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对资料完整的40例早期梅毒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男性患病率略高于女性,职业以个体经商者、司机、农民为多(75%),传播途径以非婚性接触传染为主(87.5%),治疗仍以长效青霉素为最好。  相似文献   

3.
4.
自从1986年淋病、尖锐湿疣等性传播疾病在本地区发现以来,梅毒患也在逐渐增多。由于前几年患对梅毒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以及梅毒经治疗后症状与体征消失快,很难做到定时随访。现将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皮肤性病科就诊的108例早期梅毒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胎传梅毒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胎传梅毒 ,又称先天性梅毒 ,是苍白螺旋体从母体经胎盘进人胎儿循环所致的梅毒感染。近年来 ,随着成人梅毒增多 ,胎传梅毒的发病明显增多。作者1997年1月~2001年12月共收治54例 ,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36例 ,女18例。年龄≤24h23例、~28d28例、~2个月3例。早产儿32例 (59.3% ) ,<胎龄儿19例(35.2% ) ,Apgar评分<7分者25例 (46.3% )。患儿父亲15例 (27.8% )是个体经营户、10例 (18.5% )是在城市打工的农民、8例 (14.8 % )是司机。1.2症状和体征有皮肤损害37例 (68.5% ) ,其中表现圆形红色斑丘疹者19例、伴有疱疹者11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神经梅毒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诊断及治疗,提高对此疾病的认识。方法:对我院神经内科及皮肤科收治的23例神经梅毒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3例神经梅毒患者中,无症状神经梅毒3例,麻痹性痴呆7例,脑血管梅毒9例,脊髓血管梅毒1例,脑膜炎型2例,脊髓痨1例。部分患者脑脊液单核细胞数升高(占56.5%)及蛋白升高(占91.3%)。磁共振(MRI)表现:脑血管型主要为脑叶、半卵圆区、基底核区、脑干、小脑等梗死灶;麻痹性痴呆7例表现为额颞叶、海马萎缩或异常信号;脊髓血管梅毒1例,表现髓内异常信号。青霉素治疗效果好。结论: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性,影像学检查对诊断有提示作用,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和血液、脑脊液梅毒试验检查,综合分析。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8.
1998年 5月至 2 0 0 0年 8月间 ,笔者诊治早期梅毒75例 ,其中在基层发生误诊 4 8例 ,误诊率为 64%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4 8例中男 2 6例 ,女 2 2例 ,年龄1 7~ 62岁。一期梅毒 (硬下疳 ) 7例 ,其中男 6例 ,女 1例 ;二期梅毒 4 1例 ,其中男 2 0例 ,女 2 1例。皮疹形态 :红色斑疹 (玫瑰疹 ) 1 9例 ,掌跖脱屑性红褐斑 1 4例 ,鳞屑性斑丘疹 1 3例 ,扁平湿疣 8例 ,湿疹样糜烂 6例 ,头皮虫蛀状脱发 1例。同时有两种以上损害者 1 5例。缺乏一期损害史者 2 3例 ,其中男 3例 ,占 1 5 % ( 3/ 2 0 ) ;女 2 0例 ,占 95 2 % ( 2 …  相似文献   

