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多模态技术辅助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9月至2016年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04例听神经瘤患者,其中48例采用多模态技术辅助切除肿瘤(多模态组),156例采用常规方法切除肿瘤(常规组)。术后1周行头颅增强MRI扫描观察肿瘤切除程度,术后2周依据House—Brackmann(H—B)分级标准评估面神经功能,术后2周内采用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听力分级评估听神经功能。对所有患者行门诊随访,术后3个月、6个月及以后每年行头颅增强MRI扫描,术后6个月评估面神经功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病程、肿瘤部位、肿瘤直径、面神经功能分级及听力分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肿瘤全切除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模态组为95.8%(46/48)、常规组为92.3%(144/156),P:0.527];术后2周多模态组面神经功能保留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分别为81.3%(39/48)、64.5%(100/155),P=0.007];两组患者术后听力保留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模态组为6.3%(3/48)、常规组为5.8%(9/156),P=0.901]。多模态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分别为29.2%(14/48)、46.4%(72/155),P=0.034]。201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6~80个月,平均(22.3±4.5)个月。头颅增强MRI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肿瘤均无复发。术后6个月多模态组面神经功能保留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分别为85.4%(41/48)、69.3%(106/153),P=0.009]。结论多模态技术是一种有效辅助切除听神经瘤的手段,与常规方法相比,在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保留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11C-蛋氨酸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CT (MET-PET/CT)在判断脑干胶质瘤(BSG)级别(WHO分级)和指导手术中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经头颅MRI疑诊为BSG的患者63例.其中20例仅行立体定向活检术和MET-PET/CT检查;43例行肿瘤切除术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基于MET-PET/CT的多模态导航组(21例)和基于MRI导航组(22例).比较MET-PET/CT的相关参数[MET的标准化最大摄取值(SUVmax)、平均摄取值(SUVmean)、最大摄取比(TBRmax)、平均摄取比(TBRmean)及总体摄取值(TLMU)]在高、低级别胶质瘤中的差异及其诊断BSG级别的准确性,比较不同导航方法切除高级别胶质瘤比率的差异.结果 63例中,WHO分级为低级别胶质瘤者26例,高级别者37例.术前行MET-PET/CT检查的41例结果显示,与低级别胶质瘤患者比较,高级别胶质瘤者的SUVmax、SUVmean、TBRmax、TBRmean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TLM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6).SUVmax、SUVmean、TBRmax、TBRmean诊断高级别胶质瘤的准确度分别为70.7%(29/41)、63.4%(26/41)、80.5% (33/41)、73.2% (30/41);特异度均为91.7%(11/12).多模态导航组切除高级别胶质瘤的比率为81.0%(17/21),高于MRI导航组的36.4% (8/22) (P =0.005).43例手术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2.9(0.3 ~25.6)个月,多模态导航组与MRI导航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9个月对比14.1个月,P=0.289).结论 MET-PET/CT的参数与肿瘤的级别有关,诊断肿瘤级别的准确度和特异度均较高;与MRI导航比较,多模态导航能指导切除更多的高级别肿瘤组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术中磁共振成像在脑胶质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12月至2016年12月利用术中磁共振成像进行开颅手术的366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定期对所有患者行门诊随访,同时复查头颅MRI.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描述脑胶质瘤患者的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进一步采用Logrank单因素和Cox多因素分析方法评价影响世界卫生组织(WHO)Ⅳ级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366例患者中,67.2%(246/366)达到肿瘤全切除.