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超声造影在肝癌消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癌消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肝癌患者进行了超声造影、增强CT/MR和/或病理检查.其中35例进行射频消融治疗,8例行氩氦刀消融治疗,17例采取无水酒精量化治疗.结果超声造影诊断肝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6.9%、95.1%和96.2%.射频消融20分钟和一个月后超声造影分别发现4例和2例患者动脉相早期病灶有部分强化.氩氦刀消融一个月后2例患者见到动脉相早期病灶内有强化.结论超声造影有助于肝肿瘤消融治疗适应症的选择,确定消融范围,是评价消融疗效的一种有效方法,且能明确残存部位,引导补充治疗. 相似文献
2.
超声血管造影在肝癌介入治疗前后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超声血管造影对原发性肝癌(HCC)在经皮肤动脉栓塞术(TAE)治疗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超声造影剂Levovist经肘静脉注入的方法,检查12例HCC患者在TAE治疗前后血供的变化情况。要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的半定量测量方法,判定栓塞前后肿瘤血供的丰富程度,并与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超声血管造影与DSA在探查肝癌TAE治疗前后肿瘤血供方面无差异(P〉 相似文献
3.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目前肝癌治疗前后最好的影像检查方法。综述了超声引导下肝癌治疗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射频消融,选择性门静脉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高强度聚焦超声,微波凝固,肝动脉分支穿刺栓塞化疗,经皮瘤内注射药物及深部冷冻方面的进展,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治疗效果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0 引言
自第二代超声微泡造影剂Sono Vue 2001年投入临床使用以来,超声造影在鉴别肝脏占位性病变性质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到目前为止,肝脏良恶性质的占位性病变在超声造影上的鉴别要点已经比较明确,同时超声造影在肝脏肿瘤的继发和原发性质的鉴别方面的研究工作也正在开展.本文结合近3年发表的有关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肝脏恶性肿瘤方面的文章,就超声造影在转移性肝癌和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的鉴别中的应用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小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90例肝肿瘤患者,观察肝肿瘤病灶造影前后的良恶性情况,并对小肝癌病灶超声造影增强及消退开始时间进行记录.结果 造影前后肝肿瘤病灶良恶性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癌、透明细胞癌、高分化癌造影增强和消退开始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技术对肝脏肿瘤血流灌注特点具有更强的检测能力,可显著提高小肝癌的诊断率,值得进一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不同分化程度原发性小肝癌的超声造影特征,探讨超声造影在其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原发性小肝癌(均有手术病理结果)患者的超声造影资料,比较并分析不同分化程度小肝癌病灶的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以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结果 47例患者术后病理结果显示高分化22例、中分化20例和低分化5例.不同分化程度原发性小肝癌开始增强时间及达峰时间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造影剂消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正确诊断原发性小肝癌43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1.49%.结论 超声造影诊断原发性小肝癌具有较高的正确率,且不同分化程度原发性小肝癌超声造影表现特征存在差异,可为临床治疗方式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肝癌患者微波消融术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 将107例肝癌患者纳入本研究,共183个病灶.患者均采取肝癌微波消融术治疗.观察肝癌患者微波消融术后超声造影结果.结果 CECT/CEMRI判断肿瘤完全消融率为90.71%(166/183),肿瘤残存或复发9.29%(17/183),CEUS判断肿瘤完全消融率为91.80%(168/183),肿瘤残存活复发8.20%(15/183).CEUS判断疗效中,有2例假阴性,1例假阳性.CECT/CEMRI判断疗效中,有1例假阴性,2例假阳性.结论 超声造影可以作为评估肝癌患者微波消融术治疗效果的可靠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我国肝癌发病率高,原发性肝癌常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本研究应用实时超声造影对肝癌高危患者进行定期跟踪监测,探讨其早期发现和诊断微小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2月-2013年11月针对320例肝癌高危患者进行定期的肝常规超声检查和追踪定位的肝超声造影检查,根据肝内病灶在超声造影不同时相的增强表现特点鉴别诊断其良恶性。结果:320例肝癌高危患者定期随访中,经肝超声造影发现和诊断微小肝细胞癌20例,并经手术病理证实,包括直径≤1.0 cm肝癌7例、1.1~2.0 cm肝癌13例。其中6例(30.0%)呈不典型的“快进同出”型表现;病灶小,灰阶超声上呈等回声是超声造影表现不典型的主要因素。结论: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对肝癌高危患者的定期跟踪监测,可早期发现微小肝癌,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肝包膜下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间临床表现或其他影像学诊断怀疑为肝包膜下肝癌的51例患者,分析其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的表现,并总结其特征。