9.
321例获得性早期梅毒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1998年1月~2002年8月诊治获得性早期梅毒患者321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胎传梅毒的临床表现,以提高对早期胎传梅毒的识别。方法:回顾性分析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病科2007年3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早期胎传梅毒的病历资料。结果:共有59例患者纳入分析,年龄0.17~19(中位2)个月,入院时血清RPR滴度为1:1~1:512(中位1:16)。该59例患者中,98.31%(58/59)可能存在梅毒相关损害;皮疹、贫血、肝损、骨损害以及脑脊液异常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40.68%(24/59),32.20%(19/59),66.10%(39/59),43.3%(13/30),50%(8/16)。结论:早期胎传梅毒多于出生后半年内出现症状,常损害皮肤、肝、脾、骨骼、神经系统等多脏器功能。确诊为胎传梅毒后,建议积极腰穿排除神经梅毒。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梅毒患者并发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为明确诊断及后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32例早期梅毒患者并发梅毒性肝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驱梅治疗前:(1)临床表现:肝脾肿大100%,乏力、食欲不振100%,尿黄56.3%,关节疼痛46.9%,皮疹37.5%,腹痛、腹泻25.0%,低‐中度发热25.0%。(2)实验室检查显示:中‐重度肝损伤68.8%,总血清胆红素升高56.3%,血清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93.8%,白蛋白、球蛋白无明显异常,凝血酶原活动度基本正常或稍降低。在护肝基础上予以驱梅治疗后,各种临床症状逐渐缓解或消失,总血清胆红素、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显著下降(P<0.01),肝功能显著改善或恢复正常。结论早期梅毒患者的梅毒性肝炎与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对于不明原因肝炎患者,尤其是以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为主的患者应进行梅毒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总结分析360例早期梅毒的临床皮损表现情况。方法:收集了皮肤性病门诊早期梅毒360例,男206例,女154例。年龄18-75岁。其中一期梅毒102例,二期梅毒258例,结果:早期梅毒360例中。一期梅毒102例,占28.3%;二期梅毒258例.占71.7%(36例潜伏梅毒)。一期梅毒发生于生殖器占93.8%,发生于肛周及其它部位占6.2%,伴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的占62.5%,二期梅毒皮疹发生于躯干、四肢占42.3%。发生于手足跖部占47.3%,发生在外生殖器部占10.4%,皮损特征;表现为玫瑰糠疹34.2%,表现为掌跖角化斑疹44.1%,表现为斑丘疹8.1%。表现为生殖器扁平湿疣11.7%。结论:我市梅毒患者呈逐年增多趋势。年龄20-50岁之间。职业以个体较多。传染源以嫖娼卖淫及夫妻问传播。一期梅毒仍以生殖器溃疡为首发,表现为硬下疳皮疹。二期梅毒以躯干、四肢及掌足跖为好发部位,表现为玫瑰糠疹,掌跖红色角化脱屑性斑疹为多发,无自觉症状。梅毒的防治以控制传染源、提高临床医生对梅毒早期诊断水平及早期治疗为首任。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市早期梅毒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分析1998~2003年41例早期梅毒临床资料。结果发病已婚占75.6%多有不洁性生活史,文化程度低,中、小学占87.8%,易失访。结论提高人员素质及受教育程度,加强性病知识宣普,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是减少发病的关键。已婚者易造成家庭内传染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 ,随着性传播疾病的蔓延 ,我国先天性梅毒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将我院 1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11月收治的新生儿先天性梅毒 2 2例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 14例 ,女 8例 ,胎龄 <37周 14例 ,≥ 37周 8例 ,出生体重 <2 5 0 0g 16例 ,≥ 2 5 0 0 g 6例 ,入院日龄 :2 4h 10例 ,~ 72h 6例 ,>72h 6例。1.2 临床表现2 2例新生儿先天性梅素养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 19例(86 .4 % ) ,多表现为散发性或多发性呈圆形或卵圆形 ,白色或灰色浸润性斑块 ,外周有丘疹 ,带有鳞屑 ,多分布于四肢末端 ,掌趾部皮肤损害为大片脱屑…  相似文献   

15.
从发病年龄、易感人群、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特点及治疗等方面对21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神经梅毒发病隐袭,临床表现复杂,容易误、漏诊。青霉素为神经梅毒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提高对梅毒治疗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为制定有效的梅毒防治措施提供依据,加大梅毒防治力度,尽快控制梅毒的传播与扩散。方法:参照卫生部颁发的《性病诊断标准与治疗方案》标准临床诊断,采用RPR、TPHA实验方法进行确证。结果:男性病例35例,女性25例,男女之比为1.4:1。年龄最大的为70岁,年龄最小为出生15天婴儿。21~30岁年龄发病率为最高(50%),91%的病例经性接触传播,98%的病例为具有传染性的早期梅毒患者。结论:加强检测力度,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源,加大打击嫖娼卖淫力度,切断性传播途径,是预防梅毒传播与扩散的关键性措施。  相似文献   

17.
52例早期梅毒诊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濮阳市早期梅毒的患病情况,总结临床治疗经验,降低误诊率。方法严格按照卫生部防疫司《性病防治手册》中诊断及分析标准,进行实验室梅毒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梅毒螺旋体被动乳胶凝集试验(TPPA)血清学检查。结果性活跃人群(20-40岁)、个体供销和服务人员梅毒患病率分别为86.1%和67.3%,误诊率为23.1%;传染源以婚外异性性伴为主。结论性活跃人群(20-40岁)、个体供销和服务人员为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应加强这类人群的监测工作;为避免较高的误诊率,对疑似患者应主动进行TPPA梅毒血清学检查工作;传染源多为异性性伴,预示应不断提高社会的监管力度,切实有效地进行健康教育干预。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梅毒一般在出生后3周,出现各种皮肤损害。本院新生儿科自1997年2月收治新生儿先天性梅毒(胎传梅毒)20例。根据临床及血清学检查确诊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了解梅毒在本地区发病及临床特点,提高梅毒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1998年5月至2004年5月间资料完整的206例梅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女比例为1.29:1,发病年龄集中在21~40岁年龄组,共137例(66.50%).传播途径主要为非婚性行为.职业以个体户、服务人员、司机、无业者、供销人员为主.一期梅毒63例(30.58%);二期梅毒106例(51.46%);早期潜伏梅毒36例(17.48%).大多在产前、婚检、健康检查及手术前检查或配偶一方患梅毒时被追查出来;一、二期梅毒同时存在1例,这与梅毒的一般病程不同,可能与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关.结论 梅毒的临床表现及血清学存在复杂多样的变化,必须掌握它的特殊性全面分析,提高梅毒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20.
本组对1998年8月~2004年8月间,到皮肤科就诊的277例梅毒病例进行了临床分析,其中早期潜伏梅毒26例,一期梅毒58例,二期梅毒192例,三期梅毒1例。RPR及TPHA全部呈阳性。治疗1年后,272例血清较阴,5例仍为阳性(即血清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