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BV是嗜肝DNA病毒.其S基因编码3种外膜蛋白.包括主蛋白(即HBsAg),中蛋白(即HBsAg和PreS2蛋白)、和大蛋白(HBsAg、PreS1蛋白和PreS2蛋白)。近年来随着对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HBV—LP)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感染与病毒复制等方面研究的深入.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其越来越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通过检测拉夫米定治疗的HBV患者血清中的HBV—LP.探讨其作为抗病毒治疗疗效判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HBV-LP)、HBVDNA、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以及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PreS1),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检测对于判断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156例HBV感染者血清中的HBV DNA进白行检测,并用ELISA法对HBV-LP、HBVM及PreS1进行检测。结果HBV-LP的检出率与HBV DNA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HBV-LP的含量与HBV DNA拷贝数的对数值具有相关性(γ=0.926,P〈0.001),存HBV DNA阳性血清中HBV-LP阳性率(92.4%)明显高于HBeAg(53.8%)和PreS1(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LP能反映乙型肝炎患者体内HBV复制情况,比PreS1和HBeAg更具有优势,可以作为判断HBV复制新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HBV-LP)、HBVDNA、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以及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PreS1),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检测对于判断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156例HBV感染者血清中的HBV DNA进白行检测,并用ELISA法对HBV-LP、HBVM及PreS1进行检测。结果HBV-LP的检出率与HBV DNA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HBV-LP的含量与HBV DNA拷贝数的对数值具有相关性(γ=0.926,P〈0.001),存HBV DNA阳性血清中HBV-LP阳性率(92.4%)明显高于HBeAg(53.8%)和PreS1(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LP能反映乙型肝炎患者体内HBV复制情况,比PreS1和HBeAg更具有优势,可以作为判断HBV复制新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我国严重的和常见的传染病之一,目前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主要包括: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下简称HBV—M)HBV—DNA和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下称PreS1)。由于HBV—DNA定量检测技术要求精密,所需要的条件高,易发生污染和假阳性。一般基层医院难以开展,也不适于做常规检测,而PreS1与HBV—M之间关系的研究备受人们关注。所以我们实验室自2003年10月开展了乙型肝炎病毒PreS1的检测,现将3年来的HBsAg阳性结果与PreS1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HBV-LP)在血清HBeAg阴性HBV感染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对162例HBV感染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及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FQ-PCR定量检测HBV-DNA。结果162例HBV感染者血清中,HBV-LP与HBV-DNA、HBeAg之间均关联显著(P均〈0.01);HBV-LP与HBV-DNA、HBeAg间阳性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HBV-LP阳性率为84.57%,较HBV-DNA、HBeAg高,分别为62.96%、38.89%(P均〈0.05);血清HBV-LP浓度及其阳性率在HBeAg和HBV-DNA的阳性组与阴性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HBeAg阳性组中HBV-LP与HBV-DNA间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检测符合率为96.83%;HBeAg阴性组中HBV-LP与HBV-DNA间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HBV-LP阳性率为76.77%,较HBV-DNA高。在58例HBeAg和HBV-DNA共同阴性的HBV感染血清中,检出HBV-LP阳性42例。结论血清HBV-LP是监测血清HBeAg阴性HBV感染者体内病毒复制、疾病进程与疗效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大蛋白(HBV-LP)水平与HBV复制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血清HBV-LP进行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检测;HBV D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结果 293份HBsAg阳性血清中HBV-LP阳性检出率(75.1%)与HBV DNA阳性检出率(7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BV-LP与HBV DNA水平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r=0.724),在HBeAg阳性患者中,HBeAg定量结果与HBV DNA水平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0.368).结论 HBV-LP较HBeAg能够更好地反映血清HBV DNA水平,HBeAg阳性患者HBeAg定量检测值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血清HBV DNA水平.  相似文献   

7.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一直是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全球大约3.5亿人感染乙肝病毒(HBV)。在慢性HBV感染的病程中,约15%~40%将产生并发症,如重症肝炎、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及肝细胞肝癌(HCC)。目前,CHB的治疗目的仅在于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复制,缓解肝脏病变,本综述总结α-干扰素和拉米夫定在治疗慢性乙肝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资料,不同临床状态下的治疗策略和未来的治病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PreS1)检测方法及在乙型病毒性肝炎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对156例各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标志物PreS1进行了检测,同时对每个标本进行了HBV—DNA定量及乙肝三系的双盲测定。比较各组PreS1、HBV—DNA及乙肝三系。[结果]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论]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PreS1)测定可以作为HBV感染、复制及预后的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S基因编码的表面大蛋白(LHBs)对诊断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47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进行检测,采用ELISA法,对上述标本进行LHBs和HBV血清标志物(HBV-M)模式的检测。结果不同HBV-M模式的HBV DNA与LHBs的检出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BVDNA拷贝数与LHBs的表达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LHBs与HBV DNA呈较好的相关性,是一个指示HBV复制水平的血清指标。  相似文献   

