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素问·疏五过论》从总结临床诊疗过失出发,剖析五过原因,以昭示后人通晓人事,精通医术之理。论述借情志之伤、病从内生的临床特点,从病因、病机逐条解析,阐发了《内经》形神一体的整体理论,体现了深刻的医学心理理念。  相似文献   

2.
对《内经》论消渴病重在胃热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和长期的临床实践,认识到消渴病的病机不是以肾虚为本,而是以胃热为本;不是以燥热为标,而是以气虚和阴伤为标;胃热是因,气虚和阴伤是果。今就此问题探讨于下,供同道们参考。1 《内经》认为消渴病的根本在于胃热《内经》首创“消渴”病名,虽未设专篇讨论,但内容散见于诸篇经文之中,并就消渴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方法、预后等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论述。在病因方面,认为过食肥甘、情志失调、六淫侵袭等因素,与消渴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如《素问·奇病论》谓:“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  相似文献   

3.
《内经》病因病机学说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讨论《内经》病因病机学说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特点,认为其特点为:(1)比较“奇恒”,过则为病;(2)内外因并重,正邪盛衰相对而言;(3)整体失衡,动态随机的病理观;(4)类比推理,以外揣内;(5)综合归纳,以“证”命病。文中并认为:《内经》不仅在具体内容上,而且更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奠定中医病因病机学说的基础,学习《内经》病因病机学说,要掌握其病机思维和病机研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特点,用以指导临床辨证  相似文献   

4.
“伤寒”一词较早见于《内经》、《难经》,有广义、狭义之分。认为《伤寒论》之“伤寒”另有深意:古人因气候、社会等因素而重视寒邪,故以伤寒病统领外感诸病;《伤寒论》重视寒邪伤人,所谓伤寒,即是寒邪伤阳之意,而阳气为病,一则阳虚,一则阳郁。伤寒与阳虚、阳郁当为互辞,《伤寒论》中始终贯穿着阳虚、阳郁之病机。  相似文献   

5.
慢性泄泻,是临床上常见的病证。它包括现代医学中的慢性肠炎、肠功能紊乱。结肠过敏,肠结核等疾患。往往由于迁延日久,身体渐形虚弱,治之颇为困难。笔者多年来治疗了不少慢性泄泻,对该证的病因、病机及其治疗用药等略有体会。现简介于下,希同道们指正。病因病机 (一)病因重在湿邪,病机不离脾虚慢性泄泻证,早在《内经》、《难经》就有论述。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索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又说:“湿胜则濡泻。”“清气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五个大肠病证(大肠胀、大肠咳、大肠痹、肠痈、肠澼)进行理论挖掘和应用阐发。[方法]学习《内经》相关条文,并结合历代医家的相关论述,从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临证治疗三个方面对五者理论进行挖掘与阐发。[结果]《内经》对五者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均有较为详细与明确的论述。大肠胀的病因为厥气在下、寒气逆上,症见腹痛肠鸣等;大肠咳由肺咳日久传化所致,症见咳而遗矢;大肠痹则因饮食伤及肠胃在先、风寒湿三气错杂相合内传肠腑在后而病,症见多饮而小便不出等;肠痈由饮食情志、寒温不时所产生的病理产物之积聚所致,症见腹痛、痈上皮热等;肠澼为飧泄日久所致,症见飧泄、甚者便血。《内经》虽对五者的治疗疏于记载,却提出了相应的治法与治则,后世医家宗之并进行补充,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治疗方案,主要分为针灸治疗与药物治疗两种治疗方法。[结论]挖掘整理《内经》大肠病证理论,可为中医教学与临床诊治大肠疾病提供坚实的理论指导。对于《内经》中所述较少的治疗部分,后世医家基于《内经》理论与临床实践,对五者治法进行了发挥与补充,迄今为止于临床仍具重要的参考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内经》论痿 ,散见于多篇 ,而以《素问 .痿论》记述尤详。病因分内外 ,构筑了痿证复杂的病因学基础。论病机突出在肺 ,但“肺热叶焦”不能完全概括痿证的一切病机 ;五脏气热和阳明虚、宗筋失养也是其重要病机 ,然又总以气血津液的消损为其基本病机特征。论治疗突出在阳明 ,但“独取阳明”非指独一之法 ,应从广义上理解“治痿独取阳明”之经旨 ,既要重视阳明 ,又须结合其他脏腑经络的具体情况辨证论治 ,才符合《内经》旨意。后世对于痿证理论的阐发 ,也是建立在《内经》论述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内经》六气病机理论中体现的选择论,即天人同气相求中双向随机选择的病机理论,论述了《内经》对天人相应内外六气的多层次关系的认识,以及中医六淫病因的关系客体属性,阐明了六淫致病同气相求的随机性、选择性病机。同时强调从《内经》的气化学说去研究中医六气病机和六淫病因,应立足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运用系统科学的选择论,正确地认识和发展中医病机学。  相似文献   

