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993-2003年中国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状况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目的描述1993--2003年我国妇女产前、产时和产后保健利用状况及探索可能的原因。方法利用1993、1998和2003年3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1993--2003年间,城乡孕早期检查率和住院分娩率分别从9.9%和37.6%上升到58.1%和73.3%;城乡产前检查次数符合率分别从47.3%和11.4%上升到57.6%和36.6%:产后访视率农村从36.7%上升到42.2%,而城市的则从44.0%下降到39.7%;未住院分娩的前三位原因分别是认为没必要、经济困难和急产;农村在家分娩妇女由专业人员接生的比例从67.5%下降到51.4%。结论 过去的10年我国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有较大提高.但产前、产时和产后3个阶段保健利用发展不平衡,尤其是产后保健利用水平提高缓慢以及农村在家分娩妇女由专业人员接生比例下降的现象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2.
农村地区孕产期保健服务时间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新疆、安徽省2地农村地区孕产期保健服务时间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农村地区孕产期保健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于2006年1月对新疆、安徽2地15~69岁有过孕产史的已婚育龄妇女进行孕产期保健服务调查.结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疆、安徽2地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的各项指标均呈现增加趋势(P值均<0.05).但仍然存在产前检查开始时间较晚、产前检查次数较少等问题.2000年以来,孕早期检查比例只有52.5%,≥5次产前检查的比例也只达到54.0%,住院分娩比例只有68.1%.同时,2地区各项指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疆、安徽2地农村地区孕产期保健服务总利用水平不高,服务质量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3.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婚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971-2006年间孕产期保健状况。方法:采取分层整群、四阶段、概率比例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员入户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有活产已婚育龄妇女6624人,2001年以来,产前检查率、孕早期(妊娠≤12周)检查率、师直≥8次产前检查率、团场≥5次产前检查率、住院分娩率分别达到了86.60%、66.64%、58.70%、65.19%、82.01%,在家分娩率降到14.10%,而产后访视率仅为32.01%。育龄妇女的分娩时期、民族、受教育程度、生育史、家庭年收入、职业与是否参加产前检查有关。结论:近几年孕产期保健状况有明显改善,但产前检查率、孕早期检查率和产后访视率偏低,应特别加强对文化程度低、从事农业、少数民族孕妇的健康教育,普及孕产期卫生保健知识,规范产后访视,提高孕产期保健服务质量和服务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孕产期保健是指从怀孕开始到产后42d对孕妇、产妇和胎儿、新生儿的保健服务,产前检查、分娩期保健和产后访视是孕产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1〕。良好的孕产期保健服务是保护和促进母婴健康、提高婴儿出生质量与人口素质的重要保证〔2〕。为了解中国西部农村地区孕产期保健服务质量和改善情况,于2008年10月对青海省农村地区15~69岁有分娩史的妇女进行了有关孕产期保健服务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01至2014年我国孕产期保健服务的现状和效果,探讨各项保健服务指标与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采用动态数列和多样本秩和检验分析各指标的时间趋势和地区差异,运用秩相关分析探讨各保健服务指标与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率的相关性.结果 2001至2014年,我国各孕产期保健服务指标均呈上升趋势,其中住院分娩率上升最快,平均上升速度达2.10%;2014年,不同地区在住院分娩率和新法接生率的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2.587、21.357,均P<0.05).同时,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年平均下降速度分别为6.25%和6.73%;2014年,两指标的地区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7.856、14.455,均P<0.05).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率与各保健服务指标之间均存在强的负相关(|rs|值为0.776~0.996,均P≤0.001),其中两项死亡率均与住院分娩率和新法接生率的相关性最大.结论 2014年,我国住院分娩率、新法接生率以及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率仍存在地区差异,尚需进一步改善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缩小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率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中国南北方部分地区1994—2000年的孕产妇系统保健状况及其变化。方法 数据来自“中美预防出生缺陷和残疾合作项目”中13个县(市)的围产保健监测数据库。研究对象为19942000年在上述项目县(市)分娩了孕满20周单胎活产儿的368589名妇女。结果 从19942000年,南北方地区产前检查率一直高于99.0%,第一次产前检查时的平均孕周从1994年13.1周提前至2000年的10.7N,早孕检查率从65.5%升至79.4%,产前检查次数≥5次的比例从34.1%升至71.8%,住院分娩率从913%升至98.8%,家庭分娩率从5.6%降至0.6%,产后访视次数≥3次的比例从80.5%升至951%。除早孕检查率外,同期比较,北方地区的其他各率均低于南方地区,且北方地区的城乡差别大于南方地区。结论 中国南北方地区的孕产妇系统保健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南北地区之间、北方城乡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新疆、安徽两地农村地区孕产期保健服务时间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孕产期保健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调查对象在2006年1月由调查员对其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随着时间推移,调查对象产前检查覆盖率及住院分娩比例等都在不断增加,但仍然存在产前检查开始时间较晚,产前检查次数较少等问题。2000年以来,孕早期检查比例只有52.5%,5次及以上产前检查的比例也只达到54.0%。另外,住院分娩比例也还需进一步提高,非住院分娩妇女中43.8%的人由家人/朋友接生。结论:加强产科建设和培训,进一步提高产前保健服务质量,加大提倡住院分娩的工作力度,以进一步提高我国孕产期保健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8.
叶健莉  崔颖  潘晓平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8):2467-2469
目的:了解新疆农村不同年代孕产期保健情况。方法:在新疆农村项目县中,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获得调查对象,由调查员对其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采用SPSS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选用趋势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随着年代的增加,产前检查率和住院分娩率都在提高。到2000年以后,产前检查率和住院分娩率分别达到54.3%和42.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分娩年代、孕次和是否进行过产前检查与住院分娩有统计学联系。结论:虽然近年来产前检查率和住院分娩率在不断提高,但其绝对水平还很低。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新疆农村地区妇女对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利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北京市不同户籍产妇孕产期保健状况,为提高孕产期保健水平提供依据。方法:于2003年8~12月对北京市9所助产单位分娩的825例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本市户口产妇480例,外地户口产妇345例。结果:①本市产妇孕期平均产检次数(9.2±3.6)次,外地产妇(7.8±3.5)次(t=5.42,P=0.000)。本市和外地产妇进行产前检查与产妇的职业、文化水平、家庭经济条件和生育次数有关。②本市和外地产妇在产前检查过程中去医院感觉方便者占67.9%。③本市产妇孕妇学校的听课率为50.2%,外地产妇为34.8%(χ2=19.41,P=0.000)。④本市产妇剖宫产率59.4%,外地产妇为42.9%(χ2=21.85,P=0.000)。⑤本市和外地产妇愿意母乳喂养者占97.5%,产后2~7天母乳喂养者为86.8%。⑥本市产妇产后避孕方式知晓率为72.7%,外地产妇为55.4%(χ2=26.71,P=0.000)。结论:①流动人口妇女孕产期保健状况应予关注。②针对本市和外地产妇产前检查不便利、孕妇学校听过课比例较低、剖宫产率较高、产后避孕知识知晓率不高的共同特点,应充分利用孕妇学校加强产时分娩方式及产后避孕方式选择的宣教,提倡以孕产妇为中心的产科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0.
西藏昌都地区农牧区妇女孕产期保健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昌都地区农牧区妇女孕产期保健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定量调查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妇女产前检查率和产后访视率都极低,住院分娩率<20%,新法接生率<50%。影响妇女孕产期保健行为的因素包括经济、交通、文化和传统习俗以及医疗机构提供卫生服务的能力等。结论:该地区孕产期保健状况亟需改善,建议调整政策,加大政府对妇幼保健的投入和支持;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孕产期卫生保健知识,促进产前保健和住院分娩;加强服务系统的能力建设,特别是调整服务方向和改善服务方式。  相似文献   

