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邓鹏飞  李递通  陈锦俭 《内科》2023,(3):219-222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后持续性低血压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40例行CAS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依据术后持续性低血压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资料,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AS术后持续性低血压的影响因素。结果 14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中,有40例患者CAS术后发生持续性低血压,发生率为28.57%(40/140)。两组患者的年龄、术侧狭窄部位、术侧狭窄程度、手术时间、溃疡斑块情况、支架后扩张情况、低血压史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术侧球部狭窄、术侧重度狭窄、手术时间≥1 h、有溃疡斑块、有支架后扩张、有低血压史为CAS术后持续性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年龄≥65岁、术侧球部狭窄、术侧重度狭窄、手术时间≥1 h、有溃疡斑块、有支架后扩张、有低血压史为颈动脉狭窄患者CAS术后持续性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后发生过度灌注综合征(CHS)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4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8例同时行双侧CAS,共计行467次CAS。根据是否发生CHS分为CHS组15例和无CHS组404例。采用分层分析法分析术后发生CHS的危险因素。结果与无CHS组比较,CHS组糖尿病、术后高血压比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糖尿病、术后高血压与CHS相关(P<0.05)。经分层分析显示,术前糖尿病(OR=3.168,95%CI:1.008~9.222,P=0.025)及术后高血压(OR=5.033,95%CI:1.733~14.646,P=0.001)为术后发生CHS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CAS术前糖尿病及术后伴高血压的患者更容易出现CHS。临床上对于术前有糖尿病史及术后出现高血压的CAS患者必须加以重视,尽早发现和处理CHS。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时颈动脉窦反应(carotid sinus reaction,CSR)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36例行颈内动脉颅外段支架置入术的患者资料资料,并按是否发生CSR分为CSR组和无CSR组.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术中发生CSR的危险因素.结果 36例患者中25例发生CSR(单纯低血压7例,单纯心动过缓4例,两者共存14例).CSR组年龄≥75岁(64.00%对27.27%;x2=2.384,P=0.028)、颈内动脉狭窄程度70%~99%(76.00%对36.36%;x2=4.430,P=0.035)、有症状狭窄(72.00%对36.36%;x2=4.082,P=0.043)、钙化斑块(76.00%对36.36%;x2 =4.430,P=0.035)、狭窄距分叉处距离≤10 mm(72.00%对27.27%;x2 =5.029,P=0.025)和球囊后扩(64.00%对18.18%;x2 =44.483,P=0.000)的患者构成比显著性高于无CSR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75岁[优势比(odds ratio,OR) 1.520,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376 ~4.369;P=0.034]、狭窄距分叉处距离≤10 mm(OR 2.432,95% CI2.423 ~3.421;P=0.041)和球囊后扩(OR 3.631,95% CI1.764~4.738;P=0.003)是CAS术中发生CS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SR是CAS术中的一种常见表现,高龄、狭窄距颈动脉分叉处距离≤10mm和球囊后扩是发生CSR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正>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第一位的死亡原因,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占重要比重,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1]。颈动脉狭窄被公认为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有20%~30%的脑梗死是由于颈内动脉狭窄引起的[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在预防脑梗死方面的远期效果。方法选择接受颅外段CAS患者55例,定期随访3年。根据CAS后发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4例)和未发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51例)进行比较。并分析CAS后血管再狭窄情况。结果在55例完成3年随访的CAS患者中,4例(7.3%)出现了终点事件的患者均为脑梗死。其中3例患者缺血事件对应的脑梗死在支架置入同侧,1例患者缺血事件对应的脑梗死在支架置入对侧。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75岁、高血压史、有两个以上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术后未系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术前有多次脑梗死病史的患者术后容易发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P<0.05)。3年随访观察,有3例(5.5%)发生了再狭窄。结论 CAS能有效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脑卒中发生风险。CAS后中远期再狭窄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颈动脉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CAS)术中及术后低血压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达到预测危险因素减少并发症的目的。方法我们回顾分析54例颈内动脉中到重度狭窄行CAS患者术中、术后发生低血压的情况,以明确其与临床特点、操作过程及影像的关系;低血压的发生情况采用单变量分析。结果所有54例患者均成功置入颈动脉支架,术中、术后有33例发生低血压,发生率为61.1%,其中1例患者有神经系统的后遗症;预测CAS术后低血压的因素包括斑块性质、狭窄位置(距颈动脉球部的远近),尤其是对侧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是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 CAS术中和术后发生低血压是很常见的现象;这种低血压由于低灌注可引起神经系统的功能缺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绝大多数的低血压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缓解;这种并发症的发生可以通过其临床和影像特点有一定的预见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晚期食管癌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9年8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65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行支架置入术后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中晚期食管癌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分析。