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住院老年人慢性疾病性贫血的发病因素及诊断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住院老年人慢性疾病性贫血病例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及血清铁浓度、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蛋白和病因诊断等项目,以中位数、均数±标准差、百分比等为观察指标。结果:94例中,男73例,女21例,年龄65~96岁,中位年龄78.9岁。中、重度贫血占29%。形态学上以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比例最高,占78%,小细胞低色素性及大细胞性贫血占22%。血清铁浓度及总铁结合力降低、转铁蛋白饱和度正常、血清铁蛋白正常或增高,伴缺铁性贫血7例(7%),伴巨幼细胞性贫血14例(15%),老年慢性疾病性贫血的病因中最常见的是感染和(或)肿瘤。结论:在住院老年患者中,慢性疾病性贫血发生率高(33.3%),病因中感染和肿瘤同时存在的比例较高且贫血的程度严重。因伴缺铁性贫血及巨幼细胞性贫血而使贫血程度加重,但实验室指标往往不典型,造成误诊、漏诊率高。正确诊断并及时治疗慢性疾病性贫血对基础病的治疗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背景:肾移植后随着肾功能的逐渐恢复,大部分患者移植成功后贫血能够得到纠正。目的:观察肾移植前后受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铁蛋白、血红蛋白、铁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与移植后贫血改善的关系。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对照观察,于2005-05/12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移植中心完成。对象:纳入肾移植患者20例,根据血清铁蛋白值分为2组,铁正常组(血清铁蛋白≥100μg/L)11例,低铁组(血清铁蛋白<100μg/L)9例。另外选择2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方法:肾移植前1d、移植后3,5,7d,第2,3,4周测定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铁蛋白、血红蛋白、铁水平,所有患者在移植后1个月内未予铁剂治疗。主要观察指标:以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含量,以免疫浊度法测定转铁蛋白含量,以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铁蛋白含量,按标准实验室方法测定血红蛋白、血清铁水平。结果:肾移植后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逐渐上升,并在移植后3周达到高峰,明显高于移植前及正常对照组(P<0.01)。低铁组肾移植患者血清铁、血清铁蛋白含量明显低于铁正常组(P<0.05,0.01)。低铁组患者贫血纠正时间比铁正常组显著延长(P<0.01)。6例患者出现急性排斥反应,并出现肾功能恢复、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高峰及贫血纠正延迟。结论:肾移植后贫血的纠正可能与移植后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铁代谢水平及移植肾功能恢复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铁代谢与血小板增多的相关性。方法:收集81例缺铁性贫血伴血小板增多患者的铁代谢指标、红细胞参数及血小板参数,分析铁代谢指标、红细胞参数与血小板参数的相关性;比较轻、中度贫血组(血红蛋白≥60g/L)与重度贫血组(血红蛋白60g/L)相关参数的差别;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数值变化情况。结果:血清铁与血小板数呈显著负相关(r=-0. 404,P 0. 001);血清铁与血小板比积呈负相关(r=-0. 288,P 0. 05);转铁蛋白饱和度与血小板数、血小板比积均呈负相关(r=-0. 353,P 0. 01; r=-0. 271,P 0. 05);铁蛋白及总铁结合力与血小板参数均无相关性;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与血小板数均呈负相关(r=-0. 239,P 0. 05; r=-0. 250,P 0. 05; r=-0. 339,P 0. 01);轻、中度贫血组与重度贫血组铁代谢指标及血小板参数有差异;经铁剂治疗后血小板数目较前减少。结论:影响血小板数重要的铁代谢指标是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缺铁越重,血小板数越高;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越重,血小板数越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缺铁性贫血(IDA)红细胞参数改变,有助于提高IDA的诊断水平。方法联合使用铁染色及血清铁蛋白确诊IDA患者70例,并以健康无贫血人员44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IDA组MCV、MCH及MCHC中位数分别为58.0 fL、16.40 pg、288.5 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RDW中位数为19.2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68例(97.1%)IDA患者MCV<82 fL,67例MCH<27 pg,52例MCHC<320 g/L,62例RDW≥16.0%。Hb与MCV、MCH、MCHC均呈正相关(校正rs=0.4747、0.5983、0.5313);Hb与RDW负相关(校正rs=-0.3903)。52例(74.3%)患者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结论 MCV、MCH、RDW及MCHC诊断IDA的灵敏度依次降低。贫血越严重,IDA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越显著,红细胞大小不等也越显著。近3/4的IDA患者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慢性血液透析过程患者静脉补铁改善贫血的效果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109例患者共使用铁剂2398次,停药2w后抽血检查静脉补铁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清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及促红细胞生成素使用剂量。