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宁波市鄞州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抗病毒治疗的生存率及影响因素,为艾滋病防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鄞州区2005年5月—2014年12月接受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HIV/AIDS病例资料,采用寿命表法估算生存率,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HIV/AIDS病例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HAART治疗HIV/AIDS病例327例,截至随访结束死亡24例,失访3例,平均随访时间为(5.63±1.98)年。治疗1年、5年和10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5%、92%和90%。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开始治疗时年龄小(HR=1.053,95%CI:1.001~1.108)、异性性接触(HR=0.026,95%CI:0.003~0.253)和血液途径(HR=0.043,95%CI:0.006~0.309)感染、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高(HR=0.993, 95%CI:0.988~0.998)、治疗6个月后病毒载量低于检测下限(HR=0.028,95%CI:0.009~0.084)的HAART治疗HIV/AIDS病例死亡风险相对较低。结论 HAART治疗HIV/AIDS病例生存率较高,开始治疗时年龄、感染途径、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和治疗6个月后病毒载量是HAART治疗HIV/AIDS病例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后的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辽宁省2003-2015年7 255例接受HAART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相关信息,用寿命表法分析其生存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收集7 255例HIV/AIDS为研究对象,HAART后1、3、5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7%、95%、93%,6~12年的累积生存率均为92%;其中HAART后艾滋病相关死亡269例,总病死率为1.99/100人年;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0~59岁(HR=0.330,95%CI:0.203~0.538)、>59岁组(HR=0.569,95%CI:0.395~0.820)与<30岁组相比死亡风险低;文化程度初中(HR=0.503,95%CI:0.324~0.780)、高中及中专(HR=0.284,95%CI:0.200~0.405)、大专及以上组(HR=0.254,95%CI:0.169~0.381)与小学及以下组相比死亡风险低,感染途径为异性传播组与同性传播组相比死亡风险低(HR=0.540,95%CI:0.383~0.763);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组与<50个/μl组相比死亡风险低(HR=0.316,95%CI:0.201~0.499);BMI≥24.0 kg/m2组与<18.5 kg/m2组相比死亡风险低(HR=0.459,95%CI:0.344~0.611)。结论 辽宁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稳定,5年生存率水平较高。疾病早期进行规范治疗是降低患者死亡风险、提高生存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陕西省商洛市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生存率及影响因素,为提高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以2010—2018年在商洛市首次接受HAART治疗的≥18岁HIV/AIDS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寿命表法分析HIV/AIDS病例的生存率、死亡率和中位数生存时间;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HAART治疗HIV/AIDS病例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286例HIV/AIDS病例,因AIDS死亡27例。治疗后1年内、4年和8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3.95%、89.71%和88.39%。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首次接受HAART治疗时年龄≥30岁(RR:4.208~24.095,95%CI:1.219~79.491)比18~29岁组死亡风险高;AIDS患者(RR=38.590,95%CI:15.451~96.382)比HIV感染者死亡风险高;同性性接触感染(RR=3.425,95%CI:1.385~8.470)和其他途径感染(RR=10.299,95%CI:3.602~29.446)比异性性接触感染死亡风险高;基线CD4+T淋巴细胞数≥200个/μL (RR:0.133~0.170,95%CI:0.048~0.604)比200个/μL死亡风险低。结论商洛市HAART治疗HIV/AIDS病例生存率较高;首次接受治疗时年龄、病程、感染途径和基线CD4+T淋巴细胞数影响HIV/AIDS病例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盐城市2005-2015年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艾滋病病人(AIDS)的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 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盐城市2005-2015年HIV/AIDS的生存、死亡信息,采用寿命表法分析患者的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可能影响生存时间的因素。 结果 共有670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病例纳入本次研究,截止到研究结束时,有48例病人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占7.16%。抗病毒治疗后患者1~5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0.93、0.91、0.91、0.88和0.88。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首次确诊HIV阳性时年龄25~<50岁组的死亡风险低于年龄≥50岁组(HR=0.350,95%CI:0.196~0.625,P<0.001),相对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50个/mm3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50~<200个/mm3组、≥200个/mm3组的病例死亡风险均降低(HR=0.447,95%CI:0.216~0.925,P=0.030;HR=0.286,95%CI:0.148~0.552,P<0.001)。 