结果单因素显示与临床分期(Ⅲ期和Ⅳ期,P=0.024)、组织学分级(Ⅰ级、Ⅱ级和Ⅲ级,P=0.001)、是否合并食管瘘(有食管瘘和没有食管瘘,P=0.000)、支架置入术后治疗(是否接受放化疗,P=0.004)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增加(Ⅲ期和Ⅳ期,P=0.044)、组织学分级提高(Ⅰ级、Ⅱ级和Ⅲ级,P=0.002)、合并食管瘘(有食管瘘和没有食管瘘,P=0.001)是影响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独立风险因素,其OR值(优势比)分别为5.448、14.533、66.221。而支架置入术后接受同步放化疗(P=0.002)呈负相关,OR值为0.020成为独立的保护因素。结论临床Ⅳ期、组织学分级提高、合并食管瘘成为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的高危风险因素,对于支架置入术后接受同步放化疗是减少支架再狭窄的重要因素。对于具有高危再狭窄的患者,应采取更为积极的治疗措施以预防再狭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PCI)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行PCI患者208例,其中AKI21例,无AKI(NAKI)187例。通过分析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及手术参数,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探讨AKI的危险因素。结果与NAKI组相比,AKI组血压(B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低(P〈0.05),手术时间及造影剂通过时间均显著延长(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上述因素均为AKI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流缓慢和PCI及造影剂通过时间是AKI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颈动脉支架置入术(GAS)后影响颅内出血的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1997年——2008年行CAS的832例患者中,术后发生颅内出血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832例患者中,10例发生颅内出血,发生率为1.2%。①10例患者中,男8例,女2例;平均年龄为(64±10)岁;术前颈动脉狭窄率为(95±5)%;右侧颈内动脉狭窄7例,左侧狭窄3例;6例患者同时合并对侧狭窄或闭塞;6例患者有高血压病史。②10例中8例为脑出血,其中6例出血位于同侧基底核区,1例位于同侧颞枕叶(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为丘脑出血破入脑室;2例为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时间为术后0.5~19h[中位数(M)为4h]。出血量为10~100ml(M为40ml);术后血压(131±20)/(68±16)mmHg,出血时血压(163±18)/(77±8)mmHg。③10例患者中,4例死亡,2例对侧肢体偏瘫,1例脑积水,3例恢复良好。暂时停止(3~7d)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未导致支架内血栓形成。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颅内出血发生率较低,但病死率较高。过度灌注综合征可能是其发病机制之。术前狭窄程度、狭窄部位、血压等可能是其影响因素。停止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治疗至少3d,可能不会导致支架内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颅外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特点及危险因素,制订术前评估策略。方法连续选择我院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患者279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颈动脉支架组207例及椎动脉支架组72例,术后随访30d,根据围术期内是否存在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144例和无并发症组135例。结果颈动脉支架组心动过缓(10.6%vs 1.4%,P=0.027)及血压降低(22.7%vs 5.6%,P=0.001)的比例明显高于椎动脉支架组。并发症组患者随着年龄、狭窄程度的增加,并发症比例明显升高,而无并发症组明显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动脉狭窄程度、狭窄长病变、Ⅲ型主动脉弓、术者操作经验及操作时间为围术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球囊预扩为围术期并发症的保护因素。结论患者相关因素及术中因素均可显著影响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术前充分准备、术中规范操作及术后严密监测对防治围术期并发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超声检测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后再狭窄的发生率,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2008年1月—2012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CAS治疗的患者485例(502枚支架)。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6、12、24、36个月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检测,评估CAS术前、术后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再狭窄发生情况。应用COX回归分析支架置入术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同声波特征、形态,置入的支架类型(开环式或闭环式),术后残余狭窄及疾病危险因素对CAS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结果随访中位数时间为24个月(1~36个月),随访期间支架再狭窄的检出率为8.2%(41/502)。CAS后1~、3~、6~、12~、24~36个月累积再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2.4%、5.9%、9.2%、11.3%和11.3%。COX回归分析显示,高脂血症(OR=2.905,95%CI:1.483~5.694,P=0.002)、术后残余狭窄(OR=3.689,95%CI:1.891~7.197,P=0.000)是影响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开环式支架是支架内再狭窄的保护因素(OR=0.428,95%CI:0.218~0.842,P:0.014)。结论CDFI可用于CAS术后再狭窄的评估。使用开环式支架可以降低再狭窄的发生率;术后残余狭窄及高脂血症是再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中少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中少见并发症的原因及其处理技巧。方法 给5例颈动脉起始段狭窄率〉98%的患昔行CAS治疗,对术中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术中斑块碎裂1例,保护伞导致的病变血管急性闭塞2例,保护伞撤出困难1例,支架到位困难1例。5例患者无一例出现术中和术后卒中发作或死亡。结论 正确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症,是避免术中致残、致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经皮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患者(共32个严重颈动脉狭窄病变)行经皮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包括男性26例,女性4例,年龄>56岁,其中13例曾患有脑卒中或反复一过性脑缺血;部分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肌梗死病史。