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出科检查的安全管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08年6~10月入院并需护送出科检查的患者1617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85例,观察组采用住院患者出科检查护送交接单,由责任护士与护送员对检查患者进行无缝隙环节交接班;对照组按照常规口头交接班后由护送员引导检查。结果观察组护理缺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利用住院患者出科检查护送交接单,加强对住院患者出科检查的安全管理,能明显减少护理缺陷发生,确保患者检查安全。  相似文献   

2.
心内科住院患者辅助检查的持续质量改进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理念解决心内科辅助检查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流程图分析既往心内科辅助检查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可能原因,制定改进方案后再次评价反映这些问题的指标变化,比较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3个月不能同查项目、评估不足、患者遗忘3项问题显著少于改进前(P<0.05,P<0.01)。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有利于提高心内科辅助检查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韦连素 《护理学杂志》2012,27(10):21-22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参与安全目标管理的可行性。方法对病区护士加强相关患者安全目标知识培训,明确患者参与安全目标管理的内涵,组织患者交流参与管理的经验,以预防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结果95%以上的住院患者能主动参与医疗护理安全管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参与管理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患者参与安全目标管理,可提高患者参与安全目标管理的积极性,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有助于提高患者医疗护理安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住院患者预防跌倒信息化安全管理模式,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方法建立住院患者预防跌倒信息化安全管理模式,主要措施包括建立跌倒风险评估及风险预警平台,制订预防跌倒集束化管理策略,制作预防跌倒电子宣教素材,开展基于网络平台的预防跌倒规范化培训,构建跌倒事件上报与追踪平台等;在全院106个护理病区实施,比较实施信息化安全管理前后的效果。结果实施预防跌倒信息化安全管理模式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预防跌倒措施指标落实率显著提升(均P0.01)。结论预防跌倒信息化安全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实施,有利于过程控制跌倒高风险因素,实现住院患者预防跌倒高效管理,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5.
双重身份识别在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探讨双重身份识别在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执行各项治疗和护理操作时,对住院患者采用双重身份核对的方法进行身份识别,即以患者住院号作为患者唯一有效的标识号,同时询问患者姓名来同步确认其身份。结果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因身份识别错误而发生护理差错、事故。结论双重身份识别方法可提高护理人员识别住院患者身份的准确性,以保证住院患者的安全,是减少护理差错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重身份识别在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执行各项治疗和护理操作时,对住院患者采用双重身份核对的方法进行身份识别,即以患者住院号作为患者唯一有效的标识号,同时询问患者姓名来同步确认其身份。结果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因身份识别错误而发生护理差错、事故。结论双重身份识别方法可提高护理人员识别住院患者身份的准确性,以保证住院患者的安全,是减少护理差错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黄贤娜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6):450-451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住院患者有效完成辅助检查护理细节优化管理工作中的运用。方法: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护理细节质量优化管理中,将活动前后住院患者辅助检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比较。结果: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使护理工作的环节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住院患者辅助检查过程中的护理缺陷发生率显著下降,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护理环节质量管理中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刘红梅 《护理学杂志》2008,23(18):11-11
目的 探讨紧急情况下快速安全转移患者的应对措施.方法 地震突发时,对在岗护士、护工、陪护、家属进行分组、分工、重组,快速处理危急事件(如关闭氧气开关),将69例能行走患者分为两组,6例危重患者由家属和医护人员手抬撤离,总务护士迅速携带必备抢救器械和药品.结果 10 min内人员全部安全撤离病房,其中1例患者被氧气筒砸伤,迅速消毒、包扎后安全转移,其他人员未发生意外伤害.结论 突发地震等意外状态时,需沉着冷静,果断指挥,有序撤离;同时医院需建立紧急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紧急情况下快速安全转移患者的应对措施。方法地震突发时,对在岗护士、护工、陪护、家属进行分组、分工、重组,快速处理危急事件(如关闭氧气开关),将69例能行走患者分为两组,6例危重患者由家属和医护人员手抬撤离,总务护士迅速携带必备抢救器械和药品。结果10min内人员全部安全撤离病房,其中1例患者被氧气筒砸伤,迅速消毒、包扎后安全转移,其他人员未发生意外伤害。结论突发地震等意外状态时,需沉着冷静,果断指挥,有序撤离;同时医院需建立紧急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符合JCI标准的住院患者保护性约束管理方法,以保证患者安全,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方法依据JCI评审标准,对保护性约束管理流程中的患者知情同意、评估和记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等多方面进行改进,形成一套符合JCI评审标准的保护性约束管理方法。结果住院患者保护性约束管理实施后,护士保护性约束理论知识与操作技术考核成绩提高(均P0.01);护士保护性约束护理记录单记录合格率由2013年7月的57.22%上升到12月的93.01%;患者意外拔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输液外渗发生率、约束部位皮肤破损红肿发生率低于实施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JCI标准建立保护性约束管理流程,提高了保护性约束的护理服务品质,有利于维护患者安全,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  相似文献   