11.
同性爱与艾滋病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某一个体的性欲完全或主要指向同性时,这一性现象和个体分别称同性爱(又称同性恋,homosexuality)和同性爱者(homosexual)。同性爱是性取向(性爱倾向)中的一种,与之相近或形成对应的性取向包括双性爱(bisexuality)、异性爱。能导致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有时亦指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流行的同性性行为,限于男男性行为(HIV经女女间性行为传播的概率极低,因此常被忽略)。20世纪80年代国际医学界一般认为男男性行为或男男性关系/性接触引起的HIV流行基本限于男同性爱(male homosexuals,gay)人群,后来确认流行还发生在双性爱男子(我国学术界通常把该人群直接笼统地划入gay人群)、有变性欲望但尚未行变性手术的男子(male transsexual),以及相当部分异性爱男子。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农村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安徽省不同年代农村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状况.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获得调查对象,由调查员对其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随着时间推移,产前检查率和住院分娩率逐渐提高.至2000年以后,产前检查率和住院分娩率分别达到84.9%和80.6%,≥5次的产前检查率达到43.6%,在孕早期(12周内)产前检查比例为64.1%.在乡镇卫生院分娩比例从17.1%上升到6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分娩时间和是否进行过产前检查与住院分娩有统计学联系.结论 近年来安徽省农村妇女孕产期保健状况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13.
中国2005年部分地区农村妇女产前检查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家庭是否拥有电视机和交通工具、是否接受过孕期保健宣传和住院分娩动员与产前检查有统计学联系.结论 欠发达地区、文盲、自我保健意识差和少数民族等农村妇女产前检查比例低.  相似文献   