其中WHOⅣ级胶质瘤全切除率显著高于Ⅱ、Ⅲ级(分别为73.2%、58.5%、61.9%,均P<0.05),WHOⅡ、Ⅲ级患者肿瘤全切除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中,90例(24.6%)在术中磁共振扫描后进行二次肿瘤切除,较首次的肿瘤切除程度显著提高(分别为95.9%、81.9%,P<0.001).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WHOⅣ级女性脑胶质瘤患者的预后优于男性(P<0.05);高龄较低龄患者的复发风险更大,但是对于整体预后无明显影响(P>0.05);肿瘤位置对于患者预后影响不大(P>0.05);而肿瘤全切除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全切除患者的预后优于非全切除者(P<0.05);术后放、化疗能够改善患者预后(P<0.05).结论 术中磁共振成像能显著提高脑胶质瘤的切除程度,并改善脑胶质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大型听神经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76,自引:4,他引:72  
报告1991年1月至1994年12月手术切除的大型听神经瘤140例,无术后死亡。肿瘤全切除率84.3%,面神经保留率87.3%,术前有听力者听神经保留率64.1%。绝大多数(96%)的病例采用一侧枕下乙状窦后入路,作者总结了肿瘤全切除和保留面神经的经验,同时强调手术前后处理也至关重要。(1)危重患者可先行侧脑室-腹腔分流缓解颅压后再开颅手术;(2)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和清除术后血肿;(3)术前有后组颅神经麻痹者术后宜早期做气管切开;(4)伤口局部皮下积液在炎症已控制的情况下可行囊腔-腹腔分流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场术中核磁共振(M RI )联合神经导航在胶质瘤显微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5年3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胶质瘤患者80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2例患者在高场术中M RI联合神经导航下进行胶质瘤显微切除术,对照组38例患者行传统胶质瘤切除术。对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恢复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低于对照组的4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高场术中M RI联合神经导航下进行显微切除术治疗胶质瘤定位及切除准确,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复发听神经瘤的临床特征及其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9例复发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初次手术全切除后复发11例(全切复发组),初次不全切除后复发18例(非全切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原发肿瘤最大径、复发肿瘤最大径、肿瘤囊性变、两次手术间隔时间、并发症、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H-B分级).结果 全切复发组的平均年龄大于非全切复发组[分别为(52.2±10.8)岁和(33.0±5.5)岁,P〈0.05],前者两次手术间隔时间也明显大于后者[分别为(93.3±30.0)个月和(45.0±15.6)个月,P〈0.001].两组的原发肿瘤最大径、复发肿瘤最大径、肿瘤囊性变的比率、并发症发生率、面神经功能良好(H-B分级Ⅰ、Ⅱ级)比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9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3-37个月,平均(11.7±3.1)个月.肿瘤全切除28例,近全切除1例.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93% (27/29).术后实用听力保留率为7% (2/29),面神经功能良好的比率为41% (12/29).结论 听神经瘤不全切除后残留复发者的两次手术间隔时间明显较全切除者短.在保护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初次全切除是听神经瘤患者获得最佳临床疗效的首选方法.对于复发听神经瘤建议早期积极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TBI)患者治疗期间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14例重型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过程中37例患者行气管插管,其中24例在插管后行气管切开术;4例直接行气管切开术.根据气管切开时间,将患者分为早切开组(损伤时间≤7 d,18例)和晚切开组(损伤时间〉7d,10例).所有患者出院时行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统计治疗期间HAP的发生率,分析影响重型TBI患者发生HAP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气管早切开与晚切开对患者疗效的影响.结果 114例患者中,23.7%(27/114)诊断为HAP.经治疗后73.7%(84/114)的患者预后较好(GOSⅢ-Ⅴ级),26.3%(30/114)预后不良(GOS Ⅰ-Ⅱ级).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既往合并肺部疾病、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伴有颅内感染及弥漫性轴索损伤是发生HAP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伤后行气管早切开组的患者在颅骨骨折比例、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方面显著优于晚切开组(均P〈0.05).结论 既往合并肺部疾病、气道方面操作、颅内感染及弥漫性轴索损伤可增加重型TBI患者HAP的发生率,且损伤后7d内行气管切开术,可减少患者的颅骨骨折比例、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8.
