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七氟醚麻醉应用于冠心病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有效性及对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冠心病胃癌患者66例,依据麻醉方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芬大尼和维库溴铵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持续性吸入七氟醚.2组均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中心静脉压(cvP)、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及术后6d镇静和疼痛评分.检测2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以及心功能指标舒张早期/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E/A)值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CVP、SpO2、HR以及术后6d的Ransay和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观察组患者血清IL-6、IL-8和TNF-c水平分别低于对照组,而LVEF和E/A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冠心病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应用七氟醚麻醉效果良好,且发挥了较好心功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丁汉琳  金胜 《实用癌症杂志》2018,(3):405-407,411
目的观察丙泊酚麻醉应用于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有效性以及对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食管癌患者89例,根据患者麻醉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维库溴铵和芬太尼进行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持续静脉泵入丙泊酚;2组患者均采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记录2组患者1个月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术后Ransay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检测2组血清中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1.36%,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观察组患者的Ransa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6 h,观察组患者血清中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加用丙泊酚麻醉效果确切,安全性好,且可降低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  相似文献   

3.
金胜  丁汉琳 《实用癌症杂志》2018,(4):609-611,614
目的观察丙泊酚麻醉在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胃癌患者90例,根据不同麻醉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研究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芬太尼联合维库溴铵麻醉,在对照组基础上研究组加用持续泵入丙泊酚。对两组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Ransay评分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检测两组血清中S100β蛋白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术后6 d,两组患者的Ransay和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对照组患者的MMSE评分显著低于研究组(P<0.01)。研究组术后3 d认知障碍发生2例,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 h和6 h血清中S100β蛋白水平分别低于对照组同期(P<0.01)。结论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使用丙泊酚麻醉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起到保护作用,下调血清中S100β蛋白水平可能与之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丙泊酚和七氟醚对老年肺癌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拟行手术治疗的Ⅰ~Ⅱ级肺癌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和七氟醚组,每组各32例。丙泊酚组和七氟醚组分别使用丙泊酚和七氟醚进行全身麻醉。记录各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并使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对患者认知功能和疼痛进行评估。结果丙泊酚组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与七氟醚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丙泊酚组术后6 h、12 h、24 h的MMSE评分与术前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七氟醚组术后6 h、12 h、24h、3 d的MMSE评分与术前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丙泊酚组术后6 h、术后12 h MMSE评分与七氟醚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对老年肺癌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小,患者术后苏醒快。  相似文献   

5.
张涛  郭庆林 《实用癌症杂志》2017,(11):1855-1859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七氟醚联合丙泊酚麻醉对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术后苏醒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腹腔镜下多功能手术解剖器(peng's multi-functional operative dissector,PMOD)刮吸法断肝技术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60例,分为实验组A、实验组B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全部患者均行PMOD术,实验组A选择0.5 MAC七氟醚联合静脉注射丙泊酚麻醉,实验组B选择1.0 MAC七氟醚联合静脉注射丙泊酚麻醉,对照组选择单纯静脉注射丙泊酚麻醉.观察和比较3组患者拔管即刻(T0)、拔管5 min后(T1)和拔管15 min后(T2)的SPO2、HR、MAP和OAA/S评分、改良Aldrete评分.记录和比较3组患者丙泊酚用量、麻醉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记录和对比2组患者麻醉苏醒后躁动情况.结果T0和T1时,实验组A和实验组B患者HR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B患者HR值显著低于实验组A患者(P<0.05);T0时,实验组A和实验组B患者MAP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A和实验组B患者丙泊酚量、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B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为(22.6±12.5)min,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22.6±12.5)min(P<0.05).实验组A和实验组B患者OAA/S评分和改良Aldret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躁动情况和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呈七氟醚依赖性加强.结论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麻醉有助于提高PMOD肝癌切除术患者术后的苏醒质量及安全性,且1.0 MAC七氟醚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丙泊酚麻醉在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胃癌患者共78例,依据麻醉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采取维库溴铵和芬太尼进行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持续泵入丙泊酚;两组均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记录两组1个月随访期间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Ransay评分;检测两组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9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8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 d,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Ransa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1 h和6 h,观察组血清HMGB1水平分别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应用丙泊酚麻醉,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七氟烷复合右美托咪啶吸入全身麻醉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和对苏醒拔管期各项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自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七氟烷进行麻醉维持,麻醉诱导前,观察组给予0.5μg/kg的右美托咪定稀释至10 ml给予微量泵输注泵输注;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输注方式同观察组,并于10 min内输注完毕。比较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压(MAP)、心率(HR)、苏醒时间、Ramsay镇静评分、躁动评分和焦虑评分(SAS)。结果观察组患者T1、T2及T3时刻HR较T0时刻明显降低,对照组T3时刻的HR和MAP较T1、T2时刻明显提高,观察组患者T1、T2、T3时刻的HR和T3时刻的MAP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比对照组缩短,Ramsay镇静评分、躁动评分和SAS评分均比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七氟烷全麻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应用于食管癌手术吸入全身麻醉过程中,可确保心血管的稳定性,并可缩短苏醒时间,维持镇静,减少苏醒期躁动和焦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七氟烷吸入麻醉对老年肿瘤患者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合理选择麻醉方法和麻醉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肿瘤手术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麻醉诱导后静脉靶控输注2~4μg/ml丙泊酚维持麻醉,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后给予吸入1.0%~3.0%七氟烷维持麻醉。麻醉深度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45~55;血压、心率控制在基础值的±20%以内。观察患者麻醉恢复过程,于麻醉前、应答后1 h、3 h、6 h、24 h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应答后1 h、3 h时MMSE评分较麻醉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应答后6h时MMSE评分与麻醉前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应答后6h时MMSE评分明显低于麻醉前MMS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应答后24 h时MMSE评分与麻醉前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照组患者认知功能术后6 h时恢复至麻醉前水平;观察组术后24 h时恢复至麻醉前水平。结论丙泊酚静脉麻醉和七氟烷吸入麻醉均可引起老年肿瘤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下降,并具有可逆性。七氟烷吸入麻醉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时间较丙泊酚长。  相似文献   

9.