结论 首次确诊HIV阳性时的年龄和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影响HIV/AIDS的生存时间,提示扩大HIV监测检测覆盖面,早诊早治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患者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辽宁省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且已死亡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HIV)/AIDS发病、死亡等信息并统计分析。结果自2003年12月—2014年12月底,310例AIDS HAART死亡患者,AIDS相关死亡187例(60.32%),意外死亡和自杀等非AIDS相关死亡123例(39.68%);接受治疗前中位生存时间为3.00(95%CI=2.00~4.00)个月,接受治疗后的前6、6~12、12~18个月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7±3)%、(44±3)%、(36±3)%。不同世界卫生组织(WHO)临床分期、基线CD4+T淋巴细胞水平组间生存时间差异明显(P0.05)。WHO临床分期Ⅲ期或Ⅳ期患者死亡风险是Ⅰ期或Ⅱ期患者1.973倍,基线CD4+T淋巴细胞为50~199、≥200个/μL组患者死亡风险分别是50个/μL组0.442倍和0.512倍。结论死亡集中发生于开始治疗后的前6个月,随着时间延长,死亡速度减缓。基线CD4+T淋巴细胞水平低、WHO临床分期Ⅲ期或Ⅳ期是抗病毒治疗患者死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我国530例既往不安全有偿供血感染艾滋病病毒者生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既往不安全有偿供血感染艾滋病病毒(HIV)者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从山西、山东、湖北、吉林4个省以典型抽样方式选取8个县(区),选择所有2006年1月24日前发现并确认既往不安全有偿采血(浆)者中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病例,收集其感染、发病、死亡等信息及影响因素.结果 530例病例中,HIV感染者196例(37.0%);AIDS患者334例(63.0%),其中168例(50.3%)抗病毒治疗;152例(29.0%)死亡.在530例患者从感染到观察终点平均观察(10.1±1.8)年中.166例未治疗AIDS患者平均生存时间9.1年(95%CI:9.1~9.4),8年生存率52.0%;而168例已治疗AIDS患者平均生存时间12.1年(95%CI:11.9~12.3),12年生存率80.0%;在抗病毒治疗3年中,治疗者平均生存时间比未治疗者延长而死亡风险降低12.2倍.AIDS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在性别、年龄、地区、是否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治疗前基线CD4+ T淋巴细胞水平上存在差异,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抗病毒治疗是AIDS患者生存首要保护因素(HR=13.3,P=0.00),治疗前基线CD4+T淋巴细胞<50个/μl的AIDS患者治疗中死亡风险高(HR=10.9,P=0.00).结论 AIDS患者生存时间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但是HAART干预是延长AIDS患者生存时间和降低AIDS患者死亡风险的首要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新疆阿克苏地区1996—2019年HIV/AIDS病例艾滋病相关死亡影响因素。 方法 运用累积发生函数 (CIF )估算艾滋病相关死亡发生率,部分分布比例风险回归模型(F-G模型)分析艾滋病相关死亡的影响因素。 结果 纳入HIV/AIDS研究对象11616例,随访期间死亡2730例,其中艾滋病相关死亡866例(31.7%),CIF估算HIV/AIDS随访1、2、5、10、15年艾滋病相关死亡累积发生率分别为2.55%、3.69%、7.26%、11.84%和15.96%。F-G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5岁及以上(HR=1.64, 95%CI: 1.13~2.38)、维吾尔族(HR=2.13, 95%CI:1.29~3.53)、农牧民(HR=1.32, 95%CI:1.07~1.62)、确诊时病程阶段为AIDS(HR=2.22, 95%CI:1.64~3.01)、未接受抗病毒治疗(HR=9.70, 95%CI:8.25~11.40)、基线CD4+T计数≤200(HR=4.50, 95%CI:3.17~6.38)、未检测CD4+T(HR=2.80, 95%CI:2.25~3.50)的HIV/AIDS患者艾滋病相关死亡发生危险较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HR=0.59,95%CI:0.37~0.94)、医疗机构检测发现(HR=0.82,95%CI:0.67~0.99)HIV/AIDS艾滋病相关死亡发生危险较低。 结论 应持续加强大众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强化重点人群对艾滋病的风险感知,增加检测服务的可及性,同时提高抗病毒治疗的及时率和CD4检测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江西省南昌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HIV/AIDS)患者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以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绘制累积生存率曲线,Cox回归模型分析南昌市1994—2018年5月纳入的2 996例HIV/AIDS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2 996例HIV/AIDS患者中,914例因艾滋病及相关疾病死亡,平均死亡率为2.4/100人年;截至观察终点时,中位数生存时间为2.3年,抗病毒治疗组1、2、5、7、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5.0%、92.0%、86.0%、82.0%、74.0%;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60岁年龄组死亡风险是20岁年龄组的1.27倍(95%CI=1.03~1.63),男性患者死亡风险是女性的1.27倍(95%CI=1.03~1.56),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缺失组死亡风险是200个/mm3组的1.24倍(95%CI=1.02~1.50),未治疗患者死亡风险是抗病毒治疗患者10.44倍(95%CI=8.71~12.50)。结论确诊时年龄、性别、本地出生、初诊CD4值水平、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可能感染途径等是HIV/AIDS生存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应及早进行艾滋病检测、接受抗病毒治疗,以延长HIV/AIDS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苏州市2005—2015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自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收集苏州市2015年12月31日前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者数据,分析其治疗后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1 885例接受治疗者纳入分析,58例(占3.1%)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第1、5、10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6.08%、94.55%、94.5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感染途径、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是生存率的影响因素。