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动态测定了71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血LPO及GSH-PX活性,结果显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续发性脑病患血LPO水平增高,GSH-Px活性降低,与未出现续发性脑病及健康人相比,差异显(P<0.01);对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尤其是重庆中毒,常规检测血LPO及GSH-Px活性,作为是否出现续发性脑病的预测指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动态测定了71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者血LPO及GSH-PX活性,结果显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续发性脑病患者血LPO水平增高,GSH-Px活性降低,与未出现续发性脑病者及健康人相比,差异显著(P<0.01);对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尤其是重庆中毒者,常规检测血LPO及GSH-Px活性,作为是否出现续发性脑病的预测指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对39例肝炎患者和32例正常人血中LPO、SOD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急性黄疸型肝炎组LPO、SOD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有高度的显著性(P<0.01);慢性活动肝炎组LPO较正常入明显升高(P<0.01),SOD较正常人明显降低(P<0.01);慢性活动性肝一LPO较正常人明显升高(P<0.01),SOD较正常人明显降低(P<0.01);无症状HBV携带者,其LPO、SOD含量基本正常,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炎病人血中谷丙转氨酶(ALT)、r-谷氨酰转肽酶(r-GT)的升高与LPO、SOD的变化无直线相关性;总胆红素(TB)的升高与LPO的变化无相关性,而与SOD的变化存在正相关,提示检测血中LPO、SOD可能是检测肝炎病人的一项独特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一氧化氮(NO)、过氧化脂质(LPO)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急性期血浆中的变化与病情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88例CO中毒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分为轻型(A组)、中型(B组)和重型(C组)3组,分别在入院后第1、3、7及第14天检测血浆NO、LPO和SOD的变化,并行健康对照。结果:急性CO中毒患者血浆NO、LPO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O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3组中毒患者在入院后第1、3天NO、LPO均明显升高,SOD均明显降低,C组与A组比较,C组NO、LPO明显升高(P<0.05),SOD明显降低(P<0.01);入院后第7天及第14天C组NO、LPO仍明显高于A组(P<0.05),SOD仍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CO中毒患者血浆NO、LPO明显升高,SOD明显降低;重症患者NO、LPO升高及SOD降低更为明显,持续时间更长,其预后愈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清β-内啡肽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2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β-内啡肽浓度并与25例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24小时的β-内啡肽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中毒组中治疗后24小时β-内啡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下降(P<0.01)。结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导致大量释放β-内啡肽并持续高水平,同时,高水平β-内啡肽可导致继发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6.
高龄初产妊高征孕妇过氧化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龄初产妊高征孕妇体内过氧化反应。方法:测定正常初产妇、妊高征孕妇妊娠晚期母血过氧化脂质(LPO)、超氧化物歧化酶(DOD)的含量。结果:1.高龄初产妇母血LPO较非高龄初产妇明显升高,SOD明显下降,P<0.05。孕妇年龄与母血LPO呈明显正相关,与SOD呈明显负相关,P均<0.05。2.妊高征孕妇LPO较正常孕妇显著增高,SOD显著下降,P<0.05,并随病情加重LPO水平升高、SOD水平下降更为显著,P<0.05。3.高龄初产妊高征孕妇母血LPO含量较非高龄初产妊高征孕妇明显增高,P<0.05,而SOD则无显著变化,P>0.05。4.妊高征孕妇胎儿宫内生长发育迟缓(IUGR)发生率较正常孕妇显著升高,P<0.025,各组脐血清LPO、SOD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龄初产妊高征孕妇体内过氧化作用明显增强,LPO水平的升高可能为高龄初产妇妊高征发生率及IUGR发生率增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采用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比色法对19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外周血过氧化脂质(LPO)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中毒急性期LPO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轻度中毒与正常对照无明显差异,中,重度中毒显著增高(P〈0.01,P〈0.001)。表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病情变化与自由基的损害作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强迫症与活性氧自由基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脂质过氧化和氧自由基酶活性变化在强迫症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测定30例强迫症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血中SOD,GSH-PX活性,GSH含量和血清中LPO含量。结果:强迫症组LPO含量,SOD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GSH含量则显著降低(P<0.05),强迫症组SOD,GSH-PX与LPO,SOD与GSH-PX均呈显著直线正相关(P<0.05-0.01),正常对照组GSH-PX与HPO呈显著直线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强迫症组LPO与SOD含量的改变具有相关性(P<0.01);对照组LPO含量变化则与GSH-PX相关(P<0.01)。结论:提示强迫症患者体内存在自由基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高压氧对缺氧病人血浆内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F-1)的影响,对28例急性一氧化碳重度中毒病人,经高压氧治疗前后即刻进行静脉血浆NO和ET-1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高压氧治疗后病人血浆NO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1),ET-1含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病人病情明显好转。提示:高压氧可显著提高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血缸浆中NO水平,降低ET-1含量,两值经相关性分析,r=-0.435,P<0.01,呈高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测定有烟酒嗜好和无烟酒嗜好的84例健康老年人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脂质(LPO),结果表明:吸烟组的SOD明显低于对照组;而LPO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饮酒组的LPO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OD的改变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吸烟、饮酒可能与促进衰老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浆S-100蛋白的浓度,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4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分为三组:A组(轻度中毒组)、B组(中度中毒组)和C组(重度中毒组),应用ELISA法对24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血浆S-100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并与20例对照组(D组)进行比较。