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窥镜辅助下小切口行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临床价值及相关技术.方法:选取2009年4月至2014年10月于我院住院治疗腮腺肿瘤的患者78例,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实验组应用改良耳垂、乳突后小"C"隐蔽切口入路,借助内窥镜在腮腺咬肌筋膜下分离建腔,找到面神经主干,根据肿瘤位置解剖相应分支,行肿瘤及区域性腮腺切除;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式.通过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长、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以及患者术后满意度来评价内窥镜辅助小切口入路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切口长度明显变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口干、凹陷畸形、Frey综合征、暂时性面瘫以及术区麻木等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术后面部外观的满意度,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内窥镜辅助下耳后小切口径路行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安全可行、切口小、瘢痕隐蔽,达到了微创美容效果,且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游离保留表浅肌肉健膜系统(SMAS)术与非游离保留SMAS术对腮腺肿瘤患者术后Frey综合征及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腮腺肿瘤患者99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0例与对照组49例,对照组给予非游离保留SMAS术,研究组给予游离保留SMAS术,记录与随访术后Frey综合征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两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住院时间显著少于(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研究组的面神经分级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的主观与客观判定Frey综合征的比例为2.0%和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3%和22.4%(P<0.05)。研究组术后1年的复发率为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2%(P<0.05)。结论相对于非游离保留SMAS术,游离保留SMAS术在腮腺肿瘤患者中的应用能减少创伤,改善面神经功能,减少术后Frey综合征及术后复发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及比较超声刀在腮腺浅叶功能性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手术治疗64例腮腺浅叶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传统刀片组、电刀组和超声刀组。均行腮腺浅叶功能性手术,对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3天总引流量、术后面神经功能障碍、术后涎腺漏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3天总引流量、面神经损伤及术后涎腺漏发生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刀组明显优于传统刀片组和电刀组。结论在腮腺手术中应用超声刀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患者术后恢复好,并发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区域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区域性切除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腮腺浅叶切除术,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和解剖面神经分支数量,记录几种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对术前和术后患者的Beclin-1、Cyclin D1、β-连环蛋白、C-MYC、热休克蛋白70 (HSP70)和细胞周期蛋白(P27)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和解剖面神经分支数量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Frey综合征、涎瘘或积涎、面瘫、面部凹陷畸形和耳垂麻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组患者Beclin-1、Cyclin D1、β-连环蛋白、C-MYC、HSP70的水平均明显降低,P27的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eclin-1、Cyclin D1、β-连环蛋白、C-MYC、HSP70的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水平,而P27的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27的水平(P<0.05).结论 区域性切除术创伤小,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也大大降低,而其临床疗效与传统的腮腺浅叶切除术相当,是目前比较令人满意的临床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改良型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肿瘤的临床优势。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河北省保定市第二医院采用改良型腮腺切除术治疗的51例腮腺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采用传统腮腺切除术治疗的48例腮腺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种手术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后当天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生命体征[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发症发生率为3.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QOL)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型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肿瘤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患者的康复,并且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改良后外侧小切口肺癌根治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8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后外侧小切口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改良后外侧小切口手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等术后指标,分析改良后外侧小切口肺癌根治术的效果.结果 经过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临床时间及术后疼痛强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7.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改良后外侧小切口肺癌根治术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改良腮腺切除术与传统腮腺切除术对腮腺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取腮腺肿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3例,行改良腮腺切除术;对照组37例,行传统腮腺切除术.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生活质量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围手术期指标两组差异不显著.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95%)明显低于对照组(45.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瘤复发率为2.33%,对照组为5.41%,两组相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恢复有效率为88.37%,对照组为83.78%,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60.47%,远高于对照组(2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改良腮腺切除术对于腮腺肿瘤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对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谢容  沈忠杰 《现代肿瘤医学》2018,(12):1838-1841