经同性性行为感染HIV者病死风险是经异性性行为感染HIV者的30%(HR=0.309,95%CI:0.13~0.71);纳入治疗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50/mm3、50~199/mm3的患者病死风险分别是≥200/mm3的20.01倍(HR=20.01,95%CI:6.84~58.53)、5.28倍(HR=5.28,95%CI:1.69~16.49)。结论苏州市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良好,早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无锡市梁溪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确证后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方法运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2002—2019年无锡市梁溪区新报告的HIV/AIDS,采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HIV/AIDS 845例,89例(10.5%)因艾滋病及相关疾病死亡。平均生存时间为14.17年(95%CI:13.73~14.61),1、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3.4%、89.9%、84.2%。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诊断时年龄≥50岁(HR=2.60,95%CI:1.28~5.27),疾病状态为AIDS(HR=3.40,95%CI:2.01~5.76),样本来源为医疗机构(HR=2.50,95%CI:1.32~4.76),未接受抗病毒治疗(HR=34.92,95%CI:18.38~66.37),首次CD_4~+T淋巴细胞计数350/μl(HR=2.65,95%CI:1.25~5.63)为HIV/AIDS死亡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无锡市梁溪区HIV/AIDS诊断后平均生存时间较长,仍需进一步加大HIV主动筛查力度,早检测、早发现、早治疗,降低患者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中部贫困地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状况及饮食行为,为有针对性制定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4年5—6月从鄂东北、鄂中、鄂西北、鄂西南贫困农村地区抽取8个县(市)共32所中小学的5 942名中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同时从研究对象中抽取所有小学四、五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学生共计2 569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小学生和初中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8.18%、7.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小学生肥胖检出率(2.89%)高于初中生(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和女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9.32%、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小学生甜点、汽水饮料、油炸食物、西式快餐的年均食用频次均较高;通常食用的零食中,以蔬菜水果,纯牛奶、酸奶等,饼干、面包等,面制小食品,干脆面、方便面等,各种饮料,膨化食品和糖果、巧克力等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71.87%、69.22%、77.78%、57.73%、65.23%、52.08%、52.01%和50.99%;中小学生中几乎不喝饮料的比例为26.33%,所饮用的饮料中,碳酸饮料饮用比例为43.40%。结论中部贫困地区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应予以关注,同时采取积极措施控制贫困地区学生超重肥胖的进一步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黄山市暴发疫情诺如病毒分子分型与基因特征。方法收集黄山市2018年两起暴发疫情中具有胃肠炎症状患者的肛拭子标本37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对采集的标本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检出的阳性标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病毒衣壳区和聚合酶区,并对PCR产物进行基因测序及分子分型鉴定,测序结果使用Mega 6.0软件构建进化树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37份标本中,16份标本诺如病毒核酸阳性,其中11份测序成功,BLAST比对结果显示11条序列均为诺如病毒GII.P16-GII.2基因型。两起疫情中检出的诺如病毒序列与福建泉州、江苏泰州、南京和安徽宿州的毒株序列同源性较高。结论 GII.P16-GII.2基因型诺如病毒是引起黄山市黟县两起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池州市手足口病重复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池州市2014~2018年期间手足口病病例个案数据,建立重复感染病例定义,筛选出重复感染病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复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共报告手足口病重复感染229人次,重复感染率为2.02%(229/11 334)。重复感染的发病高峰集中在每年的5~6月份,以≥3岁的幼托儿童为主。报告重复感染病例数最多的为贵池区,城市重复感染率明显高于农村(χ2 =10.614,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和居住地是重复感染独立的影响因素。结论手足口病存在重复感染,小年龄组,即小于3岁和农村是重复感染的保护因素,应采取针对性地防控措施,减少手足口病重复感染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中国社会组织2012—2014年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现况,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2012—2014年每年邀请社会组织通过网页填写设计的问卷收集组织相关情况,并通过电话复核确认填写的信息。选择3年中至少有2年曾参与过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社会组织,分析组织相关情况、不同年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本次研究共调查905个社会组织,组织注册成立的时间集中在2006—2010年。