11.
穴位按压在健康体检静脉采血晕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穴位按压对健康体检者静脉采血中晕厥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将59例发生晕厥的健康体检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人)和对照组(28人).对照组采用常规处理方法,予10%葡萄糖注射液饮服或静脉注射;观察组予以指压合谷、内关、足三里穴.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指压合谷、内关、足三里穴能有效治疗静脉采血所致的晕厥,且方法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12.
Canadian Journal of Anesthesia/Journal canadien d'anesthésie -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符合儿科特点的人文护理方式,提高儿科健康教育效果.方法 根据阅读疗法作用机制编写住院读本,对136例3~16岁外科围术期住院患儿采取亲子阅读或自我管理式阅读形式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94.8s%患儿及97.06%陪护人员认可住院读本的故事内容及住院读本的图文并茂形式;64.71%~75.00%惠儿及陪护人员通过阅读后掌握了有关手术知识;86.76%患儿能主动或较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结论 住院读本从内容到形式符合儿童认知发展过程,在改变患儿的认知、提高患儿住院适应能力方面有一定效果,较好地实现了健康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Despite an increased focus on patient safety, changes in resident work rules and contemporary hospital culture often combine to create an environment of potential hazard for the hospitalized dialysis patient. Clinical scenarios are presented to illustrate some of these risks, and suggestions are offered for the protection of patients.  相似文献   

16.
质量管理的理念最早是在工业生产、商业管理中形成的。全球的医疗质量管理正是从学习和应用工商业质量管理的理论和经验中发展起来的。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安全是现代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必然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Despite adverse side effects, phenoxybenzamine has been widely used for the preoperativ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pheochromocytoma. Doxazosin, a specific a 1-adrenoceptor antagonist, has a pharmacologic profile more suited to controlling blood pressure in such patients. A sequential study of 35 patients with pheochromocytoma encompassed a definite and prescribed change in preoperative drug management from phenoxybenzamine to doxazosin. Hemodynamic, pharmacologic, and biochemical indicators of a- and b-adrenoceptor blockade were measured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anesthesia and surgery in 8 patients pretreated with phenoxybenzamine and 27 patients pretreated with doxazosin. Doxazosin (2–16 mg/day) was as effective as phenoxybenzamine in controlling arterial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before and during surgery, but doxazosin caused fewer undesirable side effects both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Following phenoxybenzamine therapy substantial a 1-adrenoceptor blockade, detected as a right shift of phenylephrine dose-response curves, persisted for more than 2 days postoperatively, whereas after doxazosin it was undetectable on the first postoperative day. Doxazosin provided safe, efficacious pre- and perioperative control of arterial pressure. In patients with predominantly norepinephrine-secreting tumors, pretreatment 24-hour urinary norepinephrine excretion gave an indication of the daily doxazosin requirement.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