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3 毫秒
1.
上海市肝癌协作组曾于1979年3、4月间在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召开关于原发性肝癌诊断和治疗问题的讨论会。至今,三年来上海市许多临床和科研单位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又有了不少进展。诊断方面B型超声显象已在许多医院普遍使用,5′核甙酸磷酸二酯酶同功酶的诊断价值业已为新华医院等单位论证。治疗方面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肿瘤学会肝癌  相似文献   

2.
近十年来超声诊断仪性能大大提高,特别在使用最新的机械扫描扇形实时灰阶显象仪中 对原发性肝癌诊断可获得较清晰而又准确的癌瘤声象图。Toylor等应用同位素肝扫描显示“冷区”肝囊肿、脓肿、原发和转移性癌瘤的病例,并全部辅以灰阶超声断层扫描检查,其准确率达88%。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不同分化程度原发性小肝癌的超声造影特征,探讨超声造影在其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原发性小肝癌(均有手术病理结果)患者的超声造影资料,比较并分析不同分化程度小肝癌病灶的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以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结果 47例患者术后病理结果显示高分化22例、中分化20例和低分化5例.不同分化程度原发性小肝癌开始增强时间及达峰时间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造影剂消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正确诊断原发性小肝癌43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1.49%.结论 超声造影诊断原发性小肝癌具有较高的正确率,且不同分化程度原发性小肝癌超声造影表现特征存在差异,可为临床治疗方式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摘 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和转移性小肝癌超声造影的血流动力学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210个原发性小肝癌和93个转移性小肝癌的超声造影表现,比较两组小肝癌在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表现的异同。结果(1)303个小肝癌病灶,超声造影表现为动脉期快速增强、门脉期或延迟期消退,转移性小肝癌增强达峰时间和开始消退呈低回声时间明显早于原发性小肝癌(P<0.05)。(2)超声造影动脉期显示,95.7%(201/210)的原发性和2.3%(2/93)的转移性小肝癌呈高回声(P<0.05),门脉期及延迟期显示原发性和转移性小肝癌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超声造影动脉期增强形态上,原发性小肝癌和转移性小肝癌分别有93.4%(196/210)和35.5%(33/93)的病灶呈整体均匀性增强(P<0.05);转移性小肝癌中,54.8%(51/93)的病灶周边呈环状或不规则状增强,明显高于原发性小肝癌的5.2% (11/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转移性和原发性小肝癌在超声造影动脉期均呈快速增强,但在增强方式和开始消退呈低回声的时间上均存在一定差异。超声造影为原发性与转移性小肝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早、中期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患者,术前病灶的准确定位,对指导手术极为重要。本文根据33例患者的肝脏肿瘤术前在超声仪上的不同显象,与术中所见、组织学检查,进行对照和讨论,力求对超声显示的病灶图象,在大小、性质等方面,作出较为切合实际的判断;对B型超声仪在肝癌诊断中的地位作一评价。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同时作 B 型超声和 CT 检查的60例肝癌进行了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表明 B 型超声与 CT 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3%与96.7%,两者联合诊断符合率为98.3%。本文讨论了 B 型超声、CT 对肝癌诊断不符的原因,强调了 B 型超声在 AFP 阴性肝癌诊断中的重要性及 CT 在诊断肝癌肝外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指出了 B 型超声和 CT 的联合应用,有助于提商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7.
袁成  张黎明 《肿瘤》1994,14(4):197-199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80例原发性肝癌、31例肝良性占位病变、42例肝硬化、38例健康志愿者血、尿中假尿嘧啶核苷(PD)的含量。结果显示,假尿嘧啶核苷的含量在原发性肝癌组升高显著;原发性肝癌PD阳性率71.3%(57/80);肝良性占位病变和健康组均无阳性病例;肝硬化组PD阳性者2例。对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探讨γ-谷氨酰移酶同功酶Ⅱ和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效果。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法测定138例肝癌,82例非肝癌以及30例正常人的血清γ-GTⅡ,以AFP为对照。结果原发性肝癌阳性率为79.5%,继发性肝癌为43.8%,胃肠道肿瘤为10.7%,良性肝胆疾病为3.7%,正常人为零,假阳性率4.5%,特异特95.5%。122例原发性肝癌同时检测了AFP,阳性率为72.1%  相似文献   

9.