9.
祖国医学浩如烟海,其书籍之多,汗牛充栋,对疟疾的认识及治疗记载颇多,论之甚详,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抗疟保健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现就历代医著对疟疾病因、病机、流行病学的认识及其治疗方法,概述于下。一、病因上窥《内经》、《甲乙》,下察《千金》、《外台》以及《诸病源候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内经》对痈疽的病因、病机、辨证、预后、治法以及预防的理论,认为《内经》乃是中医外科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病机”这个词源自《内经》,前人将其解释为“病之机要”、“病之机栝”。机,是古代弩箭上的发射器;栝,是箭末扣弦之处。机栝,比喻事物的关键。故病机二字有疾病之关键的含义。从医学角度来说,病机就是指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换言之,病机,就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辨别疾病的部位,分析疾病的变化,归纳疾病类型的机理。因此,它属于辨证的主要内容。临床中,只有掌握病机,才能确定证候的性质,治疗也才能有的放矢。所以《内经》说:“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经》胀病的理论内涵与辨证论治思想,阐述其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方法]对《内经》胀病病名、病因病机、病症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转归等进行较全面整理论述。[结果]《内经》对胀病已有专门论述,其病因病机可概括为外邪侵犯、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病理产物积聚、脏腑亏虚等;根据其临床表现,胀病可分为五脏六腑胀和肤胀、水胀与臌胀;《内经》对胀病的治疗提倡以针刺治疗为主,兼用刺络放血,也用单方药物。[结论]《内经》已构建了胀病理论的基本框架,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其理论内涵与辨证论治思想,对临床实践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内经》论中风病因钩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之病,历代皆有阐述,而对本病的最早认识,当首推《内经》.《内经》虽对中风病的认识夫见专篇论述,但却散见于诸篇之中,涉及到病因病机,证侯,治则,治法诸方面内容,尤其对中风病因的阐述,翔实而精辟,今重习温之,颇多收获.  相似文献   

14.
水肿的产生,在《内经》中已有论述,在《伤寒杂病论》中对于其病因病机及治疗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通过自己学习《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以及近现代名中医治疗水肿的经验,对中医经典中水肿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以及自己的体会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消渴病理法方药运用是从《内经》中提出消渴开始的,但《内经》多理论而少方药。此后,历代医家随着对消渴病病因病机认识的逐渐深入,理法方药运用也逐步充实起来。《黄帝内经》中首次提出消渴之名,认为其病位多在上、中二焦,始于胃而极于肺。并根据病人的体质等分为肺消、膈消、消中等。关于病因及治法也有了初步而较简单的认识,除论及火热及禀赋不足外,也暗示了湿郁在消渴病中的重要性,清代更提出病位在肝的理论,发挥《内经》而立化痰利湿治法,并在临床实践中体现出来,基本形成了辨证论治消渴病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基于《黄帝内经》(《内经》)理论,分析不安腿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认为本病与中医学肉苛、肉烁、足悗等病证有关;运用营卫运行节律分析,本病基本病机为营卫失和,气血不调;其病位在筋肉,故责之肝脾不调.不安腿综合征病因复杂,病情迁延难愈,符合《内经》"因加而发,合邪为患"的发病观,即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营卫气血失和与肝脾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17.
《内经》论消渴谭一松(南京中医药大学210029)关键词内经,消渴,病因病机,治疗理论消渴病名首见于《内经》,以其病邪的性质、发病的部位及证候的表现不一,又有鬲消、消中、消瘅、肺消等不同名称。《内经》对消渴的论述虽无专篇,然从散在的篇幅中,对消渴的论...  相似文献   

18.
《诸病源候论》(以下简称《诸论》为隋代太医博士巢元方奉诏编著,成书于大业六年(公元610年),是一部病理症候学专著。该书总结了隋以前的医学成就,论述了各科疾病的病源与证候,进一步发展了(内经)医学理论体系。对于痹病的论述,以(内经)为圭桌,结合作者的临床实践,又有所创见,在痹病发展史中,承前启后,功垂千秋。对其理论体系加以探讨,可助痹病的探源析流,指导现代之痹病研究。1论病因虚邪并重(内经)关于痹病的发病原因,只谈风寒湿,偏重外邪入侵。(诸论)既重邪气,又重体虚,认为痹病的发生,是由于经络先虚,经络…  相似文献   

19.
《内经》是辨证论治之鼻祖。《内经》确定辨证论治的理论原则:“治之要极,无失色脉,用之不惑,治之大则”。《内经》建立了辨证方法的基本模型,以咳嗽为例析脏腑辨证施治;病因辨证,惯称辨证求因,在诊断学中多不论述,《内经》中虽无专论,其实际内容为病因辨证论治奠定了理论基础;《素问·热论》、《灵枢·经脉》篇又是六经和经络辨证的核心。《内经》关于辨证论治的思想异常丰富,不止一次的提出“同病异治”;特别强调“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要求做到“求其属”和“适事为故”等治疗原则、法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癫痫系由大脑神经元过度放电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神经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患。中医药治疗癫痫以其疗效稳定 ,副作用小等优点发挥重要作用。现就近年来中医药对癫痫病因病机认识及治疗方法作一综述。1 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早在内经时代即对痫证有所认识。《素问·奇病论》指出 ,“人生而有病癫疾者…… ,此得之在母腹中时 ,其母有所大惊 ,气上而不下 ,精气并居 ,故令子发为癫疾也。”不仅说明痫证的病位在癫。而且强调胎中受惊这一先天致病因素。后世医家在强调先天因素基础上又有所发挥。陈言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指出 ,“夫癫痫者 ,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