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药物难治性癫痫发作间期MRI与脑电图(EEG)在致痫灶定位中的相关性以及MRI表现的病理学基础.方法 对40例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前行传统MRI及视频EEG检查,并对其中25例颞叶癫痫患者行弥散加权像扫描.手术方式包括标准颞前叶切除术、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及致痫灶切除术等,对切除的脑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33例患者传统MRI检查结果显示的异常包括:海马硬化(16例)、脑发育不良(5例)、颞极蛛网膜囊肿(3例)、颅内肿瘤(3例)、脑软化灶(2例)、脉络膜裂囊肿(2例)、脑软化合并颞极蛛网膜囊肿(1例)和小脑萎缩(1例).发作间期颞叶癫痫患者发作侧海马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102.1±4.7)×10-5 cm2/s]较对侧[(84.6±5.9)×10-5 cm2/s]明显升高(t=12.7,P<0.01).所有癫痫患者发作间期EEG均呈异常改变.24例患者传统MRI检查所示病变区与发作间期EEG定位的致痫灶部位一致,4例患者传统MRI检查显示正常而其发作侧海马ADC值却较对侧增高.结论 传统MRI与ADC同时用于评价致痫灶优于任一单独应用者,如结合EEG将更有助于对癫痫的术前评价.  相似文献   

2.
复杂部分性癫痫的SPECT、EEG和MRI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在复杂部分性癫痫灶定位诊断价值。方法 对 35例复杂部分性癫痫患者进行发作间期和发作期SPECT、EEG和MRI检查 ,并进行比较。结果 SPECT、EEG和MRI异常率分别为 88 57% ,68 57%和 42 85 %。 2 3例EEG异常患者与SPECT异常部位基本符合为 1 8例 ,符合率为 78 2 6 % ;1 3例MRI异常与SPECT异常部位基本符合为 9例 ,符合率为 69 2 3%。结论 CPS患者发作间期SPECT绝大多数显低灌注 ,而发作期均表现为高灌注 ;3种检查方法中SPECT对CPS阳性率最高 ,特别是发作期检测临床意义更大 ;由于 3种方法反映癫痫灶不同病理生理变化 ,同时采用可进一步提高定位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由于CT和MRI的运用,发现了大量无肿瘤、无感染、无外伤在大脑皮质的囊性病变。在各种各样的颅内囊性病变中,颅中窝囊肿似乎更普遍。 本文报道从1979年到1993年,对77例患有颅中窝蛛网膜囊肿的病人包括20例无症状性囊肿病人行囊肿腹膜引流术。77例患者男55例,女22例,年龄4周~41岁,平均11.9岁。全部患者均做了EEG,其中42例异常,26例有癫痫发作,18例有头痛,7例在囊肿  相似文献   

4.
顽固性癫痫患者术前MEG、V-EEG、MRI与术中ECoG的对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脑磁图 (magnetoencephalography ,MEG)对顽固性癫痫患者致痫灶定位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组 6 3例患者中 ,男 4 4例 ,女 19例 ,年龄 5~ 5 2岁 (平均 2 2 .9岁 ) ,病程 1~ 2 0年 (平均 7.7年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EG检查 ,同时还行了视频脑电图 (V EEG)和磁共振成像 (MRI)检查 ,将它们的检查结果与术中皮质脑电图 (ECoG)监测进行对比。结果 术前MEG、V EEG和MRI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 81.0 % (5 1/ 6 3)、85 .7% (5 4 / 6 3)和 88.9% (5 6 / 6 3) ,三者比较差异性不显著 (P >0 .0 5 )。而术前MEG、V EEG和MRI检查与术中ECoG监测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 90 .2 % (46 / 5 1)、74 .1% (40 / 5 4 )和 76 .8% (43/ 5 6 ) ,MEG的符合率与V EEG、MRI相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MEG、V EEG和MRI三项检查的结果结合起来与术中ECoG监测结果总的符合率为 96 .8% (6 1/ 6 3)。结论 MEG是一种无创性术前致痫灶定位技术 ,其与术中ECoG检测的符合率明显高于V EEG和MRI。MEG联合V EEG和MRI等多种术前检查技术 ,可进一步提高顽固性癫痫患者的致痫灶的定位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95年5月至2001年8月对14例两侧同步性痫性放电的癫痫患者应用地西泮(安定)经颈动脉注射行癫痫灶定侧,效果满意。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9例,女5例。右利11例,左利3例。年龄6~48岁,平均21.6岁。病程2个月~16.5年,平均4.8年。发作有局灶体征者10例。CT异常5例。MRI异常8例。脑血管造影异常2例。脑电图(EEG)14例均为两侧同步痫性放电。手术8例,其中颞叶癫痫5例,额叶癫痫1例,外伤性癫痫2例。病理检查脑血管畸形2例,脑萎缩1例,杏仁核、海马胶质细胞增生2例,胶质细胞瘤I级1例,外伤性脑软化2例。术后随访1.6~6年。临床发作及EEG检…  相似文献   

6.