有86.1%(779/905)没有在民政或工商部门注册,有26.6%(241/905)没有专职工作人员。2012—2014年社会组织的工作人员数量和年度经费有所减少,而获得注册的组织有所增加。结论年度工作经费数量是影响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社会组织数量和工作持续性的重要因素;通过互联网服务平台开展工作的社会组织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安徽省农村地区40~60岁妇女中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 780名农村40~60岁女性,对这些人群开展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Kupperman评分量表进行更年期综合征的评分、分级和判定。结果共调查1 780名40~60岁农村妇女,平均年龄(50.0±5.6)岁。自我报告具有更年期综合征的有1 004人,发生率56.4%,其中轻度583人(占32.8%)、中度357人(占20.1%)、重度64人(占3.6%)。较为常见的症状依次是关节肌肉痛、烦躁易怒、眩晕、失眠、头痛和乏力(均高于4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等诸多因素影响更年期综合征(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日常工作、BMI指数、睡眠、牙齿、视力、听力、腿脚、食欲状况、慢性病、焦虑和抑郁是更年期综合征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安徽省农村40~60岁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发生率较高,可能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日常工作、BMI指数、睡眠、牙齿、视力、听力、腿脚、食欲状况、慢性病、焦虑和抑郁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验证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疾控中心)在食源性疾病监测中的检测能力,增强疾控中心对卫生社会性事件反应能力。方法依据GB4789-2003《食品卫生国家标准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致病菌检验技术手册》和《卫生防疫细菌检验》对湖北省卫生监督检验所下发的4份盲样菌株进行检验。结果检测结果符合率为100%。结论十堰市疾控中心检验检测能力在不断提高,能够在疾病监测中快速准确地提供科学的检测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文章系统地介绍了作者为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发的仪器设备的固定资产管理及材料管理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除详细地论述、说明系统的功能外,对系统的设计方法也做了较多的阐述,证实了计算机管理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2015年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数据,分析安徽省≥18岁人群的二手烟暴露情况。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有效样本量为7 553人,使用事后分层权重调整和复杂抽样设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岁及以上居民二手烟暴露率为65.8%,男性和女性二手烟暴露率分别为68.3%和6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手烟暴露率在各年龄组(χ~2=10.460,P=0.010)、文化程度(χ~2=17.630,P=0.002)、婚姻状况(χ~2=8.784,P=0.013)和职业间(χ~2=17853,P=0.001)均存在差异。一周中每天受到暴露的比例最高(34.8%)。结论安徽省成年居民二手烟暴露水平较高,并且长期暴露二手烟者数量多,控烟形势非常严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2003~2006年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状况,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方法]2007年,对福州市及所辖5区、8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调查。[结果]2006年福州市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计有专业人员665人,其中35岁以上占76.24%,中专(高中、技校)学历的占48.72%,中、初级职称的分别占29.02%和35.94%。工作用房建筑面积2006年比2003年增加1.20% 承担的科研项目2006年比2003年增加50.00% 2006年公共职能项目完成度,福州市为73.78%,5区为45.32%,8县为49.06%。[结论]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资源配置有了明显改善,科研能力得到提高,但人员结构不合理,公共职能完成度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江苏省饮水型氟中毒病区防治措施的实施进度,动态监测病情变化趋势,综合评价改水等其他因素对病情的影响。方法于2011-2015年,选择江苏省徐州沛县、连云港东海县、宿迁泗洪县3个氟中毒监测县,每个县抽取3个村共9个村做为监测村,采集水样并检测水氟值,按Dean法对全部8~12岁儿童的氟斑牙进行检查。结果 2011-2015年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为33.68%(194/576),29.43%(176/598),27.26%(190/697),24.26%(163/672),26.84%(222/827),呈下降趋势(χ^2=88.821,P<0.05)。男童、女童的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为27.51%(631/2 294)和29.18%(314/1 0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785,P>0.05)。8~12岁儿童的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为28.57%(148/518),31.54%(211/669),27.91%(187/670),26.97%(192/712),25.84%(207/8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423,P>0.05)。未改水监测村、改水水氟超标监测村、改水水氟合格监测村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为36.58%(117/320),52.46%(192/366),23.70%(636/2 684),其中,改水水氟超标监测村儿童的氟斑牙检出率高于未改水监测村和改水水氟合格监测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6.694、31.469,均P<0.05);而改水水氟合格监测村与未改水监测村儿童的氟斑牙检出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31,P>0.05)。结论江苏省饮水型氟中毒总体病情逐步得到控制,改水后水氟超标对儿童氟斑牙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