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在体观察腺病毒介导的心肌营养素-1基因(Adv-CT1)脑内转染对创伤大脑组织细胞的生物效应,探讨CT-1对创伤性脑损伤(TBI)治疗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以Allen方法建立大鼠TBI模型,利用Adv-CT1脑内转染技术,以Nissl染色、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流式细胞凋亡检测等技术,观察CT-1基因治疗TBI后创伤大脑细胞凋亡及存活的变化及规律.结果 TBI后12 h~7 d创伤对照组大脑皮层和海马等损伤脑区细胞凋亡明显增加,存活细胞减少;利用Adv-CT1脑内转染治疗TBI,伤后12 h~14 d损伤脑区凋亡细胞较创伤对照组减少,存活细胞增加.结论 CT-1可减少TBI后脑细胞凋亡发生,增加脑细胞的存活数量,对损伤脑区细胞的生存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创伤性脑损伤(TBI)脑细胞凋亡发生及bcl-2基因家族表达变化,揭示TBI后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建立大鼠TBI模型,运用组织原位标记凋亡细胞检测、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观察TBI后1~14d大脑伤侧皮层和海马等脑区细胞凋亡及bcl-2、bax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TBI后伤侧大脑广泛存在凋亡现象,以皮层及海马为甚;伤后1d即出现凋亡细胞,3d达高峰,7~14d逐渐恢复正常;TBI后bcl-2、bax基因在伤脑表达增高,其增高的时相与凋亡规律相似,表达与细胞凋亡发生呈正相关。结论:细胞凋亡参与TBI后脑细胞的死亡机制,bcl-2基因在TBI后的脑组织中表达增加,对细胞凋亡发生有抑制作用;bax可促进细胞凋亡,TBI后表达明显增加,参与TBI后细胞凋亡的正向调节,可能是脑创伤后细胞死亡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脑细胞凋亡的发生规律及白介素1-β转化酶(ICE)基因表达的变化,了解其变化规律及内在联系,揭示TBI后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 于TBI模型上,运用组织原位标记凋亡细胞及免疫组化技术,观察TBI后1-14天大鼠大脑伤侧皮层、海马、白质等脑区细胞凋亡的发生及ICE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TBI后,伤侧大脑广泛存在凋亡现象,伤后1天即可出现凋亡细胞,3天达高峰,14天恢复正常;TBI后,ICE基因表达增高,其增高的时相与凋亡规律相似,ICE表达与细胞凋亡发生呈正相关。结论 细胞凋亡参与了大鼠TBI后脑细胞的死亡机制,凋亡是脑损伤后细胞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ICE基因在大鼠TBI后脑组织中表达增加,可能参与了TBI后细胞凋亡发生的正向调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脑组织c-fos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探讨神经细胞凋亡在脑继发性损害中的作用,及c-fos基因表达与凋亡的关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和脑创伤后3、12、24、72小时和7天组,采用自由落体撞击致重型颅脑损伤。应用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观测c-fos的表达。结果TBI后3小时创伤组各组脑组织即出现c-fos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随伤后时间逐渐增强,至伤后72小时达高峰,伤后7天仍有明显的c-fos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其分布区域为脑挫伤区、挫伤周围皮质和海马,累及细胞类型包括神经元和胶质细胞。c-fos表达与神经细胞凋亡在时序空间分布上基本一致,两者呈正相关。结论创伤性脑损伤可引起脑组织明显的c-fos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c-fos表达增加在神经细胞凋亡和修复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神经细胞凋亡现象。应用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观察其对损伤后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TBI模型,运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技术,观察大鼠中度脑损伤后2小时~3天伤侧大脑皮层、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Tunel染色:伤侧大脑半球广泛存在细胞凋亡,以受伤区周缘为甚,伤后2小时即可见凋亡细胞,2~3天达高峰。(2)PACAP治疗后12小时~3天,伤侧皮层、海马区细胞凋亡数与损伤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结论大鼠TBI后,神经元在发生变性、坏死的同时,存在凋亡现象。PACAP能阻滞大鼠TBI后神经细胞的凋亡,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筛选出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海马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 TBI组(3只)采用液压冲击装置,建立大鼠中度TBI模型.对照组(5只)除不予打击外,其他操作同创伤组.采用Affymetrix大鼠全基因组芯片检测两组大鼠伤后3 h海马基因表达的变化,获取差异表达基因.结果 筛选出差异表达(相差≥2倍)基因共有159个,其中上调136个,下调23个.结论中度TBI后大鼠海马基因表达发生明显变化,尤以大量上调为主,提示继发性TBI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神经酰胺、caspase03在创伤性服损伤(TBI)后的改变和相互作用。