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治疗复发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采用PED治疗的14例复发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4例患者中,仅行PED治疗10例,PED联合弹簧圈治疗4例。所有患者均行临床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预后;行影像学随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估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情况。结果14例患者共成功置入15枚PED。所有PED均到位良好。术后即刻DSA检查显示动脉瘤内血流滞留,载瘤动脉的分支血管均通畅;Dyna CT检查显示支架均准确覆盖瘤颈,贴壁良好。术后2例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其中1例为脑梗死,经抗血小板聚集等对症治疗后症状改善;另1例发生中脑出血后死亡。除死亡患者外,余13例患者均获临床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26个月(范围为12~48个月),无一例发生脑出血或脑梗死,无新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末次随访mRS均为0分。11例患者行影像学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6个月(范围为3~16个月),其中完全栓塞8例(包括1例单纯弹簧圈栓塞术后复发、3例开颅夹闭术后复发、3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复发以及1例单纯支架置入术后复发的患者),瘤颈残余2例(均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复发的患者),瘤体部分显影1例(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复发的患者)。结论应用PED进行再治疗的单纯弹簧圈栓塞或开颅夹闭术后复发的动脉瘤患者预后良好,而PED治疗曾行支架置入术的复发动脉瘤的效果仍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颈内动脉背侧血泡样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例颈内动脉背侧血泡样动脉瘤患者,对所有患者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填塞满意后即刻行CT血管成像(CTA)观察动脉瘤的栓塞情况,出院时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预后。出院后3个月、6个月、1年和2年对所有患者行门诊随访,随访内容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观察动脉瘤有无复发。结果9例患者中,1例行双支架套叠结合弹簧圈栓塞,8例行单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术后即刻CTA显示,7例患者动脉瘤完全栓塞,2例瘤颈少量残余。1例患者术后5h再出血,治疗后呈植物生存状态,未接受随访。出院时mRS为,5例0分,2例1分,1例2分,1例5分。8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3~38个月,平均13.6个月。2例瘤颈少量残余的患者均复发,1例行单纯支架辅助栓塞,另1例再次置入编织支架1枚,术后均恢复良好。其余6例患者均无复发。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背侧血泡样动脉瘤是一种可行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治疗复杂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和中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纳入郑州大学人民医院介入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行血管内治疗的53例复杂颅内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股动脉入路于载瘤动脉置入PED,操作结束即刻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PED位置及贴壁情况,并行头颅CT扫描评估有无颅内出血。术后5~7 d根据病情需要对患者行头颅CT或MRI检查,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预后。术后3、6、12、24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随访,采用m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术后6、12个月行影像学随访,对动脉瘤栓塞程度进行O' kelly-Marotta(OKM)分级评估。 结果53例患者的70个动脉瘤共置入58枚PED,手术成功率为100.0%。操作结束即刻行DSA检查显示,PED均准确覆盖瘤颈,且贴壁良好。头颅CT检查未发现颅内出血。9.4%(5/53)的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5~7 d行CT或MRI检查,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PED置入侧大脑半球肿胀,急性脑梗死各1例;行mRS评分,其中0分25例,1分23例,2分1例,4分3例,6分1例。47例患者获得临床随访,随访时间为10~30个月,中位时间为16(14,20)个月。mRS评分为0分38例,1分6例,2分、3分、4分各1例。43例获得影像学随访,随访时间为3~19个月,中位时间为6(4.5,10.0)个月。43例患者58个动脉瘤的OKM分级为,D级为34个,C级为9个,B级为15个;74.1%(43/58)的动脉瘤为次全以上闭塞(OKM分级为D,C级)。无动脉瘤复发。 结论PED治疗复杂颅内动脉瘤安全性较好,中期随访疗效良好,且无动脉瘤复发,但仍需警惕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行Pipeline Flex血流导向装置治疗的53例(68个动脉瘤)的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53例68个动脉瘤,共置入60枚PED,技术成功率为100%。40例54个动脉瘤单纯应用PED治疗,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动脉瘤内造影剂明显滞留48个,无明显滞留6个;13例(14个动脉瘤)联合应用PED和弹簧圈栓塞,术后即刻造影均致密栓塞。围手术期总并发症发生率为7.5%(4/53)。53例临床随访6~28个月(中位数12个月);末次随访时,47例未破裂动脉瘤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6例破裂动脉瘤中,预后良好2例,mRS评分3分1例,4分1例,死亡2例。46例DSA随访4~8个月(中位数6个月),动脉瘤完全闭塞率为67.9%。22例(28个动脉瘤)DSA随访9~18个月(中位数12个月),动脉瘤完全闭塞率为85.7%,无动脉瘤复发。