目的:研究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微小甲状腺癌的近期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4年10月到2016年2月间收治的微小甲状腺癌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SF-36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总有效率(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75.61%)(χ2=4.47,P=0.03),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14.64%)明显低于对照组(43.92%)(χ2=8.48,P=0.00);术后12个月,观察组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小切口手术能提高微小甲状腺癌手术效果,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加快术后恢复速度,并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切除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腮腺浅叶肿瘤手术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9年11月至2011年3月,选择16例位于腮腺浅叶且肿瘤直径小于3cm病例,行腮腺浅叶切除术或区段切除术治疗。其中传统切口手术10例,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微创手术6例,将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对比两组无差别,出血量微创组小于传统组,术后引流量微创组小于传统组。所有病例均未出现面神经损伤及腮腺瘘等并发症,小切口手术术后伤口较为美观,患者满意度100%。结论:对于位于腮腺浅叶,直径小于3厘米的良性肿瘤,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是一种创伤小、有较好美容效果、病人易于接受的手术治疗方法。该术式较传统开放式手术,在美容、微创、疗效三方面相得益彰,有着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切除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腮腺浅叶肿瘤手术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9年11月至2011年3月,选择16例位于腮腺浅叶且肿瘤直径小于3cm病例,行腮腺浅叶切除术或区段切除术治疗。其中传统切口手术10例,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微创手术6例,将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对比两组无差别,出血量微创组小于传统组,术后引流量微创组小于传统组。所有病例均未出现面神经损伤及腮腺瘘等并发症,小切口手术术后伤口较为美观,患者满意度100%。结论:对于位于腮腺浅叶,直径小于3厘米的良性肿瘤,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是一种创伤小、有较好美容效果、病人易于接受的手术治疗方法。该术式较传统开放式手术,在美容、微创、疗效三方面相得益彰,有着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综合分析中药联合TACE(经动脉化疗栓塞)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22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分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人数相同。对照组患者应用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中医治疗。结果 (1)实验组患者近期治疗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2)实验组患者复发率远远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3)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肝功能、甲胎蛋白等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肝功能、甲胎蛋白等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4)实验组患者卡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中药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手术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比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腹腔镜下卵巢良性肿瘤剥除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卵巢良性肿瘤(单侧)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各45例。测定2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3、6个月及术后1年的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水平,采用三维超声检测患者的窦状卵泡数(Fo)、巢体积(VOL)及卵巢髓质平均血流指数(FI),评价患者卵巢的储备功能以及随访记录患者术后1年内经量和月经周期的变化。结果 FSH、E2、LH以及VOL、Fo、FI在术前、术后3、6个月及术后1年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和传统手术组分别在术前、术后3、6个月及术后1年水平有轻微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月经恢复情况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2组患者月经规律,无卵巢良性肿瘤复发现象。结论卵巢良性肿瘤采取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性,但是腹腔镜手术的损伤小,患者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3.
曾艳  张力  贺帅 《癌症进展》2019,17(13):1586-1589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与肝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127例CRC患者的血清CEA和CA19-9水平,分析CRC肝转移与血清CEA和CA19-9阳性率的关系,比较不同临床特征CRC患者的血清CEA和CA19-9阳性率,分析CEA和CA19-9阳性表达与CRC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127例患者中,有肝转移71例,无肝转移56例;CEA阳性67例,CA19-9阳性53例。有肝转移CRC患者的血清CEA和CA19-9阳性率分别为60.6%(43/71)和57.7%(41/71),均高于无肝转移患者的42.9%(24/56)和21.4%(12/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和CA19-9均为阳性的CRC患者的肝转移率(90.3%)高于其中一项阳性患者的肝转移率(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部位、乙肝情况的CRC患者的血清CEA和CA19-9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和Ⅲ~Ⅳ期CRC患者的血清CEA和CA19-9阳性率均明显高于中高分化和Ⅰ~Ⅱ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EA和CA19-9均为阳性的CRC肝转移患者的3年生存情况优于CEA或CA19-9一项阳性的CRC肝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EA和CA19-9水平有助于判断CRC患者是否存在肝转移,联合检测血清CEA和CA19-9水平对预测CRC肝转移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尿膀胱肿瘤抗原(BTA)在膀胱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膀胱癌和42例泌尿系统良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尿液BTA浓度和尿脱落细胞阳性表达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截断点、灵敏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AUC),采用秩和检验比较BTA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的AUC差异;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BTA检测的最佳截断点为91.74 ng/ml,且AUC明显大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P﹤0.01)。膀胱癌患者尿液中BTA含量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患者(P﹤0.01)。BTA检测的灵敏度为89.47%(68/76),明显高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的38.16%(P﹤0.01)。BTA阳性检测结果与血尿浓度、TNM分期、WHO病理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P﹤0.05),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仅与膀胱癌患者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结论尿BTA检查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可用于膀胱癌早期无创性筛查。  相似文献   

15.
