栓前NIHSS评分是青年卒中患者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结论青年卒中患者预后不良与文化程度较低,收缩压、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血尿酸水平较高,有家族遗传,溶栓前NIHSS评分较高有关系,应当引起临床重视,及早采取针对性对策,最大限度改善青年卒中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依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60)、预后不良组(n=40)两组。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NIHSS评分、mRS评分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的相关性,统计分析两组不同NLR、PLR患者的病死情况。结果 预后良好组的NIHSS评分≥5分、高血压患者比率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发病至溶栓时间明显短于预后不良组,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RL、PLR水平均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NIHSS评分与NLR、PLR均呈显著的正相关(r=0.682、0.654,P<0.05),mRS评分与PLR、PLR均呈显著的负相关(r=-0.511、-0.490,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的病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连续收治的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50例,采用术后90天改良Rankin(mRS)评分分为远期预后良好(mRS≤2)组29例和远期预后不良(mRS≥3)组21例。对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基础疾病、性别、年龄、术前ASPECT评分、术前NIHSS评分)、诊疗情况(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责任闭塞动脉、侧支循环、取栓次数、复合再通方式)、诊疗结果(血管再通率、术后24小时NIHSS评分、颅内出血转化、死亡)等进行单因素对比,单因素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明确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 两组在合并糖尿病、术前NIHSS评分、侧支循环、术后24小时NIHSS评分、责任闭塞动脉、血管再通率、术后1周颅内出血转化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侧支循环、血管再通率、术后1周颅内出血转化、术后24小时NIHS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糖尿病、术前NIHSS评分、侧支循环、责任闭塞动脉、术后24小时 NIHSS评分、血管再通率、术后1周颅内出血转化是影响支架取栓治疗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因素,侧支循环代偿良好、血管再通率高、术后1周出血转化高、术后24小时 NIHSS评分恶化等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中青年(年龄18~50岁)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LVO-AIS)患者行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术(MT)治疗的效果,探讨术后90 d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9年1月—2022年8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诊治中青年前循环LVO-AIS患者52例,均于发病24 h内行MT,依据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比较2组性别、年龄、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冠心病、高脂血症)、吸烟史、血管闭塞部位、血管闭塞数量、TOAST病因分型及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Alberta脑卒中早期CT诊断评分(ASPECTS)、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比较2组静脉溶栓比率、发病至穿刺时间、发病至再通时间、穿刺至再通时间、取栓次数、球囊和/或支架植入比率、血管再灌注成功率、术后并发症(颅内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青年前循环LVO-AIS患者MT术后90 d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合并高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任丘地区急性脑梗死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日至2017年12月30日连续入院并符合入组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 252例,按患者发病1年随访时临床结局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进行分组,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2 912例,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340例,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组年龄、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脑卒中史、心房颤动史、冠心病史、吸烟、饮酒、颈动脉斑块形成、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使用、文化程度、收缩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肌酐、胱抑素C、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入院24 h内NIHSS评分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脑卒中史、收缩压、肌酐、纤维蛋白原、入院24 h内NIHSS评分为急性脑梗死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时年龄、脑卒中史、收缩压、肌酐、纤维蛋白原、入院24 h内NIHSS评分是发病1年时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识别及关注预后不良人群,采取积极预防,可降低不良预后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脑白质病变(WML)对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患者的临床预后及出血转化的影响。方法:收集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WML患者326例,收集临床资料,分析WML对急性缺血性卒中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预后和出血转化的影响。结果:预后不良组的高龄、冠心病、合并中重度WML、溶栓前NHISS评分、合并房颤患者比例较预后良好组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重度WML(OR 2.040,P=0.024)、溶栓前NIHSS评分(OR 1.128,P0.01)是急性脑梗死rt-PA溶栓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出血转化组的合并高血压、冠心病、中重度WML、溶栓前NHISS评分的患者较未出血组升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重度WML(OR 4.059,P=0.012)是急性脑梗死rt-PA溶栓患者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结论:中重度WML是急性缺血性卒中rt-PA静脉溶栓临床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出血转化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非空腹甘油三酯水平(TG)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446例,记录其入院时血压、血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浆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3月时的预后,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的患者年龄、BMI更大,基线NHISS评分、基线空腹血糖更高,冠心病、心房颤动患病率更高,非空腹TG水平较低(P<0.05)。