结论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总体安全、有效,但对颅内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流导向装置一期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连续纳入的2019年1月-2021年4月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行Pipeline flex血流导向装置(Pipeline flex embolization device,PED)治疗的有2个及2个以上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其围手术期并发症,评估动脉瘤闭塞情况及临床预后; 动脉瘤闭塞情况采用O'Kelly-Marotta(OKM)分级评估,临床预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价。结果 14例患者共32个动脉瘤,均一期行PED治疗; 1例破裂串联动脉瘤患者联合弹簧圈栓塞,术中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给予替罗非班注射液动脉灌注后恢复血流,术后出现载瘤动脉供血区梗死,术后2周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死亡; 13例未破裂动脉瘤患者均采用单纯PED治疗,围手术期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 随访术后脑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12例患者共27个动脉瘤,中位随访10个月(6~20个月),动脉瘤完全闭塞率74.1%(20/27),支架内无症状性再狭窄1例; 临床随访13例患者,中位随访12个月(6~30个月),均预后良好(mRS 0~2分)。结论 血流导向装置一期治疗未破裂多发性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但仍需进一步大样本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12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应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64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67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10例患者(12个动脉瘤)同时采用尾端套叠式"Y"型支架技术治疗。术后3个月进行临床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临床预后。术后5~6个月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采用Raymond分级评估动脉瘤的闭塞情况。结果67个动脉瘤置入的74枚Neuroform Atlas支架均成功释放,术中发生操作相关并发症1例。67个动脉瘤的术后即刻DSA显示,56个(83.6%)动脉瘤完全闭塞(RaymondⅠ级),4个(6.0%)动脉瘤瘤颈残留(RaymondⅡ级),7个(10.4%)动脉瘤瘤体残留(RaymondⅢ级)。术后1例患者因脑疝死亡,2例发生脑梗死。术后失访3例,60例患者完成3个月随访,其中mRS 0分53例,1分4例,2分2例,3分1例。术后5~6个月,53例患者(55个动脉瘤)完成影像学随访,其中动脉瘤闭塞达RaymondⅠ级50个(90.9%),Ⅱ级2个(3.6%),Ⅲ级3个(5.5%),且均未发现支架内狭窄或迟发性血栓事件。结论初步发现,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具有较高的闭塞率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BBA)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采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的颈内动脉BBA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均成功接受Willis覆膜支架治疗。10例置入Willis 支架后即刻造影显示动脉瘤不显影,载瘤动脉通畅;2例置入Willis 支架后即刻造影有内漏,再次行球囊扩张处理后复查造影动脉瘤不显影。9例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分;2例住院期间并发交通行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出院时mRS评分2分;1例因肺部感染死亡。术后3~6个月DSA 随访10例,动脉瘤均无复发;1例电话随访病情稳定。结论 Willis覆膜支架治疗BBA技术可行,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分期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分期介入治疗的23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急性期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防止再出血,2~8周二期支架置入术治疗。结果 急性期单纯弹簧圈栓塞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7例,Ⅱ级13例,Ⅲ级3例。急性期弹簧圈栓塞和二期支架置入术间隔15~49 d,平均(23.9±9.9)d。分期手术间隔期未观察到再出血。二期支架置入术中,共成功置入支架24枚,术后即刻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12例,Ⅱ级11例。1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支架置入术后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立即注入替罗非班后恢复。1例发生腹股沟血肿,手动按压后消失。无颅内出血。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分12例,2分6例,3分5例。出院后随访6~60个月,平均20.6个月;末次随访,mRS评分0分19例,1分1例,2分1例;DSA随访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17例,Ⅱ级6例。结论 对急性期不具备使用抗血小板治疗条件的病人,建议急性期单纯弹簧圈栓塞防止再出血,二期支架置入术,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Solitaire-Y型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效果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01—2017-12采用双Solitaire支架辅助栓塞15例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病例,Raymond分级评估动脉瘤栓塞效果,术后及随访时记录mRS评分。