钟岳  屈士斌  杨西胜  汪建林  李霄  郝晓坤  李海民 《癌症进展》2019,17(9):1083-1087,1101
目的分析长链非编码RNA MIR31HG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对胰腺癌细胞耐药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MIR31HG的表达情况,分析MIR31HG表达与胰腺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将SiMIR31HG转染至AsPC-1、PANC-1、Capan-2胰腺癌细胞中,分别作为SiA组、SiB组、SiC组;将空载体转染至AsPC-1、PANC-1、Capan-2胰腺癌细胞中,分别作为NC1组、NC2组、NC3组。采用CCK-8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检测胰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分析下调MIR31HG表达对PANC-1、AsPC-1细胞5-氟尿嘧啶(5-FU)半数抑制浓度(IC50)的影响。检测同一浓度5-FU处理下各组细胞的存活情况。结果胰腺癌组织中MIR31HG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胰腺癌细胞AsPC-1、PANC-1、Capan-1、Capan-2、SW1990中MIR31HG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HPDE6c-7(P﹤0.05)。肿瘤直径﹥3 cm、有远处转移、临床分期为Ⅲ~Ⅳ期、分化程度为低分化、CA19-9水平高的胰腺癌患者胰腺癌组织中MIR31HG的表达水平均高于肿瘤直径≤3 cm、无远处转移、临床分期为Ⅰ~Ⅱ期、分化程度为高分化、CA19-9水平低的胰腺癌患者(P﹤0.05)。下调MIR31HG表达后,胰腺癌细胞的迁移和增殖能力均下降(P﹤0.01)。SiA组和SiB组细胞的IC50均低于NC1组和NC2组(P﹤0.05);在同一浓度5-FU处理下,SiA组、SiB组细胞的存活率均低于NC1组和NC2组(P﹤0.05)。结论长链非编码RNA MIR31HG在胰腺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均较高,且MIR31HG的表达情况可能与胰腺癌患者的肿瘤直径、临床分期、远处转移情况、分化程度、CA19-9水平有关。下调MIR31HG的表达可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可增强胰腺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降低其耐药性。  相似文献   

16.
In females, X chromosome inactivation (XCI) begins with the expression of the XIST gene from the X chromosome destined to be inactivated (Xi) and the coating of XIST RNA in cis. It has recently been reported that this process is supported by the product of the BRCA1 tumor suppressor gene and that BRCA1-/- cancers show Xi chromatin structure defects, thus suggesting a role of XCI perturbation in BRCA1-mediated tumorigenesis. Using a combined genetic and epigenetic approach, we verified the occurrence of XCI in BRCA1-/- and BRCA1wt breast cancer cell lines. It was ascertained that the Xi was lost in all cancer cell lines, irrespective of the BRCA1 status and that more than one active X (Xa) was present. In addition, no epigenetic silencing of genes normally subjected to XCI was observed. We also evaluated XIST expression and found that XIST may be occasionally transcribed also from Xa. Moreover, in one of the BRCA1wt cell line the restoring of XIST expression using a 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 did not lead to XCI. To verify these findings in primary tumors, chromosome X behavior was investigated in a few BRCA1-associated and BRCA1-not associated primary noncultured breast carcinomas and the results mirrored those obtained in cancer cell lines.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lack of XCI may be a frequent phenomenon in breast tumorigenesis, which occurs independently of BRCA1 status and XIST expression and is due to the loss of Xi and replication of Xa and not to the reactivation of the native Xi.  相似文献   

17.
Interest has recently reawakened in whether loss of the heterochromatic X chromosome (Barr body) is prevalent in certain 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s, and new insights into the mechanisms involved have emerged. Mitotic segregation errors commonly explain the loss of the inactive X chromosome (Xi), but compromise of Xi heterochromatin in some cancers may signal broader deficits of nuclear heterochromatin. The debated link between BRCA1 and Xi might reflect a gene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BRCA1 and heterochromatin, which could connect BRCA1 to both epigenetic and genetic instability. We suggest that heterochromatic instability is a common but largely unexplored mechanism, leading to widespread genomic misregula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some cancers.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已故恶性脑胶质瘤放疗患者的家属对其生存质量的感受。方法:选择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至2009年治疗的56例脑胶质瘤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对他们的生存数据及去世后家属对生存质量的看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可参加正常活动或参与社交的患者,其生存质量称为“良好或可接受”;对生活受限或不能自理,健康状况每况愈下,或丧失社交能力者,生存质量称为“差或不接受”。这种状态下生存期限也显现出其重要性。家属认为其生存质量好或是可以接受的观点与诊断后患者早期的认知能力减退、人格改变或轻度痛苦是不相关的,而与他们治疗无躯体障碍的生存时间至少超过1个月有关。对放疗的满意度与早期无明显痛苦、手术分级以及总体生存时间超过6个月相关。结论:对已故病人家属的感受进行细致的研究可以为我们在疑难治疗的决断上提供有用的参考。他们的观点支持将残疾和痛苦应用在生存质量的评价中,但对用总体生存时间或摆脱躯体障碍后的生存时间去评判治疗是否有价值的质量调整寿命年(QALY)模式尚不能定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016年西安市恶性肿瘤发病情况.方法:收集2016年西安市恶性肿瘤发病资料,统计分析病例数、粗发病率、中国和世界人口标准的发病率、构成比等.结果:2016年西安市恶性肿瘤粗发病率为173.81/10万,中标率为92.45/10万,世标率为125.91/10万;男性分别为189.92/10万、105.10/1...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