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人体本体感觉反射无损伤手法整复术对颈项韧带钙化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3-01/2005-10广东省中医院门诊就诊的颈项韧带钙化症患者53例,实施人体本体感觉反射无损伤手法整复术10次(1次/d,15min/次),采用Ashworth痉挛量表(症状由轻及重评为0~4分)和目测类比评分表(疼痛由轻及重评为0~10分)分别于治疗前和每次治疗后予以评定。结果53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治疗10次后Ashworth痉挛量表得分和目测类比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0.87±1.77,3.91±0.93;0.92±0.94,7.28±1.74,P<0.01)。结论人体本体感觉反射无损伤手法整复术可有效改善颈项韧带钙化症患者的疼痛等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2.
患儿男,11岁,颈痛伴僵直1周,仰头、咳嗽、喷嚏时疼痛加剧.查体:T 37.5℃,头部旋转和伸屈受限,压头试验阳性,颈2~3处棘上韧带压痛,椎旁叩击痛,咽红,扁桃体Ⅰ°肿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9×10~9/L,N 80%,ESR 26 mm/h.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术式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中期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颈椎OPLL患者93例,其中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27例(A组),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前路椎管减压术的患者34例(B组),行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的患者32例(C组).比较三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率及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比较术后1个月三组患者轴性症状发生率、颈椎总活动度(ROM)百分比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差异.[结果]A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优4例(14.8%)、良7例(25.9%)、可12例(44.4%)、差4例(14.8%),B组患者优6例(17.6%)、良12例(35.2%)、可11例(32.4%)、差5例(14.7%),C组患者优7例(21.9%)、良10例(31.3%)、可11例(34.4%)、差4例(12.5%),三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率相当,C组水平略高.三组患者JOA评分比较发现:B组与C组水平相当,A组处于较低水平,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轴性症状发生率、ROM百分比以及VAS评分比较发现,C组轴性症状发生率较低、ROM百分比较高、VAS评分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OPLL患者宜采用颈后路手术,其中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能够提高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率,降低患者疼痛程度,临床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骨刀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PLL)颈前路骨化灶切除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43例颈椎OPLL患者均行超声骨刀辅助下颈前路骨化灶切除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34~46个月,记录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末次随访时计算JOA评分改善率,评价手术疗效优良率;术后3、6、9、12个月及之后每年1次行颈椎正侧位X线片或颈椎CT检查评估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43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后纵韧带骨化灶完全切除,脊髓及神经根压迫完全解除;手术时间80~160(118.1±19.3)min,术中出血量45~185(98.1±35.6)mL,术后住院时间2~3(2.2±0.4)d。43例患者随访(42.0±6.6)个月,术后6个月时均植骨融合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度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后一前路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7例重度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均于一期后路单开门颈椎椎管成形术后3个月,行二期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术后以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1~5a,术前JOA评分4~10分,平均7.2分;术后3个月为10~16分,平均14.2分,改善率71.4%;术后1aJOA评分为13~16分,平均14.8分,改善率为75.5%;无植骨不融合、内固定失败病例,1例并发脑脊液渗漏,3例出现暂时性神经功能麻痹经脱水、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后一前路分期联合手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症安全性高,可彻底解除后纵韧带骨化导致的脊髓压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度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7例重度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均于一期后路单开门颈椎椎管成形术后3个月,行二期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术后以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1~5a,术前JOA评分4~10分,平均7.2分;术后3个月为10~16分,平均14.2分,改善率71.4%;术后1aJOA评分为13~16分,平均14.8分,改善率为75.5%;无植骨不融合、内固定失败病例,1例并发脑脊液渗漏,3例出现暂时性神经功能麻痹经脱水、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后-前路分期联合手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症安全性高,可彻底解除后纵韧带骨化导致的脊髓压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8.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最早由Tsukimoto(1960)根据尸体标本解剖结果进行描述[1],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诸多因素的作用下,颈椎后纵韧带组织中新生异位骨结构形成并逐渐发生骨化,导致椎管、椎间孔狭窄,压迫脊髓和神经根[2],往往需手术治疗,且预后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13例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合并硬膜囊骨化症患者早期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对本组患者术后早期均进行针对性的观察与护理,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颈部切口感染和血肿、神经损伤、肺部并发症、植骨块或钢板松动等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患者术后并发症均得到及时处理及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三种手术方式的疗效以及并发症。