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面神经功能保护   总被引:30,自引:9,他引:21  
目的 探讨提高大型听神经瘤(LAN)的手术切除效果及对面神经的功能保护。方法 作分析了230例LAN(直径>30mm)患手术前后的临床特征。本组均经CT或MRI扫描诊断,采取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并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肿瘤行切除术。结果 186例(80.9%)获全切除,33例(14.3%)次全切除,余11例(4.8%)为部分切除,术后3例(1.3%)死亡。术中面神经解剖学保留率为82.6%(190例)。203例经长期随访观察(平均3.8年),其中191例(94.1%)恢复良好。结论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LAN,使面神经获得了较好的解剖学保留与功能保存,对>30mm直径的听神经瘤,作推荐应用该入路和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切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模态神经导航系统在颅底脊索瘤神经内镜下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月神经内镜下手术切除的124例颅底脊索瘤的临床资料。76例在多模态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手术(多模态组),48例无术中影像学引导下手术(对照组)。结果 术后1个月内复查MRI判断肿瘤切除程度:多模态组肿瘤全切除58例(76.32%),部分切除18例(23.68%);对照组肿瘤全切除25例(52.08%),部分切除23例(47.92%)。多模态组肿瘤全切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多模态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53%,8/76)明显低于对照组(29.17%,14/48;P<0.01)。结论 多模态神经导航系统通过多图像融合和三维重建,实时引导指示术中病变与邻近神经血管结构的空间关系,能显著提高颅底脊索瘤的全切除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早期气管切开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8197;探讨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早期气管切开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所有患者入院48&#8197;h内进行了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后5&#8197;d内进行了气管切开者55例(早期气管切开组);气管插管5&#8197;d后进行了气管切开者47例(延迟气管切开组)。比较两组间病死率、镇静药物的用量、院内获得性肺炎(HAP)的发生率、机械通气的时间、ICU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早期气管切开组机械通气的时间、ICU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天数和镇静剂的用量均低于延迟气管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7±94)h&#8197;vs(266±162)h,P=0.03;(10±5)d&#8197;vs(13±4)d,P=0.006;(9±4)d&#8197;vs(12±4)d,P=0.03;(139±39)mg&#8197;vs(186±48)mg,P=0.001)]。两组病死率和HAP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1%&#8197;vs&#8197;36.2%,P=0.45;49.1%&#8197;vs&#8197;63.8%,P=0.13)。结论 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早期气管切开可获得较大的收益,提倡早期气管切开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颅底脊索瘤临床误诊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以期提高原发颅底脊索瘤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纳入2005年2月至201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连续收治的155例颅底脊索瘤患者。测量磁共振他加权和T1增强序列中肿瘤信号强度与脑干信号强度的比值(RT2和REN),比较误诊组(50例)和对照组(105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进而依据肿瘤的部位和常见的误诊肿瘤特征进行横向比较分析。结果误诊组的50例颅底脊索瘤中,19例误诊为神经鞘瘤,12例误诊为表皮样囊肿,8例误诊为岩斜脑膜瘤,5例误诊为其他骨肿瘤,3例误诊为垂体腺瘤,3例误诊为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畸形。误诊组的RT2和REN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为2.49(0.79)和0.99(0.7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但误诊组和对照组间肿瘤的部位和骨质浸润程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与蝶枕部相比,蝶岩部(P=0.001)和岩枕部(P=0.008)的脊索瘤易导致误诊;与弥散内生型相比,外生型脊索瘤更容易导致误诊(P<0.001)。