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研究EB病毒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关系,采用PCR、原位杂交、LSAB(labelingstreptavidivinbiotin)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2例NHL和33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中的EBVBNLF1基因片段及其表达产物潜伏膜蛋白(LMP1)。NHL中EBVBNLF1PCR扩增阳性率为53%,明显高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组27%(P<0.05),其中5例T细胞淋巴瘤全部阳性。17例PCR阳性的NHL中5例原位杂交阳性。LMP1检测仅2例阳性。结果表明本组病例半数以上NHL中有EBV感染,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典性霍奇金淋巴瘤(cHL)肿瘤性H/R-S细胞埃泼斯坦-巴尔病毒(EBV)潜伏膜蛋白1(LMP1)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32例cHL进行LMP1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 20/32(62.5%)例LMP1蛋白表达阳性、在各亚型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X^2=0.0809,P=0.847)。结论 LP1蛋白表达有地区差异,在cHL亚型间可能没有分型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各期骨髓免疫表型特点。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32例已确诊的各期NHL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32例NHL中骨髓象正常者28例,其中CD71^ 16例(57%),而3例淋巴肉瘤白血病及1例表现为慢淋血象和骨髓象者CD71^ 均阴性。临床分期为l期、Ⅱ期者均无B淋系抗原表达,Ⅲ期1例B淋系抗原阳性,而Ⅳ期中-6例表达B淋系抗原阳性。骨髓免疫表型T淋系抗原表达者中伴有髓系抗原阳性者(7/11)明显多于B淋系抗原表达者(1/7),以CDl4^ CD15^ 为主。结论:①CD71与NHL有一定相关性,NHL发生骨髓浸润时该抗原可能消失。②骨髓中B淋系抗原的出现可能提示疾病已属于较晚期阶段。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鼻咽癌高发地区咽淋巴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 EB病毒(EBV)感染的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病理确诊的咽淋巴环NHL30例,并选取同期咽淋巴环非肿瘤性黏膜活检组织1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PCR荧光定量技术与原位杂交的方法,分别从DNA及mRNA(EBER1/2)水平检测两组病例中EBV的感染情况。结果 (1)30例咽淋巴环NHL(B-NHL 18例,T-NHL 12例)组织中EBV DNA检出率60%(18/30),EBER1/2阳性率53.3%(16/30),均高于对照组(EBV DNA 20%, EBER1/2 10%),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B-NHL中EBV DNA检出率77.8%(14/18)高于T-NHL中 EBV DNA检出率33.3%(4/12),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EBER1/2阳性率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鼻咽癌高发地区,EBV感染与咽淋巴环NHL发生关系密切,且与NHL的分型有关。  相似文献   

6.
EBER1/2及LMP—1在不同类型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EBER1/2及LMP-1在不同类型NH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LMP-1免疫组化与EBER1/2原位杂交检测54例TCL,63例BCL及26例NK/T淋巴瘤。结果 EBER1/2阳性率在BCL、TCL、NK/T淋巴瘤中分别是9.5%、37.0%、46.2%,BCL组和NK/T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其中阳性病例大多数位于上呼吸道。LMP-1阳性率在EBER1/2阳性的B  相似文献   

7.
EB病毒与淋巴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淋巴瘤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因比较复杂,可能与病毒感染、免疫缺陷、电离辐射和基因突变有关。Epstein—Barr病毒(EBV)已确定是引起人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因,并与人类恶性肿瘤,如鼻咽癌、淋巴瘤、霍奇金病的关系非常密切,其中Burkitt淋巴瘤和鼻咽癌的密切相关性已被公认。现就淋巴瘤与EBV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EB病毒(EBV)是一种人类疟疾病毒,感染全世界90%的成年人。虽然EBV一般在临床上作为隐性感染而携带病毒,但EBV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关。与恶性淋巴瘤的关系,EBV1964年首先发现于培养的Burkitts淋巴瘤的细胞内,以后已证明与各种恶性淋巴瘤有关,不仅B细胞淋巴瘤,而且  相似文献   

9.
张迎春 《吉林医学》2010,31(18):2965-2965
<正>淋巴瘤、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瘤、肺结核、系统性红斑狼疮、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均会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三系减少、多腔积液及肺肾损害[1]。要抓住共性及个性,检查全面从而避免漏诊、误诊。现对1例非霍杰金淋巴瘤患者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Fas系统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Fas蛋白和FasL的表达及其与NHL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3例NHL中Fas蛋白和FasL的表达。结果:Fas蛋白和FasL在83例NHL中均有较高水平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0.4%和78.3%。B细胞性和T细胞性NHL之间Fas蛋白和FasL表达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FasL表达与B细胞性NHL的恶性度有关,高度恶性组的表达高于低度恶性组(P<0.01),而Fas蛋白的表达与B细胞性NHL的恶性度无关(P>0.05)。结论:FasL可能参与了NHL细胞的免疫逃避机制,从而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和恶性进展,有望成为判断NHL恶性度的一个辅助标准,Fas在NHL细胞免疫逃避中可能无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EB病毒(EBV)与Bcl-2蛋白在年轻人霍奇金淋巴瘤肿瘤细胞中的表达,阐明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复查48例16~36岁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细胞中CD30、CD15、CD45、LMP-1和Bcl-2蛋白的表达并进行组织学分型;采用组织芯片的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BV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用EBER-1作探针原位杂交检测淋巴瘤组织中EB病毒的意义。方法 对16例实验性淋巴瘤组织用EBER-1作探针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同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B病毒表达产物及电子显微镜检测EB病毒颗粒作为对照。结果 16例淋巴瘤组织中的所有肿瘤细胞EBER-1阳性,定位于胞核,容易辩认。免疫组化检测大多数瘤细胞表达BZLF1,少数表达LMP1和EBNA2,电镜证实瘤细胞核内存在EB病毒颗粒。结论 用EBER-1作探针原位检测EB病毒的方法敏感,特异性高,而且细胞定位清晰。  相似文献   