结果 15例患者15个宽颈动脉瘤,其中破裂动脉瘤6个,HH分级均为Ⅰ~Ⅱ级;15例患者支架均成功置入;术后Raymond分级:Ⅰ级9例,Ⅱ级2例,Ⅲ级4例;3例发生缺血并发症,mRS评分0~1分13例,4分2例;5~24个月临床随访,mRS评分0~1分13例,3分1例,4分1例;10例患者行影像学检查,Raymond分级:Ⅰ级8例,Ⅱ级2例。结论双Solitaire-Y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动脉瘤分叉部宽颈动脉瘤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探讨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发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行密网支架治疗复发颅内动脉瘤的病例资料。结果 1例先前行单纯弹簧圈填塞,2例先前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术前mRS评分分别为0分、2分、1分。使用PED联合弹簧圈1例,单纯PED置入2例。术后即刻造影均显示瘤腔内对比剂明显滞留。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出院当日mRS评分分别为0分、2分、0分。术后影像学随访1例显示动脉瘤完全闭塞。结论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选择的复发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需严格选择适应证并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精神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四川省精神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现状,旨在为政府部门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采用调查表对全省精神卫生机构进行问卷和实地调查,并与其他地区资料比较。结果四川省精神卫生机构在岗人员无医学学历971人,中专2477人,大专2459人,本科1174人,研究生及以上70人,本科及以上学历仅占18.59%。职称以初级为多,占55.81%;精神科医师为1.62人/10万,护士为2.42人/10万,康复治疗师为85人。结论四川省精神卫生机构总体学历及职称均偏低,人员分布不合理,需进一步加大投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精神卫生服务机构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四川省精神卫生服务机构现状,旨在为政府部门的规划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采用自编调查表对全省精神卫生机构进行问卷和实地调查,并与全国其他地区比较。结果四川省精神卫生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人力资源配备等低于国内经济发达地区水平。结论四川省精神卫生机构急需进一步加大投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婴儿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手术疗效。 方法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连续收治颅内动脉瘤患者6 256例,其中年龄〈1岁(2~11个月)者共6例(0.1‰)。回顾性分析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6例中,男/女=1/5,发病到确诊时间为8~144 h,4例首发症状为呕吐,3例伴有抽搐;均为单发破裂动脉瘤,动脉瘤直径为0.4~1.5 cm。1例椎-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患儿放弃治疗,5例大脑中动脉囊性动脉瘤患儿(2例为假性动脉瘤)均行开颅手术夹闭。 结果5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均成功夹闭,术中均无动脉瘤再次出血者。术后均未出现脑血管痉挛、脑梗死、脑积水、颅内感染、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术后随访7~68个月,影像学随访均未见动脉瘤残留或复发。临床随访显示,患儿的精神、智力发育正常;肢体肌力明显恢复,1例Ⅳ级,4例Ⅴ级;格拉斯哥预后分级为Ⅳ~Ⅴ级。 结论婴儿颅内动脉瘤发病率低,最常见于大脑中动脉,其破裂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常延误诊断;手术治疗预后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四川省精神卫生机构和床位资源,以及精神科执业医师(含助理)分布情况。方法本调查由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于2014年7月组织实施完成。首先编制"四川省精神卫生服务的机构调查表",下发各市州卫生局/精防机构填报;再编制"机构信息补充表"下发给被填报的相关机构人员填写;最后对全省开展精神卫生服务的机构,精神科核定床位及精神科执业医师(含助理)人数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全省开展精神卫生临床服务的机构共138家,其中58.70%为专科医院,84.06%隶属于卫生系统。全省21个市州中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尚无开展精神卫生服务的机构。全省181个区县中,50.83%的区县无精神卫生服务机构。全省编制床位19078张,每万人口编制床位2.37张;实际开放床位30241张,每万人实际开放3.76张。全省精神科执业医师(含助理)1756人,每10万人口2.18名精神科执业医师(含助理)。结论四川省各市州间精神卫生服务资源分布不合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川西北地区老年脑梗死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测定川西北地区脑梗死患者60例和对照组60例的血浆Hcy水平.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的血浆Hcy水平明显上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叶酸浓度及维生素B12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与川西北地区脑梗死的发病增加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小脑后下动脉(PICA)远端动脉瘤的安全性和疗效。 方法回顾性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PICA远端动脉瘤患者,共42例,其中38例为破裂动脉瘤患者,入院时Hunt-Hess分级Ⅰ~Ⅲ级;窄颈囊状动脉瘤28例,宽颈囊状动脉瘤6例,梭形动脉瘤8例。37例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动脉瘤,5例采用Onyx胶闭塞载瘤动脉。 结果42例患者均成功治疗。37例单纯弹簧圈栓塞的患者中,31例(83.8%)为致密栓塞,6例(16.2%)为部分栓塞。