王盾  龙申 《癌症进展》2021,19(14):1481-1484
目的 探讨颅内肿瘤患儿术中应用七氟醚麻醉的效果及对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46例行颅内肿瘤手术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3)及对照组(n=23).对照组采用氯胺酮作为麻醉方式,观察组采用七氟醚作为麻醉方式.观察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后(T2)、切开颅脑时(T3)、术中(T4)、术毕(T5)时ET、NO水平及各时间点围手术期指标变化.观察两组患儿麻醉时间及清醒时间.结果 T2、T3、T4时,观察组患儿ET、N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两组患儿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水平均低于T1时,且观察组患儿MAP及H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内肿瘤患儿手术中应用七氟醚麻醉可以有效抑制ET及NO的生成,保护脑功能,且可以维持患儿的生命体征,使患儿更快清醒.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靶控输注丙泊酚与七氟烷吸入麻醉对老年肿瘤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老年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七氟烷吸入麻醉)和观察组(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每组各40例.根据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估和比较2组术前,术后1 h、3 h、6 h、12 h、24 h MMSE评分变化情况并观察2组麻醉恢复、不良反应、满意度.结果 与术前相比,对照组术后1 h、3 h、6 h MMSE评分及观察组术后1 h、3 h MMSE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术后相比,观察组术后1 h、3 h、6 h MMSE评分均较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应答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恶心呕吐、眩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降低,麻醉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 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对老年肿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较小,麻醉满意度、安全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综合分析Iressa(吉非替尼)与全脑放疗同期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多发转移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6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28例。观察组应用全脑放疗同时口服吉非替尼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应用全脑放疗后口服吉非替尼的治疗方法。结果 (1)观察组的部分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病情进展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癌胚抗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含量以及血清中非小细胞肺癌抗原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含量以及血清中非小细胞肺癌抗原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呕吐、恶心和疲乏等)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腹泻和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脑放疗同时口服吉非替尼的临床研究价值显著高于全脑放疗后口服吉非替尼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滤泡淋巴瘤(FL)是最常见的惰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总生存期接近15年.但如果出现难治、早期复发或转化,生存期明显缩短.2018年美国血液学会年会公布多项关于复发难治FL治疗的最新数据,其中新型免疫治疗及靶向药物仍是关注焦点.文章对这些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及评论.  相似文献   

13.
探讨氩氦刀冷冻治疗肝癌的方法、安全性及疗效。应用四刀系统对 46例晚期肝癌患者分别采取开腹冷冻、经皮穿刺冷冻及手术切除肝断面的冷冻治疗。结果示 ,全组无手术死亡 ,无出血、胆瘘、肝破裂及穿刺道转移等并发症 ;术前AFP值增高的 17例 ,术后AFP值均有下降 ,其中 12例恢复正常 ,46例患者均得到 1年以上随访 ,16例存活 1年以上 ,3 0例 1年内死亡 ,1年存活率为 3 4 8%。其中肝癌病灶 <5cm者 5例 ,均生存 1年以上 ;病灶 5~ 10cm者共 2 6例 ,1年存活 9例 ( 6例肝功能异常者均 1年内死亡 ) ;病灶 >10cm者 15例 ,有 2例存活 1年以上。初步研究结果示 ,冷冻为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提供了一有效的治疗途径 ;经皮穿刺或经腹冷冻治疗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微创的治疗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厦门市居民结直肠癌死亡变化趋势,为厦门市结直肠癌综合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05年-2014年厦门市居民结直肠癌死亡资料,计算死亡率等评价指标。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直肠癌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2005年-2014年,厦门市居民结直肠癌死亡率10.69/10万,年均上升9.35%,男性死亡率是女性的1.40倍。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升高逐渐升高,死亡年龄中位数为70岁。男性(OR =1.67,95%CI:1.52~1.82)、生活在城市(OR =1.67,95%CI:1.50~1.85)和2010年-2014年时间段(OR =1.48,95%CI:1.35~1.63)、年龄越大(OR =1.52,95%CI:1.50~1.55)可能是结直肠癌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厦门市居民结直肠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应以城市、男性、老年人群作为重点关注对象,重视结直肠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5.
