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勇  周勇 《中华临床新医学》2002,2(12):1104-1105
目的 探讨抢救妇科急腹症腹腔内出血伴休克患采用回收式自身输血补充血容量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抢救284例妇科急腹症腹腔内出血伴休克患时,A组(136例)采用回收式自身输血;B组(84例)输异体血;C组(64例)采用回收式自身输血与输异体血相结合方式。结果 采用自身输血在抗休克和纠正贫血方面的效果与输异体血相同(P>0.05)。采用自身输血无1例发生输血反应、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结论 应用回收式自身输血抢救妇科急腹症腹腔内出血伴休克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术后过滤式引流血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过滤式引流血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效果。方法观察177名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者所采用的3种输血方式[非洗涤过滤式引流血回输(自身输血组40例),引流血回输加异体输血(混合输血组76例)、输异体血(输异体血组61例)]的人均引流血回输量、输自身血及输异体血量。结果人均输血量分别为自身输血组:(485.25±101.72)ml,混合输血组:(584.17±101.72)ml,输异体血组:(628.03±178.48)ml;自身输血组与混合输血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输异体血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混合输血组与输异体血组差异虽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大大减少了输异体血量。结论采用过滤式引流血回输方法(无论自血回输还是自血回输加异体输血),能有效减少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异体输血,节约血源。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妇科患者用血情况,探求减少异体血输注的方法。方法检查2013年1~12月妇科输血病历,分析用血合理性及自身输血的可行性。结果 114例输血病例中有5例可避免异体血输注,13例已实施回收式自身输血,另有11例可实施贮存式自身输血。结论可通过自身输血、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用药物替代输血治疗等方式减少异体血输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回收式自身输血在各骨骼疾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12月在本院1 538例骨骼疾患手术洗涤式回收式自身输血回收量、输注量情况,及输注异体悬浮红细胞情况做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1 538名骨骼疾病手术患者输注量/回收量之比达到0.2824—0.3702,各骨骼疾病手术回收量及输注量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86—1.786,P>0.05)。338例输注异体悬浮红细胞量平均3.53 U/例;45.27%(153/338例)输注异体悬浮红细胞量1—2 U,输注量仅占输注总量24.39%。结论在某些骨骼疾病手术中回收量及输注量相对较大时,洗涤式回收式自身输血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龄手术患者自体贮血式输血的临床应用。方法对围手术期高龄患者28例(A组)进行自体贮血式输血与同期手术非自体贮血式输血的高龄患者26例(B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A组贮血200~800mL,平均600mL,贮血全部回输;除1例因贮血不足加输异体血200mL外,其余均未用异体血。血液采集、回输过程中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B组平均输异体红细胞悬液2.5U(200mL全血分离出的红细胞为1U),输血过程中除1例发生轻微发热反应外,其余均无异常。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各项血液指标比较,A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各项血液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符合条件的高龄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自体贮血式输血,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且临床效果满意,它是一种简便、经济、安全、适用的输血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和异体输血对剖宫产手术产妇肝功能指标和血浆蛋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8年10月某三甲医院产科剖宫产手术产妇病例资料,共100例,分为自体输血组(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n=50)和异体输血组(同种异体输血,n=50)。对两组产妇的一般临床资料、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及血浆蛋白[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将术中自体血回输量与术中失血量、术后肝功能指标、血浆蛋白进行相关性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两组间临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自体输血组比异体输血组的异体血用量明显减少(P0.05);两组间平均住院时间及1分钟新生儿评分均无明显差异;同术前相比,两组术后ALP、TP、Alb、Glo均有明显变化(P0.05),而ALT、AST变化不明显(P0.05);两组间术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输血组术后ALP、TP、Glo与术中自体血回输量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 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节约异体血液资源方式,不会引起剖宫产产妇肝功能损害及同种免疫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贮存式自身输血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贮存式自身输血是在手术前根据患者术中预输血量采集患者自身血液,以CPD-A液贮存于4℃冷藏箱中。术后将血液回输给患者的一种输血疗法。采用自身输血技术,不但可以节约血液资源,减少同种异体输血,还可以避免输血传染病和同种异体免疫性输血反应,是一种经济、科学、安全、有效的输血。2002年辽宁省血液中心与沈阳市骨科医院合作,在骨科手术中推广贮存式自身输血,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急性等容稀释性自身输血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稀释性自身输血在不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60名择期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238名同期、同等条件、同类手术的异体输血患者做对照组。