方法选择确诊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并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68例,随进分为A组(颈后路手术组)、B组(颈前路手术组)、C组(前后路联合手术组)进行临床研究。研究三组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手术后颈椎神经功能评分及改善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患者的总体并发症为15.0%,显著低于B组(18.3%)和C组(45.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三种手术方式在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过程中均不可避免出现一些并发症,但是其中以颈后路手术的临床疗效较好,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术后并发脑脊液漏(CSFL)的相关因素和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11年12月,邯郸市中心医院骨科行颈椎手术发生CSFL的11例颈椎OPLL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导致CSFL 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针对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硬膜囊与周围组织粘连是导致CSFL发生的主要因素。8例前路CSFL患者采用局部加压、穿刺引流、囊肿清除修补术后均愈合;3例后路CSFL者给予腰大池置管引流并加强护理,2周后停止渗漏。结论硬膜囊与周围组织粘连是CSFL发生的主要因素,一旦发生CSFL应给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加强伤口及引流管护理,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马维虎  徐荣明 《中国临床康复》2005,9(34):170-172,F0003
背景:后纵韧带骨化症所致脊髓压迫采用何种手术入路或方法进行减压为宜?20世纪90年代未期国外有人采用一期前后联合手术治疗此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的:评价一期前后联合手术治疗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和可行性。设计:内身前后对照观察单位:宁波市第六医院骨科对象:选择1999-09/2002-12宁波市第八医院骨科收治的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12例。其中连续型6例,节段型2例,混合型4例。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10例,后纵韧带骨化症累及节段为2~5节,平均3~5节。方法:采用一期前后联合手术内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12例,前路采用Orion带锁钢板6例,Zephir带锁钢板6例,前路减压后采用了体骨移植5例,采用钛网加自体骨移值7例,后路均采用Axis钛板螺钉,其中采用侧块螺钉4例,颈椎椎弓根螺钉8例。术后不用颈围固定,两三天后即可活动。术后1周及3个月按照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标准(JOA17分法,包括上肢功能、下肢功能、感觉和膀胱功能,共17分,0分为严重障碍,分值越高表示功能越好)评价神经功能。术后改善率=[(术后评分-术前评分)/17]&;#215;100%。主要观察指标:①患者术后神经功能评价结果。②患者手术前后影像学检查结果。③不良事件及副反应。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2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患者术后神经功能评价结果:12例患者中,10例患者术后第2天诉双上肢痛感明显好转,手握力增加,术后1周四肢肌力和肌张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膝踝阵挛明显减轻,日本骨科协会评分平均提高3~6分。脊髓功能平均改善率为55.6%,术后3个月,脊髓功能平均改善率为75.6%。②患者手术前后影像学检查结果:部分患者术后做了MRI检查,显示颈椎管截面积显著扩大,脊髓或硬膜前、后方均得到充分减压。③不良事件及副反应:1例术后出现双上肢肌力减弱,3周后肌力增强并超过手术前水平;1例术后出现右上肢C。神经不全瘫,随访2年恢复;2例术后伤口感染,经2次清创换药愈合。经椎弓根螺钉固定者术后经斜位及CT检查发现有1例C2椎弓根螺钉位置稍差,但无神经血管并发症。12例患者无钢板松动、植骨块脱出并发症。结论:一期前后联合手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可提供坚强的固定和充分的减压,可有效的防止前路内固定的失败,术后不需外固定,稳定性好,可明显提高和改善患者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内固定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11月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固定术治疗的26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处理情况。结果26例患者术中均未出现脊髓损伤,术后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5例患者发生脑脊液漏,4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咽痛和吞咽困难,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后均好转。结论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内固定手术前后采取规范化护理措施,对术中、术后可能导致并发症的因素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既有利于保证手术效果,也有利于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采用扩大后壁减压术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收治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病例36例,对其采用扩大后壁减压术进行治疗,在手术前后对患者展开神经功能、颈肩疼痛程度、颈椎曲率指数、脊髓扩大与后移程度评定,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统计发现各项观察指标均表现出明显的术后优于术前的现象,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扩大后壁减压术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进行治疗能够获得十分理想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背景: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症会对患者产生严重的脊髓损伤,手术治疗方案目前仍存在争议.采取一期前后路的手术方式治疗能否达到满意效果尚不清楚.目的:观察采取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武汉同济医院骨科收治的颈椎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42~74岁,平均51.5岁;均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术前X射线,CT或MRI检查提示颈椎被多个节段的颈椎间盘突出和骨化的后纵韧带压迫.术后定期复查X射线观察融合率和稳定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情况,全体病例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4.5个月.JOA术后6个月评分为(12.88±2.47)分,较术前(6.41±1.28)分明显提高(P<0.05).JOA评分改善率为:优5例,良7例,可4例,优良率71%.全体病例植骨在三四个月后均获得融合,颈椎间隙高度及生理曲度恢复满意,未出现内固定断裂、松动及脱出等并发症.