目的:顽固性癫痫Г-刀治疗的关键在于定位,比较15例顽固性癫痫SPECT(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EEG,MRI在癫痫发作期、发作间期对癫痫灶的定位价值。方法:发作间期做SPECT、EEG、MRI,而后用0.25%美解眠诱发癫痫临床下发作记录发作期SPECT。结果:发作间期致痫灶SPECT 10人,EEG7人,MRI 3人;发作期SPECT 3人。结论:发作间期癫痫灶检出率SPEC:T66.67%,EEG44.67%,MRI 20%;发作期为20%。三项检查分别从代谢、电活动和结构对癫痫灶进行定位。SPECT阳性检出率最高;EEG在癫痫分类和定侧(左或右半球)具有优势;而MRI在癫痫灶定性方面有帮助。三者相结合可提高癫痫灶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至少有20~25%的癫痫患者在25岁后发病。而迟发性癫痫的常见病因之一是脑肿瘤。在脑肿瘤病人中有1/3以癫痫发作为首发表现,CT问世以前癫痫病人中1~40%诊断为脑瘤,此后为6~16%不等。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将病史、临床检查和EEG的诊断价值与CT扫描进行比较,来看用前三个参数能在多大程度上将脑肿瘤病人从其他病因中剔除。作者报告221例,其中男114例,女107例,平均年龄49岁,首发癫痫年龄均在25岁以上。依其病因分为六类:(1)酗酒51例:有长期过度饮酒史且伴酒精中毒体征及反复癫痫发作,病程1~10年,25例为继发性全身发作;(2)脑肿瘤36例:均经CT扫描证实,21例为具有简单症状的部分性发作。有脑  相似文献   

8.
外伤性癫痫的临床特征分析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外伤性癫痫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效果。方法 对病人进行神经学检查及EEG、CT、MRI及ECT检查,确定致痫灶后手术治疗,手术中行皮层及深部脑电监测。结果 外伤性癫痫病人32例,年龄10至45岁。临床主要表现有全身强直痉挛性发作、部分性发作、精神运动发作、失神发作。头皮脑电图显示32例病人中30例患者有与损伤部位或对冲部位相符的恒定局限性高波幅尖波、棘波和棘慢波。所有病人均在皮层及深部脑电监测下切除病灶。术后15例已完全停止发作,16例已明显好转,1例无明显改变。结论 外伤性癫痫的临床特点包括局灶性发作多见,癫痫发作形式多样和致痫灶在影像学改变附近。手术切除病灶能获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枕叶癫痫的临床特征分析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癖结枕叶癫痫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效果,方法:对病人进行电生理学,CT,MRI及ECT检查,手术中行皮层脑电监测,结果,枕叶癫痫病人31例,年龄3至34岁,临床主要表现有视觉异常发作,头偏转,颞叶样或(及)额顶样发作,头皮脑电显示31例病人中30例枕叶或枕叶及周围脑叶出现棘波,CT检查27例中24例异常,MRI检查9例中8例异常,ECT检查13例中11例术区皮层血流减少,所有病人均在皮层脑电监测下切除病灶,术后随访到22例(时间1至4年),11列无痫发作,其余明显好转,结论,枕叶癫痫的临床特点包括,视觉异常发作,癫痫发作形式多样,枕叶区域异常脑电及影像学改变,手术切除病灶能获得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MRI海马特殊扫描在颞叶癫痫海马硬化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随着影像学发展和显微外科技术的进步,使颞叶癫痫外科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尽管外科方法治疗颞叶癫痫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确定癫痫病因和癫痫病灶定位对制定手术方案及判断预后至关重要[1,2]。近年来研究证实70%~90%的癫痫的病人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结构异常。高清晰度MRI的出现对顽固性癫痫诊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文初步探讨了MRI在评估颞叶癫痫海马硬化中的作用。1材料与方法经临床表现和头皮EEG及视频EEG诊断为顽固性颞叶癫痫26例。所有病人均经神经内科医师检查、神经心理学检测及长时视频EEG监测。男15例,女11例,年龄6~56…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家族性颞叶癫痫(FTLE)的临床和脑电图(EEG)特点。方法收集6个 FTLE的家系资料,通过详细的调查,建立较完善的家系谱,并对受累者的临床资料、EEG进行分析总结。结果6个家系共78名家族成员,其中受累者20例,每个家系2-6例受累者不等,2代发病居多。发病年龄0.5-27岁,平均(13.7±10.5)岁。平均发作频率(6.7±8.9)次/月。表现为复杂部分性发作13 例次(76.5%),继发全身强直一阵挛性发作12例次(70.6%),单纯部分性发作4例次(23.5%),强直发作和全身强直一阵挛性发作各1例次;无法分类3例。20例受累者中3例出现复杂视幻觉,1例出现听幻觉。受累者中13例进行发作间期EEG检查,仅1例示颞叶局灶痫性放电(7.7%),2例痫性异常放电, 余未见明显异常;10例进行MRI检查,仅1例示右额颞发育异常(10.0%)。18例受累者疗效观察,3例发作自然缓解,另15例接受抗癫痫药物(AEDs)治疗,14例有效(4例发作控制),仅1例无效。结论 FTLE家庭受累者临床症状呈多样性,发作间期EEG大部分未见局灶异常放电,MRI检查未见异常。 FTLE的正确诊断主要依据患者临床发作特征和家系谱,AEDs治疗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2.