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吸烟、冠心病、房颤、基线空腹血糖、基线NIHSS评分和血浆非空腹TG水平是影响脑梗死预后的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非空腹TG水平(OR=0.548,95%CI 0.372~0.808,P=0.002)是脑梗死良好结局的预测因子。非空腹TG水平预测患者良好结局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69(95%CI 0.618~0.702,P=0.000),其预测临界值为非空腹TG 1.455 mmol/L时,敏感度为67.9%,特异度为61.8%。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非空腹TG水平是90 d良好结局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钙化程度对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收集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共124例。采用90 d改良Rankin量表,把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87)及预后不良组(n=37)。收集患者就诊时完善的颅脑CT,用图像处理软件ImageJ测量责任动脉侧颅内段颈内动脉虹吸段的钙化容积,并收集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其他临床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一步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颅内动脉钙化是否为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最后,计算钙化容积及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联合预测因子,采用Medcalc 18.2.1统计软件,绘制溶栓前NIHSS评分的曲线及联合预测因子的ROC曲线,计算两者曲线下面积,比较两种指标间曲线下面积的差异显著性。  结果  钙化容积是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0,95%CI=1.05~1.21)。溶栓前NIHSS评分的曲线下面积为0.77,95%CI为0.69~0.85,截点值为5分,敏感度为75.7%,特异性为72.4%;溶栓前NIHSS评分联合钙化容积的曲线下面积为0.83,95%CI为0.75~0.89,敏感度为75.7%,特异性为80.5%。相较于单独应用溶栓前NIHSS评分,联合预测因子对患者预后情况的预测价值更高,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1,P=0.027)。  结论  钙化容积与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溶栓后预后不良独立相关,可以构成判断患者溶栓后预后情况的指标,且溶栓前NIHSS评分联合钙化容积对患者预后情况的预测价值优于单独应用溶栓前NIHSS评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机械取栓治疗后循环脑梗死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接受治疗的50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3个月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预后情况,统计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50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治疗后预后不良16例,发生率为32.00%;预后不良患者取栓次数、有症状性颅内出血、治疗后NIHSS评分、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与预后良好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取栓次数≥2次、有症状性颅内出血、治疗后NIHSS评分高、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高是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治疗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取栓次数≥2次、有症状性颅内出血、治疗后NIHSS评分高、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高是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治疗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醒后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CT血管成像(CTA)证实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Alberta脑卒中项目早期CT(ASPECT)评分≥6分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6分为主要入组标准,以术后24 h及术后7 d NIHS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以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按发病时间分为醒后卒中组和非醒后卒中组,比较2组基线资料、手术相关特征、术后脑出血率、术后90 d病死率、术后24 h及术后7 d NIHSS评分、术后90 d预后良好患者比例。结果共纳入53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醒后卒中组18例、非醒后卒中组35例。醒后卒中组与非醒后卒中组的年龄、性别构成、脑卒中危险因素、入院NIHSS评分、脑卒中病因学分型、ASPECT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醒后卒中组术前静脉溶栓患者的比例低于非醒后卒中组(11%vs. 57%,P <0.05),2组的入院至穿刺时间、责任血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22年10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且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住院期间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通过电话随访以评价发病90 d预后情况,按照发病90 d mRS评分是否≤2分,分为预后良好组(44例)和预后不良组(5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并计算患者的老年人营养风险指数(geriatric nutritional risk index, GNRI)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脑梗死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GNRI对急性脑梗死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既往饮酒、丘脑或脑干梗死、大面积脑梗死、出血量≥800 mL、入住ICU等占比、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出院NIHSS评分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血红蛋白、白蛋白、GNRI明显低于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联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的 Rankin量表(mRS)评分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患者病情评估及与其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本科室收治的首次诊断为ACI患者100例,选取同期体检中心相应年龄段的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根据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3组:NIHSS<7 