肝癌特异蛋白快速诊断法(简称特异蛋白),是近年来开展的新技术,为评价特异蛋白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作者用特异蛋白检查,分别与AFP、B超、肝穿进行了对照观察,结果特异蛋白检查与肝穿病理的阳性符合率为91.9%,B超阳性符合率为91.7%,AFP阳性符合率为82.3%,作者认为特异蛋白是目前诊断肝癌较简便、灵敏和阳性率较高的诊断方法之一,但该法仍有一定的假阳性与假阴性率。  相似文献   

10.
根据二种不同组织的界面之间存在一种晕状回声增强区,即反射晕 (光轮) 的现象。本文通过对原发性肝癌(42例)、转移性肝癌(21例)和肝血管瘤(14例) 的声像图对比观察,发现原发性肝癌89.04%的声像图中可见光轮,转移性肝癌仅19.04%出现光轮,而肝血管中无1例出现光轮。这对超声诊断原发性肝癌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超声诊断在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切除术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79例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和30例老年良性肝脏肿块患者,均患者行肝脏病灶切除术治疗,对患者进行术前、术中和术后超声诊断,以病灶解剖病理和术后3个月超声复查结果为标准,分析原发性肝癌超声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和灵敏性。结果与标准比较,术前超声诊断的准确度为80.68%、特异度为79.63%、灵敏度为81.05%。术中行超声诊断引导病灶切除术进行,术后超声诊断查漏发现新病灶28个。与标准比较,术后超声诊断的准确度为94.20%、特异度为92.59%、灵敏度为94.77%。术后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和灵敏性明显高于术前诊断(P<0.01)。结论围术期超声诊断可以指导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切除术的顺利进行,提高了患者癌灶清除率,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通过血流动力学特征对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的鉴别价值.方法 选取60例确诊为原发性肝癌和60例转移性肝癌患者,所有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分析两者血流动力学特征的异同.结果 原发性肝癌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肝动脉直径、肝动脉峰值、门静脉流速以及肝动脉最小流速均与转移性肝癌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的肝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内部血流信号检出率为88.3%,周边血流信号检出率为100.0%;转移性肝癌内部血流信号检出率为48.3%,周边血流信号检出率为70.0%,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血流特点为高速高阻型,转移性肝癌则为低速高阻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通过血流动力学参数对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鉴别特异性较好,具重要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肝癌患者微波消融术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 将107例肝癌患者纳入本研究,共183个病灶.患者均采取肝癌微波消融术治疗.观察肝癌患者微波消融术后超声造影结果.结果 CECT/CEMRI判断肿瘤完全消融率为90.71%(166/183),肿瘤残存或复发9.29%(17/183),CEUS判断肿瘤完全消融率为91.80%(168/183),肿瘤残存活复发8.20%(15/183).CEUS判断疗效中,有2例假阴性,1例假阳性.CECT/CEMRI判断疗效中,有1例假阴性,2例假阳性.结论 超声造影可以作为评估肝癌患者微波消融术治疗效果的可靠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姚相巍 《现代肿瘤医学》2018,(22):3606-3608
目的:研究腹部超声、CT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50例确诊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肝癌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50例肝脏良性肿瘤患者作为良性组及50例来院参加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以病理结果为标准,对比三组受检者的腹部超声、CT诊断阳性率,血清AFP水平,联合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研究联合诊断不同分期原发性肝癌的阳性率。结果:三组受检者对比,肝癌组患者的腹部超声、CT诊断阳性率及AFP水平均高于良性组及对照组,且良性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超声、CT及AFP联合诊断Ⅰ-Ⅱ期及Ⅲ-Ⅳ期肝癌的阳性率高于单项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效能对比,腹部超声、CT及AFP联合诊断的特异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单项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超声、CT联合血清AFP诊断原发性肝癌,较各单项诊断阳性率高,且联合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更好,可有效明确肝癌分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5.