14.
西藏农牧区妇女孕产期保健现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西藏自治区农牧区妇女孕产期保健现状.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分层随机抽样,入户访问了1512名3岁以下儿童的母亲.结果 妇女产前检查覆盖率为77.6%,平均产前检查次数为3.89次,5次以上产前检查率为26.3%,住院分娩率为40 4%,83.9%的妇女接受过孕期卫生保健宣传教育,产后访视的比例为66.2%.家庭有无副业收入、是否牧区、个人卫生状况、产前保健宣传教育、动员住院分娩、孕期保健知识等是影响是否进行产前检查的主要因素.结论 该地区妇女孕产期保健状况有显著改善,但目前产前检查次数仍然偏低,住院分娩率偏低,缺乏孕产期保健常识是影响孕产期保健利用的主要因素之一.建议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孕期卫生保健知识,促进产前保健和住院分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计算整群抽样调查所得产前保健服务利用指标的设计效应,为今后妇幼卫生领域的相关调查设计提供参考. 方法 利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母子健康综合项目”2011年9月~10月对中国西部6省/自治区12县2岁以下儿童母亲调查得到的数据,根据调查的抽样方法,计算各产前保健服务利用指标的设计效应.结果 被调查地区的各产前保健服务利用指标的设计效应在2.8 ~4.9之间.反映产前检查内容的内容合格率和至少接受4项检查比例两个指标的设计效应(分别为4.64、4.90)大于其他指标. 结论 整群抽样时指标的设计效应较大,不同产前保健服务利用指标、不同县同一指标的设计效应不同.在设计整群抽样调查时,需要根据设计效应,调整样本量,以保证样本统计量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Efforts to reduce maternal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must address societal and cultural factors that affect women''s health and their access to services. There was no research conducted previously on delivery site preferences and associated factors among married women of child bearing age in the study area.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delivery site preferences and associated factors among women of child bearing age in Bench Maji Zone, Southwest Ethiopia.

Methods

A community based cross sectional quantitative study design supplemented by qualitative data was conducted from April 20 to May 20, 2013. Simple random sampling to select kebeles and systematic random sampling to contact eligible woman were used. Data was collected using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Data was analyzed by using SPSS version 16. Logistic regressions analysis was employed to identify potential predictor variables. Odds ratio with 95% confidence interval was used to assess the association of variables. P-value less than 5% was used to declare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Results

Three hundred five (61.9%) of the mothers gave birth at home. Three Hundred ninety six (78.7%) of them had Ante natal care. The preference of facility delivery was 412(88.3%). Age of women, mothers'' educational level, and place of delivery of the last baby, perception of mothers about pregnancy and health care worker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delivery site preference.

Conclusion

Most of the women attended Ante natal care. However, only some had actually delivered at health facilities to their last pregnancy. Community members should get health education to reduce misconceptions on delivering in health facility.  相似文献   

17.
18.
我国部分农村地区产前保健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芃  王燕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8):2555-2557
目的:了解我国农村地区产前保健状况,探讨存在的问题。方法:利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中国卫生部目前在中国13个省50个县进行的"母子系统保健项目"的基线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分层描述。结果:5岁以下儿童母亲和孕中晚期孕妇产前检查率分别为82.9%和88.9%;孕早期检查率分别为45.9%和50.0%;首次产前检查地点均以乡卫生院为主;产前检查次数分布为产前检查率较高,而至少4次检查率低、按时检查率低;5个基础项目全部检查率分别为17.6%和16.5%。四类农村地区之间,产前保健各项指标均随经济水平下降而下降。结论:被调查农村地区产前保健服务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且四类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应大力提高产前保健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