结果:51例患者,共53个病灶,经手术、介入、临床表现或影像学检查证实。所有病灶均位于肝脏包膜下,45个病灶紧贴肝包膜,8个病灶位于肝包膜下10 mm以内。肝包膜下病灶以等回声和稍高或稍低回声为主,占90.6%(48/53),肿块边界不清和欠清者占94.3%(50/53)。超声造影显示53个病灶中48个表现为动脉期快速增强,同步增强5个。门脉期38个病灶减退呈低回声,占71.7%(38/53);15个病灶呈等回声,占28.3%(15/53);延迟期50个病灶减退呈低回声,3个病灶仍呈等回声改变。53个病灶中,超声造影检查符合"快进快出"类型38个,占71.7%(38/53);"快进慢出"类型12个,占22.6%(12/53);"快进不出"类型3个,占5.7%。常规超声检出15个病灶,检出率为28.3%(15/53),超声造影检出53个病灶,检出率为100%(53/53),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对增强计算机层析成像(CECT)肝脏低密度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CECT提示肝脏低密度病灶的CEUS检查结果。结果47例病灶的病理结果为20例转移癌,9例炎性假瘤,6例血管瘤,4例原发性肝癌,2例囊肿,2例脓肿,2例结核,1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1例肝脏局部脂肪组织浸润。45例CEUS诊断结果与病理或临床诊断相符合。囊肿和炎性假瘤在整个CEUS时相无增强,但炎性假瘤内可有穿行的血管。肝脏局部脂肪组织浸润与肝脏同步增强。乏血供转移癌中80%(12/15)的表现为周边快速、轻度增强,内部轻微均匀增强;富血供转移癌中80%(4/5)表现为整体明显快速增强。脓肿和结核在CEUS中的强化程度与坏死程度有关,表现为快速不均匀增强。血管瘤周边向中心缓慢增强,其持续增强时间较转移癌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NH的CEUS表现由中心向外快进快出的典型增强方式。原发性肝细胞肝癌CEUS表现为整体快进快出的增强方式。结论CEUS对CECT肝脏低密度病灶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有助于此类病灶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报告B超在11例肝癌手术中的应用。共发现18个癌灶。最大直径15cm,最小直径0,2cm。大于3cm的9个癌灶已被术前B超,CT和术中B超检出,其中4例经探查大体判断无法切除,但在术中B超引导下切除成功。小于2cm的9个癌灶,术前B超、CT无一发现,其中4个虽经手术探查亦未能看到或摸到,经由术中B超检出。本文详细描述了肝癌与脉管间的关系和癌灶的声像图特征,同时还就术中B超对肝癌诊断及手术应用价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彩超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前后的临床应用价值 ,评价TACE、TACE PLI的治疗效果。方法 所有病例于治疗前1天、治疗后 1周、2周以及治疗后每月行一次超声检查 ,同时定期行血清AFP测定 ,再手术病例及治疗后穿刺取活检病例可用病理结果来判断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AFP、肿瘤直径、肿瘤血供、肝固有动脉峰值速度、RI均有显著变化 (P <0 0 5 ) ,TACE PLI组较TACE组AFP转阴率升高 (P <0 0 5 )、肿瘤直径缩小、肿瘤血供减少、肝固有动脉内径减小、峰值速度减慢 (P <0 0 5 ) ,RI升高 (P <0 0 5 )。结论 彩超为判断肝癌的治疗效果提供了一种简便、及时、准确的方法 ,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治疗方案的确定和预后评估亦具有重要意义。TACE、TACE PLI在肝癌的治疗中有较好的疗效 ,TACE PLI的疗效又较TACE为优 相似文献
15.
超声在肝脏囊性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脏囊性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了16例肝脏囊性恶性肿瘤的灰阶及彩色多普勒特征。其中肝脏原发肿瘤8例,转移性肝肿瘤8例。灰阶超声观察肿瘤的大小、形态、数目、囊壁的厚度及内部回声,多普勒超声观察肿瘤的供血状况并测定其流速。结果 原发肿瘤以单发病灶多见,转移性肿瘤以多发病灶多见。肿瘤直径为1.9-13.6cm。8例呈类圆形,5例为不规则形,3例呈分叶状。15例表现为囊壁不规则增厚,7例内有厚分隔,6例可见向囊腔内突起的乳头样结节。彩色多普勒显示14例于壁内、乳头结节内或分隔上引出血流信号,其中13例为搏动性血流信号。结论 肝脏囊性恶性肿瘤的灰阶超声表现为厚壁不规则的囊性病变,彩色多普勒能够较好地反映其囊壁、分隔及乳头内的血流信号,为肝脏囊性恶性肿瘤的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肾错构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1例肾错构瘤行SonoVue实时超声造影检查,观察病灶内灌注过程及回声变化,并运用时间 强度曲线分析软件对储存的动态图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与周边正常肾皮质对比,肾错构瘤在始增时间、强化程度及强化持续时间上均表现出一定的特点;在时间 强度曲线上两者在灌注起始端均较圆滑,曲线较低平,相对来说,肾错构瘤弧度较低,正常肾皮质弧度较高。两者在峰值强度、达峰时间及曲线下面积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曲线尖度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超声造影及时间 强度曲线定量分析技术,能更好观察并定量分析肾错构瘤的血流灌注特点,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估乳腺癌周围血管受侵程度及可切除性的价值。方法选择诊治的乳腺癌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超声造影检查,记录造影特征并判定周围血管受侵程度及可切除性。结果在98例患者中,超声造影达峰时间为(16.44±0.65)s,峰值强度为(0.16±0.05)dB。诊断为周围血管受侵85例,其中动脉血管受侵48例,静脉血管受侵37例,判断周围血管受侵程度的准确率为88.8%,Kappa值为0.789。超声造影判断乳腺癌可切除性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为96.2%、95.0%和95.9%。COX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临床分期、年龄、周围血管受侵、达峰时间、峰值强度都为影响手术切除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超声造影可准确评估乳腺癌周围血管受侵程度及可切除性,有助于病情判断与手术治疗,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