13.
袁轶群  孙振柱 《农垦医学》2011,33(5):434-437
霍奇金淋巴瘤( Hodgkin’s lymphoma,HL)与Epstein-Barr病毒(EBV)的发生密切相关,其相关性受年龄、性别、民族/种族、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霍奇金淋巴瘤与EBV病毒的潜伏感染密切相关,在感染人体后长期潜伏,可表达多种基因,其潜伏膜蛋白(Latent membrane prote...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免疫表型及其与EB病毒(EBV)感染的关系.方法 收集57例鼻腔鼻窦部NHL标本.进行免疫组化、EB病毒原位杂交及PCR检测.结果 57例中44例为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其中大部分为NK细胞肿瘤(EBV /CD56 ),少数为细胞毒细胞亚型(EBV /CD56-).B细胞淋巴瘤11例,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最多见.仅见2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型.结论 虽然鼻腔鼻窦和鼻咽同属上呼吸消化道,但鼻腔鼻窦部NHL以鼻型NK/T淋巴瘤最多见;鼻咽部则以成熟B细胞淋巴瘤占多数.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可分为两种亚型:即NK细胞来源和细胞毒性T细胞表型.B细胞淋巴瘤中仅有2例Burkitt淋巴瘤及1例髓外浆细胞淋巴瘤呈EBV感染,T细胞淋巴瘤未发现EBV感染.  相似文献   

15.
EB病毒与T细胞淋巴瘤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EB病毒是一种亲人类B淋巴瘤的双链γ-DNA疱疹病毒,EB病毒感染对某些肿瘤,尤其是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的发生有着间接或直接的作用。多数研究提示,EB病毒对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可能存在着地区和人种的差异,且受肿瘤类型(免疫表型)的影响,本文结合文献对EB病毒的检测及其与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典性霍奇金淋巴瘤(cHL)肿瘤性H/R-S细胞埃泼斯坦-巴尔病毒(EBV)潜伏膜蛋白1(LMP1)的表 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32例cHL进行LMP1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20/32(62.5%)例LMP1 蛋白表达阳性,在各亚型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X2=0.809, P=0.847)。结论LMP1蛋白表达有地区差异,在cHL亚型间可 能没有分型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用EBER - 1作探针原位杂交检测淋巴瘤组织中EB病毒的意义。方法 对 16例实验性淋巴瘤组织用EBER - 1作探针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 ,同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B病毒表达产物及电子显微镜检测EB病毒颗粒作为对照。结果  16例淋巴瘤组织中的所有肿瘤细胞EBER - 1阳性 ,定位于胞核 ,容易辨认。免疫组化检测大多数瘤细胞表达BZLF1,少数表达LMP1和EBNA2 ,电镜证实瘤细胞核内存在EB病毒颗粒。结论 用EBER - 1作探针原位检测EB病毒的方法敏感 ,特异性高 ,而且细胞定位清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EBER1/2、LMP—1在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检测CD45RO、CD3e、CD20、TIA—1、粒酶B确定肿瘤细胞免疫表型,原住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方法检测EB病毒(EBV)编码的RNA(EBER1/2)、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BV潜伏膜蛋白(LMP—1)。结果29例鼻腔NHL中,CD45RO阳性29例(100.00%),CD3e、TIA—1、粒酶B阳性19例(65.56%)CD20全部阴性;EBER1/2阳性率为79.62%(23/29),LMP—1阳性率为48.28%(14/29)。结论EBV与鼻腔NHL密切相关,EB病毒在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EBER1/2原住杂交检测及LMP-1免疫组化检测可作为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学诊断的辅助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EB病毒(EBV)在不同类型淋巴瘤中的表达差异及对用于检测EBV表达的3种实验方法(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PCR)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收集明确诊断淋巴瘤石蜡组织57例,包括结外NK/T细胞淋巴瘤(NK/TCL)鼻型12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CL)13例、霍奇金淋巴瘤(HL)12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2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HC)、原位杂交(ISH)、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分别检测淋巴瘤中EBV蛋白(LMP-1)、EBV潜伏相关RNA(EBERl)、EBV(DNA)的表达情况。结果57例淋巴瘤组织中EBV蛋白(LMP-1)、EBER1、EBVDNA总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5%(10/57)、47.4%(27/57)、50.9%(29/57)。其中NK/TCL鼻型为8.3%(1/12)、83.3%(10/12)、91.7%(11/12);AITCL为30.8(4/13)、53.8%(7/13)、61.5%(8/13);HL为33.3%(4/12)、41.7%(5/12)、41.7%(5/12);DLBCL为5.00%(1/20)、25.0%(5/20)、25.O%(5/20)。PCR及原位杂交检测方法比免疫组化更敏感(P〈0.05)。结论EBV感染在不同类型的淋巴瘤中表达存在差异,3种检测方法之间的阳性表达率也不同且ISI-I和PCR检测方法优于IHC。  相似文献   

20.
EB病毒与淋巴瘤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福明  李凡 《医学综述》2004,10(5):298-299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一种嗜人类淋巴细胞的DNA疱疹病毒,EBV在正常人群中感染非常普遍,约90%以上的成人血清EBV抗体阳性。国内外众多研究结果表明,EBV与多种人类肿瘤有关,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瘤、鼻咽癌等疾病;其中Burkitt’s淋巴瘤和鼻咽癌的密切相关性已被公认;EBV与霍奇金淋巴瘤及T、B细胞淋巴瘤均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