结论颅底脊索瘤的影像学表现异质性较大,发生于侧颅底和外生型脊索瘤容易被临床误诊,最常见的易混淆肿瘤为侧颅底神经鞘瘤和环池表皮样囊肿。磁共振信号强度比值可以提供定量参考,但其在脊索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仍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幕上脑膜瘤继发癫痫的危险因素以及手术对继发癫痫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67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肿瘤,术后对癫痫预后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应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探讨影响幕上脑膜瘤继发癫痫发作的因素。结果本组患者脑膜瘤继发癫痫的发生率为17.2%(46/267)。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脑膜瘤位于围中央区皮质(P<0.01)、男性(P=0.01)、青年患者(<45岁,P<0.01)以及伴有脑积水(P<0.01)与脑膜瘤术前继发癫痫有关。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脑膜瘤位于围中央区皮质(HR=2.21,95% CI:1.23~3.97,P=0.008)以及青年患者(<45岁)(HR=2.03,95%CI:1.11~3.68,P=0.021)是幕上脑膜瘤继发癫痫的独立危险因素。213例患者获随访,平均随访(24±13)个月。术前伴发癫痫的患者行脑膜瘤切除术后的癫痫无发作率为80.4%(37/46)。结论癫痫是脑膜瘤较常见的临床表现,肿瘤位于运动相关皮质以及青年患者更易伴发癫痫发作。幕上脑膜瘤继发癫痫患者单纯行肿瘤切除可获得较好的癫痫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起源于颞叶后外侧皮质癫痫的临床特征和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0例起源于颞叶后外侧皮质癫痫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致痫灶切除术,分析起源于该部位癫痫的临床特征,观察手术疗效。结果10例患者平均起病年龄为(14.0±7.6)岁,平均手术年龄为(18.8±6.0)岁,癫痫平均病程为(5.1±3.3)年。所有患者MRI检查病灶均为阳性。发作症状学中,4例患者有自动症表现,包括口咽部自动症和双上肢摸索症状,其中3例出现在发作早期;6例患者表现为偏转发作,均出现于发作早期,其中4例偏转方向与病灶侧别一致。致痫灶切除术后,2例患者术后1个月偶尔出现癫痫发作,3个月后完全消失;所有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8.6±5.3)个月,癫痫发作均完全消失(国际抗癫痫联盟分级1级)。结论偏转发作是起源于颞叶后外侧皮质癫痫患者的常见发作症状,部分患者也可出现颞叶内侧癫痫发作表现。临床诊断需要结合症状学、电生理学及影像学综合评估,单纯病灶切除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高级别胶质瘤的侵袭特点,并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定量分析高级别胶质瘤的侵袭范围.方法 回顾性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0例额叶高级别胶质瘤(WHOⅢ~Ⅳ)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头颅MRI及DTI检查,于MRI T1加权增强扫描图像上,分别在肿瘤强化实体、距离强化实体边缘1 cm和2 cm的部位各选取1个感兴趣区;之后应用DTI技术测定3个感兴趣区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所有患者均行肿瘤切除术,术后对3个感兴趣区的标本依次进行相关病理学检查和肿瘤细胞比例测定.通过建立判别分析模型,对3个感兴趣区的ADC、FA值与肿瘤细胞比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病理学相关结果显示,随着距离肿瘤实体边缘距离的增加,残余肿瘤细胞比例显著减少(均P<0.05);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Ki-67的表达较肿瘤实体显著下降(均P<0.05).通过对3个感兴趣区的ADC、FA值与肿瘤细胞比例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标准化典则判别函数为D=0.201ADC+1.094FA(其中D为肿瘤细胞的比例,为标准化的数值),该函数可通过DTI测定的ADC值和FA值预测肿瘤细胞的比例,准确率为66.7%.结论 随着距离高级别胶质瘤实体边缘距离的增加,肿瘤细胞的比例、侵袭性和增殖力均较肿瘤实体明显下降.通过建立判别分析模型,初步得出DTI参数与肿瘤细胞比例的量化关系,以期协助指导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eth)对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后神经细胞凋亡及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60只SD成年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假手术(Sham)组、甲基强的松龙(Meth)组和生理盐水(Saline)组,每组各20只; 假手术组仅需切开椎板不损伤脊髓,甲基强的松龙组和生理盐水组采用改良Allens法制作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后立即从尾静脉注射大剂量MP治疗,并在术后第1、2 d相同的时间点分别注射1次; 采用尼氏染色(Nissl)观察组织形态变化; 采用免疫荧光观察蛋白caspase-3表达水平; 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GSK-3β和β-catenin的表达水平。