结果1例患者首次使用右旋糖酐铁出现胸闷、心悸,立即停止使用并给予吸氧后缓解。治疗后患者平均血红蛋白升高幅度为21~52g/L,血红蛋白水平均达到目标值水平,红细胞压积升高幅度为4.5%~18.0%,血清铁蛋白升高幅度为230~342μg/mL,转铁蛋白饱和度均达到目标值水平(〉20%),促红细胞生成素使用剂量为(112.4±20.8)U/kg/w,平均使用剂量下降11.1%。结论在血液透析过程中,静脉补充铁剂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贫血状况,而且具有安全、快速、高效、方便的优点。同时良好的护理可避免血液透析患者静脉补铁时的不良反应,使治疗顺利进行,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伴有贫血的恶性肿瘤患者血清红细胞生成素 (EPO)水平的变化。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 40例伴有贫血的恶性实体瘤患者及 2 3名正常人 (对照组 ) ,血清EPO水平。结果 :肿瘤患者红细胞平均体积 (MCV)为 (83 5 1± 7 92 )fL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MCHC)为 0 3 0± 0 0 6,肿瘤患者和对照组EPO水平分别为 (3 6 0 6± 2 1 88)IU/L和 (11 5 0± 7 3 7)IU/L(P <0 0 5 ) ,40例患者有 3 2例EPO水平高于正常 ,占 80 %。IV期患者和其他期别患者EPO水平分别为 (4 4 3 8± 18 3 6)IU /L和 (2 0 5 9± 19 80 )IU/L ,P <0 0 5 ,血红蛋白浓度分别为 (95 67± 2 3 89)× 10 12 /L和 (10 9 93± 2 1 5 1)× 10 12 /L ,P >0 0 5。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表现为正常细胞低色素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贫血呈多样化改变。 80 %贫血肿瘤患者血清EPO水平异常增高 ,且晚期患者EPO水平增高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微量元素铁作为红细胞生成的原料之一,对肾移植术后患者贫血的纠正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肾移植术后早期患者铁参数的连续监测,观察肾移植后血清铁的变化规律,分析其与贫血的关系.方法:①实验对象:共收集于2005-05/12在湘雅三医院移植中心行肾移植的患者20例,所有患者对治疗方案及实验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②实验方法:根据血清铁蛋白值将20例肾移植患者分为两组,铁正常组(血清铁蛋白≥ 100 μg/L)11例及低铁组(血清铁蛋白< 100 μg/L)9例.所有患者在术后1个月内未予铁剂治疗.③实验评估:术后3,5,7 d,2,3,4周测定两组患者血清铁蛋白、血清转铁蛋白、血清铁和血红蛋白含量.结果:2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低铁组患者肾移植术后3 d,2,3,4周血清铁、血清铁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铁正常组(P < 0.05~0.01).低铁组患者肾移植术后4周血红蛋白含量显著低于铁正常组(P < 0.01).②低铁组患者血红蛋白纠正时间显著长于铁正常组[(11.6±1.5,4.8±1.2)周(P < 0.01)].结论:铁是影响肾移植术后贫血改善的重要因素,铁缺乏会延迟肾移植术后患者贫血的纠正.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存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反应低下者经过长程左旋卡尼汀治疗后贫血的纠正情况。方法存在促红素低反应性贫血的患者35例,均于每次透析结束时静脉给予左旋卡尼汀1g,疗程6个月,对比治疗前后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EPO使用剂量、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总铁结合力、血清铁蛋白及白蛋白、前白蛋白等指标。结果左旋卡尼汀治疗6个月后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白蛋白、前白蛋白、总铁结合力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变化无统计学差异,6个月治疗后EPO使用剂量较前明显下降22.4%。结论左旋卡尼汀可明显改善尿毒症EPO低反应性患者的贫血状况、减少EPO的用量,同时改善此类病人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疾病(CKD)贫血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与CKD患者缺铁状态的临床关系。方法筛选154例CKD患者,分为贫血组和非贫血组,比较血清铁状态指标、红细胞参数、NGAL等的水平;CKD贫血患者中,按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分组,进行单变量相关性和多元回归分析,以及ROC曲线分析,评估和比较CKD患者中血清NGAL、铁蛋白(Fer)、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转铁蛋白受体(Tfr)的临床诊断潜力。结果CKD贫血患者血清NGAL水平明显高于无贫血的CKD患者(192.5±65.5 ng/ml vs 256.9±130.4 ng/ml,t=3.2,P0.01);在单变量分析中,血清NGAL与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血清铁(Fe)、TSAT相关系数分别为-0.36,-0.32,-0.26,-0.31,-0.38和-0.3。ROC曲线分析中,血清NGAL水平与CKD贫血患者缺铁状态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13,灵敏度为58.6%(95%CI为36.9~76.6),特异度为74.7%(95%CI为64.0~83.6)。结论 CKD缺铁性贫血患者中,血清NGAL水平有可能成为评估缺铁状态和疗效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0.