结果不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采用HAT后,其术前、术中RBC、Hb、Hct、Plt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7d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中输异体血减小,输血反应相当减小(P<0.01)。2组术前、术后RBC、Hb、Hct、Plt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符合HAT心脏外科手术患者,HAT操作简便,无副作用,节约血液。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回收式自体输血和异体输血对脑膜瘤手术的患者血液氧合状况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脑膜瘤手术的患者,ASA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自体输血组和异体输血组,每组30例.自体输血组术中应用自体血回输机进行血液收集回输;异体输血组术中采用常规异体输血.分别记录两组病人术前和术毕动脉血氧分压(PaO2)、混合静脉血氧分压(Pv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氧摄取率(ERO2)以及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 自体输血组术毕PaO2 、PvO2、SvO2均高于异体输血组(P<0.05),术毕氧摄取率(ERO2)低与异体输血组(P<0.05);自体输血组与异体输血组比较凝血功能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膜瘤手术的患者应用自体血液回输技术能及时回收失血,维持有效循环,改善患者的血液氧合,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和异体输血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预存式自体输血与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对择期手术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9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00例择期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按输血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术中输异体血,研究组患者采用预存式自体输血与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进行自体输血,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指标、免疫细胞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异体血输入量及术后切口感染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及总失血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免疫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及7d,研究组患者CD3~+、CD4~+、CD4~+/CD8~+及NK细胞水平均较对照组高,CD8+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及7d,研究组患者IgG、IgM及C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与预存式自体输血联用对择期手术患者免疫功能影响较异体输血小,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背景:同种异体输血在相同血型的人类中已经得到实现,但关于猪的血型类型及如何异体输血国内外无确切报道。目的:探讨术前蛙跳式自体预贮血在猪心脏体外循环手术模型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16只家猪随机区组法分为2组,自体预贮血组、同种异体输血组。另4头猪放血供同种异体输血组异体输血应用。两组猪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手术。自体预贮血组手术全程仅输自体血,同种异体输血组手术全程输注等量异体血。记录自体预贮血组放血前后的血红蛋白及血细胞压积,两组术前基础值、体外循环过程中、体外循环结束后及术后1d的血红蛋白值。结果与结论:20只实验猪全身血容量(2500±428)mL;自体预贮血组第1次预计放血量为(501±86)mL,实际放血量为(493±93)mL;第2次预计放血量为(750±128)mL,实际放血量为(719±98)mL。自体预贮血组猪采血前后血红蛋白计数及血细胞压积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自体预贮血组术后1d时点血红蛋白数值明显高于同种异体输血组(P〈0.01),两组其余术前基础值、体外循环过程中、体外循环结束后时点血红蛋白数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d时点血红蛋白值显著低于术前基础值(P〈0.01)。自体预贮血组存活率明显高于同种异体输血组(P〈0.01)。结果说明与同种异体输血相比,术前蛙跳式自体预贮血安全有效,术后猪成活率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改良贮存式自体输血和异体输血对心脏外科瓣膜置换术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的影响,确定改良贮存式自体输血采血法在心脏外科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5月本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择期手术患者200例,其中使用改良贮存式自体输血采血法进行术前自体备血的患者100例,年龄21~73岁,心功能分级Ⅱ~Ⅲ级,采血前平均Hb为(147.34&#177;12.69) g/L,Hct为(43.41土3.72)%;使用异体血术前备血的患者100例,年龄18~71岁,心功能分级Ⅱ~Ⅲ级,术前平均Hb为(133.93&#177;25.94) g/L,Hct为(38.24&#177;9.41)%,对比两组患者在围术期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100例改良贮存式自体输血组使用血液总量319U,100例输注异体血组使用血液655U,两者相比,自体输血组手术血液使用总量、平均异体红细胞量、平均异体血浆量均明显降低(P<0.05).自体输血组采血后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轻度降低,但在正常范围内.术后1d血红蛋白浓度及红细胞压积均明显高于异体输血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两组患者比较差异不明显;自体输血组患者术后到出院的平均时间为(6.58&#177;1.9)d,异体输血组患者为(10.01&#177;3.8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改良贮存式自体输血的患者术后未发生感染,而异体输血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为3%.同时自体输血组患者的住院成本明显降低(P<0.05).结论 改良贮存式自体输血采血法,较异体输血法对红细胞破坏少,血液输注量少,患者术后各项指标恢复快,感染率低,经济实用,可广泛应用于心脏外科瓣膜病等择期手术.  相似文献   

13.