池家煌  林艺兰 《中国肿瘤》2017,26(4):259-262
[目的]分析厦门市居民胃癌不同性别、年龄组的疾病负担及其变化趋势,为厦门市胃癌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4年厦门市居民胃癌死亡数据,运用早死所致的健康生命损失年(YLL)、残疾所致的健康生命损失年(YLD)、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对胃癌疾病负担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2010~2014年厦门市居民胃癌粗死亡率为16.34/10万,标化死亡率为16.97/10万;男性粗死亡率为23.66/10万,标化死亡率为24.82/10万;女性粗死亡率为9.07/10万,标化死亡率为9.26/10万;每千人口胃癌YLL、YLD、DALY分别为1.280、0.013、1.293;男性(1.791、0.018、1.809)均高于女性(0.774、0.007、0.781),60~岁年龄组(5.628、0.055、5.683)负担最重.[结论]YLL是厦门市居民胃癌疾病负担的主要来源;30岁以上男性以及50岁以上老年群体是重点防治人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厦门市城乡居民结直肠癌死亡和减寿趋势变化。方法:整理2003年~2014年厦门市城乡居民结直肠癌死亡资料。用死亡率、平均减寿年数、死亡率年均变化百分比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2003年~2014年,厦门市城市、农村居民因结直肠癌死亡率分别为11.91/10万和7.49/10万。城乡平均减寿年数(AYLL)分别为7.39年和9.78年。无论城市、农村结直肠癌死亡率,男性均明显高于女性,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存在上升趋势。结直肠癌造成的标准化寿命损失率(SPYLLR)呈上升趋势,AYLL 则均存在下降趋势。结论:厦门市城乡居民结直肠癌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厦门市居民食管癌死亡变化趋势,为厦门市食管癌综合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05—2014年厦门市居民食管癌死亡资料计算死亡率等评价指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食管癌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2005—2014年,厦门市居民食管癌死亡率22.49/10万,年均下降1.98%,男性死亡率是女性的3.27倍;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升高逐渐升高,死亡年龄中位数为67岁。男性(OR=4.06, 95%CI: 3.78~4.37)、年龄较大(OR=1.52, 95%CI: 1.50~1.53)、生活在农村(OR=0.43, 95%CI: 0.41~0.46)可能是食管癌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厦门市居民食管癌仍保持较高态势,不能放松警惕,应以农村、男性、老年人群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加强食管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PEP-C节拍化疗方案治疗复发和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采用PEP-C节拍化疗方案治疗的23例复发和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23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 完全缓解 (CR) 率30.4% (7/23), 部分缓解率 (PR) 30.4% (7/23), 总的客观有效率 (RR) 60.8% (14/23)。低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与中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有效率分别为81.8% (9/11)、 41.7% (5/12), 完全缓解率分别为45.5% (5/11)、16.7% (2/12)(P<0.05)。国际预后指数 (IPI) 低危组 (IPI评分0~2分) 与高危组 (IPI评分3~5分) 有效率分别为60.0% (9/15)、62.5% (5/8), 完全缓解率分别为33.3% (5/15)、 25.0% (2/8)(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 恶心呕吐及腹泻, 经过治疗均可恢复, 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 PEP-C节拍化疗方案对于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肯定, 不良反应较低, 特别适合不能耐受强烈化疗的患者, 值得在更多病例中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加巩固化疗方案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85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序贯放化疗方案,观察组给予同步放化疗加巩固化疗方案,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近期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1、3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和受益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观察组和对照组1年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3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加巩固化疗能显著改善NSCLC临床症状,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率,在NSCLC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手术治疗脊柱肿瘤转移对于预后与炎症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3年6月间诊治的120例脊柱肿瘤患者,其中肿瘤转移80例(观察组),原发肿瘤40例(对照组),所有患者都给予切除肿瘤和重建脊柱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后与炎性指标间的差异。结果 1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手术前,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的疼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的血清白介素23(IL-23)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IL-23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是均明显低于术前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生活状况、家庭状况、情感状况与功能状况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观察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肿瘤患者早期手术治疗的预后较好,但是伴发肿瘤转移能加重患者的疼痛状况、降低生活质量与生存率,其作用的发挥与炎症因子的过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