CT异常往往并不认为系发作的后果或发作时病灶内及其周围代谢障碍的结果。本文报告46例癫痫患者,其CT扫描显示与发作活动相符的暂时的损害。病例来源于1978年4月至1983年6月新德里全印度医学科学院13,500例头部CT扫描中的1,885例癫痫患者。这组病例男24岁,女22,年龄4~42岁,平均16.4岁,病程<3月30例,>1年4例,平均3.2月。38例为部分性发作,6例为全身性发作,2例为混合性发作。平均发作频率:38例每月≤4次,8例每月>4次,6例为癫痫持续状态。46例均经临床检查、EEG、EKG、胸片、头颅X线片、血象和血生化等项检查。13例CSF检查正常。12例有局灶发作后神经系体征。其中7例为短暂性(24小时内)发作后阳性体征。其余持续达3周。EEG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的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作者医院收治的8例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的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特点,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8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6~66岁。2例患者为脑膜血管型神经梅毒,2例为脑膜型神经梅毒,4例为麻痹性痴呆。7例患者癫痫发作形式为全面性发作,1例为局灶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4例(4/8)患者初诊时被误诊。8例患者血及脑脊液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均为阳性。7例患者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增高,6例患者脑脊液蛋白增高,5例患者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和蛋白均增高。7例患者脑MRI检查可见异常改变,包括脑萎缩、脑梗死灶及脱髓鞘改变等,1例可见左侧颞叶高信号;另1例患者脑MRI检查结果正常。脑电图检查结果显示3例患者正常,4例异常,主要表现为慢波增多和癫痫波发放。经过青霉素治疗,8例患者癫痫发作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的疾病病因鉴别诊断需考虑梅毒感染的可能,早期诊断和及时进行青霉素治疗对预后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青壮年卒中后癫痫8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卒中是癫痫的常见原因之一,但对青壮年卒中与癫痫的关系报道较少。现收集我院1989年5月~1999年8月间住院的青壮年卒中后癫痫 89例,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52例,女37例。年龄 20~ 59岁,平均47岁。20~29岁 12例, 30~39岁20例,40~49岁27例,50~59岁30例。1.2 CT及MRI检查 全部病例均行CT或 MRI检查,显示缺血性病变48例,出血性病变41例。额叶21例,顶叶13例,颞叶7例,枕叶4例,额顶叶5例,额颞叶4例,顶颞叶2例,内囊基底节13例,丘脑3例,脑干2例,蛛网膜下腔15例。其中多发病灶6例。 1.3 发作类型 根据1…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leucine-rich glioma inactivated 1,LGi1)抗体相关边缘性脑炎(Limbic encephalitis,LE)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LGi1抗体相关LE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和电生理、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治疗和预后。结果 7例患者发病年龄22~72岁,男女比例5∶2,7例患者均有精神行为异常、认知功能下降的临床表现。6例患者有癫痫发作,4例出现面臂肌张力障碍(FBDS)。3例脑电图出现慢波或癫痫样波。3例患者MRI检查可见颞叶海马异常信号影。5例患者有低钠血症。6例患者脑脊液氯化物低。所有患者血清LGi1抗体阳性,6例患者脑脊液LGi1抗体阳性。5例合并其他血清自身抗体,所有患者均未发现肿瘤,所有患者经免疫治疗均有效。结论 LGi1抗体相关LE以认知功能障碍、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低钠血症,很少合并肿瘤,头部MRI以颞叶、海马受累为主,免疫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6.