双侧人工全膝关节同期置换预存自体输血2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分析2005-02/2007-02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双侧人工全膝关节同期置换并进行预存自体输血患者28例,均为女性;年龄53~77岁;另选行双侧人工全膝关节同期置换未做顶存自体输血而采取异体输血女性患者16例作对照,年龄48~78岁.记录每次采血量、采血及输血后不良反应及严重并发症.采血前及采血后第5天(即置换后第2天)分别检测患者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水平.未做顶存自体输血者在置换后第2天检测红细胞、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28例患者共预存自体血12 000 mL,平均429 mL.2例(7%)患者无需异体输血顺利度过围置换期,26例(93%)患者补充异体输血12 800 mL,平均492 mL.而同期16例未做预存自体输血而输异体血共17 200 mL,平均1 075 mL.采血后第5天患者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与采血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血红蛋白水平与采血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置换后第2天预存自体输血未输异体血患者、顶存自体血+异体输血患者与未做预存自体输血而输异体血患者血红蛋白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没有发生与顶存自体输血相关的并发症.提示预存自体输血简便、经济、安全、有效,有利于双侧人工全膝关节同期置换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自身输血在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自身输血在择期手术患中的应用效果和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择23例心脏病择期手术患,在术前1~10天应用“蛙跳式”采血法采集自身血液200~1600ml,在术中或术后进行自身回输。结果 患在采血及回输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手术过程及恢复顺利。自身输血组围手术期人均输血量866.5ml,比异体输血组人均输血量1383.3ml减少516.8ml,减少异体输血量471.7ml(占54.4%)。血液检测指标显示,自身血回输后除血红蛋白、血小板较异体输血组升高外,其余指标无显性差异。结论 对择期手术患采取术前采血贮存,在术中或术后回输的方法,具有安全、节约血源及减轻患经济负担的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RhD(-)孕妇择期剖宫产手术贮存式自身输血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贮存式自身输血是自身输血的方式之一,从1980年代起由国外开始逐步应用于临床,近来我国也有诸多报道.贮存式自身输血可以避免异体输血造成的传染性疾病传播、移植物抗宿主病等不良反应[1],其已作为一种标准操作应用于择期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异住妊娠所致腹腔内出血的手术中进行回收式自体输血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时手术证实为异位妊娠所致的腹腔内出血,且无回输式自体输血禁忌证患者96例,采用自体型血液回收机,经过抗凝、回收、洗涤、浓缩、净化处理后回输给患者;将其中仅靠自体输血完成手术的7例作为自体输血组(A组),其余18例因同时给予异体输血作为自体+异体输血组(B组),并将同时期异位妊娠采用同种异体输血的27例作为异体输血组(C组)。对三组患者自体及异体输血量、发热及输血反应情况、术后24h血常规及电解质情况做观察比较。【结果】A、B组平均输血量(异体输血与自体输血之和)虽高于c组,但异体输血量明显降低,三组比较,术后发热和输血反应A、B组较C组明显减少。而三组患者术后24h血常规及电解质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回收式自体输血既节约了大量血源,又减少了输血后并发症。是抢救和治疗急性腹腔内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非洗涤回收式自身输血在妇科急症内出血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对72例妇科急性内出血患者进行术中非洗涤回收式自身输血,观察回收血量及术前、术后1,5d血常规、凝血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血液回收率达89.93%,术后血常规及凝血指标均接近正常,未发生发热、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非洗涤回收式自身输血安全、简便,可有效预防回输异体库血所致的输血不良反应和血源传播性疾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异体输血率,并且探讨影响异体输血的危险因素,为在临床上降低异体输血率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中心进行的全部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输血状况,收集了若干术前、术中以及术后因素用以评估对术后异体输血需求的影响。利用统计学软件对上述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总共完成单膝关节置换术846例,双膝关节同时置换术120例;异体输血率为91.5%,其中709名患者只输异体血,37名患者只输自体血,175名患者两者都输。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置换类别、止血带使用、自体输血、医生手术量等比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置换类别、止血带使用、自体输血等比较,均为P0.01。结论本研究中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异体输血率较高,警示我们需要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合理用血。应用术前预存自体血、术中不使用止血带以及进行单膝置换有助于降低术后异体输血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患者术前自体贮血式输血的临床应用。方法对住院行剖宫产分娩的前置胎盘患者26例(A组)进行术前自体贮血式输血观察,并选择同期行剖宫产分娩非自体贮血的前置胎盘患者21例(B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A组平均贮血640 mL,贮血全部回输。除1例因贮血不足分别加输异体血200 mL外,其余均未用异体血。血液采集过程中仅1例母体有心悸主诉,1例胎动频繁,予吸氧、补液后好转,其余均未发生任何异常。回输过程中亦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B组异体输血平均520 mL,输血过程中除1例发生轻微发热反应外,其余均无异常。两组患者采血前、采血后及行剖宫产分娩术前、术后各项血液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及新生儿各项生理指标和生命体征均无明显异常。结论对符合条件的前置胎盘患者进行术前贮血式自体输血,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且安全可靠、临床效果满意,同时又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是一种简便、经济、适用、可行的输血方法。  相似文献   

20.
贮存式自身输血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自身输血不仅可以避免同种异体输血引起的多种不良反应 ,对稀有血型和曾回输同种血产生异型抗体导致的配血困难患者 ,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解决办法[1] 。自身输血目前有贮存式、稀释式和回收式[2 ] 3种方式 ,可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和手术出血情况选择。笔者在择期手术的 10 0名骨科患者中 ,开展贮存式自身输血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10 0名自身输血患者选自 2 0 0 1年 1月~ 11月份在本院骨科住院的患者 ,其中男性 80名、女性 2 0名 ,Rh阴性 1名 ;年龄 2 2~ 6 8岁 ,Hb男 12 0 g/L、女 110 g/L ,无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