分为轻度组,NIHSS 7~15分为中度组,NIHSS>15分为重度组,检测患者入院 24 h及健康体检者血清IL-18水平,比较ACI 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血清IL-18水平差异;分析轻、中、重度组患者入院24 h血清IL-18水平变化情况;比较ACI患者入院24 h血清IL-18水平与 Alberta 卒中早期急性卒中分级CT(ASPECT)评分及NIHSS 评分的相关性;并对所有患者在发病第90 d和第180 d进行随访,采用改良的 Rankin(mRS)评分判断其神经功能受损结局,分析入院24 h血清IL-18水平与其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100例ACI患者入院24 h血清IL-18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中、轻度组IL-18分别为(526.36±26.82)、(439.24±26.45)、(385±34.26)ng/L,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IL-18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CI患者24 h血清IL-18水平与入院时ASPECT评分及NIHSS 评分呈正相关;单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ASPECT评分、NIHSS 评分、IL-18水平为ACI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面积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18对ACI患者功能转归的预测价值与NIHSS及ASPE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CI患者急性期血清IL-18水平均显著升高,其24 h血清IL-18水平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及预后呈显著正相关,血清IL-18水平对ACI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再通治疗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5月接诊的94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静脉溶栓治疗,按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41例,预后不良53例。收集两组一般及临床资料,分析影响ACI患者再通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糖尿病、年龄、高血压、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时间、侧支循环不良与ACI患者再通治疗预后有关(P<0.05);性别、冠心病、高脂血症、吸烟史、梗死部位、饮酒史与ACI患者再通治疗预后无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3.407,95%置信区间=1.224~9.489)、糖尿病(OR=2.726,95%置信区间=1.089~6.824)、高血压(OR=3.102,95%置信区间=1.328~7.242)、发病至溶栓时间≥3.5 h(OR=3.746,95%置信区间=1.531~9.165)、溶栓前NIHSS评分≥8分(OR=8.220,95%置信区间=2.952~22.886)、侧支循环不良(OR=3.152,95%置信区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老年(年龄≥80岁)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90 d临床结局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比较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好组之间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预后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结果结局不良组和结局良好组基线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3.33±2.04)分 vs (11.50±3.47)分]、基线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美国)评分(NIHSS)评分[(9.55±6.01)分vs (15.63±8.29)分]、24 h GCS [(14.48±0.99)分 vs (11.74±3.51)分]、24 h NIHSS[(4.80±3.83)分 vs (15.76±9.69)分]、既往抗血小板情况(1例 vs 8例)、脑出血(0例 vs 4例)及死亡情况(0例 vs 14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12,P=0.007;t=-3.694,P<0.001;t=4.640,P<0.001;t=-6.509,P<0.001;χ2=6.571,P=0.010;χ2=4.438,P=0.035;χ2=17.961,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溶栓前舒张压、溶栓前血糖、24 h NIHSS是溶栓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论改善24 h NIHSS、溶栓前血糖、溶栓前舒张压可改善高龄脑梗死患者静脉rt-PA溶栓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CT血管成像与CT灌注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及康复训练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杭州市钱塘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溶栓治疗,并指导患者开展康复训练,在康复训练后半年结合患者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组;分析两组的基线资料、CT血管成像与CT灌注成像检查结果。结果:预后良好组的NIHSS评分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两组性别比例、年龄、发病时间、病变位置、有无糖尿病、有无高血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的TTP、MTT低于预后不良组,而CBV、CBF及ASPECTS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NIHSS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IHSS评分与ASPECTS评分、CBV、CBF呈负相关(P<0.05),与TTP、MTT呈正相关(P<0.05)。结论:CT血管成像与CT灌注成像能准确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康复预后,能为溶栓治疗及康复训练提供指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陈燕平 《全科护理》2023,(29):4068-4071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HT)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预测模型构建。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187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病人为研究对象,病人均接受静脉溶栓治疗,依据病人治疗后是否发生HT将其分为对照组(未发生HT)146例与观察组(发生HT)41例。整理两组病人临床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病人溶栓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并根据统计学分析结果构建预测模型。结果:两组病人年龄、糖尿病病史、脑梗死病史、心房颤动病史、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多中心卒中调查(MSS)评分、血小板计数(NLR)、空腹静脉血糖(FP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房颤动病史、NIHSS评分、NLR、FPG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获得回归方程为Logit(P)=-4.056+1.258×有心房颤动病史+0.085×NIHSS评分+0.159×NLR+0.125×FPG。结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