均在术前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颈动脉及其颅内段血管造影,将支架置入并覆盖颈动脉病变,部分采用远端脑保护装置;在术后均做心脑血管专科及颈动脉超声检查随访。结果选择性颈动脉造影示32个靶病变均有>70%的狭窄,共置入自膨式支架32个,球囊扩张式支架1个,支架置入成功率为97%;使用远端滤网保护装置21例,使用成功率为95%,在回收的滤网中均发现脱落碎片;4例患者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顺利完成外科冠状动脉搭桥术;2例患者在术中分别出现靶病变对侧颅内出血和术后急性肺水肿,3d后死亡。在临床随访观察期间,患者均无脑卒中发生,颈动脉超声检查未发现支架置入段再狭窄。结论经皮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是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有效方法,也是综合治疗缺血性心脑疾病的新方法。远端保护装置的应用是防止术中脑卒中并发症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Refractory and fatal hemodynamic depression remarkably occurred eight hours after left carotid artery stenting in a 62-year-old male who had no hemodynamic instability till then; possible contributory factors were pre-existing moderate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dysfunction and new-onset complete heart block caused by vasopressor-induced sympathetic stimul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covert distal conduction system disease.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危复杂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 25例高危复杂颈动脉狭窄患者采用支架置入治疗,术中分别采用了安置临时起搏器、应用ev3脑保护伞、狭窄血管预扩张与后扩张结合、导引导管同轴导入技术、分期支架成形技术以及多支架同时置入技术等个体化治疗方案.结果 25例患者技术成功率100%,21例(84%)症状消失或减轻,1例出现术中栓子脱落,1例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无死亡病例.结论 高危复杂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支架置入治疗安全,术前评价风险、术中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和术后规范化管理是保证疗效的前提.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vention methods of patients with high-risk and complicated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Methods Twenty-five patients with high-risk and complicated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were treated with stenting During the procedure, they used the individualized therapeutic programs, including the implantation of temporary cardiac pacing, ev3 filter, combination of predilation and postdilation, guiding catheter (coaxial technique), stage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and multiple stent implantations. Results The technical success rate of the 25 patients was 100%. The symptoms disappeared or improved in 21 patients (84%). The intraoperative dislodgement of emboli occurred in 1 patient.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occurred in 1 patient. No patients died. Conclusions Treatment with stenting in patients with high-risk and complicated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is safe. The preoperative evaluation of risks, the use of intraoperative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programs, and the postoperativ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are the preconditions for ensuring efficacy.  相似文献   

16.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已成为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支架内再狭窄是影响颈动脉支架置入术远期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支架内再狭窄的监测、预防和治疗始终是临床上的一大难题.文章就近年来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后缺血性脑损伤是认知功能下降及临床缺血事件的有效预测指标。目前,降低CAS术后缺血性脑损伤发生的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患者、控制危险因素以及应用抗血小板聚集及他汀类降脂药、神经保护药物和非药物神经保护措施、根据患者情况个体化选择合适的支架类型及栓塞保护装置等,对术者进行规范化培训也是降低手术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之一。尽管如此,CAS术后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生率仍较高。因此,作者将该类治疗措施进行综述,以期降低CAS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治疗颈动脉狭窄后发生重度低血流动力学(HD)状态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接受CAS手术的患者,其中男70例,女15例。按照是否发生重度HD(血压≤90/60 mm Hg或心率≤50次/min)状态分为重度HD组18例和非重度HD组67例,观察相关因素对重度HD的影响,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重度H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高回声斑块(OR=6.219,95%CI:1.163~33.266;P=0.033)、最狭窄处距颈动脉分叉处距离1 cm(OR=8.360,95%CI:1.372~50.930;P=0.021)、基础收缩压120 mm Hg(OR=6.384,95%CI:1.217~33.486;P=0.028)、扩张球囊直径≥5 mm(OR=8.028,95%CI:1.462~44.091;P=0.017)为CAS术后发生重度HD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DFI高回声斑块、最狭窄处距颈动脉分叉处距离1 cm、基础收缩压120 mm Hg、扩张球囊直径≥5 mm为CAS术后发生重度HD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