自1976年至1984年间,我院收治无临床症状、体征的原发性肝癌(亚临床期肝癌)28例,其发现的主要途径有:(1)对有肝病的病人定期检查血清甲胎蛋白的含量;(2)用AFP检测于高发区及高发人群中作普查;(3)X线胸透观察横膈情况及B型超声显象等检查肝脏。本组病人的手术切除率为50%,不规则肝切除手术方法较简单、容易,术后无明显并发症。42.9%的肿瘤直径≤5cm,大部分肿瘤色膜较完整,术后3年、5年生存率为62.5%、57.1%。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病人采用肝动脉结扎合并放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本文还讨论发现亚临床期肝癌的途径和标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脏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99例肝脏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29例原发性肝癌中弥漫型8例,块状型123例,结节型78例,小癌型20例。68例转移性肝癌来自15个病灶。发现癌栓70例。CDFI检查显示,94例原发性肝癌及8例转移性肝癌病灶内可见搏动性血流,70例原发性肝癌及33例转移性肝癌仅表现为瘤周供血。结论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脏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314例原发性肝癌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分析,了解AFP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和对应关系。方法:APP酶标醋纤膜对流参比电泳测量法。结果:原发性肝癌测定AFP的阳性率为72%,且多数数值较高(>400ug/L者为63.4%),结论说明AFP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有诊断价值。但有局限性,应结合临床和其他检查资料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在肝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9例原发性肝癌,5例转移性肝癌病例进行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检查,观察病灶内及肝实质的造影剂动态灌注过程。结果 超声造影后,原发性肝癌表现为动脉相快速增强,随后快速消退;转移性肝癌动脉相表现多样,实质相呈明显的低回声“缺损”区,并且于实质相发现了更多病灶。结论 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对于提高肝恶性肿瘤的定性诊断及检出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诊断典型与非典型肝癌的声像学特征.方法 选择行肝脏占位性病变超声造影患者148例,其中不符合欧洲超声造影剂指导原则中原发性肝癌典型表现的患者47例作为非典型肝癌组,符合原发性肝癌典型表现者80例作为典型肝癌组.所有病例经病理检查确诊,比较2组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和2组声像学的不同.结果 超产造影与病理检测结果一致性比较,Kappa =0.784,两者诊断一致性较好.超声造影诊断典型肝癌的准确率为98.75%,诊断非典型肝癌的准确率为95.7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47,P >0.05).典型肝癌和非典型肝癌开始增强时间和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PP> 0.05.典型肝癌和非典型肝癌开始消退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典型肝癌组与典型肝癌组Ⅰ型高分化者(x2=0.554)、Ⅱ~Ⅲ型低分化者(x2=0.478)动脉期增强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门脉期,非典型肝癌组和典型肝癌组Ⅰ型高分化者表现为等回声的比例(x2 =6.987)、Ⅱ~Ⅲ型(x2=6.01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非典型肝癌组与典型肝癌组Ⅰ型(x2=6.845)、Ⅱ~Ⅲ型(x2=5.995)的增强方式比较,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造影可敏感地反映肝肿瘤的血流动力学特性,因对不同分化程度的肝癌有不同的造影表现而可对典型与非典型肝癌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TACE联合RFA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多电极射频治疗(RFA)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37例单发肿瘤直径5~8cm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单纯RFA组69例和TACE联合RFA组168例,RFA治疗后2周通过超声造影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TACE联合RFA治疗的168例患者中超声造影显示91例(53%)始终无增强,呈边界清楚的低回声,诊断肿瘤完全灭活;77例表现为边缘部分区域的结节状、月牙状或不规则形增强区。而单纯RFA治疗的69例患者中超声造影显示23例(33%)肿瘤完全灭活。结论:TACE联合RFA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比单纯RFA治疗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