1例术后2 d再次出血后死亡;3例术后出现吞咽困难,6个月均恢复正常。1例采用Onyx胶闭塞远端主干者出现无症状局部性延髓梗死。28例行影像学随访,随访时间为3~15个月(中位时间8.2个月),3例(7.1%)患者动脉瘤复发。 结论血管内治疗PICA远端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四川省重性精神疾病的基本情况,旨在为四川省重性精神疾病社区管理治疗工作提供技术指导。方法依据国家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服务规范及工作规范和国家数据收集分析系统的要求制定工作方案,开展全省精神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相关人员技术培训,按照工作方案的要求于2010年7月在全省范围内启动重性精神疾病摸底调查,资料完整者录入国家数据收集分析系统,再将2011年12月末四川省各市州录入国家重性精神疾病数据收集分析系统的数据导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截止2011年12月末,四川省共调查出重性精神疾病119313例,同意并实施网络管理的重性精神疾病54700例,管理率为45.85%。本次显示四川省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经济状况处于当地贫困线以下为61.77%;文盲和半文盲为31.87%,小学文化为37%;农村重性精神疾病为80.8%,城市无业人员为5.46%;重性精神疾病未婚率为31.01%,离婚率为4.21%;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间断服药和不服药者分别为27.9%和33.5%;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危险行为发生率为21.56%,其中肇事、肇祸发生率为7.84%。结论我省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社会、经济地位十分低下,对社会、家庭的危害及潜在危险极大,需进一步探索和改变现有的管理治疗模式,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四川省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状况进行抽样调查研究,揭示四川省高校教师存在职业倦怠的程度,为四川省高校教师队伍的管理与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于2013年12月,采用美国心理学家Maslach等编制的职业倦怠量表对随机抽取的520名四川省高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四川省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平均分为(1.440±0.486)分。2在去个性化维度上,不同性别(t=3.007,df=488,P=0.003)和年龄(F=4.801,df=3,P=0.003)的高校教师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在低成就感维度上,不同年龄(F=5.808,df=3,P=0.001)、学历(F=3.672,df=3,P=0.012)、职称(F=4.215,df=3,P=0.006)和收入(F=4.799,df=4,P=0.001)的高校教师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四川省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较低。2年龄在46岁以上、或学历为博士、或职称为教授,或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高校教师较少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9.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the invariance of four models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symptoms (PTSD) across time through an analysis of symptom ratings from the 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 Participants included 403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recruited from Sichuan, China at 5 and 11 months after the 2008 Sichuan earthquake.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using measurement and structural invariance testing found that four tested models were non-invariant (i.e., different) over time on PTSD's variable intercepts (indicating symptom severity) and residual error variances, but were invariant on PTSD's factor loadings and structural parameters. The two 4-factor intercorrelated models and the newly proposed 5-factor model were superior to the model defined in DSM-IV; however, the best fitting model was the newest proposed 5-factor model. These findings extend our understanding of PTSD's factor structure that the factor structure may be quite stable over time.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四川省成都市18~34岁青年男性焦虑情绪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对成都市18~34岁共4189名青年男性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包括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酒精使用障碍筛查量表(AUDIT),毒品使用障碍筛查量表(DUDIT)及自制一般信息与问题登记表.结果 四川省成都市青年男性焦虑情绪检出率为20.4%;焦虑情绪与婚姻状况、酒精滥用、毒品滥用、长期患躯体疾病、是否看过心理医生、抑郁情绪、自杀企图、自伤行为、5年内有暴力行为、ACE分值、负性生活事件、色情信息使用频率相关(P<0.01);其危险因素包括抑郁情绪、自杀企图、自伤行为、经历负性生活事件、酒精滥用、毒品滥用(P<0.05).结论 成都市青年男性的焦虑情绪检出率为20.4%,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包括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