提示对于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症,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能早期彻底地减压并重建脊柱的即刻稳定性,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引起颈椎管狭窄,对脊髓神经根或血管造成压迫,引起一系列症状,特别是外伤后可诱发或加重临床症状。为使脊髓解除或减轻压迫,需采取手术治疗。方法观察及分析应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OPLL45例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45例OPLL手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提高3-7分,脊髓功能平均改善率43%。结论OPLL引起椎管狭窄,经X线、CT检查后可确诊。建议OPLL患者出现症状后早期进行手术治疗,有利于早期恢复,可减少因生活中的外伤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疗效,并对疗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行后路椎板成形术的60例颈椎OPL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患者影像学及神经学评估来比较术前及术后5年的临床疗效结果 ,并且分析年龄、性别、术前椎管狭窄率及骨化外形对手术疗效的影响。结果 60例患者术后5年随访时骨化程度和脊髓有效容积(SAC)、日本矫形协会(JOA)评分、椎管狭窄率、颈椎曲度前凸百分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8.89、17.28、5.79,χ2=5.00,P均<0.05);不同年龄(年龄<60岁&≥60岁)及不同骨化外形(平原型&山形)的患者术后5年随访时的SAC、JOA评分和椎管狭窄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53、3.63、3.95、5.00、6.82、2.67,P均<0.05),但是颈椎曲度前凸的百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0.97,P均>0.05);不同的术前椎管狭窄率(<60%&≥60%)的患者术后5年随访时的SAC、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0.27、6.86,P均<0.05),但是颈椎曲度前凸的百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P>0.05);不同性别患者在术后5年随访时的SAC、JOA评分、椎管狭窄率、颈椎曲度前凸的百分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67、0.15、0.12,χ2=0.02,P均>0.05)。结论后路椎板成形术对颈椎OPLL患者有明显疗效,其中椎板成形术对术前年龄<60岁、椎管狭窄率<60%以及骨化外形为平原型的患者中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背景:对于中重度脊髓受压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手术效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的效果。然而,轻度、进展缓慢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可以在较长时间内并无严重脊髓受压的症状和体征,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的优越性并未得到证实。目的:分析轻度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保守治疗的预后因素,并为保守治疗预后不良患者选择手术时机提供证据。方法:前瞻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住院治疗的71例轻度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13分。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接受保守治疗,并记录可能影响保守治疗的预后因素,出院后每3个月进行定期随访。入院和出院随访期间采用JOA评分评价脊髓神经功能。对于随访期间脊髓受压症状加重的患者(JOA评分<13分并且较初次住院时JOA评分降低≥2分)给予手术治疗。结果与结论:截至2014年2月,67例患者完成3年随访,随访期间19例患者脊髓受压症状加重后接受手术治疗(手术组),而剩余48例患者随访期间始终接受保守治疗(保守组)。统计学分析显示,颈椎管矢状径较窄和节段不稳是保守治疗预后不良的因素。随访开始时手术组与保守组JOA评分差异并无显著性意义(P>0.05)。尽管手术组患者术前JOA评分较随访开始时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给予手术治疗后,末次随访时手术组与保守组JOA评分差异并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保守治疗是轻度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首选有效的修复方案。颈椎管矢状径较窄、颈椎不稳是保守治疗预后不良的因素,对于存在预后不良因素的患者,若保守治疗期间脊髓受压症状加重,给予手术治疗可使患者预后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9.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前路手术中磨钻应用2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临床较常见,一般需前路手术切除骨化,常用器械有环锯、刮匙、冲击式咬骨钳等,近年来微型磨钻的应用,使颈椎前路手术操作更为方便、安全,国内报道很少.我院1995-04~2004-01在颈椎前路手术中采用微型磨钻治疗OPLL 28例,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背景后纵韧带骨化症所致脊髓压迫采用何种手术入路或方法进行减压为宜?20世纪90年代末期国外有人采用一期前后联合手术治疗此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的评价一期前后联合手术治疗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和可行性.设计自身前后对照观察.单位宁波市第六医院骨科.对象选择1999-09/2002-12宁波市第六医院骨科收治的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12例.其中连续型6例,节段型2例,混合型4例.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10例,后纵韧带骨化症累及节段为2~5节,平均3.5节.方法采用一期前后联合手术内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12例,前路采用Orion带锁钢板6例,Zephir带锁钢板6例,前路减压后采用自体骨移植5例,采用钛网加自体骨移值7例,后路均采用Axis钛板螺钉,其中采用侧块螺钉4例,颈椎椎弓根螺钉8例.术后不用颈围固定,两三天后即可活动.术后1周及3个月按照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标准(JOA17分法,包括上肢功能、下肢功能、感觉和膀胱功能,共17分,0分为严重障碍,分值越高表示功能越好)评价神经功能.术后改善率=[(术后评分-术前评分)/17]×100%.主要观察指标①患者术后神经功能评价结果.②患者手术前后影像学检查结果.③不良事件及副反应.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2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患者术后神经功能评价结果12例患者中,10例患者术后第2天诉双上肢痛感明显好转,手握力增加,术后1周四肢肌力和肌张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膝踝阵挛明显减轻,日本骨科协会评分平均提高3~6分.脊髓功能平均改善率为55.6%,术后3个月,脊髓功能平均改善率为75.6%.②患者手术前后影像学检查结果部分患者术后做了MRI检查,显示颈椎管截面积显著扩大,脊髓或硬膜前、后方均得到充分减压.③不良事件及副反应1例术后出现双上肢肌力减弱,3周后肌力增强并超过手术前水平;1例术后出现右上肢C5-6神经不全瘫,随访2年恢复;2例术后伤口感染,经2次清创换药愈合.经椎弓根螺钉固定者术后经斜位及CT检查发现有1例C7椎弓根螺钉位置稍差,但无神经血管并发症.12例患者无钢板松动、植骨块脱出并发症.结论一期前后联合手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可提供坚强的固定和充分的减压,可有效的防止前路内固定的失败,术后不需外固定,稳定性好,可明显提高和改善患者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