方法 以大鼠自由落体脑损伤为模型,损伤前后各30min加用不同处理因素后24h,用于湿法测量服含水量,TUNEL染色检测神经细胞凋亡,ABC法检测caspase-3活性片段P20的表达,DAG激酶(diacylglcerol kinase,DAGK)法检测神经酰胺的变化。结果 TBI后双侧脑组织含水量、TUNEL染色阳性细胞、caspase-3活性片段、IL-1β有神经酰胺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caspase-3抑制剂使TBI后TUNEL染色阳性细胞明显下降,对脑组织水和神经酰胺含量没有影响。IL-1β抗体使TBI活性片段下降,但明显弱于神经酰胺的降解剂鞘氨醇激酶(SK)的作用。而SK对TBI后脑组织中IL-1β的表达没有影响。结果 TBI后服组织中神经酰胺的大量合成在伤后的脑水肿和神经细胞凋亡中是一个主要信号途径。IL-1β是神经酰胺合成的刺激因素之一;caspase是神经酰胺的下游信号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脑组织抵抗素rstn基因表达的变化特征. 方法选择SD大鼠9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正常对照组(5只),假手术组(10只),轻、中和重度损伤组(每组25只).应用液压冲击法制作大鼠颅脑损伤模型,并应用RT-PG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伤后3,6,24,72 h和1,2,4周脑组织rstn基因表达的变化,同时监测损伤中度组大鼠外周血糖浓度变化,观察两者之间的关系. 结果重度损伤组大鼠于伤后24 h,中度损伤组大鼠于伤后72 h,轻度损伤组大鼠于伤后4周rstn基因的表达开始明显上升(P<0.05).伤后4周时,所有损伤组海马、丘脑及皮质区域rstn基因表达均升高(P<0.05),其中海马区域最高,丘脑区域最低(P<0.05).不同区域均存在损伤侧rstn基因表达较高,对侧较低的现象(P<0.05).重度损伤组大鼠rstn基因表达升高最明显(P<0.05).脑组织rstn基因表达变化与外周血糖浓度呈线性正相关(R=5.32,P=0.03). 结论 TBI后rstn基因表达明显增加,rstn基因表达的时程变化可能与脑损伤严重程度相关.TBI后rstn基因存在同侧海马区域表达明显升高的组织分布特征.创伤后脑组织rstn基因表达变化与血糖代谢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Bcl-xL基因转染对脊髓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脂质体介导的Bcl—xL基因体内转染对大鼠脊髓损伤后伤区脊髓细胞凋亡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胸段脊髓T8.9压迫损伤模型。38只大鼠分成三组:(1)损伤 pSFFV.Bcl—xL转染组(实验组,15只);(2)损伤 pSFFV.GFP转染组(对照组,15只);(3)假损伤组(8只)。将阳离子脂质体质粒混合后直接注入大鼠损伤脊髓,伤后3d和7d利用半定量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Bcl—xL基因体内表达;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采用开放场地试验BBB评分和斜板试验,评价神经功能。结果脊髓损伤后3d和7d损伤局部Bcl—xL mRNA和蛋白较对照组和假损伤组表达明显增多;TUNEL结果显示,实验组损伤节段细胞凋亡数比对照组明显减少,神经功能改善。结论脂质体介导Bcl—xL体内转基因治疗可有效转染脊髓的神经细胞;外源性Bcl—xL在损伤脊髓的过度表达可减少脊髓不完全性损伤后凋亡引起的神经元死亡和增强神经细胞成活,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颅脑损伤时皮层神经元c-fos基因表达的时相特征及机制,以小鼠重型颅脑损伤模型为对象,采用分子杂交和免疫组化等方法,对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皮层神经元中c-fos基因的表达状况进行检测.结果发现,颅脑损伤后皮层神经元中c-fos基因表达的第一高峰在伤后1h,伤后24h出现另一个表达高峰,c-fos阳性表达神经元主要位于致伤侧大脑皮层Ⅱ~Ⅳ层.提示颅脑损伤诱发的大脑皮层神经元c-fos基因表达具有双峰的时相特征,其表达可能是由Leao播散性抑制引起,并与细胞内外信号转导与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1.
12.
Krukenberg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构建pEGFP-N1-UCH-L1重组质粒,并进行鉴定。方法提取Wistar乳鼠大脑组织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经PCR扩增UCH-L1基因,定向克隆至载体pEGFP-N1,构建重组质粒,经测序进行鉴定。结果 UCH-L1基因重组质粒经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结论成功构建了UCH-L1基因重组质粒,可用于神经细胞转染,进行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以THP1细胞株为靶点,研究8-Br-cAMP对ABCA1、MCP-1基因mRNA和蛋白质表达及IL-1β蛋白质的影响,阐明ABCA1基因在AS及泡沫细胞形成中新的可能机制.方法 复苏培养THP1细胞株,加入8-Br-cAMP(0.5 mmol/L)刺激3、6、12、24 h,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蛋白印迹法及ELISA法检测ABCA1、MCP-1及IL-1βmRNA和蛋白表达量;用ABCA1的反义寡核苷酸(100 nmol/L)转染THP1细胞,给予上述8-Br-cAMP的刺激,同样的方法观察上述指标的改变.结果 予8-Br-cAMP刺激后,THP1细胞中ABCA1、MCP-1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及IL-1β蛋白质水平均增高;给予反义寡核苷酸转染后,8-Br-cAMP刺激后3、6 h ABCA1、MCP-1mRNA的表达降低,12、24 h ABCA1、MCP-1及IL-1β蛋白质的表达水平降低.结论 在8-Br-cAMP刺激下,THP1细胞中ABCA1可增加炎症因子表达,参与A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16.
Cover 1     
  相似文献   

17.
18.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