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反映红细胞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可由血红素合成缺陷、珠蛋白合成缺陷以及铁缺乏和红细胞铁获取障碍等导致.铁代谢异常所致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绝大多数为缺铁性贫血,为获得性,由需要增加、摄入减少、吸收不良或丢失过多所致,已为临床医师所熟知.近年随着铁代谢研究进展,除了以往所知的先天性转铁蛋白缺乏症之外,发现其他一些先天性铁代谢缺陷也可导致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并具有独特的临床与实验室特征.现对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血清维生素B12(VitB12)、叶酸(FA)及血清铁蛋白(SF)、血清转铁蛋白(TF)、总铁结合力(TIBC)、血清铁(SI)4项铁代谢指标检测在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1~5月贫血患者126例和健康对照组30例,测定其血清中VitB12、FA、SF、TF、TIBC和SI浓度并进行比较,贫血患者同时抽取骨髓标本涂片,经铁染色及形态学检查,检查结果与上述血清学指标测定结果进行临床诊断符合率的比较。结果铁代谢相关的各个指标的血清浓度在贫血患者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各类贫血均有其较为特异的血清学特征;126例贫血患者的临床诊断符合率,骨髓检查为82.5%,明显高于血清学检查(69.8%)(χ2=5.600,P=0.018);但在骨髓形态学不能明确诊断的23例贫血患者中,82.6%(19/23)血清学指标检测结果符合临床诊断;两种检查方法的不符合率达25.4%(32/126)。结论骨髓检查和血清学检测对贫血诊断的侧重点不同,各有优势,不能相互替代。二者联合应用对缺铁性贫血(IDA)与慢性病贫血伴缺铁(ACD/ID)、MDS与巨幼细胞性贫血(M A )以及混合细胞性贫血的鉴别诊断上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在儿童铁缺乏症筛查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筛查铁缺乏症的儿童240例,分别检测血清铁(serum iron,SI)、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RDW及红细胞平均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按测量结果分为正常组80例,潜在性缺铁组80例及缺铁性贫血组80例,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潜在性缺铁组的SI、SF均显著低于正常组,而RDW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缺铁性贫血组的Hb、SI、SF及MCV显著低于正常组,而RDW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RDW可作为儿童早期铁缺乏症筛查的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液中网织红细胞的各项参数在贫血患者临床诊断与鉴别中的价值。方法主要采取美国贝克曼库尔特L H-750自动分析仪对本院2012年1~12月间的50例贫血患者(研究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液中网织红细胞各项参数进行测定。结果研究中失血性贫血、二联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患者的网织红细胞百分率(RET%)、未成熟网织红细胞百分率(IFR%)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研究组中溶血性贫血患者网织红细胞绝对数(RET#)较对照组有明显的升高,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血性贫血、二联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的RE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检测血液中网织红细胞的各项参数对贫血患者的诊断与鉴别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临床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对类风湿关节炎(RA)伴慢性贫血(ACD)患者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RA患者血清IL-1、TNF-α和IFN-γ水平,并检测RA患者血清铁、总铁结合力(TIBC)、铁蛋白(SF)及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水平;对RA伴贫血患者行骨髓涂片铁染色检测。结果无贫血组、ACD不伴缺铁组、ACD伴缺铁组的血清IL-1、TNF-α和IFN-γ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D不伴缺铁组、ACD伴缺铁组的血清IL-1、TNF-α和IFN-γ水平显著高于无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D不伴缺铁组血清铁、TIBC、sTfR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SF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D伴缺铁组血清铁、SF显著低于ACD不伴缺铁组,TIBC和sTfR显著高于ACD不伴缺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髓涂片铁染色示ACD不伴缺铁组细胞内、外铁均高于ACD伴缺铁组。结论 RA患者血清IL-1、TNF-α和IFN-γ水平异常增高是导致ACD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非血液系统肿瘤患者并发贫血的发生率、贫血程度及贫血时红细胞形态。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530例非血液系统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非血液系统肿瘤患者贫血的发生率达20.94%(111/530),消化系统肿瘤贫血发生率最高35.3%(65/184),妇科肿瘤19.4%(6/31),肺癌18.3%(34/186),泌尿生殖系统肿瘤6.8%(5/74),乳腺癌1.8%(1/55)。不同病种的贫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9785,P〈0.01)。其中Ⅰ、Ⅱ度贫血发生率15.66%,Ⅲ、Ⅳ贫血发生率5.28%,多发生于消化道肿瘤患者。男性贫血患者72例,占22.36%;女性贫血患者39例,占18.75%;不同性别之间贫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020,P〉0.05)。贫血愈重,红细胞体积愈小。出院有贫血诊断的仅2.08%,采取治疗措施的5.66%。