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临床和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病程中常出现神经系统损害 ,其中以脑实质损害为主 ,临床称之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本文报道临床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同时行脑 MRI检查患者 2 0例临床和 MRI表现回顾性分析结果。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0例均为女性 ,年龄 1 5~ 4 0岁 ,平均 2 6.4岁 ,病程 1月~ 8年不等。全部病例符合 1 987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会关于 SLE的诊断标准。1 .2 临床表现 :兴奋、多语 1 1例 ,抑郁 4例 ,偏瘫 7例 ,癫痫发作 9例 ,血管性头痛 3例 ,意识障碍 2例 ,共济失调 1例 ,失语 1例 ,颅神经麻痹 1例。1 .3 脑 MRI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伴有严重癫痫发作的获得性癫痫性失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对7例先有癫痫发作继而出现明显失语的儿童患进行了病因、病程、癫痫发作情况、失语表现及治疗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同时分析了入院前后的EEG、头CT及MRI。结果全部病人失语症状出现前均有较严重的癫痫发作。其中5例在失语前曾出现过癫痫状态。全部病人表现听不懂问话,5例表现完全不能用语言表达。常规EEG5例异常,主要表现弥漫性慢波,其中3例可见阵性高波幅慢波发放。影像学检查3例异常。经AEDs及神经营养荆治疗,2例语言功能恢复,2例改善,3例无改善。结论本组病人主要表现全面性癫痫发作,惊厥性脑损伤可能为本组病人失语发生的主要原因。失语主要表现为“语言的听觉失认”。早期诊断并采取包括AEDs应用的综合治疗措施有利于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Landau-Kleffner综合征(LKS)的临床、脑电图(EEG)特征、治疗反应及预后。方法对6例LKS患儿的临床及EEG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随访。结果该组患儿起病年龄3~8岁,男女比例2:1。起病前智力及语言发育正常。无癫痫家族史。均有获得性失语,表现为听觉性失认。均出现癫痫发作,表现为部分性发作、全面强直阵挛发作和不典型失神发作。听力检查正常。EEG均异常,清醒期EEG显示单侧或双侧颞区为著高波幅棘慢波;睡眠期EEG显示癫痫样放电均较清醒期明显增多,并泛化至全导,其中2例表现为慢波睡眠期持续性棘慢复合波。头颅磁共振(MRI)检查均正常。6例患儿经抗癫痫药物治疗其癫痫发作均完全控制。经皮质激素治疗,3例患儿失语完全恢复,2例部分恢复,1例未恢复。结论 Landau-Kleffner综合征是以获得性失语和癫痫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儿童期癫痫综合征。EEG表现为以颞区为著的癫痫样放电,睡眠期全导泛化。癫痫发作经抗癫痫药物治疗可以控制且转归良好。早期合理应用皮质激素可以改善失语状况,但仍有患儿遗留语言障碍。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1988年始开展了开颅手术治疗顽固性癫痫,现将38例作如下小结。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男性31例,女性7例,年龄3.5~37岁。发作形式及频率均表现为癫痫大发作,其中3例伴有明显智力低下。发作频率由一月一次至每日十余次不等。所有病例均经过二年以上药物治疗,平均服药时间为十年二个月。这些患者因癫痫影响学习、生活及工作。辅助检查:MRI及CT检查31例,报告为脑软化灶8例,脑萎缩5例,脑肉芽肿形成3例,脑肿瘤2例,脑叶多发钙化点形成1例,无明显异常12例。SPECT检查34例,均提出大脑不同部位放射性稀疏或缺损,与CT及MRI  相似文献   

20.
我院从 1 995年 5月~ 1 997年 1 0月收治了 40 0余例癫痫病人 ,本组随机选择了 1 996年 1 0月~1 997年 1 0月间 1 0 0例均行 EEG、BEAM、PET、MRI/CT检查癫痫病人 ,重点对 PET、EEG进行比较 ,探讨脑电生理学与功能性显像对癫痫灶定位的临床价值。对象与方法一般资料 :本组 1 0 0例癫痫患者 ,男性 60例 ;女性 40例 ,平均病程 7.3年 (3~ 2 2年 ) ,均在常规检查的同时做脑电图 (EEG)、脑电地形图 (BEAM)、磁共振成像或 CT扫描 ,正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PET)。癫痫发作类型和频率 :发作类型依据 1 985年国内和 1 989年国际分类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