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有两种特异性受体,分别为含激酶插入区受体(KDR)和fms样酪氨酸激酶-1(Flt-1),主要分布在血管内皮细胞表面[1]。研究表明在人类实体肿瘤中VEGF表达升高[2]。本实验用RT-PCR方法检测VEGF、Flt-1、KDR的mRNA在尖锐湿疣组织的表达,探讨在尖锐湿疣发病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内皮素-1(endothelin 1,ET-1)是由2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强血管收缩肽,在维持人体系统及外周血管张力中起重要作用[1].ET-1还是许多细胞的促分裂剂,体外研究表明,培养的人角朊细胞能合成分泌ET-1[2,3],并为黑素细胞的促分裂剂[3].  相似文献   

3.
皮肤T细胞淋巴瘤(CTGL)的免疫表型虽大都为辅助(Th)型[1],但其异质性却复杂[2],少数病例可表现为抑制(Ts)型[3]或初为Th后为Ts型[4],也可为ThTs两种表型[5-7],或失去其特殊表型标记等[1].  相似文献   

4.
假性湿疣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假性湿疣(pseudocondyloma)为一种新认识的疾病,表现为女阴小阴唇内侧多发性集合性颗粒状丘疹及绒毛状突起性异常[1]。Altemeyer在1981年和1982年分别以女阴假性湿疣(pseudocondyloma of vulvae)[2]和女阴乳头状多毛症(hirsuties pupillaris vulvae)[3]报告,又名多毛状小阴唇(hairy nymphe)[4],多毛样乳头瘤(hirstuoid papillomas)[5],其后远藤等分别描述了各自在临床中所见到的患者[6]。李佳琳[1]等和苏敬泽等也作过报道。因假性湿疣在临床表现与组织病理上易与尖锐湿疣混淆而造成误诊误治,有文献报道误诊率为34.6%[7]。现将目前对假性湿疣的认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脂肪抽吸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世纪法国的Denars和Mars医师首先提出了腹壁皮下脂肪切除整形[1],到20世纪20年代法国Dujarricr医师用小切口局部脂肪刮除重塑体形[2],虽然因感染及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以失败而告终,但揭开了去脂的新篇章。近20年来兴起于欧洲的脂肪抽吸术,首先由Fischor开始大量应用注射器进行脂肪抽吸术[3],使原来的减肥方法因创面的暴露、过大的损伤所引发的感染及血管损伤、脂肪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大大减少[4],因此很快风靡全球,并不断被医务人员加以改进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血管球瘤,又名球状血管瘤、血管神经肌瘤,是一种常见的血管性错构瘤[1]。血管球瘤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但最多见于手指的甲床,足部血管球瘤相对少见[2]。多为良性,极少数为恶性;多为单发,偶见多发。血管球瘤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主要表现为疼痛,呈间歇性疼痛、触痛和冷刺激痛,多局限于患处。目前公认,手术切除是治疗血管球瘤的有效方法[3]。自2017年2月至2021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手足外科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足部甲下血管球瘤患者5例,疗效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7.
<正>脂肪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主要发生在四肢、肩背部和腹部的皮下组织[1],它们通常由分化成熟的脂肪组织组成,没有细胞异型性[2]。病理组织切片下将含有成熟骨成分的脂肪瘤称为骨旁脂肪瘤[3]。与骨骼无关的脂肪瘤中含有成熟的骨组织成分是罕见的,因此骨旁脂肪瘤是一种比较罕见的良性肿瘤性疾病,具有一些特征性的放射学和病理学表现,在临床上多以个案报道的形式出现[4]。  相似文献   

8.
多发性皮肤浆细胞瘤(MCP)罕见,几乎没有不伴发系统性丙球蛋白性病变而单独发生[1,2],并以多发性骨髓瘤(MM)[1]伴发为多见,以往报道的多系单克隆丙球蛋白病性(MC-MCP)[2].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际上对血液中中分子量物质(简称中分子;MMS)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发现中分子参与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2-4].  相似文献   

10.
在白念珠菌的实验室鉴定中,芽管形成仍为主要依据之一[1]。自Taschdjian首先应用血清培养基进行白念珠菌芽管试验以来[2],目前仍为大多数实验室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Current Aspects of Modes of Action of Dapson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17.
报告1例外阴Pinkus纤维上皮瘤。患者女,71岁。左大阴唇外侧斑块10余年。皮肤科检查见左大阴唇外侧一2cm&#215;2cm灰黑色浸润性斑块.质地中等,边缘清楚,表面散在红色点状糜烂面,无明显渗液。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棘层下方大量基底样细胞增生.增生的细胞呈条索状嵌入真皮增生的纤维间质中,彼此吻合形成网状,基底细胞胞核大而深染,胞质少,呈嗜碱性,表皮基膜完整,真皮内有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诊断:外阴Pinkus纤维上皮瘤。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