结论非血液系统肿瘤患者贫血发生率较高,多呈小细胞性,常不引起医患双方注意,治疗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贫血病因、探讨骨髓细胞学检查在贫血患者病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87例贫血待查患者的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结果187例贫血患者在不同年龄组的分布随年龄段的增长而增长,60岁以上老年患者占58.8%。有159例(85.0%)患者确诊了病因:其中缺铁性贫血40例(21.4%);慢性病贫血26例(13.9%);急性白血病21例(11.2%);巨幼贫21例(11.2%);多发性骨髓瘤11例(5.9%);感染性贫血1】例(5.9%);血小板减少7例(3.7%);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4例(2.1%);再生障碍性贫血3例(1.6%);溶血性贫血3例(1.6%);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例(1.6%);脾功能亢进3例(1.6%);淋巴瘤2例(1.0%);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例(1.0%);纯红再障2例(1.O%);骨髓纤维化1例(0.5%)。不明原因28例(15.0%)。结论骨髓细胞学检查对贫血的确诊、贫血类型的确定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老年患者发病率较高,应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对非成年人缺铁性贫血(IDA)的诊断价值及其与慢性病贫血(ACD)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IDA 组26例,男12例,女14例,年龄1月至15.5岁;ACD 组33例,男17例,女16例,年龄2月至14.0岁;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1月至15.5岁。sTfR、铁蛋白(SF)检测方法为免疫比浊法,血清铁(SI)为亚铁嗪比色法。结果各组患儿的性别比例、年龄无显著性差异;ACD 组的 SI 均值介于 IDA 组和对照组之间;IDA 组的 SF 显著低于 ACD 组(P <0.001)和对照组(P <0.001),而 sTfR 显著高于 ACD 组(P <0.001)和对照组(P <0.001)。sTfR 鉴别诊断 IDA 和 ACD 的截值为3.56 mg/L,其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95.12%、93.92%、94.11%、97.53%、95.50%。结论sTfR 对 IDA 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有助于诊断 IDA 及鉴别诊断 ACD。  相似文献   

18.
56例巨幼细胞性贫血临床实验室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anemia,MA)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6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临床和肝功能、心肌酶谱、血象和血清造血原料等实验室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患者中48例(85.7%)维生素B12缺乏、5例(8.9%)叶酸缺乏;51例(91.1%)出现贫血伴白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3l例(55%)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大于120fL;与正常对照相比,MA患者中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明显增高,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LDH、HBDH、AST、TBIL和IBIL增高可作为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实验室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深圳龙华新区缺铁性贫血人群全血糖化血红蛋白百分含量(HbA1c)水平,并建立其参考区间,更好地为临床病尿病的诊断、治疗及疗效判断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收集龙华新区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期间血糖在4~6 mmol/L之间缺铁性贫血人群120例和健康人群80例,并确保各比较组血糖浓度分布一致。分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全血中HbA1c含量,并对所测数据分别按组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缺血性贫血人群和健康正常人群全血中的HbA1c含量分别为(4.83±3.26)%和(4.35±2.51)%,缺血性贫血人群高于健康正常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547,P0.05);男女缺铁性贫血人群全血中的HbA1c含量分别为(4.89±2.65)%和(5.01±3.13)%,女性缺铁性贫血人群略高于男性,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264,P0.05);缺铁性贫血人群HbA1c含量随着贫血严重程度增加而增高,不同组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154,P0.05);缺铁性贫血人群和健康正常人群全血中HbA1c参考区间分别为(4.55~6.82)%和(4.21~6.13)%,缺血性贫血人群高于健康正常人群,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257,P0.05)。结论缺铁性贫血人群HbA1c水平高于健康正常人群,各地应分别建立相应的生物参考区间,更好地为各类人群相应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提供更科学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网织红细胞(RET)与手工显微镜法结果对比,并浅析RET 参数的临床价值。方法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传统手工法同时检测RET计数,且对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并对仪器测定RET的各项参数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两种方法的结果对比无显著性差异,且相关性良好;健康组与贫血组RET各项参数比较,贫血组中除低荧光强度RET(LFR)指标低于健康组外,其他各项参数结果均明显高于健康组。结论 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RET操作简便,检测速度快,准确性好,精密度高,其检测参数可以用于临床贫血性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