结果:轻度中毒组血浆S-100蛋白水平无明显升高(P>0·05),重度组与中度组血浆S-100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重度组血浆S-100蛋白水平明显高于中度组(P<0·05);迟发性脑病发生组血浆中S-100蛋白水平与未发生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浆S-100蛋白水平的检测,有助于评估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急性期脑组织受损的严重程度,但不能早期预测迟发性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醒脑静对急性重度一氧化碳(CO)中毒的治疗作用。方法81例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高压氧治疗后常规治疗;治疗组41例,高压氧治疗后加用醒脑静注射液及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24 h清醒率及治疗2周时APACHE 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health evaluation Ⅱ)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24 h内清醒率(87.8%)高于对照组(70%),P〈0.05;2周时A-PACHE Ⅱ评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可促进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早期苏醒,减轻病情,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纳络酮注射液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大鼠模型细胞凋亡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大鼠模型对照组和纳络酮注射液治疗组,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Caspase-3的表达。结果:治疗组大鼠脑细胞凋亡率及Caspase-3表达较迟发性脑病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纳络酮注射液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脑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干预脑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并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病人血清肌钙蛋白I(cTnI)、乳酸(Lac)、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C反应蛋白(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及磁共振成像上易受损脑组织平均表观弥散系数(ADC)与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发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6年1月连续收入临淄区人民医院的ACMP病人56例.收集病人年龄、性别、昏迷程度等基线数据,于发病24 h内完成的血清碳氧血红蛋白(COHb)、Lac、cTnI、CK、CK-MB、LDH、NSE、白细胞计数、CRP数据,和入院48 h内的颅脑1.5T核磁共振成像上的双侧大脑苍白球、脑室周围及半软圆中心的平均ADC值;以发病60 d后是否出现DEACMP为终点.按发病60 d后是否出现DEACMP分为迟发性脑病组和非迟发性脑病组,比较2组的COHb、Lac、cTnI、CK、CK-MB、LDH、NSE、白细胞计数、CRP和双侧大脑苍白球、脑室周围及半软圆中心的平均ADC值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对差异显著的结果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DEACMP组昏迷发生率(15例,75.00%)显著高于非DEACMP组(12例,33.33%)(P<0.01).DEACMP组的Lac、CK、CK-MB、LDH、CRP和NSE均高于非DEACMP组(P<0.05~P<0.01).而COHb、cTnI和白细胞计数在2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EACMP组苍白球区域的ADC值显著高于非DEACMP组(P<0.01).而侧脑室周围白质与半软圆中心区域的ADC值在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昏迷程度、中毒时间、NSE、CK、CRP和LDH是DEACMP发病的可能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ACMP病人血清Lac、CK、CK-MB、LDH、CRP和NSE水平可能与DEACMP有关,其对DEACM的诊断与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分为研究组(n=44)和对照组(n=44).对照组采用高压氧治疗.研究组采用高压氧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炎症因子指标变化.对比两组苏醒时间、住院时间、迟发性脑病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18%)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血氧分压(PaO2)显著升高,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肿瘤坏死因子a(TNF-α)、白介素6(IL-6)显著降低;治疗24h后,研究组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TNF-α、IL-6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苏醒时间、住院时间、迟发性脑病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压氧联合川芎嗪注射液能显著改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迟发性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疗效及其在预防迟发脑病方面的作用,并分析其临床安全性。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高压氧治疗及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d,静脉滴注,连用7 d。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MMSE智力量表评分及迟发脑病发生率,并在依达拉奉治疗前后观察患者肝肾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迟发脑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依达拉奉治疗后谷丙转氨酶较治疗前有升高(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疗效确切,安全性方面依达拉奉可能会加重肝功能异常患者的肝损害,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后迟发脑病(DEACMP)的治疗方法。方法将72例DEACM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给予红花、烟酸、脑活素及高压氧综合治疗,一般治疗组给予高压氧及内科对症治疗。结果联合治疗组40例,痊愈20例,显效14例,进步5例,总有效率97.5%,无效1例,死亡0例,占2.5%。一般治疗组32例,痊愈6例,显效7例,进步4例,总有效率53.1%,无效13例,死亡2例,占46.9%。结论应用红花、烟酸、脑活素及高压氧治疗DEACMP,多数患者可以获得满意疗效,与一般治疗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CO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14例CO中毒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 迟发性脑病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明显高于急性CO中毒(ACOP)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对于临床早期预测和诊断CO中毒迟发性脑病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的脑电图(EEG)特征。方法:对54例老年DEACM患者进 行EEG检查,并与52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结果:两组EEG总异常率、额颞区局灶性异常率及α波平均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 P<0.005及P<0.001),且EEG异常程度与痴呆程度呈正相关(r=0.488、P<0.001=0.000)。结论:EEG检查在老年DEACMP患者诊 断、疗效判定及预后评估方面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液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患者中毒的程度不同分为轻、中、重度中毒3组。在患者入院的第1日、第3日和第7日分别检测血液中WBC、N、ALT和AST;并以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门诊采血一次,检测项目与方法同疾病组。结果:入院第1日,中度中毒组和重度中毒组血液WBC、N、ALT及AST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第3日、第7日中度中毒组的血液N和重度中毒组的血液WBC、N、ALT及AST水平仍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轻度中毒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除入院第1日血液N明显升高外(P<0.05),其余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观察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液中WBC、N、ALT和AST的改变,对判断中毒程度、了解机体损害状况,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