结果 甲强的松龙组(Meth)第7 d SCI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减轻(P<0.01); Meth组抑制凋亡蛋白caspase-3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1); 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CI)后第3、7 d,甲基强的松龙组呈现抑制蛋白GSK-3β表达(P<0.05),而蛋白β-catenin表达则明显上调(P<0.05)。结论 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MP可能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来促进大鼠运动功能恢复以及抑制急性脊髓损伤神经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立体脑电图(SEEG)引导外科手术治疗颞岛型颞叶癫痫附加症(TPE)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癫痫中心2014年5月至2015年11月经SEEG证实的颞岛型TPE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10例(占同期147例颞叶癫痫手术患者的6.8%)。所有患者在立体定向辅助机器人引导下植入SEEG电极,综合定位评估后行致痫灶切除手术,切除范围包括前颞叶、颞叶内侧结构及岛叶致痫皮质。随访观察手术疗效。结果每例患者植入电极9~16根,平均(12.4±2.1)根。其中7例为颞岛同步型,3例为颞岛独立型。术后仅1例出现短暂命名性失语,在出院前恢复,其余患者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为18~36个月,平均(28±6)个月。全部患者均达Engel分级Ⅰ级(Ⅰa级9例,Ⅰc级1例)。结论SEEG是明确诊断颞岛型TPE的重要方法;在SEEG的引导下,外科治疗颞岛型TPE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所致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d月北京丰台医院癫痫中心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医疗联盟收治的43例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证实为FCD。分析患者的临床发作类型、视频脑电、MRI表现、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PET)-CT表现、病灶部位、手术切除范围以及术后病理分型。根据Engel分级评估患者的预后。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FCD所致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43例患者术后随访3.8~5.5年,平均(4.3±1.2)年。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部分性发作、PET—CT阳性、病灶位于颞叶以及完全切除病灶的患者预后更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切除范围与FCD所致难治性癫痫的手术预后密切相关(OR=6.857,95%CI:1.583—29.707,P=0.010)。结论手术切除范围与FCD所致难治性癫痫患者的手术预后相关。术前临床发作类型、PET-CT表现、病灶部位可能能够作为评估患者手术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小脑后下动脉(PICA)远端动脉瘤的安全性和疗效。 方法回顾性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PICA远端动脉瘤患者,共42例,其中38例为破裂动脉瘤患者,入院时Hunt-Hess分级Ⅰ~Ⅲ级;窄颈囊状动脉瘤28例,宽颈囊状动脉瘤6例,梭形动脉瘤8例。37例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动脉瘤,5例采用Onyx胶闭塞载瘤动脉。 结果42例患者均成功治疗。37例单纯弹簧圈栓塞的患者中,31例(83.8%)为致密栓塞,6例(16.2%)为部分栓塞。1例术后2 d再次出血后死亡;3例术后出现吞咽困难,6个月均恢复正常。1例采用Onyx胶闭塞远端主干者出现无症状局部性延髓梗死。28例行影像学随访,随访时间为3~15个月(中位时间8.2个月),3例(7.1%)患者动脉瘤复发。 结论血管内治疗PICA远端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切除第三脑室内肿瘤对穹窿结构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例第三脑室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患者均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切除肿瘤.分别于术前,术后1、2、3个月行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分析穹窿各向异性分数(FA)、表观弥散系数(ADC)以及穹窿长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5例患者均行肿瘤全切除.术后1个月,3例患者穹窿的FA值稍有下降,1例ADC值稍有下降,4例穹窿长度缩短.至术后3个月,4例患者穹窿的ADC值,3例患者穹窿的FA值、长度呈现向术前状态恢复的趋势.结论 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手术对第三脑室内肿瘤患者穹窿结构的影响不明显,且多可恢复.DTI功能分析可作为评估手术安全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