10.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胡品津 《新医学》2003,34(1):52-53
1引言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治疗的关键是抗病毒,通过清除或持续抑制乙型肝炎病毒,改善肝脏的炎症坏死,阻止病情向进行性肝病犤包括肝硬化和(或)肝细胞癌犦发展。我国于2000年提出了新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并修改了“拉米夫定临床应用指导意见”。为了帮助临床医师理解和运用这些方案,本文参考2000年制定的“亚太地区乙型和丙型肝炎防治共识报告”,就慢乙肝的抗病毒治疗的原则问题阐述如下。2抗病毒治疗策略制定的依据2.1发病机制及自然病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病毒、肝细胞和机体免疫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过…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通过检测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HBV)表面抗原大蛋白(LHBS)、HBV-DNA、HBV-preS1、乙肝病毒e抗原(HBeAg),探讨LHBS与后3者的相关性及LHBS在乙型肝炎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LHBS、HBV-preS1、HBeA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DNA的检测方法为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结果91例HBV感染者血清中,LHBS的OD值与HBV-DNA拷贝数对数值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rs=0.652,P0.01),LHBS与HBV-DNA、HBV-preS1、HBeAg间均相关(P0.01),且阳性率均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HBS的阳性率最高。在HBV-DNA阳性和HBV-DNA阴性组中,LHBS与HBeAg阳性率均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HBS与HBV-preS1的阳性率在HBV-DNA阴性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HBS更为敏感。在HBeAg阴性组中,LHBS与HBV-preS1、HBV-DNA的阳性率均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较HBV-preS1、HBV-DNA均高。结论LHBS是反映HBV感染者体内病毒复制程度的敏感、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检测对乙型肝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HBV-LP)检测对乙型肝炎诊断及判定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复制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和HBV-LP;用荧光定量PCR方法 检测HBV-DNA.结果 179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中PreS1Ag、HBV-LP和HBV-DNA总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65.92%、79.33%和72.07%,HBV-LP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PreS1Ag检测阳性率,与HBV-D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eAg、PreS1Ag和HBV-LP与HBV-DNA总的检测符合率分别为67.04%、78.20%和89.38%,HBV-LP明显优于HBeAg和PreS1Ag.129例HBV-DNA阳性血清标本中,HBeAg、PreS1Ag和HBV-LP阳性检测符合率分别为58.13%、80.62%和97.67%,后者显著高于前二者.88例HBeAg阳性组和99例HBeAg阴性组中HBV-DNA、HBV-LP和PreS1Ag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3.75%、95.00%和85.00%及54.55%、66.67%和50.51%,HBV-LP明显高于PreS1Ag(P<0.01),与HBV-D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BV-LP与HBVM及HBV-DNA有良好的检测互补性,是乙型肝炎诊断及HBV-DNA复制判定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4.
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众多,严重危害广大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也给国家及家庭造成巨大经济负担。随着抗乙肝病毒药物的不断出现和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如何科学合理地应用抗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Hepatitis B virus large surface protein,LHBs)、HBVDNA、乙肝五项(HBV M)等指标.探讨LHBs用于临床检测乙型肝炎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乙肝五项(HBVM)以及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LHBs),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标本HBV DNA进行检测。结果①LHBs吸光度(OD值)与HBV DNA呈正相关关系(γ=0.972);②73例HBsAg、HBeAg均为阳性患者中HBV DNA与LHBs的检出没有显著性差异(χ^2=0.00,P〉0.05)。两者的检出一致率为97.26%[(71+0)/73]。③80例HBsAg阳性、HBeAg阴性患者中HBV DNA与LHBs的检出没有显著性差异(χ^2=0.11,P〉0.05)。两者的检出一致率为82.19%[(42+18)/73]。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LHBs)与HBV DNA呈正相关性,临床上可以用于反映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情况,特别是HBeAg阴性的患者病毒复制情况,用于填补由于病毒变异引起的HBeAg检测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不同位点变异及基因型对干扰素疗效的影响。方法:研究17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临床表现、生化、血清学和病毒学指标,并分析这些病人干扰素治疗(IFN-α2b 3MU,每周三次,疗程6个月)前血清标本中的病毒X基因和前c/c基因的DNA序列。结果:所有发生T^1762-A^1764突变的5例病人对干扰素治疗均有应答,而其余12例病人中仅2例有应答。在5例既有前c区A^1896变异又有c区抗原决定簇aa107—118变异的病人中,4例无应答,1例有应答。其他3例有A^1896位点变异的病人中,2例同时伴有1~2处淋巴细胞表位变异的病人有应答,而1例伴有5处淋巴细胞表位变异的病人无应答。应答的血清HBV DNA复制水平低而抗HBc—IgM滴度高。所有病人的血清HBV DNA基因型均为B型或C型。结论:提示HBV基因变异、血清病毒载量和抗HBc—IgM滴度等可能是干扰素治疗效果的预测指标,但有待临床和实验室研究的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HB)与非慢性HB患者的胆囊组织中HB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 应用PCR技术对慢性HB、非慢性HB的石蜡包埋胆囊标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检测,结果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58.8%(20/34)、17.1%(6/35)。在HBV DNA阳性病例中胆石症检出率分别为60%(12/20)、16.6%(1/6)。结论 胆囊组织中确实含有HBV感染。慢性HB感染率高,而且慢性HB与胆石症发病率有关。  相似文献   

18.
从乙型肝炎病毒准种特点看抗病毒治疗的艰巨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成军 《新医学》2004,35(11):705-707
1引言 乙型肝炎病毒(乙肝病毒)感染不仅引起急性和慢性病毒性肝炎,而且与肝硬化、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全世界大约有3.5亿人受到乙肝病毒的感染,尽管乙型肝炎疫苗(乙肝疫苗)的免疫预防已经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但是乙肝病毒感染现患者的治疗仍因为没有特效药物而步履维艰.在我国,绝大多数终末期肝病患者都是由于感染乙肝病毒而引起的.关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NA,HBV DNA)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的复杂性方面,近年来取得了一些新的研究进展.从而使人们对于乙肝病毒的存在状态及防治乙肝病毒感染任务艰巨性的了解更为深入.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病毒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之一,是引起肝脏疾病的主要致病因子之一。目前全世界慢性HBV感染者至少有3.5亿,我国占其中的1/3左右,我国是乙型病毒肝炎的高发区,人群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高达约8%-10%。慢陛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50%-70%有活跃的病毒复制和炎症活动,其感染的自然病程漫长,包括无症状携带状态,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等,严重可能发展为原发性肝癌(HCC)。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