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较为常见,尤以中年男性为多,患者常感下肢沉重、肿胀,容易疲倦,小腿有隐痛,踩部和足背多有水肿,晚期小腿常出现萎缩、色素沉着、脱屑、搔痒,甚则破溃感染。反复发作,不易愈合。2003-2005年我们在临床中采用中医辨证施治与西药扩容抗炎、改善循环相结合进行治疗,取得显著临床效果,并且无创伤,适应证广。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3.
常见色素性皮肤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色素性皮肤病可分为色素减退和色素增加两大类,表现为皮肤色泽变白或变黑。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色素性皮肤病的治疗方法:1白癜风白癜风是最常见的色素减退性皮肤病,发病率约为1%。目前病因仍未完全清楚,大多倾向于自身免疫学说。临床可分为两型:寻常型(包括局限、...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2组(n=40),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乌及散加味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40例患者中,显效33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对照组40例患者中,显效27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获得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效果,可以较好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张慧民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6):70-72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用结合西医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在服用迈之灵治疗同时,给予中药汤剂八珍汤口服并外敷消炎止痛膏,对照组仅给予西药迈之灵治疗,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溃疡及下肢肿胀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内服外用结合西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显著,可达到内外兼治的效果,可改善血循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少见大疱性皮肤病15例(天疱疮10例,类天疱疮1例,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1例,重症多形性红斑3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药以清热解毒、健脾利湿为治则,选用清瘟败毒饮加减;西药以激素及DDS为主,结合抗组织胺药物、维生素类药等;外用药以清洁、干燥、止痒、杀菌为原则。结果表明,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提高疗效,降低激素用量,并能起到预防感染,加强排泄,减少激素副作用等。 相似文献
7.
林连辉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4,14(6):17-18
精索静脉曲张是造成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之一,采用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有一定疗效。为了进一步提高患者术后精液质量改善率和致孕率,我们采用手术配合中药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国内外众多的医务工作者和科研人员,采用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皮肤病,不仅临床疗效有所提高,而且在基础理论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一些新的中医理论,如以活血化瘀为主治疗多种自身免疫病和变态反应性疾病,虚证在皮肤病中的应用及中草药免疫药理研究等,在指导多种疑难皮肤病的治疗中发挥很好的作用。可以断定,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将是今后国内医药事业发展的必然,只有发挥中医、西医两个学术体系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更好地发展皮肤科的中西医结合事业,才能在临床上不断提高疗效和在理论研究中取得更大的… 相似文献
10.
11.
下肢静脉曲张系指下肢浅静脉伸长、迂曲而呈曲张状态,多发于从事持久站立工作、体力活动强度高、或久坐少动之人。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静脉扩张、伸长、迂曲,其最大危险为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属中医"脉痹"、"恶脉"等范畴。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除了静脉点滴溶栓类药物外,还配合中药内服,进行辨证治疗,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蒋学洲 《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杂志》2005,4(8):86-87
目的 给病人手术,加上中西医药物治疗精索静脉曲张伴不育患者。方法 中药治疗,根据辨证施治,分为肾精亏虚、气血亏虚、湿热瘀阻、血瘀气滞症,手术高位结扎加与腹壁下静脉吻合术。结果 243例病例经过治疗后有96例女方生育,占39%,女方没有生育有87例复查精液有76例精液质量得到改善,占87%。结论 精索静脉曲张并不育手术治疗有明显疗效,中西药物可提高其疗效。 相似文献
13.
老年病虚多五脏衰惫,当以调补脾胃为主;积多气血瘀滞,用药当以疏通为贵;病多虚实夹杂,治宜攻补相配。防止老年皮肤病亦应从整体出发,一般应以下列三个方面为原则:①保养肾精,以固其根。②强健脏腑,以益其源。③调摄阴阳,以强其用。1 老年人多发的皮肤病11 类天疱疮 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60~70岁以上的老年人。特别好发于老年人的皮肤皱褶部位,大疱多在红斑的基础上发生,水疱壁厚,挤之不易破溃,尼氏征(-),自觉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治疗西药可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常用泼尼松30~60mg/日。亦可用氨苯砜(DDS),每次50mg,每日2~3… 相似文献
14.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外科最常见的并发症,处置不当,变症甚多,我院自1999年以来接诊154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效果颇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幼儿湿疹等皮肤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96— 2 0 0 0年我科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儿湿疹、尿布皮炎、皮肤念珠菌病、痱子等皮肤病 2 10例 ,并与单用复方康纳乐霜治疗上述皮肤病 12 5例进行对比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治疗组 2 10例中 ,男 12 0例 ,女 90例 ,年龄15d~ 3岁 ,病程 :2d~ 2个月 ,平均 9d。病种 :婴儿湿疹 72例 ,痱子 2 5例 ,尿布皮炎 78例 ,皮肤念珠菌病 35例。对照组 12 5例 ,男 74例 ,女 5 1例 ,年龄 1个月~ 3岁 ,病程 :3d~ 1个月 ,平均 11d。病种 :婴儿湿疹 34例 ,痱子 2 0例 ,尿布皮炎 4 1例 ,皮肤念珠菌病 30例。其中中西医结…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预防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效果。方法:对诊断明确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分别测定服药前和服药后1、4、12周门静脉内径(DPV)、脾静脉内径(DSV)、门静脉血流速度(VPV)、脾静脉血流速度(VSV),计算其门静脉血流量(QPV)和脾静脉血流量(QSV)的改变。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改善门静脉前后血流,降低门静脉高压。结论: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门静高压,是防止复发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辨病与辨证结合,提高诊断水平;病与证的结合必须从深入的"微观"层次上才能找到结合点;注重形态学观察,局部与整体相结合;中西医医理与药理结合,提高治疗水平等方面,探讨了中西医结合诊治皮肤病的方法,旨在实现二者优势互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谢成利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5,8(3):311-311
粘连性肠梗阻是肠梗阻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肠梗阻的40%~60%。我院1999年6月-2004年6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10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